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8-31 发布

江西省名校学术联盟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西名校学术联盟 ‎2019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考试(一)‎ 历史卷 ‎(命题:江西上进教育研究院 审题:泰和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必修1占30%、必修2占30%、必修3占40%。‎ ‎2.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台题目罢求的 ‎1.战国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初行为市”。“初行为市”不是以前没有“市”,而是从此时开始在城(首先是在都城)中建立市场,设官管理,即“置市”;此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上措施 A. 促进商业资本的迅速积累 B. 抑制农民弃农经商的行为 C. 有利于秦国军队实力增长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献公时期秦国“设官管理”市,推行“重农抑商”,均反映了秦国对经济的控制力的加强,故D项正确。题干中反映秦国即在城市中“置市”,又推行“重农抑商”,A项和B项都只反映了某一个措施的影响,均不全面,故排除AB。“置市”和“重农抑商”的行为,与军队数量、军队实力的增长无关,故排除C项。‎ ‎2.西汉初年,大臣陆赏认为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兴辟序(学校)序面教丙之”、但汉高祖以“向有于戈,平定四,亦未暇逸庠序之事也”,故他的建议被束之高阁。出现“亦未暇逐序序之事“的主要原因是 A. 诸侯叛乱致使政局动荡 B. 皇帝缺乏礼乐文治意识 C. 对匈奴的战争耗费国立 D. 察举制使得人才得以重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叛乱只是借口,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是在汉武帝时期,故C项错误;察举制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汉武帝以“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为由,而“未暇遑庠序(教育)之事也”,说明汉高祖缺乏礼乐文治意识,故B项正确。‎ ‎【点睛】庠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áng xù,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 “西汉初年”、“汉高祖”、“庠序”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3.初唐诗坛有传世作品的作家约三百多人,如果选一代表诗人的话,应首推唐太宗李世民,《全唐诗》收有唐太宗诗作88篇。唐太宗创作的诗作 A. 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 B. 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 C. 推动了盛世局面出现 D. 推动帝王文学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考诗赋是在唐玄宗时期,故B项错误;盛世局面出现是在唐玄宗时期,故C项错误;帝王文学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唐太宗创作的诗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唐朝文学繁荣,故A项正确。‎ ‎4.南宋哲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此举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 B. 使宰相制度规范统 C. 进一步确立君主专制 D. 对宰相权力进行制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于宰相”,这些措施有利于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A项排除。B项,材料的本意并非规范宰相制度,排除。C项,此时君主专制已经确立,题干措施旨在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5.元代秤锤上铸(刻)的铭文,除使用汉字外,还铸有回鹘蒙文、八思巴(藏族宗教首领)文和波斯文等三种文字。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元代 A. 城市繁荣,人口众多 B. 文化发达,泽被东西 C. 疆域辽阔对外开放 D. 民族融合,社会和谐 ‎【答案】C ‎【解析】‎ ‎【详解】元代秤锤上铸(刻)多种文字,这说明元代的疆域空前辽阔,民族和对外经济交流比较频繁,故C项正确;材料和人口众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化发达,故B项错误;波斯文体现不出民族融合,故D项错误。‎ ‎6.在西欧国家中,英国并不是最早接触中国的西方国家,要晚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很久。从18世纪中晚期后,渐渐地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在19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便成为西方列强的先锋。其主要原因是 A. 英国较早实现生产力变革 B. 清朝政府政治日益腐朽 C. 其他国家以军事侵略为主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从18世纪中晚期后渐渐地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国,在19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便成为西方列强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最早进入工业化,故A项正确;清朝政府政治日益腐败和英国实力的提升无关,故B项错误;此时西欧国家都是以军事侵略为主,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7.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聂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力“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西方记者的报道令大其词,的是想推卸责任 B. 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充成果 C. 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 D. 两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清朝军队的顽强抵抗,天津战役中八国联军进攻受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洋务运动等近代化努力使中国近代军事实力有所加强,故C项正确。A项,以上史料反映出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的部分战役里,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列强侵略也一度受阻,故A项不准确,排除。B项,以上史料虽然是第一手史料,但受到价值观、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真实,故排除。D项,历史研究的史料借鉴要实事求是,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受史学观影响,不一定是借鉴的主要来源,故排除。‎ ‎8.下面是某部历史著作的部分录。这一目录侧面反映出 第二章促成”五四”运动的力量(1915—1918)‎ 第三章运动的萌芽阶段:早期的文学和思想活动的文学和思想活动(1917—1919)‎ 第四章“五四”事件 第五章事件的发晨:学生示威与罢课 第六章更进一步的发展:工商界及劳工界的支持 第七章新文化运动的扩展(1919—1920)‎ 第八章世界主要国家对“五四”运功的态度 第九章观念与政治上的分歧(1920—1922)‎ 十章社会政治的后果 A. 作者清晰的史学观念 B. 