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2021-08-31 发布

陕西省澄城县城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城关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 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这一趋势表明了( )‎ ‎ A.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 B.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 ‎ C.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 D.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 2.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 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3. 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 A.儒家    B.道家   ‎ ‎ C.墨家    D.法家 4.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至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 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儒学体系 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5.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 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 ‎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 ‎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 ‎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6. 马克思在1862年指出:“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persona(化身)。 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著名的历史学家苏双碧指出:“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和苏双碧( )‎ ‎ A.洞察中国人的劣根 ‎ ‎ B.不了解中国情况 ‎ C.认识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起义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 D.准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深知农民阶级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8.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下列最能体现当时士大夫对于“中国的儒家文明”的“改革”方式的是( )‎ A.“托古改制” B.西方的进化论思想 ‎ C.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D.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10.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 ‎ 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 C.抗战的完整性和民族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11.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 作为工业化建设,也是重工业建设的中心和重点,出现这一决策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苏争霸的影晌 B.新中国经济恢复的需要 ‎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开展的需要 11.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于2014年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放在65年的时间长度、放在海峡两岸“战争与和平”、悲欢与离合的历史厚度去观照,此访意义相当重大,堪称“两岸关系好转的一大步”。这说明( )‎ ‎ A.两岸的政治对话已获得实质性突破 ‎ ‎ B.“一国两制”已受到台湾高层领导的认可 ‎ C.“九二共识”得到再次确认和全面体现 ‎ ‎ D.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12. 下表“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高峰分别出现在1993年和2003年)(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家财政总支出 国防费支出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1951‎ ‎122.49‎ ‎52.64‎ ‎42.97‎ ‎1953‎ ‎220.12‎ ‎75.38‎ ‎34.24‎ ‎1955‎ ‎269.29‎ ‎65.00‎ ‎24.14‎ ‎1957‎ ‎304.21‎ ‎55.11‎ ‎18.12‎ ‎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 A.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 C.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15. 邵龙宝的《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它“准许半岛约四分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与雅典的民主相比,该材料反映罗马法的最大特点是( )‎ A.罗马法对待外来民族十分苛刻 ‎ B.外来民族享有一定的公民权 C.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之上的 ‎ D.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6. 美国学者斯科特·七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 ‎…… 并没有摒充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 ‎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17. ‎《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中说:“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成功,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失败,对工人阶级运动理论的发展是无比宝贵的,正是因为汲取了法国这两种革命的教训,后来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的十月革命终于成功了。”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来看,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 )‎ ‎ A.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 B.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 C.革命的成功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 D.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18.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如此,开始了一种趋向,它导致目前的局面:西欧和北美每人可得到的能量分别为亚洲每人的11.5倍和29倍。这些数字的意义在一个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直接依赖于所能获得的能源的世界中是很明显的。”从欧美人得到的能量远亚洲人可以看出( )‎ ‎ A.世界市场中欧美居于主导地位 ‎ ‎ B.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欧美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C.欧美城市化进程加快  ‎ ‎ D.亚洲还处于农业文明时期,没有开始近代化进程 ‎ ‎19.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0.下图框中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的《申报月刊》。它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申报月刊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 ‎ A.欧美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 C.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 ‎ ‎ D.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21.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中说:“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这段材料的研究视角不能说明( )‎ ‎ A.人性魅力是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因素 ‎ ‎ B.史学研究的视野要开阔 ‎ C.