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复学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1.中国封建宗法观念强,主张“宗族至上”,把代表家族姓氏展示在先,把代表个体、个性的名字符号置于其后。而西方人强调个体主义,把体现个性观念的名字放在前面,把代表共性观念的姓氏置于后面。材料表明
A. 中国重儒家文化,西方重人文主义 B. 中国墨守成规,西方标新立异
C. 中国重社会家族,西方重个体本位 D. 中国皇权至上,西方教权至上
【答案】C
【解析】中西方姓氏差异体现了文明差异,中国受到宗法制影响,注重家族,因此把代表个体、个性的名字符号置于其后。西方强调个体,把名字置于前面,而姓氏置于后面,表明中国重社会家族,西方重个体本位,C正确;中国的姓氏排列位置受到宗法制影响,而非儒家思想,排除A;题干并未对中西文明的优劣性对比,排除B;中国的形式排列位置收到宗法制影响,而宗法制早于皇权出现,排除D。
2.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既有仅仅比拼身体和技能优势的“裸体竞技”,也有富人、政治领袖和僭主们热衷的“马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公民按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 B. 公民需共同承担城邦事务
C. 运动会按财产分配比赛项目 D. 运动会旨在维护贵族统治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奥林匹亚赛会的项目中针对不同爱好者各种竞技项目的设置,体现了公民在城邦中的主体地位,B符合题意;A是在梭伦改革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C、D违背史实,排除。
3.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录了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尚能捺住性子,而军队一开出城邦,他就可以决定生死。”据此推知,在古希腊社会治理中
A. 体现了专制独裁特征 B. 具有自由平等观念
C. 萌发了权利制衡意识 D.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国王阿伽门农在公民大会上受到攻讦时得按捺住性子,但是在城邦外有很大权力,国王在城邦内外的区分正是城邦制度分权制衡的体现,C正确;城邦内的国王受到攻讦不能发作,因此不属于专制,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法治理念,排除D。
4.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庭是由500名来自社会各阶层民众的陪审员组成的。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狂妄自大的态度和发言两次引起全场人群哗然,经过两次投票,最终陪审团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这次审判
A. 其过程违背了民主司法程序 B. 贯彻罪罚一致原则
C. 暴露雅典民主与自由的矛盾 D. 践行众生平等理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陪审团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是因为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狂妄自大态度和发言两次引起全场人群哗然”,但是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发言是每个公民的权力和自由,据此可知,这次审判暴露除了雅典民主与自由的矛盾之处,故选C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程序是“经过两次投票”之后,“陪审团以360票比140票判他死刑”,说明该过程并没有违背雅典民主的司法程序,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述及苏格拉底的“罪”是什么,仅是提及“在面对审判时,苏格拉底进行了两次发言”,排除B项;题干中仅是述及苏格拉底一则案例,并未涉及其他,不能推断出该审判“践行众生平等理念”,排除D项。
5.公元前216年,因保卫卡苏里努姆时异常勇敢,元老院拟授予普莱雷斯提士兵罗马公民权,但被普莱雷斯提人断然拒绝。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因接受罗马公民权而舍弃本邦公民身份。这表明当时
A. 罗马公民权具有排他性 B. 罗马显贵阶层的相对封闭性
C. 公民与非公民不平等 D. 罗马公民权的吸引力在减弱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罗马城邦的公民权与其他城邦的公民权无法兼容,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因此A选项正确。罗马公民不等于显贵阶层,B选项错误;C选项与材料设问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选项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故选A。
6.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丧廉耻”制度
A.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 B.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C.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 D.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罗马的“丧廉耻”制度体现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有利于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罗马民主制度,故A选项错误;C项中“消除”一词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材料中“丧廉耻”制度不能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选项错误。
7.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代希腊
A. 人文主义者向奴隶主贵族妥协 B. 人文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干扰
C. 人文主义者侧重研究物质世界 D. 人文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古希腊时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神话也就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体现了人文思想的时代性,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关系,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神话”指的是古希腊神话,故B项中“基督教神学”的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古希腊人文主义者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C项不符合题意。
8.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A. 理性思想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 启蒙思想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宗教宽容,重视理性,崇拜财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商品经济推动下的发展,故选D;材料体现的是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人们对理性的重视,A项因果关系倒置,故A错误;启蒙思想不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B错误;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C错误。故选D。
9.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如图)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如下图)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A. 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 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 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 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金分割指的是将整体一分为二,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而这个比例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领域,说明古希腊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黄金分割比例广泛应用于各领域,而不是强调数学理论,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黄金分割的比例广泛用于各领域,体现了古希腊追求美感,没有体现民主政治的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科学成就是否领先于世界的问题,故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10.如下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时