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 C. 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历程 D. 1910,20年代历史全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目录,均以五四运动事件为中心,全面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原因、历程和影响,故B项正确。目录不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和作者对五四运动的清晰价值观、史学观,排除A项。材料只部分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故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1910年代中后期和1920年代初期的部分历史,故排除D项。‎ ‎9.下面是1933年国民政府4691万的非农业工作人口中的职业构成示意图图表主要说明 A. 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 B. 政府工作人员薪资比较低 C. 官僚资本尚未占据主导 D. 国民经济现代化程度较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中工厂工人只占2.4%,所占比重非常小,体现不出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涉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薪资,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工厂工人只占2.4%,矿山工人只占1.6%,这充分说明此时国民经济现代化程度较低,故D项正确。‎ ‎【点睛】高度关注图表中的时间信息和数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10.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除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沦陷区外,使用“民主”科学”“西化”等词语逐渐减少,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日渐突显。这主要表明 A. 传统文化保守主义复兴 B. 民主科学作用日益弱化 C. 民族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 殖民奴化教育范围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日渐突显”,这主要说明民族意识的提升,表明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故C项正确;这不是保守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主科学作用日益弱化,故B项错误;“殖民奴化教育范围扩大”和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1.下图反映了 A. 土地改革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状况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D. 分散性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片中的“产销合作社”可知,此图反映了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2年底就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以后,故C项错误;分散性经营指的是小农经济,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针对的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高度关注图中的文字信息“产销合作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12.1959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学说;1960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沧昌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这些成果 A. 为科技的发展莫定了良好基础 B. 表明经济困难对科技影响有限 C. 体现少数科技领域的领先趋势 D. 说明科技界也出现“大跃进”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四光的“陆相生油”理论、王淦昌的反西格玛负超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等都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经济困难对科技影响有限,而是经济困难严重影响了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不是最早爆炸原子弹的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科技界出现“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 ‎13.1970年1月,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1月和2月,雷阳与斯托塞尔先后进行了两次中美大使级会谈。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B. 中美共同谋求两国关系改善 C. 中国对美采取灵活外交原则 D. 美国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美两国同日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这说明中美共同谋求两国关系改善,故B项正确;中美两国关系走向缓和是在1972年,故A项错误;材料还体现不出中国对美采取灵活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美国承认了新中国合法地位是在尼克松访华时,故D项错误。‎ ‎14.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要求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应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同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地挂起钩来,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应充分体现差别。这一决议 A. 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B. 主要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 C. 体现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D. 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故A项错误;这一决议不仅是针对平均主义分配的部门,故B项错误;十四届三中全会体现了市场在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故C项错误;“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15.十届全国人大列入规划的立法项目共76件,审议106件草案并通过了100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件行政法规作出修改。这些举措 A. 表明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完成 B. 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卓有成效 C. 有利于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 D. 