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00 KB
  • 2021-08-31 发布

【历史】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检测试题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说明:本试卷共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试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并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这客观上 A.引领了社会监督 B.防止了官员腐败 C.强化了君主权力 D.削弱了行政监督 ‎3.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这表明当时(  )‎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 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4.“白蛇传”故事最早出于唐传奇《白蛇记》,类似“许仙”的主人公李黄是盐铁使之子,南宋话本《西湖三塔记》中的同样角色奚宣赞为统制之子。到明代后期,冯梦龙所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主人公却变成杭州的“药铺主管”了。这反映,明后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B.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 C.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逐渐瓦解 ‎5.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 A.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6.下表是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 时间 ‎ 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 ‎1897年 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 ‎1898年 ‎ 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 ‎ ‎1904年 ‎ 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等 ‎ ‎1906年 ‎ 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 以上措施(  )‎ 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B.迎来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建构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并多次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国共产党(  )‎ A.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 B.促成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团结海外力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D.组织民兵以阵地战防守遏制日军攻势 ‎8.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 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 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 ‎9.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 B.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 D.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广泛性 ‎10.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幅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 A.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B.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C.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11.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  )‎ A.增强国家认同感 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C.左右国家的政局 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 ‎12.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13.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 A.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14.下列为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  国家 年代 英国 ‎ 法国 ‎ 美国 ‎ 德国 ‎ 其他 ‎1870年 ‎ ‎32% ‎ ‎10% ‎ ‎23% ‎ ‎13% ‎ ‎22% ‎ ‎1913年 ‎ ‎14% ‎ ‎6% ‎ ‎38% ‎ ‎16% ‎ ‎26%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先后决定工业排名次序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C.美国在一战前已经确立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这种变化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5.196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某一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规定了参加该国际会议的标准。(见下表)‎ ‎……‎ 第二,它应当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第三,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它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 第四,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的双边联盟的参加国 ‎……‎ 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  )‎ A.引发了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 ‎ B.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 C.达成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 D.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基本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试题共4个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1分,共55分)‎ ‎1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新发展。(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饱受压抑之苦的资产阶级渴望政治革命带来“产业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当时人们特别感到解放的欢欣”,以为发展实业的最佳“运会”到来了,而且曾实为资产阶级发展实业提供了封建专制政体下所不可能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试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闹危机,苏联获良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1933年11月16日,美苏宣布恢复邦交。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然而,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逐步在经济发展上超过苏联。‎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保护队可以把青年集合在保护营中,他们在这里衣食无忧,远离了那种容易违法犯罪的城市环境。自从1933年来,少年管教所里所下降的收容者之数,其中有25%与保护队的成立有关。“许多军事生活必需的条件——纪律、医疗、主要的训练——这些都包含在保护队的项目里面”。在大萧条时期加入保护队的成员,‎ 后来有90%的人在部队中服役。尽管民间资源保护队在20世纪30年代以其出色的表现而颇得众望,但罗斯福从来没有能够说服国会宣布其为永久性的机构。194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了该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使苏联成为大萧条时期“大赢家”的因素。简述苏联成为“大赢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历史作用。‎ ‎19.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 日,威尔进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的纲领”的“十四点原则”,涉及到有关列强瓜分世界的原则、战争与和平、建立国际组织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1920年1 月20日,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的生效。英、法、日等国追求的主要目标都已达到,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却遭到了失败。‎ 材料二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 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责金转移的限制。在1943年9 -10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座 齐世荣(世界史》‎ ‎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先后提出规划世界秩序的“十四点原则”和“怀特计划”,其结果截然不同。试评析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丞相任用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转变为以掾史文吏、经学之士为主,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这反映了儒学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故选D项。‎ ‎2.【答案】A。【解析】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 A项正确。这- 举措井不能防止官员腐败,B项错误;该举揩与君主权力无关,C .项错误;社会监督并不能削累行政监督. 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 [题干中并未涉及门头沟煤矿的矿工人数及矿厂的规模,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可知,矿工可以自行散工,即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矿工是“无籍流民”以及其停工是矿工自行选择的,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煤矿雇主与雇工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4.【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明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文化因商品经济的活跃而呈现出下移趋势,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体现了商品经济冲击等级观念,故选C项;明代重农抑商政策严格执行,故排除A项;“民间思想借助小说广泛传播”强调思想传播媒介,与材料主题“创造文化的对象由社会上层统治者下移至市民阶层”无关,故排除B项;明后期理学为主导思想,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盛行,故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经济方面,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傀儡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6.【答案】C。