人物
做法或论述
威尼斯学者莱奥纳尔多·朱斯提尼安尼
我听说有些将绘画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最有威望和学识的人已经把他们称为姊妹艺术……因为她们都受到一种热切的思想和神圣灵感的指引。
诗人阿涅奥罗·加里
赞美画家皮萨内罗:“技艺、比例、绘画能力、情感、风格、透视法和逼真描摹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天堂赋予他的奇妙天赋。”
佛罗伦萨画家贝渃佐·哥佐利
在其作坊的一本素描手册上写到:“画家和诗人拥有,且必将永远拥有同样的能力。”
A. 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B. 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
C. 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D. 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
【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中三人的做法或论述来看,三者都强调了绘画中人的非凡能力,表明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A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成为新时尚,对艺术家的赞美是人文主义的表现之一,B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新的理解,C排除;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与材料信息无关,D排除。故选A。
11.1520年,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徒贵族书》的小册子中使用了“罗马党徒”一词。这个词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一边是虔诚的基督徒,一边是恶魔的罗马党徒。据此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
A. 宣扬了宗教宽容的理念 B. 实现了德意志思想上的统一
C. 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
【答案】D
【解析】根据“在德意志人与罗马人之间划出一条界线”可知,材料体现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建立民族教会的思想,这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故选D;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表述太绝对,错误;德意志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C。
12.1708年,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开始由人文教授开设希腊语、逻辑学、自然哲学等课程,直接对大学外的人士开放。1743年,神圣罗马帝国新成立的哥廷根大学,一开始就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个学院,尤其强调课程教学及学术研究的自由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欧洲
A. 传统神学已完全被人文科学替代
B. 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C. 启蒙思想已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
D. 大学正在成为传播科学理性的场所
【答案】D
【解析】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开设希腊语、逻辑学、自然哲学等课程,哥廷根大学,一开始就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个学院,尤其强调课程教学及学术研究的自由性,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大学成为传播科学理性的场所,故选D;根据“一开始就设有神学、法学、医学、哲学四个学院”可知,人文科学没有替代传统神学,排除A;仅从材料中两所大学情况,无法体现近代高等教育体制已经初步确立,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广泛接受”,排除C。
13.罗伯斯庇尔及其领导的雅各宾派都是卢梭的忠实信徒,既崇尚纯粹民主,也力图为实现这种民主而建立一种斯巴达式的没有大贫大富的平等社会。而史学家托克维尔对革命期间的毫不节制的暴力、激进、狂热却深感困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法国大革命
A.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B. 率先把卢梭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C. 凸显和平渐进的特点
D. 政治理想与革命现实反差巨大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认识和行为使法国各阶层广泛参与革命,凸显对平等的追求,但忽视了个体自由的权利,导致社会动荡,反映出政治理想与革命现实反差巨大,D项正确。A项,法国大革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率先把卢梭的思想付诸于实践的是美国,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法国大革命中政治理想背离了革命现实,排除。
14.16、17世纪的人们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都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实际情况。18世纪则不同,人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以上研究侧重点变化说明
A. 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 B. 工业革命使人类加大对社会关注
C. 理性主义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 D. 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
【答案】C
【解析】18世纪人们更多的是从理性角度考虑问题,重在重构,而非描述,说明理性主义在社会上被广泛接受,C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工业革命兴起时间是1765年,并不能涵盖整个18世纪,排除B;D错在“开始”,排除。
15.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一议事流程
A. 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
C. 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D. 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的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体现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过程,D符合题意;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B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6.“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是继承下来的王室的岁收,这笔款项每年约有70万镑,但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从1690年起,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还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的开支。这表明
A. 英国国王收入非常少 B. 英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大权
C. 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 D. 英王没有支配收入的权力
【答案】C
【解析】议会对政府的经费都规定了专门的用途,不能随意挪用,同时审查政府开支,由此说明议会限制国王财政大权,C正确;A表述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的是国王支不敷出,而非收入少,排除;B与题无关,排除;根据“为了应付国王宫廷和民政管理的费用,仍不够宽裕”可知,英王有支配权,排除D。
