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写在答案卷上面。)
1.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BCD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2.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
A. 提高办事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专制统治
D. 增强六部权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内阁但不能统领六部百司,诸事尽听皇帝,这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和六部
3.雅典公民阿提卡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下列选项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 参加公民大会
B. 积极观赏戏剧
C. 领取政务工资
D. 19岁成法官
【答案】D
【解析】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积极观赏戏剧,领取政务工资,A、B、C公民阿提卡都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官是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公民阿提卡19岁不可能经历,故D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然后依据伯里克利改革措施解答。
4.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
A. 《大宪章》的颁布
B. 议会制度的出现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责任内阁制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前提,政治走向民主化,符合“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故C项正确;A项是1215年颁布的,排除;中世纪时,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B项错误;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与“光荣革命开始了”不符,故D项错误。
5.翻开美国历史,曾有多位总统被国会弹劾。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被国会弹劾下台,它体现的美国政体中的重要原则是
A. 分权制衡原则
B. 中央集权原则
C. 两党制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
据美国宪法,总统掌握军政大权,但总统会受到国会的制约,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决总统的决议,国会也拥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种分权制衡制度的设计,有利于权力的相互牵制,防止专制的出现,A正确;中央集权原则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在行政上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与材料不符,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党,C错误;联邦制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原则,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的地位,D与材料不符,D错误。
【点睛】本题应该注意分权制衡原则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中央集权原则:是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各州在行政上仍保留一定的独立性;联邦制原则: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原则,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的地位。
6.“朝议朱崖伤弃地,边烽辽海厄归人”这首诗歌的创作出自于
A. 《南京条约》签署后
B. 《北京条约》签署后
C. 《马关条约》签署后
D. 《辛丑条约》签署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弃地”是指放弃自己的领土,“辽海”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联系《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因此选C。《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北京条约》割九龙司,但不属于辽海地区,《辛丑条约》没有割地要求,排除AB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7.2015年9月3日,我国高调举办“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下列关于抗日战争叙不正确的是
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C.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D. 取得了百年来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取得了百年来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D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A不合题意;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C不符合题意。
8.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区60周年。新疆60年和谐稳定发展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
A. 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新疆人民的辛勤劳动
C.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新疆60年和谐稳定发展的最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党中央正确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A正确;据材料强调的是最成功的基本经验,人民的辛勤劳动与此不符合,B错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1978年实行的,与材料不符,C错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与材料不符,D错误。
【点睛】本题应该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大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9.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 ①④③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在1979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1982年,海峡两岸实现直接“三通”,在2008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在1992年,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故D正确。①④③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①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台湾问题
10.美苏“冷战”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答案】D
【解析】
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欧盟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故答案为D项。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排除A项;B、C项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无关,均排除。
点睛:两极格局与多极化趋势之间的关系是:(1)多极化趋势是在两极格局下出现的。多极化趋势并不是在两极格局终结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冲击当时国际格局的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2)两极格局终结后多极格局尚未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但到目前为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的国际局势是处于由旧格局终结向未来将要形成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1.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 苏联解体
C. 朝鲜战争爆发
D. 德国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故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中心两极格局结束,B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1962年,发生在两极格局对峙时期,A错误;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C错误;两德统一于1990年,D错误。
【点睛】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12.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法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 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 铁犁牛耕-石器锄耕-刀耕火种
D.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石器锄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是刀耕火种时代;夏商周时期奴隶集体耕作,使用石器锄耕,仅有极少量的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正确;B、C、D顺序不正确。
【点睛】农业生产的发展经历的历史形态及其特点: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为其主要耕作形式;传统农业,铁犁牛耕为其主要耕作形式;现代农业,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
13.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南北朝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成就的是
A. 司母戊鼎
B. 秘色瓷
C. 灌钢法
D. 棉纺织技术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灌钢法,C正确;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A错误;秘色瓷出现于唐朝,B错误;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世界是元朝,D错误。
14.“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哪一城市
A. 唐都长安
B. 北宋开封
C. 南宋临安
D. 元朝大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可知,大街小巷都有商业活动,夜市、晓市都出现;结合所学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A错误;据材料所问最早出现,而南宋晚于北宋,C错误;据所学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的空间和时间限制,D错误。
15.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三个步骤依次是人民公社农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实行于1958年;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C正确;A、B、D排序错误。
16.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开放内地各省会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B正确;设置海南经济特区是1988年,A错误;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不属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错误;开放内地各省会城市时间是1998年,D错误。
17.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110周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A. 《歌女红牡丹》
B. 《定军山》
C. 《风云儿女》
D. 《渔光曲》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故B正确;《歌女红牡丹》是1931年拍摄的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A错误;《风云儿女》、《渔光曲》是拍摄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与材料不符,C、D错误。
18.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 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B. 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C. 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
D. 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模式(国家资本主义),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不属于主要影响,排除。
