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00 KB
  • 2021-08-31 发布

河南省正阳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素质检测历史试卷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正阳高中2018—2019学年上期二年级期中素质检测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陈劲松 2018年11月16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非十二子》载不知一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无)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别)异,县(悬)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由此推知,荀子( )‎ ‎ A.主张统治者以节俭治天下 B.重视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 C.强调和谐以维护社会秩序 D.提倡上善若水的治国理念 ‎2.唐代韩愈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 )‎ ‎ A.希望恢复儒学的正统性 B.意在重建封建等级秩序 ‎ C.以复兴儒学之道为宗旨 D.揭露了佛道理论之虚妄 ‎3.王夫之认为,谏官要督促君主任用贤臣为相,并对君主错误的诏敕予以封驳。他主张“宰相必靳于其小,而以封驳争论之权授之谏官,而后宰相得以持其大,而为进退之大经”。这说明王夫之( )‎ ‎ A.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 B.设计了权力制衡机制 ‎ C.已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强调君臣的个人修养 ‎4.“亚里士多德深入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为一定概念的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材料的主旨是,亚里士多德( )‎ ‎ A.取得了多领域的成就 B.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展 ‎ C.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 D.多角度探究万物的本原 ‎5.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将新文化的创造寄托与落实到了对人的伟大与尊严,人的价值与力量,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与世俗欲求的大力倡导上。人文主义者实际上提倡( )‎ ‎ A.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B.极端的个人主义 ‎ C.反对王权和神权 D.主权在民的主张 ‎6.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可以透过外在的工作来洞悉上帝隐藏之事物,这种智慧完全出于自大、盲目和冷酷。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 A.主张人们虔诚信仰上帝 B.强调主观努力即可获救 ‎ C.反对罗马教廷垄断神权 D.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7.伏尔泰认为国家负有保障人民的社会地位和自然权利之责,从这个意义上说,统治与被统治之间有内在的相约关系。”伏尔泰这一思想有利于( )‎ ‎ A.社会成员的平等 B.强化君主的权力 ‎ C.实现政治民主化 D.维护平民的利益 ‎8.下表是关于古代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叙。据此能够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记叙 出处 ‎“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五 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 ‎ A.唐代巳出现雕版印刷术 B.宋代书籍主要依靠手写 ‎ C.宋代继承唐代的印刷术 D.唐代印刷技术相当成熟 ‎9.柳永的词,被苏东坡称为“不减唐人高处”,又“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这体现了柳词的特点是( )‎ ‎ A.高于唐诗 B.自成流派 C.雅俗共赏 D.适合农民 ‎10.有学者评论某类艺术:“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该学者评论的艺术作品的特点是( )‎ ‎ A.注重缔造意境 B.用笔精严规范 ‎ C.面向现实生活 D.情景的虚拟化 ‎11.爱因斯坦说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地正确的。一些旧概念,像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因为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这表明爱因斯坦( )‎ ‎ A.怀疑牛顿力学的科学性 B.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 ‎ C.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D.肯定了相对论的完善性 ‎12.某学者提出:“我们知道,一些不相关的动物经常会发育出相似的外表来加强对其他动物的警告——‘我们是有毒的’。”这一观点( )‎ ‎ A.与天主教的上帝创世说相统一 B.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思想一致 ‎ C.进一步阐明了生存斗争的残酷 D.解释了生物学的自然选择原理 ‎13.恩格斯曾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材料反映了( )‎ ‎ A.电力必然取代蒸汽力 B.电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 C.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D.动力在工业中的地位 ‎1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多次反对把“有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的偏见。他在修订《道光夷舰征抚记》一书时,把原书中所有的“夷”字都改为“洋”字,还把书名改为《道光洋舰征抚记》。魏源此举( )‎ ‎ A.对传统观念有所突破 B.表明其平等对待外国人 ‎ C.树立了正确的华夷观 D.意在改革中国教育体制 ‎15.1923年,康有为在陕西游历时指出:“欧洲之富强在其物质……吾国长于形上之学,而缺形下之学,科学不讲,物质不修,故至贫弱,不能富强。”他希望陕西“官士工商,人人发愤,讲求物质,使新器日出”。这反映了康有为( )‎ ‎ A.积极学习西方文化 B.仍然坚持中体西用 ‎ C.强调中西文化融合 D.主张走工业化道路 ‎16.1919年,陈独秀在《告北京劳动界》中说:“18世纪以来的‘德莫克拉西(民主)’是那被征服的新兴财产工商阶级……如今20世纪的‘德莫克拉西’乃是被征服的新兴无产劳动阶级,因为自身的共同利害,对于征服阶级的财产工商界要求权利的旗帜。”这说明陈独秀( )‎ ‎ A.呼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 B.主张工农联合开展暴力革命 ‎ C.对民主赋予社会主义新内涵 D.希望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7.1912年9月1日,孙中山在演讲时说今我共和成立,凡属蒙、藏、青海、回疆同胞,在昔之受压制于一部者,今皆得为国家主体,皆得为共和国之主人翁,即皆能取得国家参政权。”这表明孙中山( )‎ ‎ 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已经认识到反帝的重要性 D.倡导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18.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直至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的五六年内,是认识不足的,不去认真地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不去注重军事的战略和战术的研究。由此可知,毛泽东( )‎ ‎ A.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开始进行土地革命斗争 ‎ C.善于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 D.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邓小平在会见国庆35周年港澳同胞观礼团时说港人治港不会变。由香港人推选出来管理香港的人,由中央政府委任,而不是由北京派出。”这反映出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 ‎ A.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利益 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C.对收回香港主权态度坚定 D.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港澳问题 ‎20.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这一论述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 ‎ A.恢复落后的经济 B.国家安全的需要 ‎ C.追赶西方的步伐 D.协调好国民经济 ‎21.在1957年召开的座谈会上,针对王蒙因其小说被划为右派的事情,毛泽东说王蒙的小说有资产阶级思想,他的经验也还不够,但他是新生力量,要保护。