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00 KB
  • 2021-08-31 发布

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九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 [ 注: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 单选题(每小题1.5分,50个小题,共75分)‎ ‎1.西方学者从影响整个人类历史方向的标准出发,提出了所谓的“三次浪潮”的社会变革学说。他们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巨大的变革浪潮,即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近代社会的工业革命、当代社会正在兴起的信息革命。其中对第一次浪潮表述准确的是()‎ ‎ A.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B.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 C.人类对自然界加深了了解和认识 D.为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婆罗门自己说,我们之所以高贵,是因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广大的吠舍则认为,婆罗门的高贵是因为他们的出身。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 ‎ A.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 B.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解释 ‎ C.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认识 D.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理解 ‎3.《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200帕那。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 ‎ A.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 B.四个种姓宗教生活界线分明 ‎ C.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 D.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 ‎4.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二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的众多城邦组织本邦的部分居民向外迁移,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这些行动()‎ ‎ A.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B.具有殖民扩张、争夺霸权的特征 ‎ C.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 D.瓦解了城邦民主政治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 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 A.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B.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 ‎ 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 ‎6.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主厨。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 C.罗马的法治迅速发展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7.《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 C.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D.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8.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9.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中记载了英国赫里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看出,“浮动园地”建造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人口增长造成耕地面积缩减 ‎ C.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D.肥沃的淤泥利于耕地增加 ‎11.据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年代 全国总人口 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 ‎1520年 ‎240万人 ‎12.5万人 ‎5.25%‎ ‎1600年 ‎411万人 ‎33.5万人(伦敦22万人)‎ ‎8.25%(伦敦占有5%)‎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 A.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 B.受制于城市人口的缓慢增长 ‎ C.政治中心严重制约其他地区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12.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 ‎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 ‎ ‎ B.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 ‎ 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 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13.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 ‎ A.学者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 B.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 ‎ 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 D.非洲文化与发展研究有待继续深化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在此作者认为,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 B.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 C.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 ‎ ‎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15.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 ‎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16.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商品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桂、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17.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千克。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 900千克,白银30 700千克,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 500千克和24.6万千克。这种现象()‎ ‎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18.英国学者罗素认为,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否认教会的威信比承认科学的威信开始得要早”,而且反对教会“在人们的心念里和古代文明分不开,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据此推断,文艺复兴()‎ ‎ A.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 C.以科学作为反教会的武器 D.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19.