17.某学者指出,牛顿发现的三大定律,使得天体和地上物体的运动规律被统一在一个经典力学框架中,致使上帝和天堂无容身之地。人们因而思考,如果人们无法依靠启示(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可见,该学者认识到,人们对牛顿科学革命的思考
A. 催生了启蒙运动
B. 直接导致进化论的诞生
C. 普及了无神论
D. 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使得“上帝”在自然世界遭到怀疑,人们无法依靠上帝获得真理,转而寻求新的能够获得真理的东西,即理性,这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故A项正确。牛顿三大定律的出现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并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此时的欧洲仍旧信仰基督教,无神论并没有得到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是在讨论牛顿三大定论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类的影响,没有体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18.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 更客观评价地西方启蒙思想 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严复晚年认为西方进化论只可以短暂学习,不可以长久学习,是严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反思,说明严复更加客观评价社会启蒙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严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进化论思想进行反思,不是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故真确答案为C选项。
19.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但却仅被用于开关庙宇的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这说明
A. 英国人比埃及人更注重科研
B. 英国科技推动了经济发展
C. 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
D. 蒸汽动力认识有渐进过程
【答案】C
【解析】“这种需求引起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开发出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说明社会生产需要激发科技创新,故C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科技的应用,而不是科学研究,排除A;B、D不符合材料主旨。
2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
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根据材料信息“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可以判断出该材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因此C项说法正确;选项A、D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选项B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
21.如下图为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的代表作《乔治·戴尔,一个在意自己外形的男人》。一个人独自坐在奇怪的镜子前,很难面对正确的方向,因为他的扭曲,镜中另外一个自己的画面也在粉碎。这一作品
A. 客观真实反映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
B. 以传统画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矛盾
C. 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D. 用扭曲变形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
【答案】D
【解析】20世纪的画家用反传统的表达方法,通过奇怪的镜子、扭曲的方向和镜中人的扭曲变形等向世人揭示现代社会精神危机,D项正确;社会底层的现实状况与奇怪的镜子的寓意不符,A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扭曲和变形无关,B项错误;“夸张手法”和“对理性王国失望”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绘画,C项错误。
22.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 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 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 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 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德国和英国对待同一个电影有不同的态度”可见各国的立场不同对电影的使用意图不同,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电影技术产生并非二战期间,A选项排除;冷战时期大致时间是1945年—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排除;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
23.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 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 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 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信息可知,量子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量子通信的发展,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墨子的理论没有改变现代世界的面貌,只是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C选项错误,材料中量子通信理论及量子通信卫星是科技成果,不是认识世界的角度;D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4.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和传播载体实质上是一种将时间和空间消解于无形且表现出极强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手机网站、
aP电视、数字电视、网络广播以及博客和播客等,新媒体是以信息科学为主导数字技术。它一出现,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人众的格外青睐向传统出版业发起了挑战,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 印刷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B. 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C 历史文献应该采用纸质文本,不应电子化
D. 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西游记》终究还是《西游记》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新媒体“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抢占着传统出版业的地盘,并不断开疆扩土”,传统出版业地盘减少,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存空间,故A印刷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错误。现代发明和古代发明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不能说哪个更重要,故B错。历史文献既可以采用纸质文本,也可以采用新媒体形式,故C错。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都是文化传播的形式,内容没有本质的变化,故“《西游记》终究还是《西游记》”,D项正确。
二、材料阅读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府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列举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答案】(1)人文主义
