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5.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高考模拟训练
历史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王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法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曾国贵族曾公求墓葬出土编钟有铭文“(周)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诰,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征)南方”,及“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政(征)淮夷,至于繁阳”等。据此可知
A. 分封制度受到了一定冲击 B. 西周完成了政治中心南移
C. 南方曾国认同周王的权威 D. 西周实现了对边疆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编钟上的铭文反映的是曾国作为诸侯国追随周昭王南征,说明曾国认同了周王的权威,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曾国作为诸侯国随周昭王南征,是分封制巩固的表现,没有体现分封制受到冲击,排除A;周昭王南征并不代表西周政治中心南移,也不能证明西周实现对边疆的控制,排除BD。故选C。
2.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
律法
主要内容
《田律》
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
《厩苑律》
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
- 14 -
《仓律》
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
A. 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 品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 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 户籍管理较为严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评比耕牛”、“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口粮都做了明确规定”等信息可知当时政府设置各种法律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管理,说明经济管理法制化,故选C;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秦朝的律法,没有体现农业的精耕细作,排除A;材料仅有经济管理的法律,因此不能说明法律体系完备,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管理,不是户籍管理,排除D。故选C。
3.唐玄宗开元21年,在全国十五道设置采访使以监察非法行为,剑南节度使王昱以剑南道采访使身份巡边,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由此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制度
A. 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B. 增强了地方行政权力
C. 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 D. 改变了国家行政区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监察非法行为”“笞杀姚州都督府所属羁縻越析州的不法豪酋”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采访使有利于监察边疆地区的非法行为,说明该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对边疆的统治,C项正确;“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不符合题干中“这时期”的设问,材料并非探讨以后的影响,A项错误;唐玄宗设采访使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采访使掌握的是监察权,不是行政权,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这时期采取的采访使有利于加强中央地边疆地区的控制,没有涉及国家行政区划,D项错误。
4.王夫之认为:“未有马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 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 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 14 -
【答案】D
【解析】
【详解】王夫之认为没有弓箭就不会有射击的轨道,没有车马就不会有车马行走的御道,以此类推,王夫之认为物质是其他一切存在的基础,表达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王夫之朴素的唯物思想,不是经世致用思想、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和批判君主专制,AB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5.如表反映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 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们发现内阁大臣更迭频繁,从逻辑来看会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A选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内阁大臣人数变化的数据,B选项排除。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和他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C选项排除。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明朝内阁的准确把握。
6.道光二十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部分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考试
- 14 -
A. 表现出经世致用的务实意识 B. 已摆脱八股取士限制
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 标志教育近代化启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光年间的科举考试内容考查了与地方行政及军事相关的内容,说明在考试内容上开始关注现实,表现出经世致用的务实意识,故选A;虽然此时的科举考试内容有所变化,但尚未摆脱八股取士的限制,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内容出现变化,并不能体现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排除C;道光二十年时教育的近代化尚未开启,排除D。故选A。
7.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増加趋势及所占比重
年份
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
其中农产品
值
所占比例%
1873年
148449
3860
2.6
1893年
181713
28423
15.6
1903年
333961
89496
26.8
1910年
593337
231957
39.1
——摘编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上述表格揭示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农产品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 B.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
C. 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有所改变 D.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结构
- 14 -
变动。由表格时间“1873—1910年”、材料主体“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及“农产品所占比例%”可知,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农产品在各种商品出口总值中的所占比例增加较快,由1873年的2.6%上升到1910年的39.1%,说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经济附庸,反映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不断解体,故B项正确;表格中农产品出口产值所占比例的增长只能说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并不能说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没有涉及进口的情况,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完全瓦解”缺乏判断依据,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8.1918年,傳斯年在《文学革新申义》中说:“今等差已泯,群政艾义。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他
A. 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 B. 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 主张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D. 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既有文言通用于士流,复有俗语传行于市民……,何若取而齐之,以归于乎?”这表明傅斯年主张文言文和白话文相融合,即倡导文学的通俗性和国民性,故D正确;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故C错误。
9.中国共产党在某历史时期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上述主张有利于
A. 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 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为了团结国民党、地主阶级一起抗日,取消了反对国民党和打击封建地主的政策,故选C;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不符合“推翻国民党政权”,排除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反对国民党统治,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排除B;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共产党和国民党斗争激烈,不符合“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排除D。
10.
