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 M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讲 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
考点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
(1)原因:美苏实力均衡;西欧衰落;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表现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具体
柏林危机、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夺“中间地带”
事件
(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同时军备竞赛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欧、日本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加入联合国,第三世界壮大;中国的崛起。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90年代
(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结束。
(2)世界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形势的主流;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3)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4)影响: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1.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欧各国一方面谋求联合自保,同时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由于冷战格局的影响,美国作为一个域外大国亦得以“赞助者”角色参与其中。据此可知( )
A.欧洲联合使美国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
B.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
C.冷战是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因素
D.美国主导着战后欧洲一体化建设
解析 依题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力量,使其生存受到“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谋求联合自保,而此时美苏冷战下的两极格局形成,争取获得美国军事保护,以此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共同反苏成为美欧利益的契合点,故B正确。
答案 B
2.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其他多数国家特别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既不承认他的核心地位,也不服从他的领导,随着他们政治力量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与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说明当今世界( )
A.一超多强,多边共生 B.大国霸权,纷乱不休
C.多强争霸,各取所需 D.政治民主,利益共享
解析 由材料“美国是当今国际社会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其他多数国家特别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既不承认他的核心地位,也不服从他的领导,随着他们政治力量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其与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可知,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故选A。
答案 A
考点二 局部战争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
②经过:1950年6月爆发;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2)越南战争
①爆发:1961—1964年“特种战争”。
②发展:1965年,美国将侵越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③结果: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
(3)中东战争
①原因: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
②含义:1948—1982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五次战争,统称为中东战争。
③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
(4)两伊战争
①原因:各种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②经过: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一直持续到1988年。
③影响:造成了两伊经济的全面倒退,造成了中东的分裂,为美苏等大国插手海湾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5)海湾战争
①经过:1991年1月,多国部队实施“沙漠风暴”行动,使伊拉克遭受沉重打击。1991年2月,多国部队发动“沙漠军刀”地面攻势,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②特点:“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多国部队海陆空立体、全面作战,规模大,节奏快;电子战、信息战诞生。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联合国
①1943年,美、中、英、苏四国签署《普遍安全宣言》,宣布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②1945年4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联合国正式成立。
③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等四项。联合国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一些常设机构。
④联合国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一些贡献。
⑤裁军和军备控制是联合国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也十分突出,维和部队称之为蓝盔部队。
(2)和平与发展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推动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促进和平。
③21世纪,战争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
1.1953年7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签署的《停战协定》,在维持南北分治、保持半岛的“冷和平”方面可谓功不可没。但近几年来“朝核危机”的久拖不决,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动荡。这表明( )
A.东北亚国际结构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B.原有停战机制难以适应局势的变化
C.冷战后朝鲜半岛依然存在冷战思维
D.南北朝鲜对峙是问题产生根源所在
解析 朝鲜进行核试验,造成朝鲜半岛的局势出现了危机,朝鲜战争后签订的《停战协定》无法解决局势变化而产生的新问题,“朝核危机”爆发后,一直未得到解决,朝鲜和韩国摩擦频繁,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动荡局势,故B项正确。
答案 B
2.一枚“爱国者”导弹价值110万美元,一枚空对空“麻雀”导弹价值169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各类导弹5 500多枚,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元。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论证( )
A.伊拉克军队实力弱 B.武器决定了战争胜负
C.现代战争消耗巨大 D.高科技武器性能良好
解析 “仅导弹一项一天耗资就有1亿美元”可见消耗巨大,故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
1.苏联的经济改革
(1)原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经济面临困境。
(2)概况
过程
内容
评价
赫鲁
晓夫
改革
农业上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工业上扩大企业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
勃列
日涅
夫改
革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重点仍是发展重工业
军事力量增强,后期经济发展停滞;未冲破苏联模式束缚
戈尔
巴乔
用经济管理方法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
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夫改
革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表现和原因
(1)表现
①生产力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②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④阶级关系变化: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有所缓和。
(2)影响因素
①根本原因: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④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⑤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1.“他在政治上对过去的许多冤假错案进行频繁昭雪;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集体领导体制原则;实行权力下放;在经济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开垦荒地……”材料中的“他”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据“大规模开垦荒地”可以判断是赫鲁晓夫,故选B项;斯大林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排除A项;勃列日涅夫将工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营企业中推行一系列改革,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改革,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
答案 B
2.《剑桥美国史》:“克林顿指出,对于这个步入后冷战时代、迈向新世纪的国家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春之祭。美国不再与世界相脱离,而是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美国( )
A.经济滞胀没有缓解 B.政府干预强度加大
C.经济复苏局面呈现 D.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 根据材料“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可知美国知识经济发展迅速,故选D项;根据材料“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可知美国经济滞胀缓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林顿时期美国减少国家干预,排除B项;根据材料“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可知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而不是复苏,排除C项。
答案 D
考点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形成
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形成。
②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2)评价