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20.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时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具体事件而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通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 A.马克思主义     B.启蒙思想             C.进化论         D.基督教神学 ‎21.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 A.开始动摇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 C.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22.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 C.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 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23.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B.英国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 C.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 D.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 ‎24.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 ‎ 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 ‎ 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 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5.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会选举中取得胜利。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 A.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 B.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 ‎ C.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 ‎26.有学者指出,通常我们认为美国的中央政府结构是“三权分立”的。然而实际上权力的分割并不明显,三个行使权力的主体有时也有权限上的交叉,比如把某些立法权给政府,把某些行政权给立法部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 ‎ A.表明政府权责较混乱 B.利于避免权力垄断 ‎ C.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D.旨在提高国会效率 ‎27.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28.“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旨在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这表明日本新领导人()‎ ‎ A.对西方的文明不感兴趣 B.学习西方具有选择性 ‎ C.侧重于继承本民族文化 D.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19世纪20年代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大约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900万;其中1846年到1932年间,超过5 000万的欧洲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了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 C.说明世界的经济中心发生了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0.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至8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6.4%。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兴政体全球扩展 B. 工业革命不断发展 ‎ C 电气革命成效斐然 D. 民众生活极大改善 ‎31.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 ‎ B.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 ‎ C.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 ‎ D.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32.下表是1820年至188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棉布(100万码)‎ ‎1820年 ‎1840年 ‎1860年 ‎1880年 欧洲(除土耳其)‎ ‎127.7‎ ‎200.4‎ ‎200.5‎ ‎365.1‎ 土耳其 ‎9.5‎ ‎74.6‎ ‎357.8‎ ‎588.6‎ 美洲(除美国)‎ ‎56.0‎ ‎278.6‎ ‎527.1‎ ‎651.6‎ 美国 ‎23.8‎ ‎32.1‎ ‎226.8‎ ‎77.9‎ 英属印度 ‎-‎ ‎11‎ ‎825.1‎ ‎1 813.4‎ 其他各国 ‎33.9‎ ‎59.8‎ ‎538.9‎ ‎999.7‎ ‎ A.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 B.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 ‎ 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 D.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 ‎33.圣西门将社会中的人群分为“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其中“劳动者”包括农民、存在雇佣关系的工人和工厂主、商业阶层以及银行家等,“游手好闲者”包括封建贵族、君主等。这表明圣西门()‎ ‎ A.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将革命的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 C.主要从经济意义上划分阶层 D.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中的阶级对立 ‎34.(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 C.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35.1844年,正义者同盟吸收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宣称人类的爱是消灭贫富之间矛盾的手段,要通过号召相互谅解,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由此可知,这()‎ ‎ A.标志着共产主义同盟形成                     B.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增强 ‎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                     D.表明社会主义得到初步实践 ‎36、16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了一批女王地图,其中一幅女王地图中,女王的整体形状是欧洲,其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意大利和丹麦为其双臂。女王眼望非洲,脚踏亚洲,该地图象征( )‎ ‎ A.西班牙成为当时的欧洲霸主 B.意大利和丹麦最早从事殖民扩张 ‎ C.亚洲沦为西班牙的殖民 D.非洲尚未被殖民掠夺 ‎37、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虑 ‎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38、在光荣革命前,英国90%的商品出口到欧洲大陆;大约100年后,英国对欧洲的贸易比重下降到30%,对美洲则增长到近58%。这一变化产生的背景是( )‎ ‎ A.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 C.获得大量的殖民地 D.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39、近代以来,非洲岛国赤道几内亚首都的名称发生多次变更。1827年,英国人将其命名为“克拉伦斯城”;1843年,西班牙人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该地;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英国与西班牙在地名问题上存在分歧 B.