……王蒙很有希望,新生力量,有文才的人难得。”这说明毛泽东( )‎ ‎ A.把文学政治化 B.提倡思想解放 ‎ C.鼓励艺术自由 D.主张民主评议 ‎22.法国作家斯坦尔夫人强调:“怎么能把写诗技术称为‘诗’呢?”“漂亮的句子并不等于诗”,诗人的“才华”在于“诗人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把凡人朦胧的希望变为光辉夺目的形象”。由此可知.斯坦尔夫人的作品( )‎ A.侧重对社会现实的抨击 B.崇尚语言上的完美性 ‎ C.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征 D.突出了对自然的向往 ‎23.右面是荷兰画家维米尔的作品《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中的少女身穿蓝衣,正在窗前读信,光线透过窗户打在读信的少女的身上,显得恬静唯美。此画作的艺术特点是( )‎ ‎ A.抒发作者的情感 B.反映真实的生活 ‎ C.追求外光与色彩 D.创作的手法怪异 ‎24.下表反映的是贝多芬奏鸣曲的创作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 时期 特色 第一期(1792〜1800年)‎ 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 第二期(1801〜1814年)‎ 这一时期作品最显著的特征是表达了人世间的热情和心声 第三期(1815〜1827年)‎ 该时期作品都有绝对自主的形式 ‎ A.对古典乐派技巧加以继承 B.完成了从古典到浪漫的转变 ‎ C.避开传统音乐的旋律因素 D.结构不明确,力度极端变化 ‎25.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 )‎ ‎ 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 C.文化大繁荣 D.社会大变革 ‎26.韩非子说:“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 ‎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27.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曾提及的。材料反映出( )‎ ‎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 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 ‎ 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 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28.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 )‎ ‎ 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 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29.王守仁,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他把自己的思想主旨概括为四句口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下对其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 ‎ A.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 B.认为善恶认识源于人心 ‎ C.“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D.主张为善去恶的根本途径是“格物致知”‎ ‎30.“‎ 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这表明黄宗羲( )‎ ‎ A.反对实行君主制度 B.指出了废除宰相的弊端 ‎ C.认为君主不能世袭 D.强调宰相职位应该世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对于经书的传习已经十分盛行,但经学尚未上升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于古代经典的研究,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摘编自张立文主编《中国学术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哲学史中,与思维和存在相当的是理气问题,与精神和物质相当的是心物问题。理气和心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到宋代理学家才明确起来。宋代哲学有三大学派;张载哲学是气本论,程朱学派是理本论,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加以发展)是心本论。陆九渊说:“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又说:“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摘编自张岱年《宋代哲学的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和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的特点及影响。(10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梁启超所言:“尽此六十年中(1840〜1898年),朝士即有言西法者不过炮械军兵而已,无人知有学者,无人知有政者。”康有为则敏锐地认识到,要救亡图存,决非仅仅师法西方的炮械军兵就已足够。“中国所欠,但民未有权耳,苟行立宪,民可有权,国即能强,即驾于万国之上。夫革命之所望,亦不过至立宪而止极矣。”直至1917年年底,他依然坚称自己“先发民主共和主义,为中国人最先”,他拥君复辟也确有主观上希望通过“虚君”实现“奇妙之暗共和”的一面。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间接引儒学作为其理论根据,日后又创立孔教会,力图将孔教推之于“普天下之万国”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李翔海《康有为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文化指向》‎ 材料二 ‎ ‎ 人们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迷茫中有了新认识:把中国社会推向前进,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即陈独秀说的“吾人之最后觉悟”。他指出:在当时如果“复兴旧制”,则必“摧折新机”,动摇国本;“设使今日之俄国,欲复彼得以前之旧法,今日之日本,欲行明治以前之藩制,则世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矣。”让世人皆知其不能,识其不可,正是新文化运动“猛勇”攻击孔教的光辉所在。胡适曾称吴虞和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显然,“打”的孔家店,就是“孔教”。他赞扬吴虞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把这比喻为清道夫扫除大街上的“孔渣孔滓”。‎ ‎——摘编自陈卫平《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1)根据材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呈现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维新运动相比较,简析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新变化及所起的作用。(10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B A C C A C A B B B A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B B C C C B D A D D B B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答案:(1)表现: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发展、改造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承认现 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汉代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正 统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原因:儒学顺应了历史发展需要,不断地改革完善;儒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社会的需要,儒者的努力,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特点:儒学进一步理论化、思辨化;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形成新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更多地吸收了佛、道等外来思想。‎ 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32、答案:(1)特点:强调救亡图存与政治变革相结合;进步性与保守性并存。‎ 原因:康有为从小接受的是儒家传统教育;“西学东渐”,康有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当时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新变化:提出反孔批儒主张,既是思想革命,也是文学革命,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作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