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1-08-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 生产 B. 交换 C. 分配 D. 消费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A正确;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不起决定作用,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不起决定作用,排除BCD。故选A。
【点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
(1)内容: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2)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下列对“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公有资产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占支配地位
B. 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C.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D正确;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A错误;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B错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错误。故选D。
3.根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要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这说明国有经济
A.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B.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 必须在所有领域占支配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国资委的部署,国有经济要对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这说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正确;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A错误;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B错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D错误。故选C。
4.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有力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出正本清源、增强信心的强大正能量。习总书记强调“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A.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D.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是平等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表述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符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发展。D表述错误,它们的市场地位平等,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发展。故选C。
5.2018年2月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未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领和指导,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同发展。下列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D. 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下列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选择认识不正确的,属于逆向选择题。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ABD不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作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集体经济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实现共同富裕。
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6.按劳分配是 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A. 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
B. 混合所有制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按劳分配含义的知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故本题答案为A。
7.某家庭有甲、乙两个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的价格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年工资收入30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
A. 1.55万元
B. 1.74万元
C. 2.4万元
D. 4.85万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家庭承包的六亩地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获得的收入是按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1100*6=6600元;乙劳力专利技术转让所得属于按技术要素取得的收入,有3000元;甲劳力在私营农业公司打工,属于按劳动要素取得的收入,年收入为1200*12=14400元。故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6600+3000+14400=2.4万元。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
8.收入分配公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③要求消灭差别
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①②④正确;③要求消灭差别的说法错误,收入分配公平允许差别的存在,但不能过于悬殊;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
9.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取得诸多成绩。下列各项中能够体现通过初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是
A. 积极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
B. 民间公益事业团体组织慈善救助活动
C. 提高城乡居民年度基本医保补贴标准
D.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解析】
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初次分配注重公平表现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不合题意。
【点睛】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被分为三部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基金、员工劳动报酬;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财政、税收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收入分配的过程。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这体现在
①公平与效率侧重点不同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④对公平的追求会降低效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②③符合题意;①反映的是公平与效率的差异性,不符合题意;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④表述错误。本题答案为B。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①供求②计划③价格④市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计划和市场,②④正确;供求、价格、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不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①③排除。故选D。
12.“双十一”期间,许多商家采取“先涨后降”策略,人为制造价格最低的假象,蒙骗消费者。这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A. 自发性
B. 盲目性
C. 滞后性
D. 人为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双十一”期间,许多商家采取“先涨后降”策略,人为制造价格最低的假象,蒙骗消费者,这说明市场调节存在为了追逐利益不折手段,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A正确;盲目性和滞后性虽然是市场调节的弊端,但材料没有涉及盲目性和滞后性,排除BC;人为性不是是市场调节的弊端,排除D。故选A。
【点睛】区分市场调节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属于主观故意;盲目性是对信息了解不全面,一哄而上;滞后性强调事后调节,缺乏预见。
13.2018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河南知名企业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亮红灯,进一步凸显了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紧迫性。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A. 完善市场规则
B.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C. 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D. 经济活动参加者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不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正确选项为B。
【点睛】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原因: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措施:①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②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4.正确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政府
A. 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
B.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C. 重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正确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需要政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B正确;政府不能直接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A错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强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没有涉及重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CD排除。故选B。
【点睛】政府宏观调控:
(1)原因: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是什么:①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措施: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15.2018年11月19,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出台了一份被称为“可能是历来最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方案,向公众征询意见。该方案将在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脸部识别和声纹技术等14类新技术领域实施技术出口管制。这启示我国:
A. 必须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B.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 必须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D.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署出台了一份被称为“可能是历来最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方案,这启示我国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D符合题意;ABC均未涉及高新技术出口问题,ABC排除。故选D。
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小题。
16. 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
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 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C.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17. 下列有利于解决上述矛盾的是
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②大力发展虚拟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6. D 17. D
【解析】
本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大力发展生产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6题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D正确;ABC均不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措施,排除ABC。故选D。
【17题详解】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此矛盾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③④符合题意;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发展传统产业,①错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②错误。故选D。
1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____________、乡风文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A. 生产发展 生态良好 生活富裕
B. 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C. 生产发展 民主和谐 同步推进
D. 生态宜居 治理有效 同等富裕
【答案】B
【解析】
【详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19.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重要标志的是
A. 民族节日
B. 传统思想
C. 文化遗产
D. 宗教信仰
【答案】C
【解析】
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又是—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的是文化遗产,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0.对待文化多样性,不正确的态度是
A. 认同本民族的所有文化 B. 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A
【解析】
对待文化多样性,不正确的态度是认同本民族的所有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BCD项均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1.历史上,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带来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与此同时,我国古代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文化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促进了南北文化风俗的融合。这说明
A.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B. 人口迁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教育是古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 战争是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这则历史材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商业贸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A项不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不是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项观点错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22.下列哪种传统文化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