19.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 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 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 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 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对斯大林进行了批判,同时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有限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体制。故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又是守墓人”。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后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20.当今中国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卡通人物的衣衫……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各国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B.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产物
C. 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
D. 各种文化传播工具的丰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当今中国青少年喜欢看日本的卡通画册,穿印有卡通人物的衣衫……就连含高脂肪高糖的美式快餐,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传统的国度也“所向披靡””的信息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势不可挡,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化·影响。
21.某班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不要穿与你身份及地位不符的衣服。”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丙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丁生说:“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挺好吗?”他们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诸子百家某些学派的思想,分别是
A. 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B. 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C.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D. 法家、墨家、道家、儒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说明是儒家主张;“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说明和组长节俭,属于墨家思想;“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说明是道家思想;“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是一种统一强制措施,属于法家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主要派别思想主张。
22.新《水浒传》第83集中,阮小二临去追方腊前对其兄弟说,“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 封建的纲常观念
B. 传统的孝道观念
C. 黑暗的社会制度
D. 理学已深入民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社会黑暗,C符合题意;据材料“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可知,阮小二不许媳妇改嫁,这是封建的纲常观念中“夫为妻纲”影响,A不符合题意;告诉其兄弟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这是孝道,B不符合题意;通过《水浒传》中平民百姓阮小二临和其兄弟的对话,反映了理学已深入民间,D不符合题意。
23.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三次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智者运动把人性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
B.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
C. 启蒙运动构画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美好蓝图
D.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智者运动中的智者怀疑神灵,否定绝对权威;强调人的感觉是万物存在的尺度,忽视理性,注重功利,A符合题意;文艺复兴时期主流思潮的核心是人文主义,B不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构画出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美好蓝图是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社会,C不符合题意;据上分析可知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D不符合题意。
24.下列著作中,奠定了我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
D. 《千金方》
【答案】A
【解析】
【详解】《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A正确;B、C和
D都属于中药学著作,排除。
25.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所说的“觉醒开始”的具体表现是
A.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 维新派政治改良潮流的兴起
C. 义和团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 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观点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中华民族觉醒。联系所学知识,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技术转向制度,B项符合要求。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
26.孙中山曾说:“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
A. “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B. “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C. “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D. “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分析这段材料,主要强调了要反对君主专制政体,如“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这说明孙中山认为自由国民不能忍受君主专制政体,所以答案为D。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
27.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宣告“科学的春天”来了;倡导尊师重教,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健全法律制度的措施,不是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的措施,排除含有④的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28.“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以上说法是正确的;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这是错误的,文化的繁荣与否主要看经济的发展看国家的文化政策。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双百方针
点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1)背景不同:
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内涵不同: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3)意义不同: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9.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以下与这位文学家的写作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可波菲尔》
C. 《等待戈多》
D. 《老人与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从材料“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可判断为批判现实主义,选择B项;A项是浪漫主义;C和D项现代主义。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30.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美国《纽约时报》评价道: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研究莫言作品可以参考
A.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B.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C. 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中莫言作品属于魔幻现实主义,只有B符合题意。A和C均属于现代主义。D属于苏联社会主义“解冻文学”。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20世纪的世界文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1.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根据图二指出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图一是哪个朝代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
(2)图三所反映的政体是根据德国哪一部重要文献制定的?
(3)德意志帝国皇帝与英国国王,两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朝代及制度: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三省六部制
(2)文献:《德意志帝国宪法》;
(3)区别:德国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不受制约,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解析】
【详解】
(1)制度:据图二信息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可知,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朝代及制度:据所学可知,图一中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这一制度是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2)文献:据图三中的信息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下辖宰相和议会,议会又包括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据此推之这是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3)区别:据所学可知,德国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权,实行专制,不受制约;而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培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答案】(1)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斯大林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施“五年计划”,使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2)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
(3)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解析】
【详解】(1)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先后经历了列宁时期和斯大林时期。而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又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施了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2)特点:据材料“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可知,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标志:据材料“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极大地影响,为克服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
(3)启示: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应与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结合国情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等角度回答。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
【答案】(1)观点:孔子主张“仁”和“礼”;董仲舒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得分);
(2)理为万物的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
(3)王阳明认为天理即本心。程朱理学以外在的“理”为宇宙的本体。
【解析】
【详解】(1)观点:据图片可知,图1是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图2是董仲舒。其吸收道家、法家、阴阳诸家思想创造的新儒学,强调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得分);
(2)据材料二可知,二程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为万物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据材料三可知,朱熹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伦理纲常,。
(3)据材料“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可知,王阳明认为天理即本心,即心即理也。结合材料二、三可知,程朱理学认为 “理”是外在,外在的理为宇宙的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