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 MB
  • 2021-08-31 发布

【历史】上海市宝山区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试题(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宝山区 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 考试时间 60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载“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 父曰黄帝。”其最有可能出自 A. 《五帝本纪》 B. 《夏本纪》 C. 《殷本纪》 D. 《周本纪》 【答案】B 【解析】 禹开创了夏王朝,所以关于禹的记载应该是在《夏本纪》中,故选 B 项;禹不是五帝之一, 排除 A 项;禹与殷周无关,排除 CD 项。故选 B。 2.“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的作者是 A. 老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D 【解析】 君主之所以能够称雄天下征服诸侯,靠的是“威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法家思想, 故 D 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 3.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的王朝是 A. 西周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对统治范围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秦朝,故选 C 项;西周和商朝都是松散 的奴隶制国家,与题中描述的统治范围不符,排除 AB 项;汉朝统治范围到达西域,与题意 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4.“汉高祖、唐太宗、宋高宗、清圣祖”其称号共同源于 A. 年号 B. 庙号 C. 谥号 D. 国号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祖”、“宗”涉及的是庙号,与年号、谥号和国号无关,故选 B 项, 排除 ACD 项。故选 B。 5.让北宋中期统治者忧叹“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 盛” “二虏”是指 A. 辽和西夏 B. 辽和金 C. 金和西夏 D. 金和元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中期与北宋并立的两个朝代分别是辽和西夏,故选 A 项;金建立于 北宋末期,排除 BC 项;元是灭亡南宋后建立,排除 D 项。故选 A。 6.桑、茶、棉、甘蔗、烟草等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出现于 A. 两汉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D 【解析】 烟草原产地是美洲,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中国,明清时商品经济发达,桑、茶、棉、甘蔗和 烟草都成为重要商品化农产品,故选 D 项;明清之前烟草尚未传入中国,不属于重要 商品 化农产品,排除 ABC 项。故选 D。 7.《钦定凯旋图》(如图)反映清朝前期的历史事件是 A. 雅克萨之战 B. 平定新疆叛乱 C. 平定台湾 D. 加强西藏统治 【答案】C 【解析】 的 的 图中所示的凯旋是在海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次凯旋应该是平定台湾,故选 C 项;雅克萨 之战是在东北,平定新疆叛乱是西北,包括西藏在内都与海上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8.同时用“君主专制”、“圈地运动”、“民族国家”、“手工工场”等概念可描述 15—16 世 纪西欧的典型国家是 A. 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西班牙 【答案】C 【解析】 根据“圈地运动”即可判断这个典型国家是英国,故选 C 项;法国、德国和西班牙都没有出 现圈地运动,排除 ABD 项。故选 C。 9.美国成为“两洋国家”过程中,损失最大的是 A. 白人移民 B. 黑人移民 C. 墨西哥人 D. 印第安人 【答案】D 【解析】 美国成为“两洋国家”国家是指从大西洋沿岸发展到太平洋沿岸,即美国所谓 西进运动, 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造成了大量的屠戮和掠夺,故选 D 项;白人移民是最大的获利者, 排除 A 项;与印第安人相比,黑人移民和墨西哥人都不是最大的受损者,排除 BC 项。故选 D。 10.改革中废除等级,强调“四民平等”、“自由择业”的是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明治维新 D. 清末新政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治维新中实行了废除等级,强调“四民平等”和“自由择业”,故选 C 项;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清末新政都与“四民平等”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11.“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这种和平时期的对立集团,是首次出现的新产物”,文 中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A. 一战前 B. 一战后 C. 二战前 D. 二战后 的 【答案】A 【解析】 和平时期欧洲首次出现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指的应该是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个集团出现 于一战前,故选 A 项;一战后协约国和同盟国集团均告瓦解,排除 B 项;同盟国与协约国和 二战无关,排除 CD 项。故选 A。 12.民众用“激愤”、“谋杀”、“哀悼”、“复仇”来表达对巴黎和会结果不满的国家是 A. 中国 B. 苏俄 C. 德国 D. 日本 【答案】C 【解析】 根据“复仇”、“巴黎和会”等信息可判断这个国家是德国,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在巴黎和 会上遭到极为不公平的待遇,激起了国民的复仇情绪,故选 C 项;中国虽然也遭到不公平待 遇,但与“复仇”无关,排除 A 项;苏俄在一战结束前已经退出战争,“激愤”、“复仇” 等情绪与其不符,排除 B 项;日本是一战战争国和巴黎和会的获利者,与题意描述不符,排 除 D 项。故选 C。 13.与下面宣传画中人物形象相关的国家是 A. 德意奥 B. 德意日 C. 英法美 D. 德美苏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漫画中的人物应该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元首,德意日法西斯在二战 中结成轴心国,故选 B 项;漫画中的人物与德意日有关,和奥地利无关,排除 A 项;英法美 苏都是德意日对立面的国家,排除 CD 项。故选 B。 14.下列描述明显有思想价值判断的是 A.