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 ‎1.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2.商代对神灵的敬畏是空前绝后的,周朝逐步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时期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战国荀子主张“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种变化体现了 A.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统治 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旨在教化百姓 D.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4.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5.胡宝国在《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中提到:“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指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高祖崇信黄老学说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汉末儒释道三教并存 ‎6.黄玉顺先生在《咏董仲舒》中写道:“天人合一见天志,天人感应威人主。抑人扬天似尚同,奉天法古可建功。”由此可见,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客观上的进步作用是 A.有利于神话皇帝的权威 B.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 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专制 D.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 ‎7.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三教合一的趋势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天理人欲观对立 D.佛学诗词的兴盛 ‎8.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 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 B.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 C.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 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 ‎9.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励志入世救民 B.批判重利轻义 C.固守儒学传统 D.倡行经世致用 ‎10.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 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C.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开篇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故其认为“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以下主张符合黄宗羲思想的是 A.废除君主制度 B.君臣共治天下 C.实行君主立宪 D.提倡法治 ‎13.明清“民本”思想倡导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等。这说明明清“民本”思想 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 B.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C.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D.超越了儒家传统思想范畴 ‎14.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5.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16.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17.公元824年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模刻),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据此可知 A.白居易的诗歌艰涩难懂 B.活字印刷普及 C.雕版印刷推动文学发展 D.市井开始出现 ‎18.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 A.中国是对传统的继承,西欧在于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重经验总结,西欧确立了实验科学 C.中国科技发展局限于农业,西欧发展工业技术 D.中国科技受到社会轻视,西欧科技创新得到社会推崇 ‎19.下图中为龙字的演变历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二字体是研究先秦历史的珍贵资料 B.图三字体整齐安定,平衡对称 C.图四字体唐朝才开始出现 D.图五字体兼具多种字体的长处 ‎20.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2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2.《诗经》共有诗歌305篇,是按《风》《雅》《颂》三类来编辑的,观察表格可以得知,在春秋中叶以前 A.南北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B.诗歌在社会各阶层中全面普及 C.集中分布地文明程度高 D.当时国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23.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 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2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身不断修正完善。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原始儒学在孔子之后就有性善性恶之争。董仲舒向往的是一个完善和谐的大一统儒学体系,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争端的继续存在……他舍弃孟子和荀子的说法,他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董仲舒对于荀子所赞同的只有荀子的教化思想,而与孟子一致的是把圣人看成善的标本的思想。‎ ‎——屠承先、陈增岳《论董仲舒对原始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的“人性论”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能体现其“人性观”的政治主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核心内涵,并从中分析出儒学思想体系在发展中体现出的特征。(3分)‎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出现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何新发展?(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 王羲之《兰亭序》‎ 材料二 观察下面几幅宋代的绘画。‎ 材料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片的前面挂一个解说牌,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作一个介绍,请你帮忙完成。(4分)‎ ‎(2)通过材料二中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关于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这些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8分)‎ ‎(3)材料三中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2分)‎ ‎27.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材料三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3分)‎ ‎(2)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如何?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关公崇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关公的原型是三国时期将领关羽,忠于刘备,勇武善战,后兵败被杀。宋代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封关羽,其地位不断提高,拥有“帝君”“武圣”的称号。在民间信仰中关公既是佛教的罗汉,也是道教的护法,还是赐福与助财的财神,进而成为多个行业的保护神。关公人物形象“面如重枣”“五缕长髯”“夜读春秋”等,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小说《三国演义》。明清时期民间戏剧借助语言和表演进一步丰富了关公的形象内涵。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关公已由单纯的历史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偶像和人格楷模。‎ ‎——摘编自郑先兴《略论关公与关公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的关公崇拜现象提出一个看法,并予以分析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贫贱不移,形容意志坚定,意思是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宠辱不惊,指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题干强调的是道德、品行的素质,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故C项正确。法家强调严刑重罚,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佛教强调来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商朝是敬畏神灵的时代,周朝比商朝有了进步,周朝统治者意识到了人的力量,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荀子更加重视人,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D项。A项,敬天保民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而不是以神权维护统治,排除;B项,儒家天命观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不能反映材料中商代、周朝的情况,排除;C项,统治者重视天人关系是为了维护统治而不是为了教化百姓,排除。‎ ‎3.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4.C【解析】材料主旨不是揭示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排除A;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排除B;题干材料“礼”、“法”体现两汉社会立法并用,而“义”、“平”、“孝”、“信”体现了两汉社会以教化为重,故选C;功利思想的消亡与题干材料中“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符,排除D。‎ ‎5.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的是,战国时期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局面在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结束,因此选C选项;“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分裂混乱局面被秦朝的统一全国而结束,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材料中没体现,故不选A选项;黄老之学是推崇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放任自流的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故B 选项不选;儒释道并存是指儒家、佛教与道教融合趋势,材料没有体现,故不选D选项。‎ ‎6.B【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这一主张客观上有利于抑制君主的暴政。故答案为B项。A、C项不是进步作用,均排除;D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排除。