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MB
  • 2021-08-31 发布

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节 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 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1.20 世纪 30 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 争的史实及不能遏制二战爆发的原因。(重 点) 2.英、法的绥靖政策。(难点)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原因 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的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2.概况 (1)1935 年 10 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2)1936 年 5 月,吞并埃塞俄比亚。 3.英、法的政策 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虽对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制裁,但并未对意大利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1.全面侵华 1937 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2.中国抗战 (1)在中共倡议下,中国人民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国抗日战争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构成,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西班牙内战 1.背景 (1)西班牙于 1931 年建立共和国。 (2)1936 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组建联合政府。 2.爆发 1936 年,西班牙殖民军将领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力量的反应 (1)德、意:提供装备,直接参战。 (2)共产国际:组成“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 (3)英、法:“不干涉”政策。 4.结果 1939 年 3 月,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5.性质 是西班牙内战,同时具有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性质。 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协定》 1.英、法的绥靖政策 (1)起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初露端倪。 (2)发展 ①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②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美三国正式予以承认。 (3)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2.《慕尼黑协定》 (1)时间:1938 年 9 月。 (2)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 (1)使苏联失去了对英、法的信任,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1.背景 (1)1936 年,德、意签订秘密协定,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2)1937 年,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过程 (1)1938 年 3 月,德国入侵奥地利,使其成了德国统治下的一个省。 (2)1939 年 3 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 3.影响 (1)法西斯国家获得众多的资源。 (2)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国家推行的绥靖政策 1.原因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受到极大削弱,导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 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1929 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3)因一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4)法西斯巧妙地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 等国。 (5)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2.表现 (1)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英、法控制的国联未做任何制裁,而是宣布东北“国际共管”。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迫于压力,制裁意大利,但未把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 列入制裁之列,实际上是一种纵容。 (3)西班牙内战,德、意支持叛军一方,英、法宣布“不干涉”,实际上是纵容德、意。 (4)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5)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宣而不战”,是绥靖政策的继续。 3.实质 保全自己,维护既得利益,将祸水引向苏联。 4.教训 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牺牲他国利益,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历史教训告诉 我们,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1.下面是一幅讽刺 1938 年慕尼黑会议中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的漫画。 漫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是( ) 张伯伦和哈利法克斯抬着空担架问狼:“打扰,请问你们是否听见一声尖叫?”狼前面 的地上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字样。 A.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推行种族歧视政策 C.大国推行强权政治 D.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解析】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英、法、德、意狼 狈为奸,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割其领土给德国,侵犯别国的主权,严重违 背了国际惯例。 【答案】 D 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及不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原因 1.局部战争 (1)中国:1931 年开始的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抗战的抗日战争。 (2)埃塞俄比亚:1935—1936 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 (3)西班牙:1936—1939 年的内战,它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2.原因 (1)20 世纪 30 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 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 (2)由于美、英、法等一些大国推行纵容、绥靖、中立自保政策,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 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2.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二战的彩排。这主要 是因为( ) A.西班牙内战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举足轻重的国家 C.西班牙内战充分反映了当时国际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D.“国际纵队”的参加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一场国际冲突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把握西班牙内战爆发时的国际局势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围绕西班牙内战有世界各派力量,但归纳起来只有三种:法西斯势力、反法西斯势力和推行 绥靖政策的西方大国。二战的爆发就是上述各种力量对比的结果,所以,西班牙内战实际上 是二战的预演。 【答案】 C 1938 年 7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解读 面对日本侵略中国,各国的态度 解答思路 第(1)题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做出预测的依据,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大国关系有清晰 的梳理和认识。第(2)题实质要求回答绥靖政策对远东的影响,强调概括不要展 开 【尝试解答】 (1)①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②的依据:英国为 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 立政策”。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 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2)影响: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一、选择题 1.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国操纵的国际联盟采取的态度是( ) A.坚决制止 B.漠然置之 C.变相纵容 D.中立政策 【解析】 1935 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侵略,而英、法操纵的国联却对其没有采 取有效的制止措施,其实是一种变相纵容。 【答案】 C 2.二战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德国吞并奥地利 【解析】 A 项发生于 1935 年,B 项发生于 1936 年,C 项发生于 1931 年,D 项发生于 1938 年。 【答案】 C 3.促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佛朗哥发动军事叛乱 B.“国际纵队”参战 C.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 D.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正是因为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才使 反击右翼势力的内战变成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 D 4.1938 年 9 月 21 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 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国”是指当时的( ) A.波兰 B.奥地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埃塞俄比亚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推测,其指代的事件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进而推 测,这里所说的“一个小国”是指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长城抗战 图二 奔赴前线的埃塞俄比亚军队 图三 毕加索名画《格尔尼卡》(局部) 请回答: (1)分别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发生在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 要特点。 (2)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阻止二战的爆发? 【解析】 第(1)题首先要明确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是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 意战争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主要特点。第(2)题分析原因,主要 是对大国绥靖政策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用的认识。 