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5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水一中 2016 级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二、历史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5 小题 75 分) 1. 荀子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 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 A. 荀子在儒家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 C. 统治者已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 D. 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荀子……通过改造人性,才可使人人皆为尧舜,而人性的改造则在于强化 礼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不是荀子开创的,也不是以儒家为基础,故 A 项错 误;“法”属于法家思想,这说明当时儒家学派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主张,故 B 项正确;荀 子处于战国时期,当时统治者没有施行儒法并用的治国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 现儒家与法家事实上已经融为一体,故 D 项错误。故选 B。 2.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 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大意是做人处事都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以静制动。材料反映了 道家的清心寡欲、顺其自然的辩证思想,故 A 项正确;B、C、D 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或体现, 排除。 3.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答案】C 【解析】荀子主张性本恶,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是不正确的描述,选 C 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的确是“仁”,选项A 不符合题 意,排除;老子的确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选项B 不符合 题意,排除;韩非子的确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也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同时也提出了系统的 法治理论,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荀子主张性本恶。 4. 据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记载:“(中国古代)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 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导致中国古代天文记载呈现这一特点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天人感应 C. 道法自然 D. 相生相克 【答案】B 【解析】统治者是否开明和日食多少的关系是典型的天人感应思想在作怪,选 B 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而非人定胜天、道法自然、相生相克,选项 A、 C、D 均不符合题意。 5. 汉武帝之后,儒学逐渐确立了其在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地位。这种主流地位确立的主要原 因是 A. 儒学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B. 儒家思想是完美无缺的 C. 儒家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求 D. 其他诸子思想不受欢迎 【答案】C 【解析】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迎合了统 治者的需求,逐渐确立了在中国传统中的主流地位。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 除;B 项说法绝对,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这种“新儒学”有利于维护统治,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 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6.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 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有理而后有气” C. “宇宙便是吾心”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C 【解析】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ABD 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 无关,排除。C 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 故答案选 C。 7. 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人诗云“南 朝四百八十寺”;而北周武帝却下令灭佛。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 A. 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 B. 中外思想冲突不断 C. 神权与王权的矛盾尖锐 D. 佛教的影响力较大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佛教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外来文化成为主流思想,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外思想冲突不断,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神权与王权的矛盾,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 法兴盛,后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可知佛教的影响力较大,故 D 项正确。 点睛:材料“北魏广建佛窟,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便始凿于这一时期;南方佛法兴盛,后 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解题的关键。 8. 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 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 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 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 B. 程朱理学的盛行 C.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 D. 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理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宋朝理学 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对这种人性的压制必然导致在生活上出现相应的变化,所以符合 题意的是 B 项;宋代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排除 A 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排除 C 项;封建阶级社会本身就不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排除 D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9. 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中写道:“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 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所罕言 也。”据此可知,顾炎武 A. 秉承了程朱理学为学旨趣 B. 挑战了先秦儒家思想权威 C. 提出朴实归纳的考据方法 D. 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顾炎武认为当时的主流思想界不关注国计民生,埋首研究“天理”、 “人性,故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D 项正确。题干恰恰体现顾炎武反对程朱理学,脱离 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排除 A。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与挑战了先秦 儒家思想权威无关,排除 C。题干强调顾炎武主张重实用而不尚空谈之学,而没有提到治学 的方法,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 1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 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 主色彩,A 项正确。B 项与题干不符,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其思想只是具有 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排除。C 项与题干不符,题干未体现奠 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排除。D 项与题干不符,题干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 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11.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 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认为李 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吏治的腐败黑暗 C. 腐朽的专制制度 D. 自由思想被禁锢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李贽的悲剧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 固”“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等信息可知,李贽悲剧的主要原因是腐朽的专制制度, C 项正确。A 项虽然是李贽“异端”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但不符合设问要求“悲剧的主要 原因”,排除。 BD 只是腐朽的专制制度的具体表现,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李贽的悲剧不仅属 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2.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 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 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 “存天理,灭人欲”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文精神,“人是万物 的尺度”是典型的人文精神,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人是会说话的工具”没体现出人文 精神,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文把精神的压制,选项 B 不符 合题意,排除;选项 D 也是对人文精神的否定,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人是万物的尺度 13.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的 共同之处体现了 A. 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 B. 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 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 D. 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答案】A 【解析】略 14.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 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 对你们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 维护公民生存权益 B. 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 15. 某一时期的艺术“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突破了宗教对人体的禁忌, 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见这一时期的艺 术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 披着宗教的外衣反专制 C. 