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 M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赣州市五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南康区唐江中学命题教师;饶珍燕 审题教师;吴雁
考试时间:2019年4月26日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男耕女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耕作方式,即为铁犁牛耕,故C项正确。“刀耕火种”是我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男耕女织是一种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不是耕作方式,D项错误。
2.在各地的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注重因地制宜
C. 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包括耕作工具的改进、培育优种、水利设施的完善、耕作技术的提高、生产环境的改善等。“立秋有雨,庄稼点头”、“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谚语都体现了精耕细作,故D项正确。ABC三项的表述有一定道理,但与D项相比,均不够核心。故排除ABC。
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其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佛教的广泛传播
C. 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犁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牛为主要动力,因此对牛有特殊的感情,所以古代很少吃牛肉,A项正确。佛教主张不杀生,与材料“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相悖,故B项错。CD说的是政治,与牛这一动物关系不大,故CD错。
4.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封建经济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手工业生产以农民家庭副业形式进行。故B项正确。官营手工业产品是服务于王室,民营手工业产品用于市场销售,都不符合封建经济的特点,故AC项错。工场手工业,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故D错。
5.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
C.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D. 官营手工业管理不善、贪腐严重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产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而民营手工业从事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得利润,因此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故A项说法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故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也分布在江浙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D项与资本主义的萌芽无关,故错误。
点睛: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6.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专题手抄报比赛中学生搜集的一组图片,他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手工技艺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江南市镇的兴起
D. 城市布局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分析图片信息可见,前两幅图片均反映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繁荣;第三幅图片“交子”反映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成为北宋商业空前繁荣的见证;第四幅图片“商标”,反映了商品的生产、销售、批发等环节。据此可见以上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故B项正确。济南刘家功夫针尽管与手工业发展相关,但此“商标”并不能体现其技艺高超,且不符合“共同主题”的要求,故A项错误;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7.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 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 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 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 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五彩瓷出现在清朝,宋代没有,故A项错误;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是在明朝,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对对周边地区进行文化渗透,故C项错误;宋代市不再局限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在宅屋之间,故C项错误;交子是在宋代成都地区出现,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宋代商业发展
【名师点睛】
8.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 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C. 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
D. 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归个人所有,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这样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导致了“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的现象。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故选C。
考点: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点评:为了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如北魏至唐实行的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等。由于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9.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我国古代“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 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 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 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遏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在禁止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进行对外通商,故A错误。它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的小农经济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故B项错。“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自身发展,但并未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故D错。
10.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 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B. 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 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
D.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清时期在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发展缓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维护朝贡贸易,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选C项。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允许买卖必然引发土地兼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故A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将导致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故B
项错。重农抑商政策从战国时期推行,到明清时期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政府继续抑商阻断中外交流,形成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错误。
11.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但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故D项正确,B项排除;A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
点睛:关键词是“晚清”、“小农经济”、“没有发展增长”;从中分析出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原因。
12.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C. 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D. 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答案】B
【解析】
咸丰四年英国对华贸易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有自然的抵制作用,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对华贸易发展情况,能够看出鸦片战争使英国对华贸易量增加,但后来又有所下降,所以,选项A表述是片面的,排除;材料是以咸丰和道光为时间标志,并不能体现出咸丰和道光皇帝的对外政策,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对华贸易变化的情况,无法体现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排除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华侵略,根据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分析材料。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包括
A.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B.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D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猛烈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仍占主体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进入中国,出现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出现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时间不符合“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排除含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A、B、C选项。
14.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年份
棉花
豆类
油类
烟叶
1893年
94154
1967272
152069
110513
1895年
110621
176556
292585
112014
1897年
116609
2046662
349972
141877
1899年
148100
2801536
268280
173987
A. 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893年-189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量逐年增加,农产品与世界市场逐渐接轨,说明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从表格数据中得出,应排除。