【答案】 (1)中国的抗日战争由局部战争发展为全国性、全民族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 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 斯战争。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 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2)20 世纪 30 年代的局部战争打击了国际法西斯的侵略势力,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 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西方大国的纵容、绥靖政策,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 量来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一、选择题 1.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半岛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 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 世纪 30 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解析】 据“意大利”“非洲沙漠”等信息可判断,材料中政治人物所指的是 1935 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答案】 C 2.1936 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自己购买武器,国联以 23 票反对、25 票弃权予 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 ) ①表明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 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 大利有利 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带①的选项。 【答案】 D 3.聂耳和田汉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1934 年)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 长城”一句,其实质是指( ) A.重新修筑起万里长城 B.进行长城阻击战 C.全民族共同投入抗战 D.组成第二次反日同盟 【解析】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要求国民政府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C 4.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 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 /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 A.中国的抗日斗争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C.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D.波兰的抗德斗争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国际纵队”“法西斯狗豺狼”可以判断,歌曲《雅拉玛》反 映了西班牙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因此答案为 C 项。 【答案】 C 5.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 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 ——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就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A.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主义没有利害冲突 B.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C.英国实际上是西班牙内战的幕后操纵者 D.英国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结成了反西班牙联盟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的“共产主义传染病”可以看出,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是当时 的主要矛盾之一,英国统治者视消灭“共产主义传染病”的德、意为其“有益的朋友”,说 明英国的态度实质仍是推行绥靖政策。 【答案】 B 6.1938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 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 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解析】 任何一国的外交政策,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其国家利益。从题目给定的选项来 看,只有 A 项符合要求。 【答案】 A 7.丘吉尔在 1919 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人类的两个强大的支脉,斯拉夫人和条顿人(古 代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目前都陷于最深的灾难之中。一个曾是我们战时的敌人,一个曾是我 们的朋友……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下列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 了这一预言的是( ) A.《布列斯特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反共产国际协定》 【解析】 根据丘吉尔的言论,斯拉夫人指的是苏俄,条顿人指的是德国,二者走到一 起的条约是 1939 年 8 月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故选 C 项。 【答案】 C 8.1938 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手中挥舞着一纸“英德和平宣言”,宣称“我 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了保证”。首先击碎这一和平的是 ( ) A.德军吞并苏台德区 B.德军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德军入侵波兰 D.《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解析】 由题干意思可知,张伯伦回到伦敦时《慕尼黑协定》已经签署,而希特勒吞 并捷克斯洛伐克打破了这一“和平”协定。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6 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 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 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 1938 年 3 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 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材料二 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 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 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 140 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 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 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 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 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 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希特勒采取了哪些行动?反映了希特勒怎样的心理变化?指出这些行动对 国际格局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什么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什么政策有关?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 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1)题第 一问“行动”根据材料“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向奥地利进军”概括;第二问根据材 料“作为一种试探”“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分析回答;第三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第(2)题“思潮”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概 括,“原因”根据材料“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等概括。第(3) 题中“政策”很容易概括,“原因”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 来摆去”“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等分析,“后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回答时 要分层次、多角度。 【答案】 (1)行动:出兵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奥地利。心理变化:从试探变为无所顾忌。 影响:打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 (2)思潮:和平主义思潮。原因:许多人认为一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 争。 (3)政策:绥靖政策。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 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后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 (4)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护自己;和平需要 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重演。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 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 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材料二 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 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 对抗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 (3)请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 【解析】 本题以德日勾结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为突破口,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第(1)题根据“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应围绕旧 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第(3)题注意紧扣教材知识即可举例答出。 【答案】 (1)1936 年 11 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 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 (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日、德、意三国受到束 缚。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要打破原有的 国际秩序。 (3)德:1935 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次年占领莱茵非军 事区。1936 年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意:1935 年侵略埃塞俄比亚。日:1931 年发动“九一八” 事变,1937 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