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8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主干知识梳一梳 ‎1.什么是文化?‎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表现为: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的多样性 ‎(1)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即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低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现实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6.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文化 ‎①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②继承性的表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 ‎③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④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发展的消极作用。‎ ‎⑤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抵制或剔除。‎ ‎(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4)教育(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7.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4)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②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二、重点问题背一背 ‎1.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1)文化作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对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及智力支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塑造人生。加强优秀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根本途径是要立足于实践。这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2)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要反对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5)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三、技能方法熟一熟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点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者的发展始终是同步的 点拨:(1)文化由经济决定,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2)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有时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3.知识纵横:文化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统一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 ‎(1)文化产品竞争力。是指文化产品引起消费者注意、唤起消费者共鸣、促使消费者购买的能力。‎ ‎(2)文化企业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的原创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抓住消费者的营销能力等。‎ ‎(3)文化品牌竞争力。是指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效提升该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能力。‎ ‎(4)文化形象竞争力。文化形象竞争力,是指文化整体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整体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企业竞争力和文化品牌竞争力,而且还影响到普遍产品的竞争。‎ ‎4.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程度。‎ ‎5.正确区分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强调人格的完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强调力度的加大;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6.任何文化都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1)文化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只有优秀、健康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使人精神空虚、迷茫甚至堕落。‎ ‎7.用“文化的作用”分析问题的答题思路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8.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但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点拨:(1)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它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既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9.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与主张“海纳百川”是矛盾的 点拨:(1)“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 ‎(2)文化交流中主张“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不同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的创新成果,才能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10.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②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②‎ 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11.全面把握教育的作用 知识角度 教育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传播与交流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传承教育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2.全面把握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要求 ‎(1)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基本要求: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4)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5)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6)内容: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创新。‎ 四、热点试题测一测 ‎1.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天灾人祸依然存在,给人们或家庭造成痛苦。当人们面对疾病等重大变故的时候,人们或者看医生,或者找巫婆、神汉。之所以会有如此差异,是因为 A. 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形式,也具有多彩的内容 B. 文化对经济、政治等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C. 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答案】C ‎【解析】人们在现实中的不同行为往往是受不同文化影响的结果,不同的文化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所以材料中人们的选择出现了差异,C项正确;A、B、D项都不是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原因。故本题答案应为C。‎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近年来,发达的科技.丰富的物质却让人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这些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这表明,“诗和远方” ‎ ‎①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决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③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根源于多元的大众文化,能满足人们共同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3.“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 “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 ‎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4.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吃什么补什么”流传广、影响大。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保护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不少人还以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大补。这表明 ‎①“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腐朽文化的表现 ‎②对落后饮食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③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 ‎④对饮食文化中的糟粕,我们要鉴别并剔除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吃野生动物大补”是落后文化愚昧的表现,故①错误;对落后文化采取的态度是教育、改造或剔除,故②错误;在科技发达和文明进步的今天仍有人有此观点说明吃野生动物既是科普问题,也是文化观念问题,故③符合题意;不少人还以食用和药用野生动物大补说明饮食文化种有糟粕,要鉴别并剔除,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5.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①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 ‎②中国人民善于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中国人民自古就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传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表明人的精神世界总是物化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故②④不符合题意;与西方直露表达不同的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喜欢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故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6.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与美最相关、最契合。只要有空地,就会有广场舞的身影;读书、看戏、听讲座,人们乐于用文化活动填补闲暇时间;插花、茶艺、琴艺等更为精致的“雅生活”正在普通百姓中悄然兴起。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②追求“雅生活”有利于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文化味儿,正成为时下国人日常生活中散发的新气息。这折射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①④项符合题意;追求“雅生活”并不能消除生活方式的差异,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7.‎2017年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为期四天,各种主题分论坛有序开展。