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00 KB
  • 2021-08-31 发布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体验 探究 合作 展示 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 政 治 试 题 第Ⅰ卷(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掌握科学思维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从哲学上看,强调科学思维是因为 ‎ ①运用科学思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 ‎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 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刻影响科学思维水平 ‎ ④人类思维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 ①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终极认识 ‎ ②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 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有一位因画竹而闻名的画家,他每次画竹前都先对着竹子仔细观察,然后闭目沉思,迅速落笔,画出的竹子栩栩如生。这个由“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笔下之竹”的过程表明 ‎ ①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其内容是客观的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③艺术作品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 ‎ ④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这句话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这是因为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③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能动的改造世界    ④事物运动有其固有的规律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由此可见 ‎ ①实践一定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在理论建设上作出重要贡献。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这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 ‎ ②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 ‎ ③真理有反复性,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终极认识 ‎ ④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日本制造”曾是“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艺”的化身,其背后的工匠精神一直备受推崇。然而,近来日本知名企业却频频被曝造假丑闻,令人震惊。据此,日本有识之士认为,面对十年一轮的新技术浪潮,日本企业对市场机会缺乏敏感性,因循守旧,错失机会。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 ①反对均衡论,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主流 ‎ ‎ ②要关注现实问题,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 ③要用观念创新确保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 ④要敢于突破成规陈说,寻找新思路和新境界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 ‎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 ‎ ①要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 ②要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发挥其主体作用 ‎ ③要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 ‎ ④要树立远大理想,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导向作用 ‎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做好今年工作,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④认识事物需要着眼于整体,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习近平主席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下列对习近平用典所作的哲学解释正确的是 ‎ A.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有决定性的影响 ‎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但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 C.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 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相知”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缩短“万里”这种物质的距离 ‎12.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理与漫画一致的是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在小溪里,鱼常常感觉自己很大,到了大海里它才知道其实自己很小”。这句话说明 ‎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B. 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 C. 应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14.‎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据报道,皇家冰窖、宝蕴楼、畅音阁等故宫热门地点,将逐步转型为“中华文化客厅”,举办戏曲表演、国学讲座、美食茶艺等文化体验项目。今后,中外来宾到故宫博物院参观,可以驻足“客厅”,品茗听琴、欣赏京剧、体验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还可以参观故宫的各项展览。由此可见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渐趋融合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小小红包,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竟折腰”除夕之夜.不少人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网络“抢红包”俨然成为了新年俗,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这一现象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 ‎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 ‎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7.下列内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列表对比如下:‎ 中国 西方国家 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 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论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 ②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 ③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 ‎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 ‎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意味着 ‎ ①坚持尊重差异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 ②要坚持包容性,增强对各种文明的认同和理解 ‎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 ④各种文明都是人类精神瑰宝,坚持平等原则 ‎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20.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央视播出后,在国内外引发观看热潮和强烈共鸣。该专题片的成功 ‎ ①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 ②得益于文化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日渐多样 ‎ ③契合了人民希望国家富强、生活更加美好的愿望 ‎ ④揭示了改革不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是根本性变革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 ‎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 ②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 ‎ ③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 ④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更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3.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形散神聚,“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达到的程度。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 ‎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苏绣发源于江南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 ①苏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 ‎ ②苏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的独特性 ‎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 ④苏绣文化发展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元素正加快走向世界。‎ 中国元素,是当今中国人所信守的、符合中国文化认同、代表中国特色的形象符号标志和风俗。‎ ‎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伴随文化“走出去”的,还有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无数中国人、中国企业以及中国官方和民间机构,让中国的戏剧武术、中医药等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人民所了解熟知,更让中国人自主设计的品牌和自主制造的装备在国际舞台上展露身姿。中国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 ‎,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海尔、华为、格力等中国品牌也成为中国新标志,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各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饱含着中国精神的中国元素,将推动中国深度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未来世界将会因为有更多中国元素及其他各国元素的住宿,而变得更加和而不同,气象万千。‎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让中国元素更好地走向世界。(16分)‎ ‎ (2)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是搞文化霸权。请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12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宪法修改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    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 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27.中共十九大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内容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8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在新时代的新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定是引领这个新代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意义。(12分)‎ ‎ ‎ ‎ ‎ ‎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C D C C A C B B D B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B B B B B C D A D C C B ‎25(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把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②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通过旅游、学习等方式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各国。③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高铁、共享单车等商业贸易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④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强大功能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若考生从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等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16分,每点4分)‎ ‎(2)①‎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斗争,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会出现各种文明的相互碰撞。③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国元素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和融合,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壮观景象。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更好地把中国元素推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总之,认为中国在搞文化霸权的观点是错误的。(12分,每点3分)‎ ‎26.(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与时俱进,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12分,每点4分)‎ ‎27.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②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在新时代中国将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张以人民为中心,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12分,每点3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