地名的变更常与殖民侵略和民族意识有关 ‎ C.欧洲国家惯于通过奴化手段对外扩张 D.不严谨的人为因素往往造成地名变化无常 ‎40、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开辟新航路 B.早期殖民扩张 ‎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1、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规定:“国家是所有一切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对以上宪法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B.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C.根除了独裁统治基础 D.“外国”主要指英国 ‎42、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觉醒”阶段的决定因素是( )‎ ‎ A.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的疯狂侵略 B.亚洲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 ‎ C.亚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必然结果 D.民族民主思想在亚洲各国的传播 ‎43.20世纪初期,拉丁美洲掀起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除尼加拉瓜的抗美斗争外,还有()‎ ‎ A.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 C.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D.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44.在反抗殖民压迫时,主张“将管理家庭生活的法则延伸到政治领域,家庭的纠纷与分歧,通常是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的”,认为“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的运动是()‎ ‎ A.华夫脱运动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C.巴拿马收回运河 D.1917年颁布《墨西哥宪法》‎ ‎45.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由”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同。1918年10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1920年美国海军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 ‎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 B.与英国同盟关系的破裂 ‎ C.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 D.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 ‎46.下表是俄罗斯尤里一列瓦达咨询分析中心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民众 ‎ ‎ ‎ A.一直推崇十月革命,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 B.对十月革命存在多元化看法,且正面评价呈上升趋势 ‎ C.对十月革命的反思,主要关注其经济影响、.‎ ‎ D.对十月革命的评价褒贬不一,负面评价占据主流 ‎47.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48.下表是根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绘制的苏俄部分经济建设指标在世界和欧洲的排名表,对表格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 D.1913~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9.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时的战争残酷景象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对方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更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斯福和斯大林。这说明 ‎ A.电影伴随着战争凸显宣传作用 B.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功能 ‎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欧洲内部文化存在严重对立 ‎50.‎1945年11月4日,美国总统顾问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攻击苏联,被人们嘘下了台。‎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 ‎ A.英美对苏政策摇摆不定 B.英美的遏制政策最终失败 ‎ C.各国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D.敌视苏联政策没有得到普遍支持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25分)‎ ‎5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 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 材料二 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原产墨西哥的玉米传入中国,此外,西红柿、花生、向日葵、马铃薯乃至南瓜等今天我们的日常食物也都起源于美洲。勤劳的中国人还远渡重洋,为拉丁美洲带来了生产技术和中国文化。前往美洲的华人到达墨西哥、秘鲁并在那里定居。当时的阿卡普尔科因华侨众多而被誉为“唐人城”,在墨西哥城甚至16世纪就出现了“唐人街”。‎ ‎——摘编自韩晗《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呈现出的主要不同,并说明大帆船贸易的历史影响。(7分)‎ ‎52.(12分)图l、图2、图3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问题:通过上述三幅图片的对比,阐述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提示角度:变化、原因、影响)‎ 历史参考答案 ‎ 一、单选题:‎ ‎ 1—5 AADCB 6—10 ADCBB 11—15 ABDCD 16—20 DCBAB 21—25 CCCCC ‎ 26—30 BCBBB 31—35 ACCDC 36—40 AACBD 41—45 ABDBC 46—50 BACBD ‎ ‎ 1.解析:选A 材料信息强调了原始社会农业革命的影响,农业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三次浪潮”之一,故选A项;B项“根本改变”、C项“加深了”与原始社会农业革命史实不符,排除;D项为农业文明的深远影响,表述不全面,排除。‎ ‎ 2.解析:选A 题干材料从婆罗门和吠舍的不同观点说明了婆罗门拥有高贵地位的原因,而婆罗门和吠舍是种姓制度的不同等级,这表明对同一历史事物因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故A项正确;B项中“不同的时代”、C项中“不同的民族”、D项中“不同的国度”三者的说法均错误。‎ ‎ 3.解析:选D 材料信息对于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三个阶层如果触犯了婆罗门,会受到惩罚,且惩罚程度不同,说明他们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D项正确。‎ ‎ 4.解析:选C 新城邦拓展了古希腊的疆域,扩大了对外贸易即扩大了地中海贸易圈,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众多城邦与希腊本土城邦有从属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争夺霸权的特征,故排除B项;“这些行动”并没有体现出对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瓦解,故排除D项。‎ ‎ 5.解析:选B 据材料信息看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方式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交往。世界古代各民族、国家的文明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暴力冲突、和平交往两种方式进行的,故B项正确;A项是和平交流的表现,排除;C项并非是东西方交融的方式,而是两种力量,排除;D项是与文明交融相关的人物,而不是方式,排除。‎ ‎ 6.