‎3月23日下午15点左右进行的分论坛中,“工匠精神”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大国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演绎着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下列对“工匠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8.2017年6月,重庆市公布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此举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更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 ‎①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保持民族特色,使之成为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各国文化传播交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①正确;加强和规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展现传统文化魅力,②正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并不是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不选;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9.《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话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节目一经播出引爆网络,瞬间超过5000万的点击量。《见字如面》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用新传媒取代旧传媒已成为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③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文艺节日必将走向艺术的巅峰 ‎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10.‎2017年7月8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通过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对“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认识正确的是 ‎①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④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作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正确;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1.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全世界最高级的文化 ‎②我国应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③中华文化的个性中包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 ‎④中华文化会同化世界其它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12.让精彩设计变成生活用品,让文化创意成为生活方式。‎2017年4月15日晚,湖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长沙音乐厅麓山中厅举行。创意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②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发展的 ‎③文化创新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 ④文化的创意设计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表明通过文化的创新使文化得到发展,说明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故②不符合题意;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就必须通过创意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产品说明通过文化创新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故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13.‎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件经历过战争的铁器,诉说着推动历史前进的必然和偶然;“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一幅古旧的画卷,描绘出凄清荒凉的六朝时景,令后人触目伤怀……文物是无言的百科全书,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 ‎①可以给文物保护部门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能够使国家占据世界文化发展的制高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14.中国国画以意境见长,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受到其他民族和国家绘画不同程度的影响。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受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于受印度绘画的影响。但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并没有因此荡然无存,而是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积极吸取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 ‎④文化要以创新为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国国画的民族特色在交流互鉴中更好地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交流要善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最大公约数,①③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排除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排除④。故选A。‎ ‎15.‎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 ‎③“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文化渗透 ‎④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①正确;“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②正确;“文化渗透”带有贬意,③不选;材料与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6.春节期间举办庙会在中国城乡盛行,如北京的地坛和厂甸庙会,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天津的古文化街庙会、广济寺庙会,山东泰山的东岳庙庙会等。其中既有集市贸易,也有传统民俗文化展演。各地庙会的举办 ‎①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③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民族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各地庙会的举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①③项符合题意;②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17.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落后的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上学习发达国家,而在文化上则应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本质上是存异而不是趋同。主张文化要存异不要趋同 ‎①必然会阻碍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 ‎②是尊重和保持世界文化多样住的要求 ‎③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 ‎ ‎④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18.‎2017年11月23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认定有利于 ‎①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 ‎③推动各国文化的交融 ④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认定有利于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①④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项说法错误;这一认定有利于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推动各国文化的交融,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19.教育部通知,从201 7年春季开始,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利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当中去。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年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 我们修正历史概念,不是记住仇恨,而是要呈现历史本来而目,客观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惊醒日本右翼、维护世界和平;是为了让中国人民铭记血泪史、屈辱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斗争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顽强奋斗、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性与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落丈到学生教材当中”的必要性。‎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继承就没有文化积累。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积极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传统,提高政治认同。 ‎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对祖国的强烈认同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传道、授业、解惑,把中华民族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在群众中发扬光大。‎ ‎④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③把弘扬民族精神落实到教材当中,有利于对全体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儒家思想是以孔子为先师、以“儒”为共同认可符号的各种思想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儒家思想正视文明的多样性,不是消除文明之间的差异,而是提倡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儒家这种“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化冲突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在国际上,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10月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在国内,台湾地区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香港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孔圣诞日”。这些都表明,儒家思想所蕴含的“仁义”等思想,能够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共识,能够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 在今天,回归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自身发展融入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才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才能为现代中国发展找到精神家园。‎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传承儒家思想的必要性。‎ ‎(2)寻找身边的儒家:请举出两个例子,具体说说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答案】(1)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仍具重要意义。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如果从“文化具有继承性”的角度回答,也可给分,但不重复给分。)‎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如果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角度回答,也可给分,但不重复给分。)④传承儒家思想,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孝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