推动了立法机构多元化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构建任务巨大,目前还未完成,故A项错误;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指的是城市居委会和农村法制建设,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的十届人大和十一届人大的法制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法制体系的完善,故C项正确;中国的立法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多元化发展,故D项错误。‎ ‎16.自然法中的理性、平等的观念以及实在法应体现自然法的思想,被用来解释罗马的万民法,万民法便具有了更大的正当性,并逐渐代替市民法成为罗马法后期的主要内容。这里的“正当性”主要表现在 A. 主要保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 罗马非公民取得了公民权 C. 平等和自由思想成为核心 D. 罗马帝国等级制度被打破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便具有了更大的正当性”指的是罗马非公民受到了万民法的正当保护,取得了公民权,故B项正确;罗马法体现了统治阶层的意志,主要保护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平等和自由思想成为核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罗马帝国等级制度被打破,万民法也不可能打破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 ‎17.据记载,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为筹款,国王通常会和议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反映出英国 A. 具有议会限制王权的传统 B. “君权神授”没有历史的根基 C. 君主立宪制已经基本形成 D. 国家经济管理权已归属议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1400年以后到1642年之间,英国国王没有议会的批准,要提高税收的企图大多没有实现”这说明英国议会限制王权具有久远的传统,故A项正确;材料和“君权神授”无关,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基本形成是在18世纪中后期,故C项错误;国家经济管理权归属议会是在君主立宪制完善以后,故D项错误。‎ ‎18.1601年,荷兰人派出了56只大船和14个远征队再次来到印度尼西亚,一举将葡萄牙人赶出了东印度群岛。但荷兰人无法与老到葡萄牙人竞争,因此在东印度群岛陷入了贸易的被动地位。为了扩大贸易,战胜葡萄牙人,荷兰人采取的应对举措是 A. 成立垄断对外贸易的殖民公司 B. 将殖民活动与奴隶贸易相结合 C. 发展手工工场,增强经济实力 D. 推行圈地运动,扩大原始积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初,荷兰商人为了扩大贸易,战胜葡萄牙人,在政府支持下成立垄断对外贸易的殖民公司——东印度公司,故A项正确;将殖民活动与奴隶贸易相结合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故B项错误;荷兰是商业国家,不是工业国家,故C项错误;推行圈地运动扩大原始积累的是英国,故D项错误。‎ ‎19.1872年,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没有一个人领有一个石油泉,或一块油田”,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据与提炼。他们不但对消费者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主要表明美国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 B. 石油生产组织出现垄断现象 C. 少数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D. 石油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这说明垄断组织在石油领域出现了,故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是在罗斯福新政后,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少数公司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故C项错误;石油生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在二战后出现的,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由约翰•洛克菲勒所领导的十二个冒险家所创立的‘南方开发公司’”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对生产者有规定售价权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垄断组织的出现,故B项正确。‎ ‎20.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震动欧洲;法国布封《自然史》开始陆续出版;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这主要反映出 A. 自由、法制科学成为启蒙运动政治诉求 B. 伏尔泰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C. 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 D. 法国已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布封《自然史》、伏尔泰、狄德罗《论盲人书简》体现了自由、法制、民主和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心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知识已成为启蒙运动的科学依据,故C现错误;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但这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D项错误。‎ ‎【点睛】把握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本题中的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息,故排除。‎ ‎21.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家席勒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系统地总结了西方文艺发展中的两种基本倾向:偏重于直接反映现实的“素朴的诗”和偏重于表现由现实提升上去的理想的“感伤的诗”。下列作品与“素朴的诗”风格类似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偏重于直接反映现实的‘素朴的诗’”指的是现实主义作品;“偏重于表现,由现实提升上去的理想的‘感伤的诗’”指的是浪漫主义作品。A项是现实主义作品,故正确;B项是印象主义绘画,故错误;C项是浪漫主义作品,故错误;D项是现代主义作品,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偏重于直接反映现实的‘素朴的诗’和偏重于表现由现实提升上去的理想的‘感伤的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作品。‎ ‎22.1918年前,俄罗斯都在使用罗马儒略历,该历法比常用公历晚两周。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于1918年1月26日颁布废除儒略历的政令,使用公历。该政令 A. 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 彻底扫除封建制度的残余 C. 推动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 D. 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奠基 ‎【答案】C ‎【解析】‎ ‎【详解】苏俄废除儒略历,改用公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故C项正确;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故A项错误;苏俄没有彻底扫除封建制度的残余,B项错在“彻底”,故错误;材料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无关,故D项错误。