①确立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
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在帮助新兴独立国家恢复发展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均衡发展。
③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
①欧共体:1967年,欧共体成立,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地区稳定、国际地位提高。
②欧盟:
1993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诞生,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
(3)亚太经合组织:1989年成立,是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4)东南亚国家联盟: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的典型。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发展;两极格局的结束;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的发展。
(2)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评价
①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机遇与挑战并存,处于不利的地位。
③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传染性空前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4)应对:积极融入,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表明( )
A.美、日、欧同盟面临着解体
B.逆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C.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亟待完善
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
解析 据材料“面对特朗普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政策,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可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逆全球化会影响贸易活动,进而拖累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故
C符合题意。
答案 C
2.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也是重要的受益者。但近年来,英国不得不面对区域经济风险深化、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社会冲突加剧等严峻问题,英国民众对退欧的呼声便日益提高。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
A.一体化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
B.欧洲一体化不符合历史潮流
C.英国民众完全控制国家外交事务
D.区域经济风险受全球化影响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过程表现出不满,所以退出欧盟的呼声日益高涨,反映了一体化加强与国家利益产生了矛盾。故选A。
答案 A
考点五 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
1.计算机的出现
(1)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20世纪中期,信息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网络技术
(1)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首先在美国诞生。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3.文学艺术
(1)现代主义文学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②特点:强调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2)现代主义美术
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和工业化的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新。
②特点: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表现复杂的心理特征。
(3)音乐: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4)电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被称为“第八艺术”。
1.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 )
A.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C.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信息“白领”“灰领”“金领”“敞领”“粉领”的称谓说明,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工人阶级分层不断变化,A项正确;工人阶级分层变化并不能说明西方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B;国家干预政策不是题干中工人阶级分层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社会流动趋势,排除D。故选A。
答案 A
2.下图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局部),它体现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是( )
A.注重理性,歌颂英雄 B.强调感性,色彩瑰丽
C.运用光影,刻画自然 D.抽象表现,反叛传统
答案 D
考向一 从两极走向多极——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1)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美苏冷战的目的和措施。
(2)结合美苏冷战的内容,考查冷战的具体影响。
(3)以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美苏两极对峙、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4)以联合国成员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5)以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外交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6)以欧共体的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题例证1] (2018·江苏单科,19)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
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关联主干
世界多极化趋势
寻找题眼
材料数据说明,欧共体成立后大大冲击了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地位,由此可知,欧共体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错点诊断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此时的世界格局是美苏主导的;欧共体的发展会激化西欧与美国的矛盾
答案 D
挖掘
认知
深度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拓展
教材
宽度
国际格局的变化与大国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的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中苏关系紧张。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感悟
核心
素养
家国情怀——珍惜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
美苏冷战对峙,威胁着人类和平。美苏争霸,加紧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争夺。它们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相关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控制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强烈呼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制度!
考向二 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当今的时代主题
(1)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局部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朝美领导人会晤,考查朝鲜战争的爆发及影响。
(3)结合海湾战争的进程,考查科技因素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4)结合当今的时代主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考题例证2] “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下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它所反映的世界主题是( )
A.反帝和反霸 B.和平与发展
C.共享与共荣 D生产与环境
关联主干
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寻找题眼
雕塑中的青年人一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要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消灭战争,把毁灭人类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反映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错点诊断
“反帝和反霸”“共享与共荣”“生产与环境”均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B
挖掘
认知
深度
地区冲突的原因和教训
(1)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宗教与民族冲突、领土(能源)争端、地区霸权主义、大国力量的介入等。
(2)教训:①残酷的战争不仅阻碍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促使冲突升级。④地区霸权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拓展
教材
宽度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
考向三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全球化浪潮下的世界经济
(1)以美国企图主导世界货币体系为切入点,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以欧洲一体化为切入点,考查一体化的发展及影响。
(3)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切入点,考查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趋势。
(4)以G20的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
(5)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经济全球化下存在的问题。
(6)从尊重传统文化角度,考查全球化的发展。
[考题例证3] (2019·江苏单科,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关联主干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寻找题眼
“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错点诊断
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挖掘
认知
深度
欧洲一体化的特点
(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3)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