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 D. 摆脱了宗教和专制束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 “用古希腊罗马的方法展现人体美和自然美”“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 宗教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不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时 期,A 项错误,排除;文艺复兴主要反对宗教神权,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B 项错 误,排除;根据“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界”可 知,文艺复兴以宗教形式宣扬人文思想,C 项正确;D 项表述“摆脱了”不符合史实和题意, 排除。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抓住关键信息“以世俗人物的形象刻画宗教人物,以市民阶级的审美标准来诠释世 界”即可。 16. 马丁·路德宣称:“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他 意在 A. 宣扬“因信称义” B. 宜扬翻因行称义” C. 否定神的权威 D. 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A .....................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17.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 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 奇 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此时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他对人 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说明达芬奇绘画的理性精神,故 C 正确;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是实 验验证,材料不能体现出实验科学的研究,“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伽利略, 故 A 错误;“奔放情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特点,时间是在 19 世纪上半叶,故 B 错误;启 蒙运动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学理论,故 D 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历史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有时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题 中的时间信息是“达芬奇”,由此判定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然后逐项排除即可。这 就要求考生对历史的时间信息要高度关注。 18.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 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 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 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 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 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是主张寻求权力之间的平衡,再联系其三权分立学说可知, B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孟德斯鸠不希望出现专制的局面,没有探讨政体的完美性,排除 A; 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9. 自 1776 年以来,《独立宣言》中所体现的原则就一直在全世界被人们所传诵,它开宗明 义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 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天赋人权学说 C. 人民主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题干中“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 权利”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涉 及契约;C 选项没有涉及到;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权力分工。 20. 17~18 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 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这场运动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文学革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17~18 世纪”“思想解放运动”“伏尔泰、卢梭、孟 德斯鸠、狄德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启蒙运动。选择 C 项;文艺复兴的时间 在 14-16 世纪,所以 A 项错误;宗教改革在 16 世纪左右,以马丁路德、加 尔文等为代表,所以 B 项错误;文学革命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所以 D 项错误。 2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宣称“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卢 梭以“镣铐”喻指 A. 封建专制制度 B. “君权神授”思想 C. 罗马天主教会 D. 基督教神学 【答案】A 【解析】“人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却处处戴着镣铐”指人生应该是自由的,可是却受到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故 A 正确;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B、C、D 不符合题意,排 除。 【名师点睛】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天 赋人权等。 22.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 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 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 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杀死侮辱父亲的人可以从轻处理,这表明法律中带有一定的伦理道 德的意味,这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A 项正确。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与中 央集权不断加强无关,排除 B。题干强调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与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无关,排除 C。题干强调审理案件受儒家伦理影响,与司法程序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答案选 A。 23.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应是 A. 李贽 B. 顾炎武 C. 黄宗羲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纪世者以一君 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表明作者反对君主专制,题干从唯物思想的角度论证了反对君主 专制的合理性,属于王夫之的观点,D 项正确。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判断的标准,与题 干不符,排除 A。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但他不是唯物思想家,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 点睛:解读题干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据题干“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可知是唯物思想,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可知反对君主专制;分析选项具备以上两者的只 有王夫之。 24. 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的倡导者是: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安提丰 【答案】B 【解析】《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作品。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出 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 点睛: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 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 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5.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 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概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 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罗索强调文艺复兴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特别受到崇尚人文 主义的教皇的赞助,故可知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的发生,C 项正确。题干对文艺复兴发 生的原因分析具有片面性,排除 A。题干涉及文艺复兴的背景而未涉及性质,排除B。题干 强调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而 D 项是对题干信息的曲解,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 案选 C。 五、历史材料分析题(25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春秋繁露》 材料三公元前 399 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 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 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 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 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 从容赴死。 材料四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 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五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 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 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材料二中体现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 张?他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苏格拉底之死说明雅典民 主政治有何缺陷? (3)概括材料四、材料五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缺陷:原始的直接民主 (3)思想:材料四: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材料五:分权思想,三权分立。 历史影响: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起促进作用(或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准 备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 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纳回答;第三小问从儒学 成为正统思想角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 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雅典民主局限性回答。 第一小问思想依据材料四“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归纳自由平等思想, 依据材料五“用权力来约束权力,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的信息归纳出分 权思想;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从“反封建和制度建设”角度思考回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