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8.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历 史(文)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2.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得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新的分化
③“蒸汽”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时间
普鲁士东部
普鲁士西部
1840年
22.9%
25.2%
1870年
24.2%
34.2%
1910年
33.7%
50.7%
3.右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普鲁士东部和西部城市化率比较表。两方差异拉大的主要因素是
A.德国的政治格局 B.双方工业化水平
C.垄断组织的多寡 D.两地城建思路差异
4.近现代史上,美国经常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政治
经济
科技
A
联邦制
自由放任政策
汽车
B
共和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电话
C
两党制
工厂制
内燃机
D
总统制
垄断组织
发电机
5.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 B.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D.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6.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 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7.有学者在评论苏联某五年计划时,称它是“斯大林时代以来最成功的一个五年计划”,“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 实施这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烈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写道: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着全球货币,不仅美国人使用美元,而且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使用美元。美元的崛起记述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兴起。“美元的崛起”反映了
A.美元成为各国通用的货币 B.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化和制度化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市场经济体制被各国一致认同
9. 二战后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10. 全球化时代,金融化的财富如货币、债券、股票等,往往由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来计价,而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则可以通过增发货币、调整汇率等多种手段造成本币贬值。该材料旨在强调全球化
A.可以大大推动资本全球流动 B.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扩张
C.加剧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D. 使国家主权安全面临新挑战
11.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一书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利,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人民“行使政治权利”表现在通过投票能够
A.产生国王 B.确立内阁 C.制定宪法 D.选举议员
12.“(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B.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C.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D.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13.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后,和宰相之间冲突不断。俾斯麦因与皇帝政见不合,几乎陷入崩溃。 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这位举世闻名的、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铁血宰相”,在主持内阁工作28年之后,终于辞职,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宰相位。这实质上反映了
A.德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B.铁血政策已被德国抛弃
C.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实权 D.德国统一激化了皇相矛盾
14.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l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15. “工人在失败面前无所畏惧,并已准备好在德军进城后引发的武装冲突中与敌人血战到底……新成立的临时政府的首脑……担心工人们会用国民自卫军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激怒德国人。”这种应对民族危机的上下分歧导致
A.普法战争的失败 B.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希特勒占领巴黎
16.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执白纸,上写“1776”、“1917”
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纪念的应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和平演变政策推出 D.美苏争霸形势的缓和
17.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A.对抗共产主义 B.争夺世界霸权 C.实行政治封锁 D.采用经济制裁
18.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深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又一事件”是指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北约组织建立
C. 朝鲜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19. “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
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世贸组织的成立
C.欧盟的诞生 D.冷战局面的结束
2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受冷战形势的控制胁迫 B.质疑联合国的国际权威
C.受非殖民化趋势的驱动 D.渴望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21.“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与这段话中的“它”直接相关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从欧共体到欧盟
22.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
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 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
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 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
23.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 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24.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 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体现“离异”和“回归”特点的作品是
A.《九十五条论纲》 B.《十日谈》
C.《社会契约论》 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5.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26.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A.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意大利、英国、美国 D.西班牙、德国、英国