(5)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的新模式。
拓展
教材
宽度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信息技术到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积极推动全球化向新的阶段发展,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力量。当前,经济全球化虽然面临着一些挫折,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在新的科学技术面前,逆全球化的某些浅薄、短视的政治家无力改变科技发展和全球化前进的力量。
考向四 二战后世界的科技和文艺成就
(1)以具体社会现象切入,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现代文艺流派产生的背景。
(2)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
(3)以钟表的多样化发展为切入点,考查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4)结合具体的影视成就,考查影视艺术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考题例证4] (2016·海南单科,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缓解了人口压力 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关联主干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寻找题眼
机器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其使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错点诊断
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得到普及;机器人的使用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生产力;机器人的使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没有关系
答案 D
挖掘
认知
深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强化国家资本主义和科技竞争。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4)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拓展
教材
宽度
影视艺术的积极影响
(1)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可以引领文明发展的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
(2)影视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速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
(4)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感悟
核心
素养
唯物史观——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折射的是战争和经济危机对人们心灵的撞击;其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段则要借助科技的发展。
题型14 评析类设问
[典例] (2019·河北保定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英国依然坚守传统的自由贸易思想,废止了《谷物法》,全面放开了对农产品的进出
由时间可推知两个关联事件:英国工
业革命已完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口管制,随后又在1849年废止了《航海条例》,降低了工业品的进口税率。法国在英国的影响下,也一改以前的保护主义政策,实行低进口税政策,开始走上自由贸易的道路。自此以后,西欧其他国家陆续与法国签订了减税贸易协定,纷纷加入到了贸易自由主义的阵营中。
——摘编自粟小芳《中西方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
材料二 工业方面,1870年,英国工业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是31.8%,1900年下降到19.5%,
;
说明英国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
对外贸易方面,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对外国制造品的依赖也增加,德国和美国几乎在所有市场与英国展开竞争。对英国构成强烈挑战的德国和美国,以及俄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实行高关税政策,而。
说明英国的经济政策出现问题
材料三 1961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加入欧洲共同体的申请。
1967年,英国再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不再强调附加条件。
1970年,爱德华·希思出任英国首相,希思多次表示英国是欧洲的一部分,英国应该也必须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否则将会边缘化。
1973年,英国首相希思重启谈判,并最终于当年成功“入欧”。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撒切尔政府坚决反对建立欧洲货币联盟。英国政府担心实行统一货币以后,欧洲一体化进一步加强,英国会失去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
2010年,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执政,。体现了国家利益的根本出发点
2018年6月26日,英国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中期以后西欧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注意评析的对象是两个历史事件,应分别评析
答案 (1)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2)新兴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新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英国的保守、落后,阻碍其自身经济的发展(或传统的贸易政策受到挑战);广大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制约。
(3)欧洲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加入欧共体使英国不至于孤立与落后于其它欧洲国家(可以保护本国利益)。脱离欧盟使欧盟失去重要力量;英国的经济体独立于欧盟之外,不利于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化形势下英国经济的发展;可避免英国经济被欧盟危机拖累。
|解题技法| 评析类设问
1.增分策略:“评”就是评论、评价,具体题目常呈现为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评析”要兼顾分析和评价。
(1)是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即从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
(2)掌握好评价的标准。即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
(3)注意表达的格式。即从不同阶段,归纳成不同的方面(肯定、否定)等。
2.清障点拨:无论是评价、评论,还是评析、评述,历史学科的评价辩证能力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历史的本来逻辑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一分为二的剖析,还是自主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都必须坚持一个前提——你的价值判断必须是公正、科学、合理的,同时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题型对接题]
1.(题型1:体现类)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解析 根据“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说明法国不再在军事上追随美国,多极化趋势出现,故B项正确。
答案 B
2.(题型2:表明类)1990年8月,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中,一个超级大国的收缩战略为美国的强烈反应提供机会,随后一场由美国牵头的、以反击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为名的海湾战争打响了。以上史实表明( )
①勃列日涅夫着手调整苏联的外交政策 ②苏联正逐步失去对世界事务的控制力 ③美国增强对中东控制和称霸全球野心 ④“一超多强”的新格局已替代两极对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990年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故①错误;据材料中“一个超级大国的收缩战略”可知是苏联,故②正确;据材料中“美国牵头”能反映出美国的野心,故③正确;两极格局结束是1991年,故④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题型3:目的类)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世界和平安全 B.推行“马歇尔计划”
C.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解析 材料中美国把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世界经济合作的基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可知其真正目的是确立世界经济霸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
4.(题型4:否定类)1957年3月,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意大利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创建了六国共同市场。“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而自1945年以来,世界事务一向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主导的”。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一体化
B.深化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洲政治一体化取得突破
答案 D
5.(题型5:推理类)1981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的1 000项产品中,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在431项拉丁美洲的进口货上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据此推知( )
A.贸易保护主义能有效应对危机
B.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C.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被迫中断
D.贸易保护导致国际局势紧张
解析 据材料“拉丁美洲输往美国……美国应用了400条关税壁垒手段;日本……施行100条非关税壁垒”得出这些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不利于资源的流通,会阻碍全球化的发展,故B项正确。
答案 B
[素养提升题]
6.(素养1:唯物史观)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惟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作用增强
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解析 欧盟成立于1993年,故A项错误;苏联综合国力没有赶上美国,故B项错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1982年还是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答案 C
7.(素养2:时空观念)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商品博览会上,美国炫耀厨房科技水平远超苏联,赫鲁晓夫则说:“这种厨房是美国有钱人的享受,在苏联家家户户都可以分到房子。”这表明( )
A.美苏共同主宰世界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美苏冷战日趋激烈 D.意识形态影响经济发展