- 14 -
从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短短5年里我国密集召开高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全国会议,会议文件大都转化为教育政策。这表明新中国
A. 重视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B. 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 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教育大会,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方针,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C;材料只涉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并不能说明是优先发展教育,排除D。
11.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 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
B. 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C. 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 保护环境已走向法制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罗马法强调即使在自己的领地上做的事情也要有一定的规范,否则就会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故罗马法注重规范人们社会行为,B正确。排除ACD。
12.1715至1787年间,法国海外进口商品增加10倍,出口商品增加7至8倍。英国在1698至1775年期间进口和出口商品都增长500%以上。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
A. 鼓励海盗行为 B. 商业革命推动 C. 工业革命扩展 D. 经济垄断模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判断英法出现进出口贸易大增的情况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工业革命爆发前,应该与商业革命的推动有关,故选B;海盗行为应该不会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排除A;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经济垄断模式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才出现,排除CD。故选B。
- 14 -
13.苏(俄)联在七十余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这些政策
A. 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 B. 巩固了集体农庄的基础地位
C. 贯穿计划经济的理念 D. 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苏(俄)联历史上对粮食政策即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反映出农业问题的复杂性和俄国农业发展的曲折历程,D项正确;巩固工农联盟不适用于粮食专政政策,A项错误;集体农庄基础地位无法体现整个题意,B项错误;苏联的计划经济开始于1928年,C项错误。
14.法国总理达拉第在签订《慕尼黑协定》后,心中已经准备好回国时面对国人的嘘声,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材料主要说明
A. 意识形态斗争深入人心 B. 法国和平主义情绪蔓延
C 法国竭力维护欧洲安全 D. 法西斯主义尚未危及西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没想到迎接他的巴黎民众一片兴奋,欢迎‘伟大’的总理归来”结合所学可知,《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法国人民一片兴奋,实质上反映出法国民众对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换取和平的和平主义情绪,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法国人民的态度,没有体现意识形态斗争,A项错误;材料所述内容法国民众的态度是为维护法国的安全,而不是为维护欧洲安全,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法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没有强调法西斯主义是否危机西欧的问题,D项错误。
15.1978年,大平正芳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
- 14 -
“我们必须以日美友好为基轴,同地球上所有国家协作,当然要特别关照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日美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C. 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D. 日本主导亚太经济合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平正芳的观点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扩大世界影响的意图,说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日本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日本的崛起对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故选A;大平正芳是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轴,而非扩大日美合作范围,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C;日本主导亚太经济的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D。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乡约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由吕大钧所制定的《吕氏乡约》,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正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
材料二 最早对乡约制度进行研究的杨开道在《中国乡约制度》(1937年)中认为,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乡约制度,一个打倒中国治人传统的乡约制度,一个竖立中国民治基础的乡约制度”。以提倡和研究乡村建设理论著称的梁漱溟认为,《呂氏乡约》“这个东西,可以包含了地方自治”。萧公权十分推崇《吕氏乡约》,认为其“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一一以上材料玛摘编自高学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沿革及其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并分析其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学者推崇《吕氏乡约》的原因。
【答案】(1)特点:重视道德教化;体现乡村社会自治性;得到国家(或政府)认可。
影响:规范了乡村秩序;推动了地方自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为反专制寻求历史依据;推动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西学的影响。
【解析】
【详解】(1
- 14 -
)特点:根据材料一“《吕氏乡约》,具体内容分为四大纲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正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可以从重视道德教化;体现乡村社会自治性;得到国家认可这三个方面分析其特点。影响:根据材料二“正因为乡约的自治性,宋代以后出现了村社自治组织,国家对乡村自治开始正式认可。”可以从规范了乡村秩序;推动了地方自治;对后世影响深远分析回答。
(2)根据材料二“杨开道在《中国乡约制度》(1937年)中认为,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乡约制度,一个打倒中国治人传统的乡约制度,一个竖立中国民治基础的乡约制度’”、“萧公权十分推崇《吕氏乡约》,认为其‘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结合所学可以从为反专制寻求历史依据;推动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西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 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是一种没有历史根据的见解’”的认识。
【答案】(1)特点:引进高产作物;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工商业市镇兴起。
(2)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观点。
明清时期出现了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形式。
但这一经济形式,依靠血缘关系维系,强调道德义务,缺乏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不是完全意义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解析】
- 14 -
【详解】(1)特点:根据“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得出引进高产作物;根据“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得出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根据“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得出工商业市镇兴起。