27.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进化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28.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某理论”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29. “传奇主义以拒古典主义之文学而起,一言以蔽之,则情思对于理性之反抗也。……欲依个人之感性思想.立自由之艺术,以能达本己情意为先.形辞句皆所不顾.”下列作品中,与材料所述创作风格相符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 科波菲尔》
C.《 等待戈多》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0.数位成人目光呆滞、姿势僵直,骑着幽灵般 的木马顺时针不停高速旋转,因为无法停止下来,脸上表情惊恐。英国画家马克·格特勒的这幅《旋转木马》应划归的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中国来说,参战并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早在 1914 年中国表示愿意参战之始,即有出兵之意。梁士诒的“以工代兵”的最初版本亦是“带枪华工”。 一战期间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 万精壮青年华工。实际上相当于间接提供了 14 万大兵。 1917 年 8 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奋斗,终于正式向德奥宣战。同时立即宣布中国同德奥两国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随之废除,其在中国的租界,治外法权等也一概取消。虽然出兵遭到各国列强的阻挠,这种做法着实向西方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
,他们的行动不仅把所谓的“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且赢得了道义的胜利。中国人积极参与战后新秩序的建立。顾维钧系起草国联宪章的 15 人委员会之一,对宪章的撰稿,贡献颇多。中国人甚至从大局着眼,支持日本代表团提出的“种族平等”条款。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并未完全失败。某种程度上,甚至大获成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辛亥革命所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传统社会结构解构、共产主义崛起、转型模式转变、中日战争的重要原因
——《一战与中国》
(1)为什么说参战出兵是中国的一大“妙着”(7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8分)
32.(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尔登战役,是法国人在一战中最大的骄傲。从这场战役中得来的“炽盛火力结合坚强防御”的经验在日后的战斗中被屡屡实践。“野战炮兵掩护下的经过要塞加强的不间断线性防御”成为法军最新军事思想和行为准则,所有的一切皆围绕其展开作业。野战条件下的部队机动被严重忽视。马奇诺防线便是这种军事思想的最佳实践。利用现代技术将其发扬光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
——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
材料二 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这是最原始的电子战,用以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同属英联邦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空勤人员投入英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还在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与英国并肩作战。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等
(1)“马奇诺防线”后来成为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代名词。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马奇诺防线为何无法发挥制胜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不列颠之战的基本经验。(8分)
3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
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欧洲国家……事先应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同意。——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漫画《最新型美国汽车》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影响马歇尔计划制定与推行的主要因素(6分)
(2)如何理解“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8分)
3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国际舆论,特别是英国媒体往往以一战类比当下国际关系,并指称中国像一战前的德国。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1月达沃斯年会接受英国《金融时报》和BBC的采访时迎合了这种舆论,称目前的中日恶化的关系让人想起一战前的英国和德国的关系。中日是互相依靠的经济体和贸易伙伴,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就像1914年的英德,但是英德间紧密的关系没有阻止两国紧张并导致冲突。对于安倍的此番发言,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随后作出解释称,安倍是为了说明要尽量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强调了中日两国对话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中日处于英德当年同样的状况。
——《中新》
当今东亚局势与一战前有可比性吗,是否会引发大战,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看法。(12分)
参考答案
1-30 CABBD BCBAD DDCAB BBCDC CDCBD CDCAD
31.(1)目的是借参战,收复国家主权;提高中国地位,成为国际社会平等一员;推进国际化,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设;改变落后的世界观,同时富国强兵加快社会进步;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促进山东问题的解决等也说明了问题(7分)
(2)首次参加世界战争与战后秩序建设,推动中国国际化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为参与二战并最终确立大国地位奠基;推动民族觉醒,为系统收复国家主权,赢得独立开先河;带动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引发十月革命间接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创建,将中国引向新的现代化道路;引发五四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进思想文化转型;(8分,任4点)
32.(1)新式武器改变战争形态,壕堑战迅速过时;法国固守一战成功经验,军事思想体制教条落后;德军适应形势大力发展机械化机动作战;德军绕过防线攻其不备;法军轻敌作战意识薄弱判断失误;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6分,任3点)
(2)重视科学技术在反空袭战中的作用;坚持抵抗法西斯的侵略和必胜的信念;灵活的战略战术;万众一心,民众积极支持参与;对生存之战的高度重视和准备;正义战争国际援助;(8分,任4点)
33.(1)二战后欧洲迫切需要发展经济,稳定秩序;美国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两大阵营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美苏两国世界战略的对立;美国推行霸权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出台。(6分,任3点)
(2)计划加剧了意识形态和两大阵营对抗,是战后冷战和欧洲分裂的关键一步;(2分)加速西欧恢复及联合;强化美国主导的美欧经贸政治关系,西欧被纳入美国争霸及与社会主义对抗的轨道;奠定北约经济基础,推进其形成;苏东拒绝参与,宣告欧洲分裂,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6分)
34.没有可比性。(1分)不存在军事集团,没有形成对峙和激烈军竞;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被摈弃;霸权主义、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受质疑;军事科技进步,信息化战争与核战危险抑制战争的爆发;两次大战的惨痛教训;多极化促进国际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秩序合理化,缓和矛盾;和平发展成主流,反战和平力量不断发展;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协调作用;中国和平发展,坚持不结盟、不争霸积极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安全;(9分,任4点)渲染紧张危言耸听,不负责任或别有用心,应予抵制。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