- 881.97 KB
- 2021-08-3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导航
十六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2.(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
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疯狂刷题
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2.下图是1932年5月发表的一幅名为《救命》的漫画,画中巨浪中间写着“经济危机”,小船上的人是“公民”,喊着:“救命!罗斯福!胡佛!史密斯!谁都行!”此漫画说明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影响广泛
B.新政改革势在必行
C.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
3.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图中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意在( )
A.讽刺新政偏爱普通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B.说明“以工代赈”让农民成为主要受益者
C.肯定新政多措施并举有利于农业发展收获民心
D.提醒罗斯福总统危机犹在继续干预经济
4.下表是苏联1929年前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变化表。促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西方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封锁政策
B.苏联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建设举措
C.西方经济大危机和苏联工业化建设
D.两极格局的对峙中美苏关系缓和
5.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
C.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
D.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
6.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
A.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事实
C.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7.1946年,法国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纳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电力公司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表明当时法国( )
A.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B.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C.顺应了第三产业发展趋势
D.放弃了市场的调节性作用
8.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
A.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9.下图为德国1970—2010年三大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导致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经济比例结构失调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10.如表反映的是1955~1968年西方主要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美国
法国
联邦德国
日本
英国
4%
5.7%
5.1%
7.2%
2.8%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B.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减弱
C.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D.市场调节在发挥主导作用
11.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
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C.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12.下表是1977年西方六国国有经济比重表。根据呈现的内容,据此可知( )
西方六国国有经济的比重(%)。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
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
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3.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 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 )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
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1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最好的定义是“一些没有骨气的自由派为了那些失魂落魄的资本家而去拯救资本主义的一种企图”;有人则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A.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B.导致了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D.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发展原则
15.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A.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
C.计划管理体制的确立
D.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
16.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某刊物登载的一幅漫画《罗斯福的花园》。此漫画反映了( )
A.《工业复兴法》的通过 B.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
C.“以工代赈”计划实施 D.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
17.下图是一幅《欧盟福利》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福利国家使欧盟每况愈下
C.发挥福利制度的正面效用
D.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
18.下表内容呈现的是1977年五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据此可知( )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资本主义国家全部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
B.当时的英美两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
C.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学习
D.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混合经济”
19.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现象:创纪录的长期繁荣、高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升。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泼德指出,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材料旨在说明( )
A.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
B.凯恩斯经济思想作用凸显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保障
D.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20.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西方各国工商界纷纷扩大对苏联的出口,与此同时许多国家却严格限制进口苏联商品。这一现产生的背景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经济发展
C.罗斯福新政开启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1.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捐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
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 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2.1939年,美国公共舆论研究所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据此,下列判断最可靠的是( )
A.前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B.前后两个数据都不可信
C.后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D.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
23.
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 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24.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25.20世纪70~90年代,美国和欧共体贸易争端最突出的是农产品出口补贴问题;日本和欧共体的贸易摩擦表现为欧共体指责日本销往欧洲汽车超过允许配额;美日之间的贸易 战焦点是关税与汇率。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衰退 B.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C.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D.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参考答案
高考导航
1.【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答案】A
2.【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疯狂刷题
1.【解析】本题考查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反映了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故D正确;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民众生活并不悠闲,故A排除;当时美国仍然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并没有重新繁荣,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而是说明经济危机导致失业现象的普遍,故C排除。
【答案】D
2.【解析】通过材料小船上的公民向着罗斯福,胡佛等人喊救命,实际上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下,人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愿望,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经济危机影响广泛,排除A;在材料中人们仍然对胡佛总统充满希望,因此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灵,排除C;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新政推行遭遇困难,排除D。
【答案】B
3.【解析】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