‎ ‎7.A【解析】李白、杜甫、王维都是唐朝诗人,“仙人自诩”体现道家的思想,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体现了儒家社会责任感和入世精神,“远离尘世,人称诗佛”体现了佛教思想,故A正确;材料与BC无关;D项不符合李白、杜甫,排除D。‎ ‎8.D【解析】‎ 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韩愈对儒学道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故D正确;儒学道统和佛道无关,故A项错误;格物穷理是宋代程朱理学的方法论,故B项错误;理学吸取了佛道精髓,故C项错误。‎ ‎9.D【解析】题中主要体现了古代“国士”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并非仅仅为了“救民”、还有“天下”“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目标,故A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道德,没有涉及“批判重利轻义”“固守儒学传统”信息,排除B、C;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故D正确。‎ ‎10.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C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B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不具有求科学之真的精神,故D项排除。‎ ‎11.D【解析】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材料中慧能的观点“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和心学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故D正确;孔子、董仲舒思想中未探究世界本源,选项A、B排除;朱熹认为世界本源是理,而非心,选项C排除。‎ ‎12.B【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 则设官以治之。”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天下,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不是主张废除君权而是主张限制君权,故A项错误。黄宗羲没有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故C顶错误。材料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的危害,主张君臣共治,没有涉及公平法治,故D项错误。‎ ‎13.C【解析】依据材料“明清民本思想倡导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对于儒学体系新的阐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而非继承,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本思想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排除;D项明清“民本”思想是对儒学在明清社会状况下新的阐发,并未超越儒家传统思想范畴,排除。‎ ‎14.D【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潮,表格中“讲求实学”“匡时救世”正是这种思潮的体现,故D项正确。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不符合清代思想专制的史实,排除A项; “出现反传统舆论”表述错误,当时只是出现反传统的思想,但并没有形成舆论,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四民结构松动,排除C项;‎ ‎15.D【解析】A项表达了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但不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的要求,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中国南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发展要求重视工商业,而不是“重农抑商”,由此可知“工商皆本”的思想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主张实践出真理,不能反映时代发展的本质,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经济发展的作用,D项与之无关,故D项错误。‎ ‎16.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 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7.C【解析】依据材料“至于缮写,模勒(模刻)……处处皆是。”可知,此时期的雕版印刷技术有利于书籍的制作,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文学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元稹没有评价白居易的诗歌,且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B选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不是唐朝;D选项错误,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市井,不是唐朝。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8.B【解析】明清时期的中国科技在本质上是“传统”科技,重视“经验的总结”‎ ‎,而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端时期,其与中国的传统科技最大的不同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故B项正确。中西方科技的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故A项不是最突出的“差异性”。由《墨经》、《天工开物》等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并非局限于农业,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科技发展还没有直接转化为工业生产力,故C错误。社会轻视或推崇不是科技“进步”的突出表现,故D项排除。‎ ‎19.A【解析】金文是西周时期可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可以作为研究西周时期历史资料,故A项正确;整齐安定,平衡对称是隶书特点,故B错误;楷书是汉末、三国时期出现,故C错误;行书兼具多种字体特点,故D错误。‎ ‎20.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唐宋上承前朝文化,下启后世文化发展,前后融会贯通的特点鲜明,故D项正确;A项中的文化精华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应排除;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1.A【解析】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客观历史,同样也不能正确评断历史人物和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故A项正确。京剧不是客观历史史实的再现,故B项错误。京剧将历史人物做脸谱化评价,更多地是从艺术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塑造,与客观历史评价并不一定相符,故C项错误。京剧脸谱对历史人物可能褒扬也可能批评,故D项错误。‎ ‎22.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风》《雅》《颂》产地主要分布于以周朝国都为中心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为中原文明的中心,故C项正确。A项,图表分布均在北方,未体现南北方的交流,排除。B项,各阶级“全面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风》诗是从各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诗是宫廷宴会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与国民文化素养无关,排除。‎ ‎23.B【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现实社会”,“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这实际上是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流思想变异和传统价值观念演进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的结论,排除。‎ ‎24.B【解析】材料中显示出每个时代都有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文学形式,表明了文学的时代性,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25.(1‎ ‎)观点:人性有善恶之分。主张:天人感应,劝诫统治者仁政;强调三纲五常,推行教化,稳定统治秩序。‎ ‎(2)内涵:理是万物的本源。特征:兼收并蓄。‎ ‎(3)问题:儒学成为专制王权的工具(思想专制)。发展:批判君主专制;发展工商业;经世致用。‎ ‎26.(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汉代儒学的反思,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逐渐形成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王羲之的书法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同时,尽显虚玄灵动的时风,他也成为继往开来的“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信息:文人画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山水画已经成为独立的画种;描写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大量出现。‎ 社会风貌: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兴起,理学兴盛,文人注重内心修养;南宋偏安于江南,文人画描绘的对象变为江南风光,而且构图不追求对称;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不仅出现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绘画也发展起来。‎ ‎(3)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郁闷的心情;马致远的这首元曲表达了天涯孤旅的哀愁。‎ ‎27.(1)核心思想是理;实质是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规范(或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可)‎ ‎(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意意境。‎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用于印刷行业;火药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或用途更加广泛);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贡献:指南针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及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帮助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欧洲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28.看法:关公形象的变化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说明: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将领,其忠勇精神受到民众的推崇赞许。北宋以来,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逐步确立,强调气节忠义。统治者也不断的加判关羽,树立其忠勇的形象,并将其不断神化为“武圣”‎ ‎,以此对百姓进行道德教化。明代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蜀汉为正统,尊刘抑曹,通过一系列故事演绎如千里走单骑,刮骨疗击等将关羽形象神化,为民众所熟知。关公也由普通历史人物升华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偶像人格楷模。‎ 由此可知,关羽形象的演变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放在对历史人物进行认识评价时需要更加从历史发能演进过程中予以考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