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时分层作业
(限时4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
【导学号:84162022】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C [题干中描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该措施的实施妥善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的“分封制被废除”表述不符合史实;B、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 )
【导学号:84162023】
A.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
B.对消除地方上的分裂割据有着深远影响
C.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
D.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度特色
B [地方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收归中央的做法,削弱了地方上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元代政区分划中,对京畿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
【导学号:84162024】
A.中书省 B.腹里
C.宣政院 D.三司
A [元朝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还负责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故选A项。]
4.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该“朝廷”应该是(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元朝
- 5 -
B [据材料“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封驳,尚书省受而行之”说明了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这是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故选B项。]
5.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
【导学号:84162025】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兵部属于六部之一,六部是设在尚书省之下的,故A项错误;在唐代,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此处的独掌大权是错误的表述,故D项错误;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皇帝一人独揽大权,故C项错误;唐太宗的敕令被魏征拒绝,这说明了门下省驳回了皇帝的敕令,门下省代表相权,因此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表述恰当,故B项正确。]
6.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
【导学号:84162026】
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化的大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故选D项。]
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选官的标准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文、武、德、才、血”等几种。如果“武”对应的是军功爵制,那么“德”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世官制选官标准是血缘,故A项错误;察举制选官标准是德行,故B项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是门第,本质还是血缘,故C项错误;科举制选官的标准是才能或文才,故D项错误。]
8.《新唐书》记载:“(卢商)蚤孤,家窭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从此记载可看出唐代( )
A.科举制体现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则
B.科举制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品行
D.进士科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
B
- 5 -
[题干中“举进士,拔萃,皆中”说明唐代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个人命运。A项表述错误;C项是对汉朝察举制的表述;D项表述绝对化;B项是对科举制作用的正确表述,且与题干材料相符。]
[冲A挑战练]
9.(2018·全国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D [从表中后三种藩镇类型来看,大多数藩镇官员由朝廷任命,且不同程度上供赋税,藩镇的功能多为防骄藩、守边疆、防盗贼,这些都有利于唐朝统治的维持,故D项正确。]
10.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据此可知( )
【导学号:84162027】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C
- 5 -
[题干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十二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增多,而且从只有郡到郡、国都有,意味着封国势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危机创造了条件,C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逐渐增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封国,说明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缩小,A、D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B项错误。]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演变。第(1)问,根据“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可知矛盾的内容与趋势。第(2)问,联系教材可知西汉至元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答案]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2)西汉:设置中朝,限制丞相权力;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设置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与三司使,进一步分割相权,强化皇权;元: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12.从汉到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84162028】
材料一 汉武帝“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上(宋太祖)召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元史》
(1)结合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措施的相同意义。
(2)结合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
- 5 -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1)问从手段方式的和平性回答,相同意义从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回答。第(2)问,提取“无不领之”回答权力,提取“无诸侯之权”回答地位。
[答案] (1)共同点:都采用比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力对中央的威胁。相同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2)特征: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管制。
- 5 -
相关文档
- 高中历史《万隆会议》教案2021-08-313页
-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上石桥高中20192021-08-311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2021-08-31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2021-08-314页
-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2021-08-317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21-08-313页
- 辽宁省锦州市渤大附中、育明高中202021-08-3114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世界资本2021-08-313页
- 2019-2020学年新指导同步人教版高2021-08-31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综合练习跟2021-08-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