解析 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博览会上美苏两国的言论可以看出,博览会上经济文化的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共同主宰世界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故B项错误;美苏共同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商品博览会上,说明美苏冷战有所缓和,故C项错误;意识形态影响经济发展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 D
8.(素养3:历史解释)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 )
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
解析 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与社会主义苏联达成共识,说明两极格局出现缓和,故A项正确;联邦德国访苏与美国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C项错误;联邦德国此时仍受到美国的巨大影响,外交上并未实现独立自主,故D项错误。
答案 A
9.(素养4:史料实证)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解析 中东问题主要指以色列和埃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因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单指阿以矛盾。和本题材料相关教材知识:1978年萨达特总统推动下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1980年两国建交。以色列总理拉宾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积极推动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发展,1995年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现今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中前行。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0.(素养5:家国情怀)1969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国家需要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在这种背景下,我要着重强调……需要同苏联以及东欧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勃兰特政府宣示这一政策意在( )
A.缓和东西关系,谋求自主发展
B.承认民主德国,实现两德统一
C.稳定欧洲局势,脱离美国阵营
D.主张和平共处,加入欧洲联盟
解析 据材料“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需要同东方实现某种谅解”可知是缓和东西关系,在两极对立的情况下跟东西方建立和谐关系其目的显然是谋求独立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论及与东西方的关系,不仅仅是民主德国,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西方保持合作和协议的关系”可知没有摆脱美国阵营,故C项错误;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与材料“1969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淄博期中)“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这首1945年创作的《联合国歌》( )
A.表明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
B.说明联合国大会有权讨论世界和平的任何问题
C.表达了人类对和平自由的追求及对新世界的期望
D.说明联合国比国际联盟在维护和平方面更有效果
解析 “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不能表明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大会讨论的内容,故B项错误;“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新世界,携手并肩”体现了人类对自由和平的追求,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到维和的效果,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山东滨州模拟)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解析 通过在美苏争霸中,“意识形态……从属于利益”及“是传统大国的行为”可知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9·山东烟台模拟)下图是建国之初的漫画。与该画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正义的控诉》
A.朝鲜战争爆发 B.中美关系解冻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美国入侵越南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建国之初”和漫画中的文字“中国人民正义控诉”,并联系朝鲜战争发生于1950—1953年,故选A项。
答案 A
4.(2019·山东枣庄八中模拟)“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 C
5.(2019·山东泰安模拟)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6.(2019·山东青岛二中模拟)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世界银行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1947年,另一世界性经济组织也正式运行。它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独立国家联合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故A项错误;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于苏联解体之后,成立时间为1991年,故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诞生于1994年,故C项错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除世界银行外,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正式运行,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9·山东聊城一中模拟)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上述情况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答案 B
8.(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题干中“由此可知”中的“此”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二是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的对待,A项内容是对此的提炼和总结,正确。B、C两项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排除;该学者的言论强调全球化的影响,而不是应对全球化的策略,D项不准确,排除。
答案 A
9.(2019·山东济宁调研)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解析 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当前西方国家大部分新兴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是各种基金会,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工会基金和各种共同基金等,其中美国共同基金的总资产就高达几万亿美元,这些公司都把自己称为公共公司。这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发展出现了( )
A.分配的福利化趋势 B.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C.生产的国有化趋势 D.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材料突出说明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许多上市公司的“基金”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这些公共基金往往与市场相结合,反映了二战后西方国家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故答案为B。
答案 B
11.(2019·天津二模)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解析 从材料“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影视作品在生活中的影响力增大,故C项正确。
答案 C
12.(2019·山东威海期末)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
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解析 题干中“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好莱坞电影运用前沿科技来体现美国文化的精髓,故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2016·江苏单科,23)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不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首位”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依据两极格局形成背景,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其资本已经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的信息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以及结果来回答“共同之处”;第二小问,“凯南的‘长电报’”依据材料一中“苏联传统的不安全”以及美苏意识形态不同来回答,“诺维科夫报告”依据材料二中美国称霸世界的目的,从美国国家性质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内容: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
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2)内容: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
(3)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
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
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
14.(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因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 (1)特点: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
因素:科技革命推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促进;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2)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潮流。
①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②加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资源,提高生产效率;③为各个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反球化是全球化的伴生物。
①
两个方面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反全球化是全球化过程中引发的问题而产生的(如,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受影响;恐怖主义等);②正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主动融入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