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周测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提升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周测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提升版)‎ 创新探究卷—稳准巧 得高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①当选。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②正确,当选。③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里,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他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他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概念。材料强调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强调意识决定物质。②属于认识论的内容,与题意无关。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③④正确。故A入选。‎ ‎3.下列观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是(  )‎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B.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 D.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B均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D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当选。‎ ‎4.‎ 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依次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规律等知识。①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强调物质是运动、变化的。④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③强调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依次是①→②→④→③,B符合题意。‎ ‎5.一个英国科学家团队征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分组在虚拟情境下凭借卫星导航或自己的能力认路,同时用仪器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显示,自己认路的志愿者大脑海马体和前额皮质区域扫描图像有明显突起,而靠卫星导航的志愿者的这两片大脑区域却全然无活动。这一试验证明了(  )‎ ‎①科技手段的使用正逐步改变着人脑的生理构造 ‎②长期依赖科技将导致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退化 ‎③意识活动对人脑各区域的运行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智慧的奥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自己认路的志愿者的大脑发生的变化,体现了③。英国科学家获得的研究成果,体现了④。材料中人脑构造和机能并没有发生变化,①②排除。‎ ‎6.回首长征,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什么是不屈的意志,什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英雄主义。当我们叩问初心,追溯历史的起点时,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和艰辛触动着我们的灵魂深处,那段风雨兼程的岁月里,潮汐与风雨同在,失望和希望相随。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永远在路上!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材料中的哲学寓意的有(  )‎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知识。材料中岁月易老,精神永存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潮汐与风雨同在,失望和希望相随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体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正确;“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体现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②不符合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正确;“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体现认识的主体差异性,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更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事实上,所有大脑区域的连接才使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者逻辑性活动。这一研究活动(  )‎ ‎①遵循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②佐证了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③是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能动性活动 ④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家通过研究来验证“伟大的作家或者演说家更经常使用他们的左侧大脑,或者一侧大脑的神经细胞更加丰富”的意识是否正确,这遵循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①正确;这一研究活动及结果并不能说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②不选;这一研究活动揭示了人类能够从事创造性或逻辑性活动的原因,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说明这一活动是发挥意识创造性的能动性活动,③正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④不选。‎ ‎8.手机发红包成为近些年春节期间一种新的拜年方式。微信红包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微信红包活动最高峰是在除夕夜,期间共收发微信红包142亿个。有人认为,抢红包为新年注入新的活力,增加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也有人认为,抢红包使年轻人变成低头族,忽略了亲情。对抢红包的不同看法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④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人们对抢红包的看法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入选。人们对抢红包的看法不同,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③入选。①不为材料所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实践发生变化,人的认识不一定会随之变化,④错误。‎ ‎9.下边漫画《习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事物成长 ②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 ③把握规律,坚持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④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的漫画强调天已经下雨了,但是这个人依然在浇花,这从反面讽刺了一些人思想的僵化,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与材料无关。选A。‎ ‎10.习近平主席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作为近期的一句流行语,被写入了许多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下列说法与“撸起袖子加油干”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 ‎①天上不会掉馅饼 ②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③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有关知识。“撸起袖子加油干”强调的是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①②与之蕴含的哲理相一致,入选。③强调的是重视意识的作用,与题意无关。④强调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与题意无关。‎ ‎11.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结合新的数学分析方法,推算现有望远镜观测不到的遥远暗淡星系的数量,更准确地估算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是以前认为的星系数量的10倍左右。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出(  )‎ ‎①先进认识工具也是人类认识的来源 ②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③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人们能在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中接近真理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人类认识的来源是实践,不是认识工具,①错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④错误;材料“更准确地估算出了我们的宇宙里存在着至少2万亿个星系,是以前认为的星系数量的10倍左右”,表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②正确;“英国学者借助超级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把哈勃以及其他望远镜的观测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表明实践是推动对宇宙的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正确。故选A。‎ ‎12.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为落实中央有关精神,引导学生全面真实认识日本侵华罪行和“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历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认真研究后,将各级各类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修改表明(  )‎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 原有真理在实践中已被推翻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说明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①正确。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不选。真理不能被“推翻”,③错误。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有利于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抗战历史,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龙井茶淡雅,高山茶气昂,铁观音岩韵,普洱茶老陈。”‎ 喝茶在“品”,品茶需要适宜的环境。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供人们小憩,不由得意趣盎然。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清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精神世界与艺术境界得到完美的结合。‎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正所谓:你觉得苦,我觉得甘。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和回味,才有了趣味和无限的延展。‎ 结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品茶为什么有人觉得苦,有人却觉得甘。(18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茶的种类、品质的优劣、品茶的环境、人的味觉能力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人们的品茶效果。(6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对茶的选择不同,感受也会不同。(6分)③品茶过程受到人们的心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样品茶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所以要重视意识的调节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根据知识范围限定“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立足于材料,根据“为什么”类主观题的一般答题思路,重在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去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同样是品茶,不同的人产生不同感觉的原因。‎ ‎14.‎2017年1月4日晚,Master在连续挑战中日韩三国围棋高手的情况下,取得60连胜,胜率100%。此消息一出便成为2017年开年的热门新闻。‎ ‎2016年,百度推出无人驾驶车,阿里推出ET机器人,腾讯相继投资了数据公司Diffbot和碳云智能等人工智能相关的公司。政策方面,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制定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到2018年,将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支持在制造、教育等重要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逐渐取代医生、司机、服务员、飞行员等职业,人类将从繁杂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后的问题,比如将机器人用于战争是否会带来像核武器一样的后果。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发出警告:“我不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一定会是良性的。”‎ 根据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人们对人工智能持不同态度的原因。(16分)‎ 答案: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8分)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会有所不同。(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考生作答时一定要从细处着手,答出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即可。‎ ‎15.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材料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18分)‎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6分)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6分)③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6分)‎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首先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其次,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这一点主要体现出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第三,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还需要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去实现。这体现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