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并从希腊带回的人质中包含了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人质到达罗马后对罗马社会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使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进而导致罗马文化发展变化,故选A项;希腊与罗马是基础与发展的关系,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罗马法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与社会矛盾无关,排除D项。‎ ‎ 7‎ ‎.解析:选D 由材料信息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其阶级立场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项与《汉谟拉比法典》内容有关,但并未反映其本质,排除;《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规定非常全面,但是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全面性,操作性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并未体现材料信息的本质所在,排除。‎ ‎ 8.解析:选C 材料强调了自由城市里市民获得了较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是随着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市民阶层通过多种手段获得自治权,表明中世纪的城市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古C项正确。‎ ‎ 9.解析:选B 由材料“……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可知,欧洲中世纪庄园农奴要向庄园主缴纳母羊、羊羔等实物地租。另外,他们还要牺牲自己的时间服劳役,缴纳劳役地租,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提到复活节,而不是“每逢节日”,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农奴的部分义务,剥夺全部人身自由,表述绝对,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农奴的仇恨态度,D项错误。‎ ‎ 10.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定居下来”“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阿兹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剧增”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增长,岛屿变得非常拥挤,影响了生产发展和财富增加,于是因地制宜,建造“浮动园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 ‎ 11.解析:选A 依据表格可知,1600年,英国城市总人口33.5万人,而伦敦就有22万人,城市人口所占比例8.25%,而伦敦占有5%,结合所学可知,伦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由此可知,英国早期的城市化未摆脱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藩篱,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从1520年到1600年英国城市人口增长较快,故B项错误;表格只涉及伦敦,没有体现其他地区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12.解析:选B 根据材料“买得自治权”“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等信息说明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故B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市民买得自治权到撤销自治权说明教会并不支持城市自治,故A项错误;武装斗争是赢得城市自治的途径之一,还有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 13.解析:选D 材料信息主要是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D项正确;非洲传统文化落后并非学者研究非洲史观念滞后,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研究观点不一,无法看出“比较清晰”,B项错误;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 14.解析:选C 从材料可以看出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所以他们需要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由此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垄断贸易引发了激烈的商业竞争,故C项正确;西欧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故A项排除;欧洲社会对东方商品的渴求是直接原因,故B项排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隔断了东西方的商业贸易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 15.解析:选D 从材料可以看出,地中海、欧洲以及大西洋都和欧洲的中心地位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西方的文明,没有体现出东方文明的特点,体现不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故A项错误;上古时期,地中海体现不出资本主义的扩张,故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海外贸易的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 ‎ 16.解析:选D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且数量并不小,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桂、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 ‎ 17.解析:选C 大量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使得传统的封建地主贵族阶层逐渐衰落,工商业者崛起,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欧是世界贸易的中心,材料的主旨是价格革命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让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故D项错误。‎ ‎ 18.解析:选B 据材料“‘否认教会的威信比承认科学的威信开始得要早’,而且反对教会‘在人们的心念里和古代文明分不开,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得出文艺复兴借助古典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题干无法体现文艺复兴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排除A项;据材料“仰赖的仍旧是过去,然而是比初期教会与中世纪还渺远的过去”可知以科学作为反教会的武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彻底推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 19.解析:选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故选A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促进条件之一,且克制享乐不等于禁欲苦行,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提及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问题,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克制享乐”是为了积累财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 ‎ 20. 选B.解析:材料信息强调,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原因,关键词是抽象的原则和普通的理论引导,那么对于大革命的背景原因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的毫无疑问是启蒙思想,所以选择B,ACD和材料信息没有关系。           ‎ ‎ 21.