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5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福清市2020届高三年“线上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卷
1.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 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 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C.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及“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政体强调贵族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即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继承方式并非是政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可知,此政体并不是君主专制政体,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贵族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而D项没有体现贵族在此政体中的作用,故D项错误。
2.汉武帝即位后,初铸三铢钱,又铸赤仄等,后来干脆将各种铜钱取消,专铸五铁钱,既禁止民间私铸,也不许郡国铸造,而专令上林三官铸。这一举措
A. 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
B. 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不利于物价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汉武帝禁止民间和郡国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的“上林三官”,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 国家统一货币的样式和专营货币铸造,不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而且通过规范管理货币和市场,有利于稳定商业秩序和物价,ABD三项错误。
3.阅读下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 12 -
A. 北方农业经济的衰落
B. 南方农耕技术更先进
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南方的亩产不断增加,面积也增加了,可以看出南方逐渐得到了开发,C正确;从材料中看出隋唐时期北方的亩产和面积较魏晋南北朝都有增加,看不出盛极而衰,A错误;虽然南北方的亩数相当,体现不出耕作技术先进,B错误;古代中国经济重心最终实现南移是在南宋;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搞清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期基本完成.在这之前,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为南移做准备。
【详解】
4.《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習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徒三年:供养有缺,徒二年: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徒三年: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流二千里: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 )
A.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 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
C. 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 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律疏议》专门以国家力量,严厉惩治打击对祖父母、父母不敬,不养,不孝等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唐朝注重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强化儒家道德,以维护社会
- 12 -
稳定,A项正确;材料只有《唐律疏议》的法律规定,没有司法审理与执行,B项错误;只有家庭伦理在某条法律中的体现,不能证明其是立法的基本原则,C项错误;《唐律疏议》以国家律法强制孝老敬亲,不能说明“孝老敬亲“已经成为了当时的社会行为规范,D项错误。
5.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个。由此说明
A. 传统手工业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
B. 列强侵略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C. 传统手工业丧失了有效的市场竞争力
D. 政府扶持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大部分传统手工行业开始向机器工业过渡,是近代工业产生途径之一,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手工业”丧失市场竞争力,而且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传统手工业”,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为”,D与材料无关。
6.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A. 提升国民素质以拯救民族危机
B. 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北洋政府
C. 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
D. 宣传社会主义以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国民“最后”(最重要)的觉悟,又强调“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是“根本之救亡”,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及特征,可知这是作为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陈独秀在宣扬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而这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主题,C正确;陈独秀并非呼吁改革社会习俗,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反帝爱国运动, 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宣传社会主义”, D错误。
- 12 -
7.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 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
B. 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 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
D. 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映了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的主要目的,故D正确。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是为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排除。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不能说明土地分配的标准的变化,故B排除。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名师点睛】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8.1958年我国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的民谣,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据此推断这些措施( )
A. 助长了左倾浮夸风气 B. 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 导致通货膨胀日趋严重 D. 解决了中央财政不足问题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依据材料“1958年”后,中央以“高价、敞开供应”的政策,刺激日常消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可以活跃市场,促使货币回笼,满足高层次消费的需求等,是调整国民经济有效做法,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B项正确;这些用以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有助于回笼货币、提高民生、缓解供应紧张,不会助长“左”倾浮夸风气。A选项错误;这些措施起到了回笼货币的作用,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不能得出中央财政困难得到了解决,D选项错误。
9.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这一制度( )
A. 动摇了公民大会的权力机关地位 B.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
C. 一定程度弥补了雅典民主缺陷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体现的是雅典公民的申诉制度有利于弥补直接民主的缺陷,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会动摇,排除A;雅典公民的申诉制度维护的是公民自身的权力,排除B;三权分立原则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10.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A. 宪政制度的完善
B. 征税程序严格化
C. 否定了议会至上
D. 税收立法民主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
- 12 -
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
11.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答案】D
【解析】
苏联建立时,工人阶级就是领导阶级,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实物配给制”,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特点是实行指令性计划,故C项错误。由材料“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 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表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
12.1957年,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创作了小说《在路上》。书中主人公萨尔之所以“上路”,是因为 白人的世界不能提供真实的、纯粹的生活,中产阶级所谓的理想和成功都是虚瑕的,因此他主动让自己边缘化,甘愿去做一个“白种黑人”。该作品反映了美国
