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0 KB
  • 2021-08-31 发布

历史卷·2018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如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6.《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8.《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9.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10.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11.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3.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15.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16.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该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17.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 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 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8.“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9.“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0.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22.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 材料二 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 材料三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历史作用的变化。‎ ‎23.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5.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但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而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三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司马光和王安石就何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司马光的质疑?‎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综上所述,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重点了解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 ‎【解答】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 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C项正确;‎ 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C.‎ ‎ ‎ ‎2.《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如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考点】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史料的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史料的解读,对比两种不同史料,文字记载和画像的对比.‎ ‎【解答】二者描绘明显不一致,故A项错误;《史记》是通过文献记载,汉代画像石是通过图象形式表述,描绘形式不一致,故B项错误;《史记》站在官方立场,汉代画像石从民间立场,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两则史料都是描述荆轲刺秦王的史实,内容一致.‎ 故选D.‎ ‎ ‎ ‎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考点】汉赋;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考查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实行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消失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考点】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儒家思想.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说明儒学在民间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故而诸将有了较多的儒学修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统治者大力推广儒学有直接关系,即主流思想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ABD三项与上述现象并未直接关系,应排除.‎ 故选B.‎ ‎ ‎ ‎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考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需要掌握四大发明的时间和概括.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西晋”和关键信息“章蕴藻,实好斯文”,结合造纸术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时间“西晋”,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火药发明于唐宋时期;棉纺织品大量出现应在宋元,故B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从“章蕴藻,实好斯文”可以看出书写文章有关,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在汉代就已经发明,因此题干的发明是造纸术,故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 ‎ ‎6.《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 ‎【考点】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程朱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辨别他们思想异同,分析宋明理学对明清统治的影响.‎ ‎【解答】材料意思说“认为富贵不是贤者所想要的,那就违背的人的实际情况.人没有利,平直正常的生活(都)过不下去,怎么能够没有利?”,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D项都是朱熹的思想主张,故排除BCD.‎ 故选A.‎ ‎ ‎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考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重点是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要求了解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明清思想家新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解答】明末思想家李贽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反对“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束缚,他的思想主张和行为被当时称之为“离经叛道”.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 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 ‎ ‎8.《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考点】魏源与《海国图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的主要思想主张.‎ ‎【解答】《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 ‎“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 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作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故C项错误;‎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B.‎ ‎ ‎ ‎9.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考点】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创报刊《国闻报》.‎ ‎【解答】‎ A项明显错误;C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从题干材料“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可看出D项错误;维新派学习西方,传播西方的先进思想,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促进中国人的觉醒,宣传维新变法.‎ 故选B.‎ ‎ ‎ ‎10.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该誓词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 B.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 C.让位于袁世凯的必然性 D.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妥协性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指的是驱除鞑虏、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 ‎【解答】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明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也表明了孙中山践行三民主义的决心,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孙中山急于任职临时大总统的迫切愿望,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孙中山在誓词中说明了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但没有信息反映出一定要让位于袁世凯,故C项错误;‎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材料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故选A.‎ ‎ ‎ ‎11.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新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的阐述,真正体现出了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即:一、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解答】从材料“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信息可知,林纾强调欧洲文艺复兴也没有将他们的“古文”拉丁文废除,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优秀文学作品都是以古代汉语为载体的,要学习、研究、继承古代文化,也不能废除古代汉语文言文,也就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性.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考点】毛泽东思想.‎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其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答】结合时间中共七大和当时毛泽东的话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要说明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也未批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B两项,D与材料无关,所以材料说明当时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故选C.‎ ‎ ‎ ‎13.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考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和主要成就,重点了解在原子能方面科技研究的重大成就及影响.‎ ‎【解答】我国跨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是1958年建立的首座原子能反应堆,故B正确.‎ 故选B.‎ ‎ ‎ ‎14.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考点】古希腊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解答】在古希腊雅典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出现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材料“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反映的是反对神,强调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古希腊雅典并没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腊神话诸神,故排除AB两项.‎ 注重物质生活材料并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 故选D.‎ ‎ ‎ ‎15.如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考点】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了解古代罗马法律的制定原则以及对后世法制建设的深远影响.‎ ‎【解答】题中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原则,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 法官审案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项错误;‎ 正义女神双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 罗马法官审案强调的主要是证据,审案仅从民众意愿,也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D项错误.‎ 故选C.‎ ‎ ‎ ‎16.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该图意在(  )‎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考点】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组织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解答】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基督的谦恭与教皇的倨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1521年的时间不难判断,这些木板画反映的是宗教改革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的特点是反对罗马教会的专制而不是反对宗教本身,故D正确;‎ ABC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 ‎ ‎17.