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高二10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连云港华杰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分值: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2.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4.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佛教传入 ‎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6.思想家王守仁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 )‎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C.“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私有制 C.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 ‎ ‎8.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洋务运动中的“中体西用”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 ‎9.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专制腐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11.《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A.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B.批判君主专制 C.提出“童心说 ”诗文写作主张真心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2.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李贽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 ‎13.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14. 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今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最接近习近平主席的是( )‎ A. 程朱理学思想主张 B. 陆九渊的心学思想 C.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D.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15.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 B.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海运的发展 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16. 培根说“(中国)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着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教派、人物,能比这些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所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成就分别是指 ( )‎ A. 甲骨文、青铜器 B. 印刷术、火药 C. 儒家学说、骑兵 D. 科举制、长城 ‎17.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明进程 ‎ C.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18.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19.《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此对《离骚》的评论反映该作品( )‎ A.展现了大一统时代文化气度 B.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20.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1.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 A.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D.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问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2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在文化上行动。”材料中的国人在器物上感觉不足后的想法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维新变法 ‎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4.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孙中山 D.康有为 ‎25.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文中的“他们”说明洋务派主张( )‎ 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 D.“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0分,共45分。‎ ‎26.(11分)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 ——韩进军 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材料二  朱熹认为,只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 ‎——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材料三  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4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4分)‎ ‎27.(12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材料二 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钱穆《国史大纲》 ‎ 材料三 近世的改革事业,来源是很远的,蓄势是很久的。这种变动,不发则已,一发之后,就如悬崖转石——看得他似乎亦有顿挫,其实算不得什么——非达到目的不止。所以现在正是变动时代,正是个变动了方在中途的时代。 ‎ ‎——吕思勉《中国史》 ‎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李鸿章“物质改革”的主要表现。据材料一,指出其不能进一步改革的主要因素。(4分) ‎ (2) 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被取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的核心思想及影响。(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近世改革开始“蓄势”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回答这种改革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4分) ‎ ‎28.(12分)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2009年7月10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吴伯雄演讲指出:“文化象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中华子孙勿忘文化的重要性……。”‎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4分)‎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2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3)海峡两岸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2分)‎ ‎29.(10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 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张,其主张在19世纪60—90年代是怎样实践的?(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体现在哪里?(2分)‎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两位先生分别是指什么?何时被请到中国来?(3分)‎ ‎(4) 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C B B C A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C D C B C A D A ‎21‎ ‎22‎ ‎23‎ ‎24‎ ‎25‎ 请勿答题 C A B C B ‎26.(11分)‎ ‎(1)核心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2分)‎ 目标:实现“大一统”。(1分)‎ ‎(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2分)‎ 侧重点: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2分)‎ ‎(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2分)‎ 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任意两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 (12分) ‎ ‎(1)表现: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分) ‎ 主要因素:顽固派势力的反对;中国国情不适合。(2分) ‎ ‎(2)主要原因:洋务运动效果不明显,民族危机加深,政府腐败。(任意两点,2分)‎ ‎ 核心思想:君主立宪制。(1分)‎ 影响:促进了思想的启蒙。(1分) ‎ ‎(3)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 目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2分)‎ ‎28.(12分)‎ ‎(1)主张:仁和礼(或治国、修身,或政治、个人修养)。(2分)‎ 原因: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任意两点,4分)‎ ‎(2)营养:“民贵君轻”思想,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2分)‎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2分)‎ ‎(3)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两岸文化认同感;促进两岸的联系,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29、(10分)‎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实践活动:洋务运动(2分)‎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 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2分)‎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时期。(3分)‎ ‎(4)器物——制度——文化(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