解析:选C 通过题干中“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把它“作为批判当时社会唯一有效的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可知牛顿的科学贡献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故选C项;题干主要述及牛顿的科学成就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没有谈及其对封建神学的影响,排除A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科学贡献没有促进民主时代的产生,排除D项。‎ ‎ 22.解析:选C 由题干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 并全面抨击欧洲历史的虚假性,可知中国文化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A项在题干中无法反映,且在伏尔泰时期中国科技已经落后,排除A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 ‎ 23.解析:选C 材料“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体现了传统在法制中的作用,没有对宪法理解有差异,故选C项,排除D项;由材料“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可见有成文法典,排除A项;“近代英国”是法治国家,排除B项。‎ ‎ 24.解析:选C 君主立宪制建立后英国上院贵族仍旧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说明民主改革需要深化,故选C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得重大成就且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排除B项;上院贵族仍旧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能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 ‎ 25.解析:选C 由材料中“1876年”“共和派”“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可知,法国共和政体得到社会多个阶层人士的支持,反映了近代法国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制约机制,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共和派,并未提及其他政治派系,不能得出近代法国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排除B项;联系所学可知,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开始打破专制独裁,排除D项。‎ ‎ 26.解析:选B 中央政府结构强调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通过三权分立可以确保三大机构间的制衡,而在权限上的交叉有利于避免权力的垄断,进而捍卫民主政治,故选B项,排除A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 27.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俾斯麦通过战争逐步扫清了统一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具有革命性;但他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故选C项。‎ ‎ 28.解析:选B 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不加区别的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可以得出,日本新领导人学习西方具有选择性,故B项正确。A项说法跟材料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29.解析:选B 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对外移民不断增加,主要是迁往海外殖民地,给迁入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这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导致海外移民,故选B项;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欧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排除A项;从19世纪20年代到1932年世界的经济中心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 ‎ 30‎ ‎.【答案】B【解析】材料中1850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大致时间,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材料“1800年为3%”到“1850年上升为6.4%”的现象主要是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导致,B正确;材料主要是经济现象,不是新兴政体全球扩展导致,A错误;电气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城市化进程,不能说明民众生活极大改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找准材料的时间1850年,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可知答案。‎ ‎ 31.【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来看,英国人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即社会文明进步应当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对贫富分化现象严重的反思,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认识到贫富分化是工业革命的失误,即认为工业革命应推动社会整体均衡发展,排除D项。‎ ‎ 32.解析:选C 据材料可知1820年至188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量在土耳其、美洲(除美国)、英属印度等地区飞速增长,这说明殖民地对英国经济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只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的变化表,没有其他产品的数值比较,得不出棉纺织品主导英国出口贸易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是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表,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区间贸易的增长,排除B项;英国出口欧美的棉布数量不及殖民地,不是说英国在欧美影响力的下降,而是因为欧美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发展能与英国竞争,排除D项。‎ ‎ 33.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圣西门对阶层的划分明显是按照经济意义进行的,故选C项;圣西门对社会人群进行了划分,但没有提出革命任务和目标,因此不能表明他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更不能说明他把革命对象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故排除A、B两项;圣西门对人群的划分不是按照阶级矛盾划分的,无法表明他深刻认识工业革命中的阶级对立,故排除D项。‎ ‎ 34解析:选D 据材料“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可知巴黎公社的代表会议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故选D项;依据所学,巴黎公社实行代议制民主,而非实行直接民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而不是强调公社的社会管理权,排除B项;依据所学,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C项。‎ ‎ 35.解析:选C 材料“用和平方法建立同志式的劳动组织”,否定暴力革命,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范畴,故选C项;1947年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材料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材料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排除D项。‎ ‎ 3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头部的位置是西班牙”‎ ‎,说明西班牙是主宰,故A项正确。最旱从事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B项错误女王“脚踏亚洲”说明当时亚洲有西班牙的殖民地,但不是整个亚洲,故C项错误;16世纪后期,非洲遭到殖民掉夺,成为西欧殖民者猎获黑奴的场所,故D项错误。