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 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 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考点】卢梭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卢梭:法国人,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要思想为阐述“天赋人权”,提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是思想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解答】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材料并未涉及“分权思想”,故A项错误;‎ 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 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封建专制就是束缚自由的镣铐,与“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相符,故C项正确;‎ 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故选C.‎ ‎ ‎ ‎18.“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考点】经典力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典力学,重点是掌握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解答】A、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687年,牛顿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的意义,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相符,故A项正确;‎ B、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但与“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B项错误;‎ C、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但与“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C项错误;‎ D、1900年普朗克提山了量子假说,使得人类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但与“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 ‎ ‎19.“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考点】相对论.‎ ‎【分析】本题考查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解答】A项是对应伽利略,不符合题意;‎ B项是对应牛顿经典力学,不符合题意;‎ C项正确.“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可知是指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空间观,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 D项是对应普朗克的量子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20.右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考点】现代主义美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美术,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 ‎【解答】A项应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 B项应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主张深刻展现社会现实,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现实”不符,应排除;‎ C项为印象主义作品,该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 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根据所学可知,该流派的特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孔子和孟子.‎ ‎【分析】(1)本题考查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孟子提出民贵君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2)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解答】(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贵君轻;“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二者都主张以民为本.‎ ‎(2)第一小问,“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否以天下为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第一小问,“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 故答案为:‎ ‎(1)主张: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相同点:以民为本.‎ ‎(2)标准:是否以天下为主.‎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3)进步性:带有民主色彩,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条件.‎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束缚.‎ ‎ ‎ ‎22.列宁曾说,“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而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 ‎──张成岗《从神本到人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解读》‎ ‎ 材料二 马西莫•菲尔波精辟地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辉煌,成为数十年间杰出的艺术家们荟萃的中心,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 ‎──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 材料三 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 材料四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历史作用的变化。‎ ‎【考点】文艺复兴.‎ ‎【分析】(1)本题考查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 ‎(2)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的特点,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仍占优势.‎ ‎(3)本题考查“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成长.‎ ‎【解答】‎ ‎(1)本题材料提到,在神学统治的年代,盲目信仰、禁欲主义成为至上的美德和追求,人类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生活.如果没有教会的大量订货和教皇与红衣主教们用之不竭的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前提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与压抑.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的社会前提是教会的大量订货和神职人员的不竭消费.‎ ‎(2)本题材料提到,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 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 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 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特点是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仍占优势.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借助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3)本题材料提到,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是教会自身的黑暗与腐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本题要求学生概括指出宗教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的变化,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作答:作用从阻碍到促进.‎ 故答案为:‎ ‎(1)状态:中世纪神权统治下,人的精神(人性)和自我受禁锢和压抑.‎ 社会前提:教会的大量订货和神职人员的不竭消费.‎ ‎(2)特点: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仍占优势.‎ 新变化:借助宗教题材,展现人性之美,反映人文主义思想.‎ ‎(3)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发展.‎ 变化:从阻碍到促进.‎ ‎ ‎ ‎23.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 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考点】洋务运动;洋务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影响,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一句中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很容易回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围绕传统性从纲常礼教等角度思考作答.‎ 第(2)问属于历史小论文撰写,解答该类型题目时现依据所给的观点,结合题干所给的材料以及所学进行论证,同时要表述成文,注意字数符合要求,本题的观点是王韬课士的近代性”,论据可以依据材料一中“自然科学”“教育类”“治术类”以及材料二中“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围绕洋务运动以及中国向西方学习内容和历程进行论证.‎ 故答案为:‎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剧,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内容: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进行商战;思想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技术.‎ 影响:批判洋务运动,所提出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从激进的“中体西用”到向西方学习制度层面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戊戌变法作了思想准备,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 ‎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考点】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的措施;梭伦改革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相关内容,考查梭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措施,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第(1)问中的第1小问主要紧扣材料,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说明平民受到奴役;“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说明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第2小问主要考查了梭伦改革的背景,紧扣第1小问的答案,进而联系所学知识,明确雅典社会矛盾尖锐与社会动荡不安.‎ 第(2)问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难度不大,主要突出“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 第(3)问中第1小问紧扣材料“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进而得出结论:阶级利益的对立.而第2小问的回答,主要根据材料“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即可得出公正观念与法治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故答案为:‎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 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 ‎ ‎25.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莫衷一是,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有一次司马光批评王安石“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王安石反驳道:“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回击道:“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但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而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三 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司马光和王安石就何问题发生了激烈争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司马光的质疑?‎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综上所述,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 ‎【考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解答】(1)第一小问问题,王安石主张“善理财者,不加赋而上用足”,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反对理财,争论的焦点是理财问题.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教材内容回答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材料二中关键信息:“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因此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3)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本题难度系数不大.属于较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三中对王安石的评价截然相反,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方法,应该是辩证的、历史的、用发展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实是求实评价去评价.‎ 故答案为:‎ ‎(1)问题:理财.措施: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2)问题:与民争利;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从中谋利;实际推行中加重人民负担.‎ ‎(3)评价: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客观公正地实是求实评价;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