对民众情绪的人文关注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 ‎ D.历史形象可以更立体、丰富 22. 俄国著名学者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说:“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导致列宁思想发生转变的社会背景是( )‎ ‎ A.俄国面临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B.脱离国情的实践带来的沉重教训 ‎ C.苏联人民迫切想过渡到社会主义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建立 ‎23.20世纪40年代,美国参加研制原子弹的有一万五千多人;维纳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在火炮的自动跟踪目标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共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学科。这主要反映出( )‎ ‎ A.战争必然催生新学科的兴起 B.战争对科技而言是把双刃剑 ‎ C.战争促进了科学研究集体化 D.国家意志决定了科学的未来 ‎24.读下图:2 000年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贸易比较(百万美元)‎ ‎ 从图示可以看出( )‎ ‎ ‎ ‎ ‎ A.区域间贸易增长率超过区域内贸易增长率 ‎ B.区域内贸易在各个区域集团的出口总贸易中重要性降低 ‎ C.区域集团内部贸易流量明显高于区域间贸易流量 ‎ D.区域间贸易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同期的全球贸易增长率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25. ‎(25分)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五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工业文明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5分)‎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实用色彩,他们对中国的看法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永远的误读”之中。‎ 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就是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他们发现的是一个神话的中国,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轻视——黯淡的中国形象。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鸦片战争的爆发最终使中国形象一落千丈,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一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斜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强烈的种族歧视和中国人在抵抗外敌入侵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使13世纪成吉思汗遗留给欧洲的“黄祸”情结席卷整个西方世界。……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1949年后,西方人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中国的形象一直处于一种似敌非敌的状态中。‎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 ‎(要求:任选材料中西方人对中国一个时期的“误读”加以阐释,史实正确,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从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将所选题号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按所写题号进行评分;多写、多答,按所选的首题进行评分;不写,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9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这两位非欧洲人的指导。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望的骚动。1918年12月,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      ——(美)斯塔夫里阿洛斯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出现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远景规划及其受到欧洲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7分)‎ 29.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姚莹(1785年~1853年),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1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皆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相互之间的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7分)‎ 历史答案 ‎ 一、选择题 ‎ 1-5 CBCBA 6-10 DCBAC 11-15 CDBAB 16-20 ACBDD 21-24 CBCC ‎ 二、非选择题 ‎ 25【答案及评分标准】(25分)‎ ‎ (1)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出现,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使人类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6分)‎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说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6分)‎ ‎(3)社会问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下层公民平均寿命短;犯罪率增加;社会矛盾激化。(6分)‎ ‎(4)特点:半殖民地性明显主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民间资本以轻工业为主,政府投资侧重于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成因:工业革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受列强侵略的影响;民间资本不足。(5分) ‎ ‎(5)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26【参考答案】(12分)‎ 思路:观点明确,从中西方历史发展状况及西方“误读”中国的目的等方面阐释。‎ 答题示例:观点:远视——被神化的中国形象。(4分)‎ ‎ 阐释: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繁荣景象: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繁荣;文化科技发达;对外贸易兴盛等。西方:处于中世纪后期,封建统治腐朽,宗教专制黑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人文主义兴起发展,新兴阶级要求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统治;了解中国途径有限。(12分)‎ ‎27.【答案】(15分)‎ ‎(1)特点:公有住房有明确的等级规格限制;公有住房及所有物品严禁私自增减;官员离职必须按清单归还所有物品.(6分)‎ ‎(2)同:都由国家给官员提供公有住房;都有官员职务与住房规格标准的规定;都对官员公有住房规定了法律(或条例)规定.(6分)‎ 认识:实行官邸可以消除官员的后顾之忧;官邸的大小应适用而不能奢侈;官邸制有利于减少消费,促成廉洁之风.(3分)‎ 28. ‎【答案】(15分)‎ (1) 经济方面:欧洲的工业遭到严重破环,海外投资及其金融地位下降;美国攫取了金融领导权,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加强。(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 政治方面:人们对西欧代议制民主和自由的怀疑和不满;欧洲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的出现;美国加入英法等协约国作战并取得对德奥同盟国作战的胜利; 巴黎和会即将召开。(4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2)规划:《十四点和平纲领》。(2分)‎ ‎ 原因: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人们认识到了战争的可怕、非人道,反战和平思潮兴起;《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民众的愿望,同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具有某种一致性。(5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 ‎29.【答案】(15分)‎ ‎(1)原因:晚晴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中国司法主权开始丧失。(8分) ‎ ‎(2)简评:抵抗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主张学习西方,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了其阶级局限。(7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