‎ ‎23.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平民诗人伯顿·布拉利写道:“一位生产者交纳的,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钱者,勤位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这句话认为“新政”‎ A. 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 B. 以工代做法大获成功 C. 赢得了广大民众支持 D. 促进美国经济迅速恢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一位生产者交纳,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赚钱者,勤俭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说明政府的开支劳而无功,即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罗斯福新政羸得了广大民众支持,故C项错误;D项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并未说明美国经济迅速恢复,故错误。‎ ‎【点睛】理解“一位生产者交纳的,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赚钱者,勤俭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说明了政府的开支劳而无功,即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 ‎24.1951年初,美国决定在夏季与日本拟定美日协定,并确定9月在旧金山签约。美日单独端和并让日本介人朝鲜战争的动以刚一提出,便到印度、菲律宾、缅句,印尼等国的反对,引发了大规模民众抗议。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动议 A. 在东亚地区形成冷战局面 B. 为重新武装日本创造条件 C. 打破了世界格局均势状态 D. 损害了反对国的直接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1951年拟定的美日协定规定,美日单独媾和并让日本介入朝鲜战争。这一决议之所以遭到反对,是因为“日本介入朝鲜战争”会重新武装日本,故B项正确;冷战局面是在欧洲,亚洲是热战,故A项错误;此时美苏两级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故C项错误;这一决议没有损害反对国的直接利益,故D项错误。‎ ‎25.19%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由此,“广场协以”的签订 A. 促进美日两国经济持续增长 B. 导致美元对日元币值升值 C. 使签约国贸易得以协调发展 D. 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的扩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这说明“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的扩大,故D项正确;日本经济在不断下滑,故A项错误;“美元对日元币值升值”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广场协议”是金融协议,不是贸易协议,故C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唐代的弹劾机构是御史台,共有23名官员。长官是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御史中丞二人(正五品)。他们既是御史台的行政长官,也是纠察百官的具体执行者。其下属有三院:一,台院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负责与上诉弹奏、审理案件相关的各类事项。二,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制度方面的违规行为察院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比较台院和殿院,察院的职权范围最为广泛,上至中央宰相,下至地方州县长官,均在其监察范围内。‎ ‎——摘编自《唐史论丛》‎ 材料二 明朝将中央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下设13道监察御史,共10人,负责具体监察工作。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但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 ‎——摘编自《明史·职官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机构设置上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明代监察机构的主要调整,并分析这些调整的主要效果。‎ ‎【答案】(1)御史台具体负责纠察百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职权明晰);察院以小御大,全面监察。‎ ‎(2)调整:在监察机构名称、人数、职责上进行调整;监察御史有独立纠举弹劾之权;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都察院兼有重大案件司法审判权。‎ 效果: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强化了君主权力,发展了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评分。但本大题各小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题目赋分值。)‎ ‎【解析】‎ ‎【详解】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 他们既是御史台的行政长官,也是纠察百官的具体执行者。其下属有三院:一,台院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负责与上诉弹奏、审理案件相关的各类事项。二,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负责监察朝廷礼仪制度方面的违规行为察院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上)。比较台院和殿院,察院的职权范围最为广泛,上至中央宰相,下至地方州县长官,均在其监察范围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得出:御史台具体负责纠察百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察院以小御大,全面监察等。‎ 第(2)问,“调整”,依据材料二信息“明朝将中央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 ’……监察御史虽为都御史下属……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都察院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在监察机构名称、人数、职责上进行调整;监察御史有独立纠举弹劾之权;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都察院兼有重大案件司法审判权等。