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9-2020学年新突破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第六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单元达标检测卷(六) (时间:45 分钟,分数: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 1.下面是美国 1919 年和 1929 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 确的一项是( ) 时间 汽车产量 家电产值 汽油产量 …… 国民总收入 人均收入 1919 年 150 万辆 960 万美元 8 600 万 吨 …… 650.9 亿美元 620 美元 1929 年 440 万辆 4.16 亿美元 4.39 亿吨 …… 828.1 亿美元 681 美元 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 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 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解析:美国大萧条之前经济出现繁荣,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 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 B 项正确;而说“造 假”“良性”“缩小”等,明显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故 A、C、D 三项均排除。 答案:B 2.亚当·斯密认为“只要听其自然……一切都会走向最美好的途径”。我认为他忽视了有 效需求的不足所造成的对经济繁荣的障碍。材料中的“我”批判了( ) A.重商主义做法 B.自由放任政策 C.有效需求理论 D.贸易保护政策 解析:材料与重商主义无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其认为“听其自然并不是走向最 美好的途径”,所以,其反对听其自然即自由放任,故 B 项正确;材料与有效需求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与贸易保护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B 3.“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他乐观地 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对当时时局的看法,这位总 统是( ) A.胡佛 B.罗斯福 C.肯尼迪 D.克林顿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时期,可以先排除肯尼迪、克林顿,故 C、D 两项错误;根 据材料“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说明坚持原有政策不变,这位总统应该是胡佛,故 A 项正确;罗斯福坚持改革,故 B 项错误。 答案:A 4.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 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材料中的“纲领”最有 可能指罗斯福新政中的(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指导工业复兴 D.保护劳工权利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工人们”,结合所学知识,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 指导工业复兴、保护劳工权利均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是牵涉工人利益的是保护劳工权利 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罗斯福动情地指出:“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 动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材料反映出( ) A.经济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农民失业 B.罗斯福正视美国经济严峻的现实 C.美国社会矛盾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D.罗斯福已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 解析:材料还反映了“而艰苦劳动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故 A 项错误;“大批的失 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所得甚微……眼前的暗淡现实”可见罗斯福正视美 国经济严峻的现实,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一触即发”,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指出 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未涉及“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故 D 项错误。 答案:B 6.《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 1929—1945》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 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 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解析: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 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长远而非“临时措施”,故 A 项错误;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 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没有涉及 “所有制变革”,故 B 项错误; 新政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没有涉及 “基本 矛盾的根本解决”,故 C 项错误;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 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罗斯福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 等广大下层人民。下列不属于罗斯福竞选总统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 A.改革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 C.制定《工业复兴法》恢复生产 D.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保障 解析:三权分立是美国共和政体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前提,不可能变动, 而且罗斯福新政的着眼点是经济领域,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和全国劳 工关系法案,保护弱势群体,扩大了支持率,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工业复兴法》在一 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的利益,有利于总统竞选,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业措施施惠于 农民,社会福利措施保障底层人民生活,都是有助于罗斯福获得竞选支持的,故 D 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8.据统计,美国 1960 年国民生产总值 5 037 亿美元,人均收入 1 883 美元;1970 年国民 生产总值高达 9 741 亿美元,人均收入为 2 579 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 有(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 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中“1960 年”和“1970 年”主要为美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在 二战后兴起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故①正确;“新经济”是在美国 1990 年以后 出现,故②错误;二战以后主要资本国家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推行凯恩斯主义,从而推动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主要指的是苏联和资本主义国 家无关,故④错误,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20 世纪 80 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 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 ) A.完善的社会保障 B.强大的国防 C.劳动安全保护法 D.发达的农业 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安全网”“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说明当时英国通过社会保障 制度,平衡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故 A 项正确;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衰落,不可能建立 强大的国防,故 B 项错误;《劳动安全保护法》是 19 世纪早期工人运动的奋斗目标,故 C 项 错误;英国并不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可能有发达的农业,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0.下面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年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生产总值年增 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反映出经济“滞胀”局面未得到扭转 C.反映出 “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 D.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持续增长 解析: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不符合时间限 制,故 A 项错误;从表中美国经济的增长,可见经济“滞胀”局面已经得到扭转,故 B 项错 误;美国里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带来了新 效应,故 C 项正确;“新经济”模式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故 D 项错误。 答案:C 11.下面是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 项目 时间 占全国就业人数比例 (%) 在国民收入中的比 例(%) 工农业 服务业 工农业 服务业 1950 年 45 55 47.4 52.6 1970 年 34.2 65.8 38.4 61.6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②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③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④“新经济”在美国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1945 年电脑诞生,1969 年网络诞生,表格中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信息技术革命 的推动是原因之一,故①正确;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增加,发展迅速,可见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故②正确;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第三产业 的扶持力度,故③正确;“新经济”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故④错误,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2.二战后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联邦德国形成“社 会市场经济”,1992 年中国则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市场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B.经济发展的手段 C.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D.经济恢复的政策 解析:材料中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 A 项错误;不论是资本主义的英、 法、德,还是社会主义的中国,都可以采用市场来发展本国经济,表明市场本身是一种手段, 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发展市场的英、法、德等是资本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经济恢复本质 上属于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战后调查,由于战争的破坏,(联邦德国)约有 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 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 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 调节。……(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1950 年,联邦德国经济进入 高速发展时期……其中 50 年代经济……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材料二 日本政府为经济开发提供了各种计划和情报等服务。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经 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 年继岸信内阁之后 的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十年后的 1970 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 入都增加一倍。1960 年 6 月 24 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1945—2000》 材料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 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 1991 年 4 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 4%,而 失业率却从 6%降到了 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 1999 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 1.9%,增幅为 34 年来的最小值。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 济”。 ——叶蔚、袁清文《网络金融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6 分)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二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经济政策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侧重 点。(8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出现“新经济”的历史条件。(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 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3)建立社会保 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即可得知“社会市场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将市场经济、 国家干预、社会保障等三方面结合起来。 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再结合材料便可知道二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政策相同点 是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根据材料一中“(1)保护自由竞争。……(2)国家的干预主要 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 以及材料二中“1956 年日本政府制订《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 年继岸信内阁之后的池 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0 年 6 月 24 日,日本政府发表《贸易汇兑自 由化计划大纲》……”可知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政府侧重市场调节。第(3) 问,根据材料三中“……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 1991 年 4 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 度达到了 4%,而失业率却从 6%降到了 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 经济”出现的历史条件一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二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美国政府采取里根经济 学缓解了滞胀危机。 答案:(1)特点:将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三者结合起来。 (2)相同点: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采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侧重点:日本政府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德国侧重市场调节。 (3)条件:二战后,尤其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电子信新技术的不断进步;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涨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14.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 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改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 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 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 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8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 利政策的原因。(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为经济危机 爆发且严重,因材料主要涉及社会福利方面,所以考虑失业人口增多。第二小问“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主要为: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 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第(2)问,第一小问“作用”, 根据材料二表格,月收入和人们最终的实际收入相比,差距明显缩小,所以一个重要作用就 是缩小贫富差距,而在表格中儿童津贴一项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儿童的利益。第二 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 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 年到 80 年代中 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 花更多的钱”,以省略号为标志进行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概括即得出:福利开支大;不利 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第(3)问,根据西 方国家的福利政策的变迁,我们可以得出启示:福利政策的制定应该根据国情而适时做出调 整;应该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等。 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贫困(失业)人口增多。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 工代赈)。 (2)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不利于激励公民的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经济增长 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3)启示:应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福利政策;应坚持政府主导,依靠社会力量发展福利事业。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