15.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他的商业帝国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但“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张謇一手创立的商业帝国最终轰然倒地。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 先天不足导致了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答案】A
【解析】
晚晴状元张謇,倡导“实业救国”,主要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好国际环境,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迅速扼紧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喉咙,说明实业救国并不能挽救中国,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A正确;B是民族工业特点;C说法不符合事实,D属于思想层面。
16.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 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 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萎缩
C. 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 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处是民族工业艰难起步,2处是初步发展,3处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阶段(黄金时期),4处是形势逆转,5处是曲折发展(迅猛发展),6处是萎缩阶段(陷入绝境),7处是改造时期,所以对应2、3、5、6阶段的是B项,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7.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说明此时中国轻工业品生产不断增加,这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关,故C正确;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存在轻重工业发展失调的问题,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轻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进出口情况,无法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
18.以下是某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一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民族资产阶级的强国路
D. 中国军事工业的前世今生
【答案】A
【解析】
无论是汉阳铁厂还是大生纱厂以及新中国制造的汽车都是与工业化有关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已经不属于近代,故排除;C选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后制造的汽车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贡献;D选项错误,大生纱厂与军事无关。
点睛:注意本题材料中给出的图片是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我们需要找寻这三幅图片的共同点。根据选项一一去比较,找出最恰当的一项,尤其注意时间是否满足,领域与行业是否满足。
19.“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正确。AB不符合史实。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并非建国初期的计划,故D错。
20.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图片反映出的是“赶超英国”的内容,这是大跃进时期的“赶英超美”口号的体现,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一五”计划是新中国重工业起步的项目,是符合实际的;B选项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事件,与此无关;D选项主要是针对分配问题提出的集体化措施。
21.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出现的因素分别是
A. 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 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提到的三个时间点分别指的是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建立经济特区时间是1979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1992年;B选项前两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是在21世纪;C选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0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2年。
22.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对外开放力度不够
【答案】A
【解析】
“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说明改革开放之初,民营企业仍然需要政府支持,体现出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A正确;当时法律是保护民营企业发展,B错误;国有企业在1984年已经开启,C错误;材料说明改革初期思想观念,不是改革力度不大,D错误。
23.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C.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答案】D
【解析】
材料“无媒婚嫁始文明”当时说明提倡自由恋爱,但这只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不能说明风气盛行,故A项错误;落后封闭的农村仍然是旧式婚礼,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不符合史实,故B、C两项错误;材料“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体现了社会习俗的变迁,这得益于辛亥革命的推动,故D项正确。
2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道路交通不适合汽车通行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慈禧对汽车“尊卑”问题的态度说明了统治者的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故D
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慈禧生活俭朴,故A错。材料并未提及中国道路交通是否适合汽车通行,故B项错。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汽车依赖进口,故C项错。
25.《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中记载,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这一现象说明
A.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盛行
B. 洋货成为国人生活必需品
C. 天津通商开国人社会风尚变革先河
D. 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
““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说明西方文明逐渐影响国人的生活方式,D正确;A、B和C说法不符合事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4分,第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答案】(1)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3)有利因素: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
【解析】
(1)据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然后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即可: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由材料二“治官府,给徭役”材料三“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可以答为:小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大批小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繁荣的基础。
(3)据材料三“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结合所学,可以答为:有利因素: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不利因素: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压迫,赋税徭役沉重;自然灾害的发生;小农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经常发生分化和破产。
27.“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答案】(1)为偿还《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增加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辛亥革命后颁布《临时约法》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 可见不利因素是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由“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可见有利因素是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据材料二“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并结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知识,可从国际形势、经营管理和抓住机遇等角度归纳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材料二 1978年冬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绝不会想到自己在饥饿驱使下所签的“生死文书”日后竟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以供后人瞻仰。
契约全文为:“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材料三 陈桂棣、春桃夫妇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曾经总结说:改革20年后的小岗村只有8个字可以形容——“江山依旧,旧貌犹存”。南京农业大学陈文林教授认为:小岗现在应该是“落后”的代表!
材料四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誉为“天下第一村”。国内外媒体、考察华西村的学者和团体先后从不同角度寻找华西村成功的原因。当了解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以后,更多的人认为:是制度、机制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华西村长盛不衰。
(1)观察材料一的数据,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生死文书”为什么能进入历史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3)根据材料三、四,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原因: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①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步入计划经济体制;②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③工作过粗、过急,遗留问题多。
(2)突破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下基础;具有开创精神。
(3)要勇于创新等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及其影响。结合材料可知,1956年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商品零售额等方面都占据了绝对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意味着单一公有制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操之过急的问题。
(2)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冬天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成为了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它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下基础。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启示。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的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