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0 KB
- 2021-09-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级---------------- 姓名--------------- 小组---------- 成绩------------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文字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全面、辨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培养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课前预习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辉煌历程。上溯殷周时期,___________思想、_____________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______________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雏形。________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__________的意义。
2._________,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____________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_____________时代,____ ____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方面都有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___ ____ _____ ___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脉相承
1.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很有说服力的。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____________,标志着人类进入____________。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_________之大、____________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1.随着______________的日渐没落和_____________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导和__________________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创中华文化的新的辉煌。
3.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抓好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 、与现代文明 ,既保持 ,又体现 。
问题探究
1.相传当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何其惊天动地。汉字特殊的整齐性、丰富性、简练性与音乐性形成了我们的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并且通过汉字一辈辈传诵下来。我们中国的幼儿不会写字已经会背诵“床前明月光……”武汉的黄鹤楼虽系后修,非原址,但是有崔颢与李白的诗在,黄鹤楼便永远矗立在华人心中。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赤壁、泰山……因诗文而永垂不朽。
(1)汉字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我国的汉字从演变的顺序看,主要有哪些字体?
(3)除汉字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起了重要作用?
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应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核心解读
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
发展
殷周
春秋战
秦 代
汉代
隋唐时期
宋元明时期
明清
时期
时期
国时期
时期
文化
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
“敬德保民”思想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胸襟广泛汲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进入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
[易错点提示]对古代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把握,容易出错的是对相关历史朝代和文化发展对应关系的把握,因此,在学习中应该结合历史课中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讲解并进行适当梳理。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这首先得益于它的“源远流长”。作为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
(1)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的积累,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置
史官,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特别提示]了解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多读史书典籍,从中吸收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为今天的发展和我们民族的复兴奠定文化根基。在“老子”留洋和“雷锋”出国(外国人兴起了研究中华文化)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2)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①是由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统治造成的。
②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2)在近代中国,再造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经过曲折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易错点提示]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容易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第一,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形成,如竞争意识、价值观念、金钱观念、开放意识等。这些新的观念给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但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地解构和建构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时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魅力。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仍然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诚信观念、先人后己的集体观念等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在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再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正日益走向衰落。
(1)在当今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华文化确实在遭受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
(2)面对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优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
(3)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
【课堂作业】
1.随着______________的建立,中华文化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文化开放的氛围浓郁,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 )
A.儒家学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至尊地位 B.秦朝 C. 汉朝 D.隋唐
2.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
A.具有相对稳定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D.关注人文价值
3.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西亚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的古希腊文明,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人了其他文明。这些古老文明遭遇如此命运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B.异族人侵和内部战乱
C.特殊的地域及自然环境 D.封闭守旧的民族精神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其主要原因有 ( )
①中华文化从未受到外域文化的冲击 ②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不断创新的自我超越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 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6.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中华世纪坛序》:“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
班级---------------- 姓名--------------- 小组---------- 成绩------------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区域文化的特点、各民族文化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涵义,区域文化的成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3.联系我国各地的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联系我国各民族实际,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
课前预习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 、 、 、 的内容,也包括 、 方面的内容。
2.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_____________,展示人们的_____________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的内涵、______________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___________,又保持着各自的__________。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___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_____ 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和柯尔克孜族的___________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______________ 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 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 。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______ 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求同存异,就是能与________________。兼收并蓄,就是能在_____ __________。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
4.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 。
问题探究
1.分别说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化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
2.俗说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水土也孕育不同文化,如浙江的越剧,上海地区的沪剧,东北地区二人转,陕北地区的秦腔,山西内蒙地区的晋剧。这些剧种各具特色为当地老百姓所喜爱,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
各种剧种各具特色,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同剧种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3.中国是由56个不同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但更多的少数民族都基本上接受了汉族的春节习俗,春节已成为我国三十几个民族的共同节日,其中融人了许多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用自己独特的形式庆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
(1)春节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大多数民族的肯定,不同民族也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同中华民族文化之间怎样的走系?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核心解读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易混淆点提示]文化与文学要注意区分开来,文化包含文学、艺术、自然科技、数学、天文、史学、雕塑、建筑等多方面,而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2.中华文化中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意义
(1)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4)中华民族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易错点提示]在这里,教材是从文学艺术和古代的科学技术两个方面介绍了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前列的成就。其中,在科学技术方面,是指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并不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进入近代,由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欧国家。鸦片战争向人们昭示了在科技方面落后必然挨打这一历史的规律。中国人民便开始了科技复兴的痛苦斗争。然而,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在封建统治条件下无法实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复兴。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冲击,人们逐步认识到科学与民主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饱经磨难的中国开始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科技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但在现代科技领域我国已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科技的体制条件、经济条件等不断得到改善,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近代社会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伍而否认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事实,也不能因目前在某些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而妄自菲薄,对我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信心。
3.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各自的特色
(1)我国有56个民族,生活在祖国辽阔的疆域内,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自己的特色。
(2)但不同区域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逐渐趋于融合,又呈现出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
(3)我们既要坚持各民族多样化的个性,又要融合中华文化的共性。
4.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共同结晶。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
[易错点提示]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1)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课堂作业】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文学艺术的这一特征反映的中华文化的特征是
A.博大精深 B.求同存异 C.兼收并蓄
D.源远流长 ( )
2.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 )
①文化的独特性 ②文化的地域性 ③文化的民族性 ④文化的传承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①
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应用,其特点是 ( )
①实用性 ②整体性 ③区域性 ④民族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三国演义》塑造的典型人物栩栩如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我国的文学艺术
A.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 )
C.有着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5.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
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
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6.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人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7.材料一: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千佛洞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
材料二: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如藏文、彝文、维吾尔族文字、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题所反映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班级---------------- 姓名--------------- 小组---------- 成绩------------
七课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导学案来源魏老师博客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表现;
2、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关于对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正确理解。
【知识梳理】
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之魂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锐气不减,千锤百炼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民族精神特点、作用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1、爱国主义的地位:
2、爱国主义的体现:
3、爱国主义的作用:
4、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1)
(2)
(3)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四)典型例题:
材料一: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华大地开展了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都连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从志成城。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既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和提升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有这种精神作支撑,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材料二:北京为世界人民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成功奥运会,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十分宝贵的奥运遗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较之奥运会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我们要珍惜它,并努力使之发扬光大。
(1)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为什么精神遗产更为持久、更为宝贵?