A. 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B. 黑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学者对社会弊病的剖析 D. 民众精神危机的严重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1957年”“白人的世界不能提供真实的、纯粹的生活,中产阶级所谓的理想和成功都是虚瑕的,因此他主动让自己边缘化,甘愿去做一个‘白种黑人’”可知,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体现出美国民众精神危机的严重,故D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体现出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故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黑人的政治地位提高,故B错误;现实主义作品体现出学者对社会弊病的剖析,故C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2 -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黄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戊戌变法失败后,粱启超坚定地提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然而,所有的“黑暗”与“罪恶”非但没有根除,反而卷土重来。孙中山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这使孙中山从不遺余力地奔走于革命事业转而冷静地思考中西民族性的差异,探索在中国进行更为必要的“心理建设”的途径。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道:“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三人的共同认识,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表现:从专注于鬼神到专注于人事;从依靠宗族国家到依靠自己生存发展;对人性的探讨逐步深入。
背景:汉末以来的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佛道的传播,儒学伦理受到冲击;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士大夫转求个性自由和自我意识。
(2)共同认识:都认识到人性解放对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
背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人;有识之士的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
- 12 -
意义:有利于推动政治变革,有利于摆脱封建伦理纲常;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思想障碍;有利于西方人文精神的传播;推动近代化。
【解析】
【详解】(1)表现:根据“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得出从专注于鬼神到专注于人事;根据“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得出从依靠宗族国家到依靠自己生存发展;根据“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得出对人性的探讨逐步深入。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魏晋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回答,根据“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得出汉末以来的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根据“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佛道的传播,儒学伦理受到冲击;根据“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结合所学得出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下,士大夫转求个性自由和自我意识。
(2)共同认识:根据“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 “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联系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得出都认识到人性解放对社会变革、救亡图存的重要意义。背景: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可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的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总结回答。意义:结合所学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分析,可从有利于推动政治变革、促进思想解放、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近代化等角度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规律。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 12 -
【答案】示例:①之前增加“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后期,莎士比亚写成《哈姆雷特》,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启蒙。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通过了《权利法案》来限制王权,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确立起来,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条件。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带动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等发明了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据上述事件的时间去增加相关历史事件,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相互联系去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在地方监察方面,除设十五道监察御史及不定期的巡按御史外,还设有督抚、按察使、道员等专职或兼职监察官员等履行监察职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监察体系”。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了实质性的“缺位”,缺乏对地方官员实质上的监督。在清朝的地方行政体制中,总督和逕抚管辖一省或数省,成为身兼行政、司法、军事监察权的“无事不包”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拥有弹劫、考察、荐举、罢免官吏之权,实际上掌握包括监察员在内地方官员的考核。按察使司和驻道监察官员为其属吏,受其控制。
——摘编自明晨《反思与借鉴:清代地方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归纳清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实质性“缺位”的原因。
【答案】(1)监察机构众多,体系完整;总督和巡抚既有行政权也有监察权,监察权缺乏相应的独立性;服务于皇权,但缺乏对地方官员实质上的监督。
(2)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督抚“不想监察”;按察司和道员衙门官职卑微,是地方督抚的下级,为了升迁,不得罪上级,不敢监察
【解析】
【详解】(1
- 12 -
)特点,根据材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方监察体系’。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了实质性的‘缺位’,缺乏对地方官员实质上的监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机构与体系、总督和巡抚的权力,缺乏独立性、服务于皇权等方面归纳清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原因,据材料“总督和巡抚管辖一省或数省,成为身兼行政、司法、军事监察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方行政长官的本能、监察官员不敢监察、封建专制制度等方面指出材料中清代地方监察体制出现实质性“缺位”的原因。
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麦卡锡,1946年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当时美国正处于通货膨胀、战后经济困难时期。1950年初,麦卡锡声称“我手上有一份205人的清单,他们都是图谋颠覆政体的共产党人。尽管我们的国务卿知道他们的身份,但他们仍在草拟和制定着我们的对外政策”。这在美国朝野上下引发了剧烈震动。此后,杜鲁门政府实行“忠诚调查”,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急剧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甚至参加角逐美国小姐的候选人也必须陈述对马克思的看法。美国司法部以“偷窃政府绝密文件”的罪名,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
——摘编自《麦卡锡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卡锡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卡锡主义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二战留下的战争阴影;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和恐慌;冷战思维、苏联的威胁;杜鲁门政府的反共政策和反共宣传;新中国的成立。
(2)影响:社会各界的自由进步人士遭到迫害,社会动荡,民众恐慌;助长了美国(极)右翼势力,在美国掀起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使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1946年”得出二战留下的战争阴影;根据“当时美国正处于通货膨胀、战后经济困难时期”得出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和恐慌;根据“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得出冷战思维、苏联的威胁;根据“杜鲁门政府实行‘忠诚调查’”得出杜鲁门政府的反共政策和反共宣传;根据“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得出新中国的成立。
- 12 -
(2)影响:根据“总共有2000多万美国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审查”,分析得出社会各界的自由进步人士遭到迫害,社会动荡,民众恐慌;根据“美国的社会舆论也急剧右转,教授社会科学的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大骂苏联和共产主义就会被解雇”得出助长了美国(极)右翼势力,在美国掀起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根据“逮捕了曾在美军驻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观察组长期工作的部分官员”得出使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 12 -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