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5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上饶市 2020 届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140 分)
1.受到疫情影响,车市萎靡不振。为提振车市、促进消费,某地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在 2020
年 3 月到 12 月,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享受 1 万元补贴,而对于置换或报废二手车的消
费者,购买国六新车,给予 3000 元补贴。不考虑其他因素,若将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用图形
(D1 表示补贴前,D2 表示补贴后)表示出来,符合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为提振车市、促进消费,某地出台了购车补贴政策,受此政策的影响,在汽车价格
不变的情况下,汽车的市场需求会增加。
A:该图像反映了汽车的价格上涨 ,市场需求下降,排除 A。
B:该图像反映了汽车的价格下降,市场需求增加,排除 B。
C:该图像反映了汽车的价格不变,汽车的市场需求下降,与题意不符,排除 C。
D:该图像中,需求曲线向右侧平移,这意味着补贴后汽车的市场需求增加,但价格没有变动,
符合题意,D 入选。
故本题选 D。
【点睛】
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
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
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
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该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
- 2 -
的差额。消费者剩余反映了购买者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①生产经营者可通过减少消费者剩余扩大产品销售额
②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觉,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
③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被垄断,则消费者剩余可能为零
④如商品价格下降,则意味着消费者剩余可能会减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生产经营者应该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来扩大产品销售额,①错误。
②:消费者剩余反映了购买者感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但这只是一种心理感觉,不是实际收
入的增加,②正确。
③:“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该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
间的差额,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被垄断,则消费者就不会有所获得的额外利益的感觉,即消费
者剩余可能为零,③正确。
④:如商品价格下降,则意味着消费者剩余可能会增加,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3.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
见》,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并提出要“健
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有利于( )
①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作用
③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允许数据要素参与分配,会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也会促
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①③符合题意。
②:数据属于生产要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中,②错误。
- 3 -
④:按生产要素分配一定程度上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按要素分配:含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管理、技术、信息、土地。原因: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
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4.世界银行于 2019 年 10 月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 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 190 个
经济体中排名第 31 位,较去年提升 15 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
十大经济体。我国营商环境的持续提升,可能得益于( )
①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
②促进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④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平等地位,激发市场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这会减少制度性障碍,有利
于优化营商环境,①符合题意。
②:营商环境与“走出去”没有关系,②排除。
③: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有利于优化营
商环境,③符合题意。
④: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不平等地位,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地位平等,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5.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
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
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这表明,中
国共产党( )
①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加强自身建设,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切实行使好国家权力,坚持执政为民④坚持科学依法执政,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4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决清除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
性的因素,坚决割除一切滋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坚决防范一切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
的根基的危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自身建设,永
葆先进性和纯洁性,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权力,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党的思想建设,未涉及科学依法执政,④排除。
故本题选 A。
6.2019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 70 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新时代,我们高
度重视民族团结,是基于它( )
①能为民族平等奠定坚实的基础②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③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国家统一的基础④能促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错误。
②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
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②③正确。
④:建国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1.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
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
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
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
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 5 -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2019 年 11 月,外交部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就美方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
法一事表示,此举严重干预香港事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
准则,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对于美方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中方必将采取
有力措施坚决反制。这表明( )
①国家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②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美国干预香港事务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
④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
独立性,①错误。
②:国家的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错误。
③:美方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这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③符
合题意。
④:对于美方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径,中方必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反制,这表
明我国在对外活动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点睛】1.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
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的地位上一律平等。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
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2.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
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
- 6 -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8.2020 年 4 月,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发布的《2019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9
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达 4.7 亿,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 288.8 亿元,同比增长 13.5%,人
均电子书年接触量 14.6 本,人均纸质书接触量 8.8 本。由此可见( )
①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②数字阅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数字阅读正在取代传统纸质阅读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整体市场规模及增幅、人均电子书年接触量、人均
纸质书接触量,一系列数字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也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
交融,①④符合题意。
②: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数字阅读一定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错误。
③:数字阅读不能取代传统纸质阅读,③错误。
故本题选 B。
9.2019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强调,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为此学校应该( )
①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道德
②注重融入与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体现到学科教育中
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
④坚持育人为本、智育为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应该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①错误。
②③: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应该注重
融入与贯穿,把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体现到学科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有利
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②③正确。
- 7 -
④:应该是德育为先,而不是“智育为先”,④错误。
故本题选 C。
10.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开起来大而美丽。昙花一般不在白天开花,要到晚上八九
点之后才会开,而且开放时间很短,故称“昙花一现”。如今,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
日”、“颠侧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上
述现象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昙花可以依据周围环境的不同而有意识地调控开花时间
②昙花独特的开花方式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
③园艺学家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求
④园艺学家通过采用科学的办法能够调节昙花的生长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为人类所特有,昙花没有意识,①错误。
②:使部分昙花由晚上开花改为白天开花,说明不同物质有着不同的反应特性,②符合题意。
③:花卉园艺学家采用“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实现了昙花在白天开花,满
足了赏花者白天赏花的需求,这体现了园艺学家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赏花者的需
求,③符合题意。
④: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调节昙
花的生长规律”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 C。
11.2020 年 3 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
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
体育、平人大观无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从认识论角度看,高度重视劳动,是因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④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 8 -
【详解】①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
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平人大观无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也体现了实践锻炼和提
高人的认识能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②排除。
④:试题限定认识论角度,而“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属于唯物史观范畴,不符
合试题规定性,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12.曹植七步诗中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
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会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故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
同根生,相煎分外急”。这表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题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
一性所制约,①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双方可以转化,但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转化,③错误。
④:材料反映的应该是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④排除。