(1)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③我们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做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者。
(2)①精神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奥运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鲁迅说的“中国的脊梁”体现了什么精神?
(2)这种精神为什么能称为“中国的脊梁”?
【合作探究2】材料一:党的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材料二:江泽民说:“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强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认识。
(2)谈谈你对材料二所强调问题的认识。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C.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业广唯勤”,“天道酬勤”强调了 的重要性 ( )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开拓创新 D.勤劳勇敢
6、中华民族精神是 ( )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 )
A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B 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D 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8、团结统一精神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 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 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9.材料: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荣辱观的核心。辨题:爱国主义是永恒的。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连市市长表示,将把中国航海日办成航海、海洋、造船、渔业、海防等涉海行业共同的节日,办成宣传普及海洋航海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全民族文化盛会,推动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 ( )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 ( )
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 B.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
C.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D.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3.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典故、名言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对应错误的是( )
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 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
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4、勤劳勇敢精神 ( )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5、“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典范。这说明 ( )
A 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B 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 只要具有自强不息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D 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6、“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近年来继“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展览后,又一次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大型活动。材料中精神的共同的内涵有( )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7.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全班50多名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下,这些学生不仅家庭生活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屈的自强精神。“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这个宏志班学生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宏志班展示的是一种 精神。( )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爱好和平 D.艰苦创业
8、中国多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做出了贡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是一个 的国家。 (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9、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 )
A 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B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 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 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
B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1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下列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是 ( )
①建设祖国、繁荣祖国 ②反对侵略、保卫祖国 ③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④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两岸三通”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中华文化随着时代变迁,促进了社会发展 ②两岸同胞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 ③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团结统一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两岸同胞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对你有何启示?
15.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灾害,胡锦涛同志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再一次向我们提出严峻的挑战。历经磨难的中华儿女,再一次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慨,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次抗击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过程中,中华民族呈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气象。
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课堂训练:1—5:DABCD 6—8:BAC
9.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鼓舞和动员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从这个角度说,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
⑵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主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辨题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合作探究1】2(1)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合作探究2】(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团结统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②爱好和平,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业绩。④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2)材料二所强调的问题是爱国主义。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
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课后训练:
1—5:CBBDA 6—10:ABBBD 11--13:BBC
14.(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15.(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精神。
(2)面对灾难,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3)在历次抗灾斗争中,我国人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班级---------------- 姓名--------------- 小组---------- 成绩------------
第七课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导学案;魏老师博客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知识梳理】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
2、两个历史阶段:
(1)新民主义革命时期: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然性: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
(2)
(3)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给我们的启示与要求
1、
2、
三、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1、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
(2)
(3)
(4)
(5)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
(1)
(2)
(3)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谈谈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合作探究2】充分利用全球化与技术进步,以现代科技来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出无愧于五千年文明、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属于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她应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又饱含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以适应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健民族文化的筋骨,方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怎样弘扬民族精神,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
【课堂有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回答2—3题。
2.下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绵延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精神 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时代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是因为 (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④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这是因为 ( )
①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民族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6.《人民日报》报道: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开办的形势教育课程以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的影视资料,向中小学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他们了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请分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中宣部发布《纲要》,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并把每年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根据材料回答下面1-2题。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有利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做到 ( )
①发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 ②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影响 ④弘扬时代精神。 ⑤进行社会实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是 ( )
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突出表现为 ( )
①雷锋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 ③抗洪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中学生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正确的做法有 ( )
①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②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③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 ( )
①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②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要求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延安精神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了 ③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材料:党的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品格和力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机和活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源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既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一个民族成就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是什么样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二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1)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合作探究2】(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5)进行社会实践。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课堂有效训练】
1—5:CCAAC
6.(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3)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课后拓展学案】
1—5:AACBC 6—8:ABB
9、(1)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③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3)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⑤进行社会实践。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跟踪训练:
10.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没有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10.(1)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是正确的。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之一。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题目观点没有看到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因而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