C. 传统文艺
D. 传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B选项正确入选。A、C、D选项错误,排除。
23.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的中央是太极,棋子的黑白两色表示阴阳。围棋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变化使它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①区域性②民族性③继承性④相对稳定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①不选;围棋起源于中国,棋子、棋盘含有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②正确;围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③正确;围棋文化的基本内涵没有变,但几千年中出现了形式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24.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B. 敬天法租、全面继承、守望家园、增强认同
C.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继承发展、不断创新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正确且符合题意;A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对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B说法错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5.2017年9月全国通用的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有许多变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古诗文不但进了小学一年级课本,而且篇目大幅增加。这一做法基于
A.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 古诗文较现代白话文更能传承优秀文化
C. 学校教育是古诗文学习的唯一途径
D. 古诗文教学全面承袭传统文化的精髓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诗文进入小学课本,说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A符合题意;古诗文与现代白话文在文化传承中各有特点,B说法错误;学校教育是古诗文学习的途径之一,“唯一途径”说法错误,C排除;D中“全面承袭”说法错误,排除。本题选A。
26.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的特长而丰富发展起来的“国粹”。京剧之所以能够维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
A. 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B. 一味适应市场的需求
C. 全面传承古代戏曲的精粹
D. 吸收各种地方戏曲的精粹
【答案】A
【解析】
【详解】京剧是集我国戏曲之大成,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的特长而丰富发展起来的“国粹”,这说明京剧之所以能够维持长盛不衰,关键在于其兼收并蓄,推陈出新,A正确;一味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不一定会使京剧维持长盛不衰,B错误;全面传承说法错误,C排除;京剧不仅吸收各种地方戏曲的精粹,还要推陈出新,D排除。故选A。
27.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干世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
④文化创新只需注重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追随人民脚步”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故选项①符合题意;“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干世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故选项②符合题意;选项③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文化创新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考生不能认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考生还应注意,文化创新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28.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的创新。没有创新,文化就会萎缩,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④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使文化走向统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①②符合题意;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与文化创新没有关系,排除③,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使文化走向统一,④错误。故选B。
【点睛】为什么要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重要性):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9.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③错误;“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体现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30.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这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 源远流长
B. 唯我独尊
C. 博大精深
D. 独树一帜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千古未绝者”表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B. 民族文化只能得到本民族的认同
C. 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 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先进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ACD说法正确;一个民族如果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可以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B
说法错误。由于本题选择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正确的,属于逆向选择题。故选B。
32.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A. 多样性
B. 灵活性
C. 包容性
D. 独创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C正确;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均不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排除ABD。故选C。
【点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意义: ①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是指
A. 中国传统文化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爱国主义
D. 创新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均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排除ACD。故选B。
3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B. 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
C.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
D.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
【答案】B
【解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B项符合题意;文化自信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A项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5.习近平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这警示我们
A.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B.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C. 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
D. 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使意识形态对国家政权的重要性,所以习总的话警示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突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是整个意识形态,A排除;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是强调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导向,而材料强调思想领域对一国政权的作用,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C排除。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有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征。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搜集整理了以下时事材料。其中材料与基本特征相对应的是
A.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其控制力和竞争力
B.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C.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宏观调控总体功能,消除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D.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重大科技成果新突破
【答案】AB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不断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其控制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B正确;发挥宏观调控总体功能,不能消除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C错误;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实现重大科技成果新突破。D正确。故选ABD。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A. 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
C. 努力实现总体小康水平
D. 全面深化改革,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高增长
【答案】AB
【解析】
【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AB正确;努力实现总体小康水平是我国2000年的奋斗目标,现在已经实现,不能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C不符合题意;我国现阶段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D错误。故选AB。
38.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下列关于实体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A.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B. 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C.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D.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案】ABC
【解析】
【详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ABC说法正确;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D错误。故选ABC。
39.下列可以促进文化传播的活动有
A. 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
B. 郑和下西洋
C. 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
D. 张骞通西域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新时期“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A正确;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原与西洋的文化交流,B正确;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C正确;张骞通西域促进了中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D正确,故选ABCD。
40.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A.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 得益于对西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ABC
【解析】
【详解】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ABC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益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错误。故选ABC。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41.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2018年12月18日上午,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隆重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引起了热烈反响。
材料一: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毫不动摇的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
(1)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必须坚持的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100名改革先锋中,无论是叱咤科技领域的科学家还是创作“改革文学”的作家代表,无论是国企改革经验的创造者还是港澳台率先到内地投资的著名企业家,无论是“大国工匠”还是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从探索者到先行者,从塑造者到开拓者,从创新者到实践者……每个定位都精准道出了改革先锋身上蓬勃的改革精神,他们代表了改革开放的各主要领域,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个方面,他们显现着时代性、体现着先进性、展示着示范性。
(2)每位改革先锋身上蓬勃的改革精神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指什么?
(3)致敬改革先锋,就是致敬一种精神。请写出两条向改革先锋学习的宣传口号。
【答案】(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答案示例: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激发创新动力,争做时代先锋;弘扬改革精神,争当学习先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民族精神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们必须坚持的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考查学生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可以依据课本知识直接回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及市场经济体制即可。
(2)本题要求学生回答:每位改革先锋身上蓬勃的改革精神都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养、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伟大的民族精神指什么?考查学生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学生可以依据课本知识直接回答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
此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请写出两条向改革先锋学习的宣传口号。考生在拟定宣传口号时,主要符合“向改革先锋学习”的要求即可。例如: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激发创新动力,争做时代先锋;弘扬改革精神,争当学习先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