‎ ‎ 37【答案】A【解析】图表体现了海地岛人口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达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且并未贩向欧洲,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故选A项。‎ ‎ 38【答案】C【解析】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上半期,A项错误;王权不断得到加强与光荣革命后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大约1788年后,英国对外商品出口已经从主要出口欧洲发展成主要出口美洲,反映了作为殖民地的美洲对于英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与英国获得大量的殖民地有关,所以C项正确;主导世界市场运行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 39【答案】B【解析】英国人、西班牙人对该地命名,体现出殖民色彩;1968年,赤道几内亚以民族英雄马拉博的名字重新命名该地反映的本质同题是民族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 40【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早期殖民扩张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会导致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项;在世界殖民体系下,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国家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的国际性的劳动分工基本格局,D项正确。‎ ‎ 41【答案】A【解析】材料“国家有权收回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土地、矿山和油田”体现了反帝主张,“国家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体现了反封建主张,A项正确。1917年墨西哥新宪法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而非社会主义性质,B项错误;大地产制是独裁统治的基础,宪法虽然规定采取适当方法拆散大地产,但没有从根本上根除大地产,C项错误;“外国”主要指美国,D项错误。‎ ‎ 42【答案】B【解析】A项发生在亚洲觉醒之后,排除;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列强把亚洲纳入世界殖民体系,客观上改变了亚洲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新兴的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亚洲觉醒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B项正确。亚洲革命风暴没有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兴起,排除C项;D项是亚洲觉醒的思想基础,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 ‎ 43.D【解析】A项是在亚洲,B、C两项是在非洲,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当时的总统卡德纳斯进行了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故D项正确。‎ ‎ 44.B【解析】材料“依从爱的法则而解决”体现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原则,故B项正确。‎ ‎ 45.C解析:首先材料信息时间是一战后期,材料主体对象是美国,根据知识点对一战时期的美国要有正确的认识,一战时期的美国,由中立到参战,并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其实质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战后争夺世界霸权。而材料信息强调美国的利益需求和扩军计划,所以直选C。‎ ‎ 46.B解析:综合表格数据变化,说法正确的是B。A错误,对十月革命还有批判性的评价,所以不是一直推崇;C 错误,关注经济知识一方面;D 根据表格数据统计,应是正面评价占主流。‎ ‎ 47.A解析:本题考察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政治问题,把握这两点即可以推敲选择A,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缓解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 48.C.解析:A错误,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而战时政策由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尽管保证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而其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并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B 错误,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D错误,1917年之前的俄国,还是沙皇专制统治,是沙皇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底之前的俄国是苏俄。1922年底苏联才成立。‎ ‎ 49.B解析:注意材料反映的是同一部电影,且强调的是德英的比较。由于二战中英德分属不同阵营,立场不同,导致电影的最终宣传和放映效果也就不同,所以选B ‎ 50.D解析:A 错误,二战后的美英积极的反共反苏,不存在摇摆不定;B错误,美英的遏制政策并未失败,也非材料强调角度;C错在时间,1945年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宣告了二战的结束,因此反战情绪高涨错误。所以排除ABC,答案选D。 ‎ 二、非选择题:‎ ‎51.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信息,从澳门与马尼拉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经济结构的差异性、中国工商业发展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贸易范围、航程、航线、主导者、贸易性质、人口流动等角度归纳作答;第二小问,从对中国的影响、物种传播、对菲律宾的发展、工商业发展、人口流动等角度作答。‎ 答案:(1)历史条件:环球航行的成功;美洲盛产金银;巨额的利润刺激;美洲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与互补性;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提升了中国商品知名度;美洲对东方商品的市场需求;中国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6分)‎ ‎(2)主要不同:贸易范围更广,以太平洋为中心;行程远及中南美洲;航线自西向东;西班牙殖民者主导;属于垄断性贸易的一种;白银等贵金属发挥了重要作用;促成更大规模的华人外迁。‎ 历史影响:密切了亚洲与美洲间的联系;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亚洲特别是中国;有利于中国东南沿海地 ‎ 区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玉米等物种在亚洲的传播;提高了华侨华人的地位;推动了华人向美洲的迁徙。(7分) ‎ ‎52.答案:‎ ‎ 论题:从德国领土的变化看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2分)‎ ‎ 阐述:图1:一战后的德国战败,与战胜的协约国签订《凡尔赛和约》,部分领土分别被法国、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占领,反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协约国对德国的分割,一方面削弱了德国的实力,另一方面短时间内维护了欧洲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4分)‎ ‎ 图2到图3: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并逐步走向分裂,再到德国重新实现统一。反映了从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格局到两极格局的瓦解。图2德国被分区占领走向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必然结果和重要表现,同时又推动了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图3德国重新实现统一,是两极格局崩溃的重要表现之一,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6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