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99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福建龙岩一模)下表是“1843—1850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据此推知( )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3
1 430包
0包
1845
5 430包
5 146包
1846
2 843包
12 517包
1850
3 444包
13 794包
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
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
答案 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50年,广州的生丝出口整体上有所增长,但上海的生丝出口迅速超过广州。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毗邻中国丝织业主要产区——江南地区,原料易得,故选A项。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故C项错误;1850年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2.(2018福建漳州二调)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受棉花的出口刺激,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广泛种植棉花。这表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故选D项。A项中的“根
本改变”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只涉及棉花的种植,无法说明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
3.(2015课标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 D 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4.(2018河南适应性考试一)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入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570万公升,1891—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中国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我国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迅速增长,这说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深,中国社会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故选C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外国侨民的数量增多,故B项表述错误;中国进口煤油的增长无法说明世界科技进步,故D项错误。
5.(2019河北张家口模拟)1912年12月,民国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上之物品及方法首先发明改良者,得呈请专利”;到了1914年,又陆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民国政府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振兴民族实业 B.抵制列强侵略
C.完善经济法规 D.指导社会建设
答案 A 材料中“得呈请专利”,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材料中“颁布了《矿业条例》《审查矿商资格细则》《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有利于农工商业的发展,因此这些举措旨在振兴民族实业,故A项正确;抵制列强侵略并非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经济法规的完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所述也非材料中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6.(2018 安徽十校联盟摸底)下表呈现的是1913—1921年间中国面粉业的发展情况。这一时期,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年份
厂数(家)
日生产面粉包数(包)
1913 年
57
46.030
1915 年
69
71.750
1917 年
86
109.040
1919 年
104
137.810
1921 年
131
215.370
A.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新发展 B.有利于独立工业体系的形成
C.改变了外资主导市场的局面 D.得益于和平安定的国内时局
答案 A 材料中1913—1921年间,以近代中国面粉业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很缓慢,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外资主导中国市场的局面,故C项错误;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7.(2019湖南湘潭模拟)1942年,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应中华民国政府邀请来华,蒋介石委托其完成一份关于中国科学与技术的现状和前景的报告。1946年,李约瑟对中国科学发展提出了包括建立“科学技术部”管理政府组织的研究、为研究机构提供经费支持等建议。这一现象( )
A.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科技支持
B.加强了中英之间反法西斯联盟
C.反映当时中国科技水平低下
D.有利于抗战胜利后的科技发展
答案 D 李约瑟的建议提出于抗战胜利后,故A项错误;李约瑟是一位科学家,他提出的这些建议并不会直接加强中英之间反法西斯联盟,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具体状况如何,故C项错误;李约瑟对中国科技的现状和前景的报告和提出发展科技的建议有利于抗战胜利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故D项正确。
8.(2019安徽宿州质检)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北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所发展。这一发展( )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答案 D 19世纪60年代,浙北地区依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瓦解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D项正确。
9.(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模拟)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我国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 )
A.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
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
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答案 A 材料中中国进口棉制品的比例急剧上升,这说明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未体现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且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故C项错误;D项所述材料信息无法反映,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八校联考)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这说明国民政府( )
A.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
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
答案 B 提高进口税率就提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有利于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进行市场竞争,从而起到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B项正确。国民政府提高关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关税自主,A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改善财政状况,但不能说明目的是改变财政困难,C项错误;国民政府时期日本侵略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D项错误。
11.(2016课标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
12.(2019河北衡水模拟)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表格信息折射出( )
时间
外币等
1946年
10月初
1946年12月
1947年12月
1948年底
美金(元)
储蓄券5万
汇票3万
7.3万
汇票90 906.75
26.6万
16.9万
英金(镑)
2 000
2 030
5 480
1 420
其他
申购黄金
500两
港币137.2
万元
港币138.2
万元
港币138.2
万元
A.全球美元大幅贬值 B.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
C.民族工业优势明显 D.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答案 D 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材料中1946至1947年持有美元方式由储蓄券、汇票到现金,以及持有美元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美元币值的稳定,材料中大兴纱厂大量持有外币,正反映出国民政府统治末期通货膨胀、币值不稳的状况,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等,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之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但)不可否认,过去18个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
国家与世界经济》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8%,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10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10分)
答案 (1)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的冲击;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振兴农业;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整金融。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3)原因: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过重;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14.(2018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
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2分)
答案 略。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启示并加以说明。首先要从材料所述现象中总结出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注意启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从经验的角度谈启示,也可以从教训的角度来谈。然后运用典型史实论证说明提炼出来的启示,注意论证要充分,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