(2)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观点。结合所学,可从明清时期出现了雇佣关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根据“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说明这种经济方式依靠血缘关系维系,强调道德义务,缺乏契约精神和法治意识,不是完全意义的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及海权思想,最为耳熟能详的是美国人马汉于1890年所著《海权论》一书,该书是西方现代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海权论》的基本逻辑链条是:通过强大海军获得制海权——控制海洋通道——控制海洋贸易并从中获得巨额财富——财富反哺海军建设并最终获得世界霸权。应该说,《海权论》作为一种战略理论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材料二 1900年3月, 在上海发行的中文月刊《亚东时报》开始翻译马汉《海权论》。此后,一时间“海权”成为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海权”概念开始出现在国人有关海权思想的表述中。1902年政务处曾奏称:“经营海军实为立国之要,平时运阅洋面,保护商税,既足以开通风气,亦足以自己薄秀。”1903年江苏杂志刊文称:上西街上权力之消长, 即以海军强弱以为差定。”涛末民初军事理论家地锡光模文说“我国海接表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坐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月《近代中国海权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汉《海权论》的“历史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海权”思想的内涵,并说明其成为当时热门话题的原因。
【答案】(1) 历史基础:西方海洋国家具有重视海权的历史传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国积极建立强大海军舰队,进行海上争霸;通过掌握制海权,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积聚财富。
(2)内涵:强调海权的重要性;主张建立强大海军;以近海防御、海疆自卫为目的。
原因: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西方海权思想影响;报刊等新媒体推动。
【解析】
【详解】
- 14 -
(1)根据材料“通过强大海军获得制海权——控制海洋通道——控制海洋贸易并从中获得巨额财富——财富反哺海军建设并最终获得世界霸权”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际纷纷对外扩张,英国等欧洲大国积极建立强大海军舰队,进行海上争霸,并且通过掌握制海权,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掠夺财富;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属于海洋文明,因此西方海洋国家具有重视海权的历史传统。
(2)内涵,根据材料“经营海军实为立国之要,平时运阅洋面,保护商税”可得出强调海权的重要性;根据材料“上西街上权力之消长, 即以海军强弱以为差定”可得出主张建立强大海军;根据材料“我国海接表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坐失”等信息可知,以近海防御、海疆自卫为目的。原因,根据材料“1900年3月”“1902年”等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期我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是关注海权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中文月刊《亚东时报》”等信息可知,报刊等新媒体推动及西方海权思想的传入是影响这时期国人关注海权的重要性。
19.下表是1910年12月15日《申报》的广告统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
广告主题
方式和内容
英国
汇通保险
招购保险
日本
三井保险(水险、火险)
招购保险
英国
自来火
招购产品
英国
制造汗衫的机器
招购、登门指导
外国
补血圣药
招购产品
外国
卫生名酒
招购产品
英国
火险
招购保险
外国
保裕享茂洋行
招购
外国
滋补树皮丸
招购药品
英国
润肺止咳药、粉蜜
招购药品
山东
博山玻璃公司
社会公开招股募股
中西联营
上海五洲大药房
联营销售药品
- 14 -
中国
治痰止咳药
招购药品
英国
仪器设备
招购仪器设备
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选取观察角度,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观察角度、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参考]
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
示例一 从广告涉及的国家分布看:外国资本广告比例占绝对优势,特别是英国广告较多,中国广告比例较少。这反映出清末西方商品大量倾销和资本输出加剧,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前期,英国经济实力仍然强盛。西方国家注重借助媒体进行产品竞争。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对广告宣传重视不够。广告统计过于笼统,对外国的国别没有表述清楚,不能直观反映中西企业的竞争态势。
示例二 从广告主题看: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品、机器、自来火等领域说明近代中国人生活、消费多元化、西化明显。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品广告说明中国人逐渐具有了现代生活的财产意识、健康意识、理财意识。机器设备的采购和博山玻璃公司的广告说明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趋势。
示例三 从方式和内容看:营销策略多样化,市场竞争激烈。登门指导反映了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社会公开募股说明中国资本主义学习西方融资方式,拓宽了投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中西联营说明中外在经济领域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是一种很好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资本的依附。
【解析】
【详解】
- 14 -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述。材料主要体现了1910年12月15日《申报》的广告统计,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广告涉及的国家分布角度,外国资本广告比例占绝对优势,特别是英国广告较多,中国广告比例较少,结合这时期外国和中国相关的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广告主题角度,涉及保险、补品、酒器、洋行、药品、机器、自来火等领域,说明近代中国人生活、消费多元化、西化明显,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写明观察角度、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二 自 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保护主义浪潮。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共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
——摘编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
(1)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70年代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以来美国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答案】(1) 各国相互报复,致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加深了危机程度,使世界经济危机持续时间更长;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 主要特点: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
原因:美国经济的相对衰退;西欧、日本的经济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首先挑起关税战,各国相互报复,从而使世界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从而加深了危机程度,使危机持续时间变长,同时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特点:根据材料二“自 20世纪70
- 14 -
年代以来,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保护主义浪潮。……新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可知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原因:根据材料二“自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结合所学从美国经济的相对衰退;西欧、日本的经济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等方面分析回答。
- 14 -
相关文档
- 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62021-08-3119页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2021-08-309页
- 【历史】山东省日照五莲县丶安丘市2021-08-3010页
-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2021-08-3016页
- 陕西省安康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2021-08-3012页
- 【历史】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08-3011页
-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6月模拟2021-08-3011页
- 【历史】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2021-08-2813页
-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62021-08-2724页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盟校202021-08-27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