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2.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俸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 C.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D.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3.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美洲农作物的引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生活习俗逐渐改变 ‎4.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之外,隋炀帝和唐髙宗又经营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洛阳为东都。这一现象反映了 A.权力平衡的需要 B.边患局势的变化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城市人口的增加 ‎5.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6.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 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7.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 “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 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 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 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8.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 “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9.1906年,清政府批准商部的奏议,允许各省机器局于“制造军火之暇,兼造各种机器”,“供各省随时订用”。这说明清政府 A.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B.开始转向发展民用企业 C.放弃了军事立国的方针 D.经济政策开始了近代化 ‎10.图1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此可知 A.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 B.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 C.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 D.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 ‎11.1914年,外国人在中国定居达165000人,1918年急剧增长到245000人,一年后达350000人以上,其中一半是日本人,也有将近148000个俄国人,13200个英国人,6700个美国人和4400个法国人。这种现象说明此时期 A.—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 B.民国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C.列强在华利益受一战影响小 D.俄国乘机强化了对华侵略 ‎1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次我们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其中“又好吃”是指 A.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 B.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 C.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 D.双方互相提供经济援助 ‎13.1963年6月,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报告中写道:“农村中生猪、家禽发展很快,收购量大大增加。”“市场上许多传统的小吃已经恢复起来,饮食业比过去活跃了。”这说明当时 A.集体经济走向规模化生产 B.经济建设重心已转向农业 C.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振兴 D.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松动 ‎14.新中国某年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从384亿元压到56亿元;积累率从39.6%降到10.4%;钢产量从1860万吨压到667万吨。该年最可能处于 A.土地改革后期 B.三大改造吋期 C.人民公社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5.雅典公民可以再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这体现出 “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16.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 A.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 B.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C.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 D.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17.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 B.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 D.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18.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 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 A.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                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贸易观点终结                 D.殖民掠夺的野蛮 ‎19.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 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20.“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 A.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21.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的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的苏维埃政府 A.决定在分配领域实施实物配给制 B.试图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C.准备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22.20世纪中期前苏联赫鲁晓夫执政并首先从农业方面进行改革,扩大农场的自主经营权,并提高农产品价格。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否定斯大林工业化模式 B.农业衰退引发农民不满 C.农业衰退影响了工业化 D.国外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23.1949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与1948年相比,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制造业产出总额1949年增加13%,1952年则增加3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战后欧洲分裂局面尚未出现 B.马歇尔计划成功实施[]‎ ‎ C.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 D.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启 ‎24.2016年,美国在西亚地区最重要的盟国土耳其与美国分道扬镳,东南亚的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表示也坚决不做美国的“小跟班”。上述现象反映了 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地区和国家间冲突日益加剧 D.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受阻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5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唐代的监举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走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的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自下而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立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 ——摘编自吴胜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竟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构政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例阁权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讥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化英国建立反腐败制的背景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1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 ——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 ‎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人就把中国视作廉价劳动力的无尽源泉。1845年左右以后,厦门、汕头建立起输出苦力的络,送往美洲,主要是秘鲁的银矿与古巴的甘蔗园。19世纪中叶,苦难的民众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先是出发前被关进棚屋,之后被堆叠在船舱,许多入死于途中。然而这种刺激起来的或是自发的移民浪潮却引起美国工会的敌视,种族仇恨高涨起来。山东与黄河下游的中国农民也纷纷迁至东北定居下来,东北人口由1910年的1500万增至1940年的4400万,同时,广州人、客家人、福建人大批迁往东南亚的法属、英属、荷属殖民地,两者构成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口迁移现象。‎ ‎ ——据(法)谢和耐著《中国社会史》整理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6分)‎ ‎(2) 材料二反映的人口迁徙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一变化的背景。(9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 凯恩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看,政府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市场自动调节,不可能做到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因此,凯恩斯大声疾呼要实行政府干预经济,并且凯恩斯在为政府设计干预经济的政策时,着眼点放在社会总需求方面。为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后,很快风靡于西方各国经济学界,成为居主流地位的一大经济学流派。‎ ‎——摘编自王东京《凯恩斯“革命”与他的充分就业理论》‎ 材料二 罗斯福考虑到要维护失业者的尊严和身心健康,政府准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1933年3月31日,成立“国内资源保护队”(CCC,亦叫民间资源保护队)。受雇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预防土壤侵蚀、修筑森林道路、植树、造林、美化公园之类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2美元(亦说25美元)寄回其家中。四个月内共招募了第一批的25万人,在大约1500个营地劳动,遍及各州。“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 ‎——摘编自《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理论很快风靡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所采取的就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6分)‎ 葛洲坝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A A D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C D C A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C B B ‎25.(25分)‎ 答案:(1)职责:御史台监察百官;谏官有对皇帝的谏议和封驳权。(4分) ‎ 意义: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吏治清明;有利于约束皇帝的极端专制,减少决策失误;形成了双向监察机制,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成熟。(6分) ‎ ‎(2)背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政党分脏制”的弊端日益朝鲜。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机制。(6分) ‎ 原因:民主、平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建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任答3点即可,6分) ‎ 看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落实监察制度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反腐措施要切实可行,并在实践中落实完善;要注意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监察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3分)‎ ‎26.(15分)‎ 答案:(1)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裹挟 人数比例高);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6分)‎ ‎(2)变化:向东北或向海外迁徙;西方列强组织与民间自发迁徙并存;主要是下层平民和留学生;受到虐待或歧视。(4分,三点即可)‎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分)‎ ‎27.(12分)‎ 答案:(1)主张:政府要动用力量干预经济;要以充分就业拉动社会需求;要以政府的需求带动社会总需求。(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处于困境;旧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凯恩斯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将扩大就业与提高社会消费相结合。(2分,言之成理即可)‎ ‎ 影响: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加深;扩大了社会救济群体;提高了青年人的自信心;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