【解析】 [根据材料,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开始逐步构建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证,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在近代经济运行中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得知,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在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期间,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清政府构建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排除D项。]‎ ‎7.【答案】A。【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基本的游击战”“存在于民众之中”相符,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国共合作,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海外力量,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存在于民众之中”不相符,故错误。]‎ ‎8.【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 ,1930年代,社会特意设置不同主题的“国货年"以增强人们使用国货的意识,意在推动国货的发展,反映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工商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并不能体现民众爱国觉悟提高程度,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国货使用的倡导,并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民族企业受冲击,C ‎ .D两项错误。‎ ‎9.【答案】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根据地儿童游戏从初期的玩球、跳绳到中后期的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甚至通过儿童游戏进行了抗战动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的广泛性,故选D项。]‎ ‎10.【答案】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木刻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政府开始大规模收集余粮以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1953年农民售余粮是将粮食出售给国家,并未涉及农村市场,排除A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1953年已开始农业合作化,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农民售余粮不能直接反映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质的改变,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减少了争权夺利,排除B项;材料表明民主有利于政局稳定,排除C项;根据材料“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可知民主有利于公民参政议政,但不一定能保障公民公平参政,排除D项。‎ ‎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各大洲有了分工,彼此之间联系加强,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经济地位高,排除A项;根据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东西欧之间并无明显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与联系,而未涉及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流地位,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建立了缺乏议会民主制特征的君主立宪政体,其民主政治是虚,君主专制是实,这种威权政治适应了德意志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材料并未强调德意志第二帝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结合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受皇帝制约,没有独立的立法权,D项错误。‎ ‎14.【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变化的对比可知,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故排除;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故C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故D项错误。‎ ‎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多极趋势的发展。据题干材料信息,可判断为不结盟运动,新兴独立国家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格局,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冲击了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故选B项。‎ ‎16.【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以德取人”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得出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得出更加公开,注重公平公正;第二小问,结合科举制的意义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得出课绩考核侧重实绩,根据材料三“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得出考察方式多样,结果公开,力求准确;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答案】(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2分)新发展: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分)‎ ‎(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2分)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4分)‎ ‎(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2分)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17.【解析】根据材料“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的变革,政治的变革也同样会促动经济的变迁”可以得出材料的核心观点,即:政治和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针对这个观点,在说明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即“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推动经济发展”,然后联系近代的相关辛亥革命、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相关史实来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 核心观点:政治和经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2分)‎ 说明:经济发展推动政治变革。 ‎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出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壮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5分)‎ 政治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 ‎19世纪60、70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刺激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民族资本主义扫除一些障碍,(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放松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出现;日本全面侵华时期(或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在华势力的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打击,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5分) (‎ 注意:每一项内容要求至少有对两点史实说明,有其他史实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8.【解析】(1)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西方闹危机”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1933年11月16日,美苏宣布恢复邦交。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国际联盟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可得出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根据材料“苏联后来却错误地总结‘经验’,走上单一的计划经济道路”,可得出忽视了苏联模式的消极因素;根据材料“而西方国家则加强了国家管制”,可得出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2)根据材料“衣食无忧,远离了那种容易违法犯罪的城市环境”“少年管教所里所下降的收容者之数”等,可得出解决就业,减少犯罪率,稳定社会;根据材料“许多军事生活必需的条件——纪律、医疗、主要的训练——这些都包含在保护队的项目里面”“后来有90%的人在部队中服役”,可得出为二战储备国防力量;由“资源保护队”可得出保护了环境。‎ ‎【答案】(1)因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国家;苏联实行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或苏联善于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6分)影响: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忽视了苏联模式的消极因素;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6分)‎ ‎(2)历史作用:解决就业,缓解危机,减少犯罪率,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了环境,为二战储备国防力量。(4分)‎ ‎19. (11分)‎ 示例:‎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日益突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攫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战争的结束欧洲列强普遍遭到削弱,美国提出“十四点原则”,试图挑战长期以来欧洲列强主宰世界的国际格局,争夺世界霸权。然而,此举必然会遭到英、法等国的抵制。由于美国在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方面尚不能与英法相抗衡,威尔逊在国会中又未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所以该计划受到很大挫折。(4分)‎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欧洲普遍衰弱,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急剧膨胀。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美国在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问题上,成功抵制了老牌金融帝国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此后,1914 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便确立了。(4分) ‎ ‎20世纪上半期,国际上都而临着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秩序里建问题,美国两个计划一成一败。这既代表了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利益的需求,更突出体现了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决定性的作用。(3分) (考生若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