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宁德市同心顺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目要求)‎ ‎1.《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 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 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权高于王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宗法制成为主导  D.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2.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 ( )‎ 身份 ‎ 使用乐器 ‎ 乐舞的规模 ‎ 天子 ‎ 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 ‎ ‎64人 ‎ 诸侯 ‎ 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 ‎ ‎48人 ‎ 卿、大夫 ‎ 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 ‎ ‎32人 ‎ 士 ‎ 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 ‎ ‎16人 ‎ A.社会等级森严     B.血缘色彩浓厚     ‎ C.音乐发展迅速     D.贵族生活腐化 ‎3.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 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可见当时秦国( )‎ A.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 C.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D.军功爵制遭到破坏 ‎4.《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札》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 史学界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可见( )‎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C.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5.秦王朝通过设立“内朝官”来牵制乃至转移、削减相权,从而实现皇权的高度集中。这实质上说 明( )‎ A.皇权与相权矛盾由来已久   B.秦朝皇帝并未掌握实权 ‎ C.君臣间的矛盾从秦朝开始 D.历朝都在不断削弱相权 ‎6.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 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规定是为( )‎ 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 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7.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 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 )‎ A.汉代君权有所削弱  B.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C.御史大夫职权未变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8.秦汉时设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难断之事,皇帝便会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 结果一般由宰相领衔上奏,最终决断权归皇帝所有。这一制度( )‎ A.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有利于决策时集思广益 C.体现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D.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9. 《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率 时农夫,播厥百谷。”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材料反映了( )‎ 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      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 ‎10. 下表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单位:件)的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说明 A.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B.汉时铁犁技术开始推广 C.农业生产力有较大发展 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11. 西周青铜铭文中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12. 据《考工记》记载,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生产中,分工细致,仅“攻木之工”就有七种;铸造不同器类有不同的合金配方,所谓“金有六齐”。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社会化分工推动了官营手工业发展   B.商人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 C.商家制定严格的生产责任管理制度   D.适应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需要 ‎13. 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     B.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14. 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A.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B.反映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C.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D.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1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 记述 出处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 ‎《管子·小匡》‎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 ‎《商君书》‎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 ‎《周礼·地官·遗人》‎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 ‎《汉书·食货志》‎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诸侯国重视经济的管理       B.齐魏积极发展商品经济 C.秦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当时出现文化繁盛局面 ‎ ‎16. 汉代“市”区的建立基本按照王制的规定,原则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一般建立在城内的北部地区,位于宫庙之后。长安“市右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凡四里为一市”;市划有特定的区域,与一般的住宅(闾、里)分开。这表明汉代( )‎ A.长安是著名国际性大都市 B.经济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 C.长安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D.城市建设体现中央集权色彩 ‎17.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此变化( )‎ A.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 B.反映了官学合一的文化现象 C.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 D.是不同流派思想融合的体现 ‎18.“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 A.推行刑罚的原则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19.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 ‎ A.“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 C.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20.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这引起许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武帝赦免了他。这段材料说明( )‎ A.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 C.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 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21.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 A.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B.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C.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D.为研究孔子提供了一手史料 ‎22.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 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 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 C.强调实用价值   D.长期领先世界 ‎23.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 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数学材料发生变化 B.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24.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 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8分,‎ 共52分。)‎ ‎25.(14分) 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 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 ‎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6分) ‎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4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叛国”的原因。(4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 ‎——《救荒活民书》‎ ‎(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8分)‎ ‎(2)据材料,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8分)‎ ‎27. (14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与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10分)‎ ‎28. (8分)‎ 材料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一一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C A D B B A C D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A B C D A A B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 ‎25.(14分)‎ ‎(1)影响: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2分) ‎ 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4分) ‎ ‎(2)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 ‎ ‎(3)制度:郡国并行制。(2分) ‎ 原因: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2分)‎ ‎26.(16分)‎ ‎(1)特点:脆弱性。(2分)‎ 原因: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国家赋税的沉重;自然灾害。(每点2分,共6分)‎ ‎(2)政策:扶助、稳定小农经济。(2分)‎ 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 ‎27.(14分)‎ ‎(1)主张:实施仁政,倾听“人民”的呼声。(2分)‎ 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 崇。(2分)‎ ‎(2)措施: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教育上,创办太学,传播儒家思想;思想 上,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每点2分,共6分)‎ 原因: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教育密切结合。(4分)‎ ‎28.(8分)‎ 示例1: ‎ 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2分)‎ 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4分)‎ 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2分) ‎ 评分标准:‎ 要求: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2分)‎ 能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状况、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诸侯国的实践、韩非子的理 论等多角度论述,至少2个方面,每个层面2分。(4分) ‎ 论证充分,语言表述清楚,非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2分) ‎ 示例2: ‎ 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 性。(2分。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亦可。) ‎ 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 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6分) ‎ 评分标准:‎ 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2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4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分)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