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B.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25.“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这说明( )
A.秦汉时相权范围进一步明确
B.唐朝宰相的职权更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宋代分割相权导致了官僚体系的混乱
D.元朝的宰相没有实权
26.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27.清政府曾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 )
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
B.有助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
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
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28.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这一现象( )
A.有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直接受益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C.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说明清政府社会控制力遭到削弱
29.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30.在罗马走向帝国的过程中,对被征服的地区实行行省制度。元老院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候选省督所负责的行省,行省总督的任期并非固定化。行省法是根据罗马法,结合当地实际和总督个人经验而制定的适用于各行省的法律。由此可见,古罗马( )
A.行省总督的权力不断扩大
B.法律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
C.善于吸纳希腊的优秀成果
D.政治文明具有开放性特征
31.现有学者指出,早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宣扬自由、平等、产权等理念的时候,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在西方都是合法的。该学者旨在说明( )
A.西方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观
B.启蒙思想家支持政府的政策
C.启蒙思想与政治实践相背离
D.西方推行双重标准源远流长
32.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注: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早期殖民掠夺引发“价格革命”
C.自由贸易使英国工业品大量外销
D.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英国正式确立
33.如图漫画题为《泰晤士老爹向伦敦美女介绍他的子孙》,画中航脏不堪的泰晤士河老爹将他的三个“子女”(“白喉”“淋巴结核”“霍乱”)献给伦敦美女城,作者还在漫画底边标题下写了一句“一份为议会新大楼设计的壁画”。该漫画意在讽刺英国( )
A.代议制民主的局限 B.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份
C.理性王国的虚伪性 D.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
34.美国外交关系学会国际经济部主任本•斯泰尔曾说:“擂台已经搭好,两个方案可以一决高下了。在思想和才华的战场上,凯恩斯计划定将胜出。但是交锋的地形环境显然对怀特更为有利……(因为)美元才是战争结束后其他国家需要的东西。而尽管凯恩斯才华横溢,他也不是点石成金的米斯达国王(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意在强调( )
A.经济实力分配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权力
B.美国意图独立掌握世界金融霸权
C.凯恩斯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经济思想
D.英国企图同美国分享金融领导权
35.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已经进入一个生活富足的时代,在白人中产阶级中流行的理想生活是:男人到市区工作,女人则在郊区的房子里照看孩子和料理家务。“任何试图跨越这个理想边界的想法,就常常理解为反常或共产主义行为”。1957年,随着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出版,背起行囊,驾车上路,不问目标,只为“在路上”,成为二战后美国“跨掉一带”的宣言。这反映了( )
A.美国政府鼓励民众迫求自由和平等
B.美苏争霸带来的恐慌和绝望
C.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D.现代主义对理性生活的向往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3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没有采取圈地运动来发展资本主义农业,而是采取了向西部开拓疆土、实行移民垦殖的“美国道路气1862年林肯政府的“宅地法”大约使六十万户农户无偿得到了八千万英亩的土地,农庄总数由1860年的二百万个増加到1900年的五百七十三万七千个。为了改变落后面目,美国通过政府资助、农业教育和农业展览等方式,掀起改草农具的热潮。南北战争后,义开展科学种田、改良土壤、引进良种、使用化肥、防治病虫害,并发明了蒸汽动力拖拉机在内的各种农业机械。开初,一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仅够糊口,1860年提高到能满足4.5人的需要,到1900年就能满足7.67人的需要,人均粮食产量约二千斤左右。
﹣﹣据戴志先《十九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显著地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农户与市场间缺乏有效的联結机制,经常出现农产品“买难卖难“,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率先与产业链上游的农户联合起来,将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销售整合在同一个经济联合体中。1993年,山东潍坊市正式提出“农业产业化”这一概念。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各类农业
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超过28万,带动种植业生产基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比重约60%,带动农户数量占全部农户数量的40%以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地域已从沿海扩展到了中西部地区,由养殖业扩展到了种植业、林果业、水产业等。
﹣﹣据戚振宇《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研究一基于比较制度分析视角》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 世纪美国农业取得大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时间
盘尼西林发明及应用
盘尼西林的价值
1928年
英国科学家佛茉明意外发现青霉菌可以抑制引发气管炎、伤口化脓等各种炎症的葡萄球菌。因无法量产,未受重视而搁浅。
盘尼西林被认为是二
战时期26项技术革新
中最重要的发明。完全
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
之间生死搏斗的历史,
拯救了数以千百万计
的生命。
1943年
美国制药公司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盟国各国未自主研制,基本都是从美国手中获取。
1944年
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第一个卫生防疫机构﹣﹣﹣中防处研制出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褐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
2001年
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
﹣﹣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
(1)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于1958年2~4月和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把领海规定为12海里,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所以,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本身,就是对海洋霸权主义者的重重的一击。与会的国家共有167个。美苏则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它们先以“时机不成熟”为借口进行阻挠,后又一反常态,提出海峡通行、捕鱼、科研等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企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但是,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最后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公约虽然继续规定领海为12海里,但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对大陆架的所有权可延伸到200海里,在特殊情况下可延伸到350海里,同时规定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唐玄宗天宝年间,吐蕃乘安史之乱攻略河西诸州并大肆劫掠。848年,沙洲望族张议潮散尽家财,组织各族人民建立义军,抗击吐蕃。他熟读经书,讲究武备。张议潮率领义军,经过三年时间,先后收复了沙州、瓜州、伊州等十一州并入朝告捷,献瓜、沙等十一州图籍。861年,收复凉州。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张议潮掌握了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他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发展生产,注意兴修水利,发展灌溉。河西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张议潮“训以华风,咸会训良”,使得该地区“轨俗一变”,各族人民和睦地杂居在一起。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议潮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议潮取得功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