“效果”,依据所学知识从强化皇权、加强监督等角度分析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 主要事件 ‎1896年 孙中山旅居伦期间,即对社会主义理论有所关注 ‎1898年 英国传教士李提厚太与中国人胡路谷合作,将英国学者克卡朴的著作《社会主义史》译为中文,更名为泰而民法志》,由上海广学会出版 ‎1902年 梁启超发表于《新民丛报》的《进化论革命者德之学说》一文中,梁尊奉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 ‎1903年 孙中山在致友人函中,他明确提到社会主义是其“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认为“平均地权,此为吾国今日可以切实杭行之事”‎ ‎1903年 革命党人马君式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译书汇编)上发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对社会主又学说发展史有简要梳理 ‎1904年 梁启超发表(中国之会又》一,对马儿形上的介想,主要将其作为知的一种而有所涉及与其本人信从的理念实有不小的距离 革命党人朱执信以“梁伸”笔名发表《德意志会果命小件》,初步区分出马克思主的独特性 ‎1905年 ‎1906年 朱执信针对《新民丛报》社会主义的“缪说”,朱执信发表《论会命当与我治命开行)一文起而泛战 ‎1908年 随着中日当局时社会主义思潮的严厉禁出,以及同盟会活动量心特向军事斗争,各方对社会主又的传播一度退潮 ‎1912年 对社会又学说的然情再度点燃,宣传降地也国外转入国内 ‎——摘编自徐光寿《百年前,马克思上又曙光初照中国》‎ 根据材料提练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全面)‎ ‎【答案】示例:主题: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阐述:这一时期,受到世界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留学教育的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思想解放改潮流的推动,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现象日益增多,介绍者的队伍颇为芜杂,维新派、革命派、无政府主义者均有所参与。‎ 总之,这一时期仅限于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未系统把握,具有各取所需的随意性;‎ 但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和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孙中山旅居伦期间,即对社会主义理论有所关注…梁尊奉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革命党人马君式…对社会主又学说发展史有简要梳理…各方对社会主又的传播一度退潮”等信息可知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引发思想交锋,故可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题,结合所学从马克思主义传入的背景、参与主体及传播争论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仁宇先生说:“世界上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因为在每次社会变动剧烈之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发出呐嘁,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方面。孰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领域的变动还是伴随着社会变革静悄悄地行进。——摘編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等 材料二 西欧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条件下茁壮成长。“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此,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 ‎——摘编自布瓦松钠《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有利条件,并分析这些成长是如何促进16、17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胚胎”发展的。‎ ‎【答案】(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萌芽持续时间长,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思想界出现新思潮但没有突破封建制度的范畴;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但未出现近代自然科学。‎ ‎(2)条件:城市的自由环境;具有大量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商业贸易自由;思想文化的推动。‎ 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济上,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解析】‎ ‎【详解】第(1)问,“主要表现”,依据材料一信息“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传统科技等角度说明即可。‎ 第(2)问,“有利条件”,依据材料二信息“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此,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遺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的自由环境、大量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商业贸易自由、思想文化的推动等角度分析。“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济上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文化上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等。‎ ‎29.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纽伦堡到富尔特之间的德国第一条铁路通车,长6公里。此后,德国的铁路建设出现了私人投资和各邦政府投资双管齐下的局面,铁路里程飞速增长。到1871年,以柏林为中心的稠密铁路网已经形成。国民经济学家李斯特说过:“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的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财政层面上,甚至不在于国民经济的层面,而是在于政治层面上。铁路网作为唤起民族精神、滋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防御力量的手段,对于我们德国人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远远超过对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 ‎——摘编自季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材料二 198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经济主要数据:‎ 项目 联邦德国(单位:化联然德国马克)‎ 民主德国(单位:亿民主德国马克)‎ 国民生产总值 ‎21232.0‎ ‎8269.8‎ 国民收入 ‎17511.0‎ ‎2736.7‎ 工业产值 ‎8963.0‎ ‎6407.6‎ 对外贸易 ‎11479.9‎ ‎2858.0‎ 外汇储备 ‎999.6‎ 欠西方外债185亿美元 ‎——摘编自(1989年联杯德国,民主德国国民经济发展年鉴》‎ 材料三 推倒林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兴建促进德国统一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台所学知识,分析190年德国统一主要背景和启示。‎ ‎【答案】(1)增强国家防御力量,推动德国政治统一:促进国内统一市场形成,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统一。‎ ‎(2)背景:东欧剧变,冲击两极格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推动;‎ 两德经济实力的差距:德意志民族渴望统一。‎ 启示:经济实力和民族意识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坚持用和平方式促成统一:抓住有利国际形势,促成统一。‎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以柏林力中心的密铁路网已经形成…最重要的意又开不在于财政层面上,甚至不在于国民经济的层面,而是在于政层面上……增任国家的防御力量的手段”结合所学从军事、经济、民族意识进行归纳即可。‎ ‎(2)一问根据材料二的经济数据及材料三推倒柏林墙结合所学从苏联改革、东欧形势、两德经济发展及民族情绪进行分析;二问结合所学从经济与民族意识、国际形势、统一手段阐述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