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广东” B. “洋务运动开始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危机” D. “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与洋务运动有关” 【答案】C 【解析】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危机”认为鸦片战争引发了民族危机,是对鸦片战争的 价值判断,故选 C 项;ABD 项是客观描述,不带有思想价值判断,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 C。 15.宣扬“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的是 A. 曾国藩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答案】B 【解析】 “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是指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实行民主政治,即主张君主立宪, 宣扬该主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故选 B 项;曾国藩属于维护君主专制的洋务派, 排除 A 项;孙中山是主张推翻君主制的革命派,排除 C 项;袁世凯不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 D 项。故选 B。 16.下图反映的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 图片的左上角标有:“日军进攻路线;1894 年重要战场。”1894 年——1895 年,日本发动 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 一步加深,故答案选 B 选项。 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 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 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 17.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承载着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殷切期 望”的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APEC C. 北约 D. 欧盟 【答案】A 【解析】 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个国际组织应该是联合国,故 选 A;APEC 成立于 1989 年,欧盟成立于 1993 年,都是区域经济组织,不是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的产物,排除 BD 项;北约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排除 C 项。故选 A。 18.若以“站起来”为题宣传新中国初期 成就,下列可选择的事件是 A. “三面红旗” B. 土地改革 C. 中美建交 D. 浦东开发 【答案】B 【解析】 “站起来”是指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初期能够体现该成就的是 应该是土地改革,故选 B 项;“三面红旗”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失误,不是成就,排 除 A 项;中美建交和浦东开发不是新中国初期,排除 CD 项。故选 B。 19.以国家大法的方式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是 A 中英《联合声明》 B. 中葡《联合声明》 C. 《反分裂国家法》 D. 中美《联合公报》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指的应该是《反分裂国家法》,该法旨在打 击分裂国家的行为,故选 C 项;ABD 中的“声明”和“公报”都不属于国家大法,排除。故 选 C。 20.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关键是 A. 法德和解 B. 提出舒曼计划 的 . C. 成立欧共体 D. 发行欧元 【答案】A 【解析】 法德是欧洲宿敌,恩怨极深,所以欧洲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在于法德和解,故选 A 项;BCD 都 是实现或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的表现,不是关键,排除。故选 A。 二、综合分析题 21.伟大的历史人物某网友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筛选了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历史人物,并给 出了评价。 根据该网友的评价,并依据历史人物的时代先后顺序做排列,模仿示例完成填空。(选择字 母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 B、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 C、开创中国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的时代,独尊儒术影响极其深远。 D、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是其思想的精华所在。 E、改进造纸术,影响了人类文明传播和进程,彪炳史册。 F、现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 G、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观点。 H、结束了三个多世纪的南北分裂,建立三省六部制影响深远。 I、被誉为“千古一帝”,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王朝时代。 J、结束多政权并立局面,开创了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B (3). I (4). C (5). H (6). G (7). A (8). F 【解析】 A.“新中国的缔造者”指的是毛泽东,B.“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指的是孔子,C.与“独尊儒 术影响极其深远”有关的是汉武帝,D.根据“《道德经》”可知描述的是老子,E.“改进造 纸术”的是东汉的蔡伦,F.“现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G.“理学的集大成者” 是朱熹,H.“结束了三个多世纪的南北分裂,建立三省六部制”的应该是隋文帝,I.“千古 一帝”指的是秦始皇,J.“结束多政权并立局面,开创了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 王朝”的应该是元世祖忽必烈。所以按顺序先后排列应该是 D、B、I、C、E、H、G、J、A、 F。 22.工业化中的近代铁路交通问题近代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铁路交通一直是绕不 开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主题,请根据提示完成一下学习活动。 (1)第一步:在收集到的下面两件历史资料(图 1 和图 2)中,分别结合资料信息说明能 否印证活动主题的理由。 (2)第二步:为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评估与说明。 ①位于英国约克郡的大英铁路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文字记录原件。 ②美国实业家、“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1835—1919)所著《瓦特传(工业革命的旗 手)》 ③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电影《开往慕尼黑的夜车》(1940 年) (3)第三步: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解释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850 年《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展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世界铁路建设大事记 1804 年 理查·特里维西克制成了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 1825 年 世界上的第一条铁路在英国成功通车 1837 年 古巴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51 年 智利第一条铁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 年 英国在印度修建的第一条铁路通车 1869 年 美国两家公司合力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 1872 年 日本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通车 1876 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通车,由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 1893 年 德国政府制定了从欧洲经小亚细亚、直抵波斯湾的铁路修建计划 1894 年 德国工程师威廉·普利斯曼制造出一台柴油机车 1904 年 俄国政府修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完工,增强了对远东的扩张 【答案】(1)图 1 从邮票发行的时间、图像内容、发行者的立场态度能印证主题;图 2 从图 片的内容看与主题有关,但缺乏确切的时间,科学性/严谨性不够。 (2)①博物馆收集的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②作者和传记内容都属于同 时代,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③电影是文艺作品,但其反映的时代与主题 时间不符,史料价值较低。 (3)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 水平 1:回答与问题无关或未使用材料得出结论;水平 2:使用一则材料或线索得出结论 水平 3:使用二则材料或线索得出结论 参考:以欧洲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产生和扩展,是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因素,反映了社会 经济发展需求;但科技进步、殖民统治、商业公司、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展等也是近代铁路交 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 (1)图一的邮票能够论证,因为画面是火车头,上面还有确切的时间。图二的画面虽然是 修筑铁路,但没有确切时间,论证不够严谨。 (2)对这三份资料的判断,结合所学内容可知,①博物馆收集的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 高的史料价值。②作者和传记内容都属于同时代,属于原始文献史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③电影是文艺作品,但其反映的时代与主题时间不符,史料价值较低。 (3)材料一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扩展,材料二反映的是火车的发明和完善。所以近代铁路 交通发展的原因可从工业革命的扩展和科技进步的角度进行总结概括,同时结合所学可知殖 民统治、商业公司、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展等也是近代铁路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 23.时代与报刊 材料一 “报馆之利益约有数事:一、士大夫可通中外之故,识见广,人才日练,是 曰广人才;二、公卿耳目渐广,兵事敌情渐熟,办事立约,不至大误,是曰保疆土;三、变 法当顺人心,人人以为然,则令若流水,是曰助变法;四、士夫终日从公,余则酬酢,绝无 暇日读书,有报则每日一张,各学皆有,日日增长,是曰增学问;五、吏史上闻,不敢作奸, 是曰除舞弊;六、小民疾苦,纤总皆知,是曰达民隐。有此六利,急应举行。” ——1895 年梁启超《报馆考略》 材料二 “惟夫一群之中,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 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此先知先觉之天职,而吾《民报》所为作也。抑非常革新之 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 ——1905 年孙中山《民报》创刊词 材料三 “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5 年陈独秀《新青年》创刊词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梁启超认为报馆“有此六利,急应举行”的原因并列举其实践事例 一则。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孙中山、陈独秀创办报刊上的异同。 (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时代和报刊的关系。 【答案】(1)晚清时期/19 世纪末期,中国社会面临人才缺乏、边疆危机/中日甲午战争、 思想封闭、吏治腐败、百姓困苦等问题。创办《时务报》 (2)同:时代相同、根本目的,报刊作用;异:办报刊理念、指导思想、动机目的等。 (3)分)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评分要素是: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评分项(观点与论证)。 水平 1:观点缺失,缺乏论证;水平 2:观点鲜明、论证合理;水平 3:观点鲜明、论证合 理。 评分项(材料与史实)。 水平 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水平 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水平 3: 能在所学知识由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 评分项(叙事与逻辑)。 水平 1:仅仅罗列史实;水平 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 3:叙述结构完整。 【解析】 (1)综合梁启超总结的“六利”可知,他认为报馆应该抓紧创办的原因主要是人才缺乏, 民族危机严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思想封闭、吏治腐败和百姓困苦等。他的实践主要是 创办了《时务报》。 (2)根据“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 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所处的时代、创办的目的和报刊的作用等方 面总结其共同作用;从创办的理念、指导思想和动机目的等方面概括其不同作用。 (3)对于报刊和时代的左右可结合所学进行论述,如报刊能够反映时代特征,时代的发展 又会对报刊的创办和发展产生影响,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