可知漫画强调的是新政多措施并举有利于农业发展并收获民心,C选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的性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A选项排除。以工代赈属于社会救济方面的措施,农民不一定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B选项排除。提醒罗斯福总统危机犹在继续干预经济的说法不符合漫画的主旨,D选项排除。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材料数据反映了1929年后英国、美国向苏联出口技术设备,输出专家人才,这说明西方经济大危机促使英美出口政策转变,同时苏联工业化建设也有此需要,故C正确;英美出口政策转变并不能说明西方改变了对苏联的敌视封锁政策,故A排除; B不符合史实;当时尚未形成两极格局,故D排除。
【答案】C
5.【解析】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美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就导致工人的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图示中的工人收入远低于经济增长,故A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政府的干预,故排除B;由图示看,工人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是提高的,所以不能说生活水平没有获得提高,故排除D。
【答案】C
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限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对罗斯福新政是一种否定态度;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排除;社会主义学者主要是否定私有制经济发展,强调公有制经济,国家计划经济,与材料不符合,A选项排除;另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改善了私营企业的地位从而促进其发展,是符合历史事实的,B选项排除。
【答案】C
7.【解析】根据“半垄断式国营企业”、“由电力公司管理和经营”等内容可知当时法国政府对经济采取了干预政策,故选B项;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表明法国政府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故排除A项;电力企业不属于第三产业,故排除C项;法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干预经济的措施,但并不能表明其放弃了市场的调节,故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从材料中的“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和“成本更低”等信息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方国家行政能力的变化,排除A项;二战后西方国家就建立起福利制度,排除C项;“福利国家”制度缩小规模,是国家适当减少对经济干预的表现,排除D项。
【答案】B
9.【解析】
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依据图示可知,这一时期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加,传统工业和农业增加值占比降低,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作为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而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急剧上升,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德国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体现了理想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比例结构合理,不是失调;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与经济区域集团化并无直接关系;D选项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不是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C
10.【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表格反映的是1955~1968年西方主要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 50年代到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各国基础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故C选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A选项。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对经济的影响加强,B选项说法错误,排除。此时西方国家主要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排除D选项。
【答案】C
11.【解析】材料内容可知,国际金融危机后被认为“夕阳产业”的传统制造业被各国重新拾起,出现了“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的局面,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德国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等,说明在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从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策略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故B选项正确;“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说明新经济的发展模式没有取代传统经济,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家干预相关的问题,无法得出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时代是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但新经济绝不是仅仅包括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真正的新经济时代应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全面结合,因此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故D选项错误。
【答案】B
12.【解析】从表格中可知,1977年的西方六国,国民经济的上述部门大部分依然是国家控制为主体,故D正确。A选项中“开始仿效”的时间点不准确,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B项中的结论在材料之中没有反映。“混合经济”虽然时间上符合这一时期,但是材料体现的更多地是国有比重占100%、75%等等,混合经济主要应该以私有为主,材料反映国家的基础部门由国家控制,故C项错误。
【答案】D
13.【解析】材料中“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了”表明自由放任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故C项正确。
【答案】C
14.【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据材料中“‘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说明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违背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D
15.【解析】
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D项正确。
【答案】D
16.【解析】《工业复兴法》旨在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对原有的工业生产进行控制和调节,故A项错误;国家直接救济群体扩大是“以工代赈”的影响,材料强调的是“以工代赈”的表现而非影响,故B项错误;由材料“复兴计划”“新项目”可知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等新项目,以缓解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工代赈”而非社会保障,故D项错误。
【答案】C
17.【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欧洲早在1945到1975年就进入了福利国家的黄金时代,接着出现了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说明欧盟福利国家在不断走下坡路,福利国家使欧盟不堪重负,故D项正确。
【答案】D
18【答案】D
19.【解析】题干中“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已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态,故D项正确。
【答案】D
20.【解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之时,西方国家经济萧条,生产过剩,所以扩大对苏联的出口,限制苏联产品的进口,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与材料中“1931年”相符,故选A项;1921—1928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与材料中“1931年”不符,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与材料中“1931年”不符,排除C项;D项是在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与材料中“1931年”不符,排除D项。
【答案】A
2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德意形成法西斯集团,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二战,排除D项。
【答案】B
22.【解析】依据材料,1939年民意调查,23%不欢迎“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而28%的受访者最欢迎“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根据所学知识,“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会有23%不欢迎它,但这项措施的实施却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失业者的利益,所以有28%的受访者会欢迎它,所以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故选D项;依据所学知识28%受访者欢迎此项措施的数据统计也是可信的,排除A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前后两个数据都是可信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站在资产阶级的角度,23%的受访者不欢迎此项政策也是可信的,排除C项。
【答案】D
23.【解析】
根据材料“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
【答案】C
24.【解析】据材料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被否决,加强国防的方案获得支持可知,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美国注重国防并不能说明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据所学,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总统提出的方案需受到国会的制约,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没发生巨大变化,排除C项。
【答案】D
25. 【解析】材料中美、日、欧之间的贸易出现争端,各自关注的焦点不同,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故选D项;材料并未说明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衰退,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欧日的贸易问题,不是政治格局,排除B项;材料中美欧日之间不是区域集团,排除C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