冲破神学传统的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开启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进程。
(2)“印记”:“唯因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和建立社会契约。
(4)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谈及“个人主义”的背景是文艺复兴以及要冲破“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可知是注重个性解放,符合文艺复兴指导思想人文主义的特征。根据“只有……”“才……”的逻辑关系可知材料后半部分即为其意义,可简单概括。从思想上来说是冲破传统束缚,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潜能;从社会发挥在那的角度来看是开启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只是局限在上层社会,人民大众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因此“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就是反对权威,强调个人主义,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印记”;材料中还提到“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亦即“建立民族的教会”,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意义可从宗教改革的性质入手,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宗教改革的主张概括即可:思想上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政治上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可知材料共涉及三个角度:经济领域、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然后分别将其与人文主义的主张相联系即可。经济领域比较好概括: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列举了单一宗教、两种宗教和多种宗教的后果,反对单一宗教,强调可信仰多种宗教,即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可结合“卢梭”“共同意志”“建立政府”可知为社会契约论;“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即人民主权说。
(4)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前三问加以回答,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技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推动西方社会转型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时间
盘尼西林发明及应用
盘尼西林的价值
1928年
英国科学家佛莱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
盘尼西林被认为是二战时期26项技术革新中最重要的发明。完全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
1943年
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
1944年
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中防处研制出第一批国产青霉素,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2001年
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一:经济危机中的医疗技术难以应用
论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各国忙于应付危机。在医疗卫生上的重视度和投入力度远远不够,英国科学家弗莱明的发明为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直到十多年后的1943年青霉素才得以真正问世并造福人类。
所以,社会环境影响并制约着新技术的应用。
观点二:战争催发了盘尼西林的应用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战争中大量的伤员由于医疗技术的落后无法救治而死亡,美国率先进行了盘尼西林的临床应用,大批的感染的伤员得到医治,挽救数以万计的生命,是人类抗击病菌史上里程碑事件。
所以,战争催发了新技术的应用。
观点三:盘尼西林的应用提升了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
论述:二战中,美国率先进行盘尼西林的批量生产和应用,挽救大批的感染伤员,降低士兵的死亡率。随后作为盟国的核心,美国将此项技术援助给其他盟国,盘尼西林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救治更多的伤员。所以,二战后,此项技术在世界范围传播,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抵抗疾病的能力。
观点四:政府推动了医药的发展
论述:1928年青霉菌被发现,英国政府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没有对此项技术重视。二战中,美国政府将此技术应用到临床并批量生产,降低各种因感染病菌而死亡的风险。二战中,中国政府疾病防疫机构——中防处进行新药盘尼西林的研制和生产,并在抗战中应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更加重视人民的卫生健康和疾病防控,医药领域发展迅速。
所以,政府对医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上述材料,并从中提出两个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观点加以论述,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信息“1928年,英国科学家佛莱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得出:经济危机中的医疗技术难以应用;“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医疗卫生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依据材料信息“1943年,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得出:战争催发了盘尼西林的应用。“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的伤员由于医疗技术的落后无法救治而死亡催生了美国率先进行了盘尼西林的临床应用的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 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1934 年,参加过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卡德纳斯当选为墨西哥总统。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他推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等等。这些改革对墨西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归纳卡德纳斯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卡德纳斯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因:宪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特点:加强政府的权力;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2)影响: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原因:据材料“1917 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这部宪法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可总结出1917年宪法未得到有效实施;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点:据材料“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可以总结出加强了政府的权力;据材料“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可知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2)据材料“些改革对墨西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从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等方面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