故本题选 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和田地区多措并举,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
域建设,有效解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特色种
植养殖、旅游业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户实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项目,贫困群众不但挪了“穷窝”,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前的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
增收难等系列问题;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引导贫困户消除“等靠要”的错
误观念,提升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就业技能水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小额信
- 9 -
贷,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助力贫困家庭发展产业增收
致富。
据悉,截至 2019 年底,和田地区摘帽 3 个县,脱贫 90.72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3 年
底的 37.43%降至 4.09%.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和田地区是如何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的。
【答案】①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改善民生,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
重要物质保障;
②通过产业扶贫,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旅游业等,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带动就业,提升
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异地搬迁扶贫,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
④通过教育培训,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⑤通过金融扶贫,采用精准的货币信贷政策,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活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精准脱贫攻坚战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和田地区多措并举,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为
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
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和田地区是如何奋力打好脱贫攻
坚战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从材料信息中提炼答案要点:
材料信息:“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领域建设,有效解决当地生产生活需要”,提
炼答案要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改善民生,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
供重要物质保障;材料信息:“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
旅游业等多种形式,促进贫困户实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提炼答案要点:通过产业扶贫,
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旅游业等,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带动就业,提升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材料信息:“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贫困群众不但挪了‘穷窝’,还从根本上解决了
搬迁前的吃水难、行路难、住房难、增收难等系列问题”,提炼答案要点:贯彻共享发展理
念,通过异地搬迁扶贫,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材料信息:
“通过开展学习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引导贫困户消除‘等靠要’的错误观念,提升他们
- 10 -
的语言文字能力和就业技能水平”,提炼答案要点:通过教育培训,引导贫困户树立正确的
就业观念,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材料信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扶贫
小额信贷,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助力贫困家庭发展产
业增收致富。”,提炼答案要点:通过金融扶贫,采用精准的货币信贷政策,为贫困户提供
资金支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活力。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
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
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
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
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疫苗领域问题凸显,特别是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发生后,以专门立法形式完
善管理制度尤显迫切。
2018 年 9 月 20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和完善疫
苗管理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解决疫苗药品违法成低、处罚
力度弱等突出问题。在经过一审二审后,2019 年 6 月 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开始施行。
作为我国首部有关疫苗管理的专门法律,疫苗管理法在疫苗研制、注册、生产、批签发
和流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法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
最严肃的问责等为立法宗旨,规定构成违法犯罪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罚款进一步提高。
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也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疫苗管理立法的重大意义。
【答案】①推动疫苗管理立法,有利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有利于强化疫苗管理,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疫苗产业健康发展;
③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
④有利于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疫苗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通过为材料,从《政
- 11 -
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
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推动疫苗管理立法的重大意
义。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将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
案要点。①材料信息:“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炼答案要点:推动疫苗管理立法,有
利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材料信息:
“疫苗管理法在疫苗研制、注册、生产、批签发和流通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提炼答
案要点:有利于强化疫苗管理,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促进疫苗产业健康发展;③材料信
息:“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等为立法宗旨,
规定构成违法犯罪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罚款进一步提高”,提炼答案要点:有利于切实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④材料信息:“针对有严重
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也增加了行政拘留等惩罚”,提炼答案要点:有利于强化政府的监管
职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重大意义”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
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
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
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
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
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 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而后蔓延至
全国各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
位”“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
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当
好群众的贴心人;广大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新闻工
作者、志愿者等奋战在疫情防控基层;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
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国人民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迅速
提高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神州大地上,无数人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亿万人民身体力
- 12 -
行、团结奋战,谱写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
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
守望相助精神,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
神,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抗疫精
神”既为打赢这场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又必定以它的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
发展史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是如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就个人如何有效防控疫情列举三条自律要求。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
路线;
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
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③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的主人翁
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2)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
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抗疫精神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彰显了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
和伟大梦想精神;
③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
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3)外出要戴好口罩,废弃口罩要正确丢弃;勤洗手,多通风,常锻炼;尽量减少到通风不
畅和人流密集场所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抗疫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为材料,从《文
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
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3 -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我国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
生可先回顾“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
案要点。①总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线。②结合“群众路线”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
群众负责,在疫情防控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③结合“群众
路线”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紧紧依靠人民群
众,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
系。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思路:先
阐释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然后阐释抗疫精神的作用,从两个作用中发现抗疫精神与中华民
族精神的联系。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角度:材料信息:“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
强”。全国上下闻令则行,神州大地上,无数人不辞辛劳、默默付出,亿万人民身体力行、
团结奋战,谱写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
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抗疫精神的作用角度:材料信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
神”,联想相关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材料信息:“抗疫精神”既为打赢这场
总体战、阻击战注入了强大动力,又必定以它的深刻内涵而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结合主
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抗疫精神的作用,进而阐释抗疫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抗疫精
神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面对的是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特效
药、无疫苗、无太多经验,这激发了中国人的伟大创造精神、材料中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
英勇战斗精神揭示了伟大奋斗精神、材料中守望相助精神揭示了伟大团结精神和材料中充满
信心、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揭示了伟大梦想精神。抗疫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
弘扬,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就个人如何有效防控疫情列举三条自律要求。知识范围未做限定,
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考生身
份,考生可从行为表现上分析作答。
- 14 -
相关文档
- 河北省唐山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2021-08-3115页
-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8-319页
- 陕西省汉中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2021-08-316页
- 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0届高三2021-08-316页
- 【政治】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届2021-08-316页
-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中学2020届高三下2021-08-314页
- 山东省莱芜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2021-08-3117页
-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2021-08-315页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2021-08-316页
- 四川省宜宾四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2021-08-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