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6.00 KB
- 2021-09-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总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潜移默化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积极向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①②:“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④:“愉悦精神”、“积极向上”均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
2.很多学校特别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把校训、校歌以及格言、警句等书写在校园中的醒目位置,“让墙壁说话”。这样设计的原因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让墙壁说话,说明特定文化环境对人产生影响。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校园文化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创新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3.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一《论语》,成书已2000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A. 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 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 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D:题目中,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正确。
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错误。
B: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B表述错误。
C:文化对民族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夸大了文化经典的作用,C错误。
故本题选D。
4.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深刻影响着当代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涉及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能表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下列与这一思想相同的是
A.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答案】D
【解析】
【详解】“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所体现的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能够体现这一道理,其他选项都不能体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排除;故答案选D。
6.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A. 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材料中的话主要阐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书法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这一设计
A. 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B.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使汉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D. 表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A
【解析】
【详解】B选项错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选项错误,不是该设计使汉字成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选项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书法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这一设计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选项入选。
8.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公民素养的表现。对照下面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二者不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民族节日。春节挂灯笼放鞭炮、元宵节煮汤圆、重阳节登高远望,ABD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相符,题目要求选择不一致的,排除ABD;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C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不一致,C符合题意。故选C。
9.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减少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的存在形式的变化,①排除。
②:材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②正确。
③:材料中没有涉及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③排除。
④:“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说明扩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本题指向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0.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
④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不涉及人口迁徙,故①不符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而不是完全超越时空局限,故②错误;材料中的“火、烟”、“钟、鼓”、“梅花”、“鸿雁”,都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多种手段,也可以看出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故③④正确。故选D。
11.徐悲鸿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并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中国画中。他融汇中西、纵贯古今,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绘画艺术创新的典范。这表明,文化创新需要
①批判传统,独领风骚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从徐悲鸿融汇中西、纵贯古今,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明,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③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全盘否定是错误的,①项说法错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题意要求的文化创新不相符合,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1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 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超越”生活的表述错误,应该立足生活实践;
B符合题意,“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说明文艺创作只有立足实践,扎根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表述错误,满足大众说法错误,大众需求很多,不可能都满足,应该是要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D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因此与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无关。
故选B。
【点睛】文化创新的根基是传统文化;文化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3.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七十二贤”,扩大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这表明
①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
④教育在人才培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①④适合题意;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③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4.汉字结构独特,音形意韵,寓理于形,源远流长,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汉字是
①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的相关知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②③正确;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①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包括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5.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国元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
③④:分析题意,多样的中国元素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中国特色,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D. 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B: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这突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兼收并蓄和求同存异。B项符合题意。
ACD:题目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横向交流,而不是中国文化的纵向发展,AC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 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7.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思想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梅、兰、竹、菊在今天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的内涵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正确。
B: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思想不是题干主旨,B不符合题意。
C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及包容性,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18.“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爱国主义。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中华文化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是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两岸同胞产生共鸣,体现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入选。①选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种共鸣不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排除。故本题选D。
1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不但表达出梅花独放幽香的高洁品格,也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
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以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①②项符合题意;③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0.“德”字最初的字形,是十字路口中间有一只眼睛,瞄准了前进的方向(见下图),意为用眼睛找准方向前行。今天品味这个“德”字,启示我们
①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②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③凝聚道德力量,坚持立德树人
④尊重个性发展,丰富文化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汉字、中华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题干中,字有形有意。“德”字最初的字形,是十字路口中间有一只眼睛,瞄准了前进的方向,意为用眼睛找准方向前行。这启示我们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凝聚道德力量,坚持立德树人,故①②③正确;题肢①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
21.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下,互联网公益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动动手指,就能在荒漠种上绿植;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筹集善款……”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②互联网+微公益汇集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③当今人们奉献爱心的形式更加多样
④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下,互联网公益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表明互联网+微公益汇集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也表明当今时代人们奉献爱心的形式更加多样,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2.“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获得多方赞誉。网友说,“马克思不在只是书上的一张图片,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变得丰富起来。”“伟人越看越亲切,经典越品越有味。”该节目产生强烈反响,是因为
A. 坚守理论经典,是实现文化传播的前提
B.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远持久的影响着我们
C.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D. 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让经典理论通俗易懂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获得多方赞誉,该节目产生强烈反响,是因为借助大众传媒的优势让经典理论通俗易懂;故D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坚守理论经典不是文化传播的前提。B、C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23.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敢于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不仅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而且导致了奴隶社会的最终解体。这充分说明
A. 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B.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的重要条件
D. 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对经济、政治具有重要的反作用,A错误。
B: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于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充分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正确且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繁荣,C排除。
D:文化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矛盾运动是影响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
故本题选B。
24.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推动下,中国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在当地播出本土化配音译制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设“中国剧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中外双方的意义是
A. 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故事 B. 增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C. 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 D. 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设问要求对中外双方的意义,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故事,仅仅是单方影响,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增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仅仅是对中国的意义,而不是对双方的意义,排除。C选项观点符合题干,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中外双方来讲,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仅仅是单方面影响,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5.中国是瓷器发明国,随着对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广泛深入的域外交流、独具特色的海外文化,也丰富了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如青花瓷是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类,珐琅彩、粉彩、洋彩等凸显了欧洲的审美特点。这表明
A. 各民族瓷器文化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趋同
B. 瓷器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发展
C. 瓷器文化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影响重大
D. 商业贸易是瓷器文化传播的直接方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具有多样性,A选项中“逐渐趋同”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对政治的影响,排除C;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文化传播的直接方式,故D错误;随着对外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广泛深入的域外交流、独具特色的海外文化,也丰富了中国瓷器的品类、器形、纹饰等,这说明瓷器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不断发展,故B正确。故选B。
26.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迅速火爆,首映日累积票房破3亿,业内外人士普遍点赞。这部电影聚焦中国抗癌药价格奇贵的问题,塑造了一群身患重病却热爱生活的角色,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情理与法理的关系,与主人公一起体验精神的成长。这部电影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它
①借助传媒手段,普及了大众卫生和医学知识
②植根现实生活,找到了深入民心的鲜活题材
③富有人性关怀,产生了触动心灵的精神力量
④通过宣传造势,营造吸引观众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借助传媒手段,普及了大众卫生和医学知识不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引人关注的原因,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电影聚焦中国抗癌药价格奇贵的问题,塑造了一群身患 重病却热爱生活的角色,引导观众深入思考个人与社会、情理与法理的关系,与主人公一起体验精神的成长”这部电影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植根现实生活,找到了深入民心的鲜活题材;富有人性关怀,产生了触动心灵的精神力量,②③正确。
④:选项通过宣传造势,营造了吸引观众的文化环境不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引人关注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27.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精选总书记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以古籍诗词回放、学者专业解读、百姓现身说法的形式,帮助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节目
①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学习理论并阅读经典
②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③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④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传统文化是新思想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电视节目精选总书记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以古籍诗词回放等形式,帮助观众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该节目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公众学习理论、阅读经典,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故①②正确;材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不涉及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故③排除;社会实践是新思想的源泉,传统文化不是新思想的源泉,故④错误。故选A。
28.2018年11月26日,第八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揭幕。在本届艺术节上,来自海南、陕西、浙江、贵州、福建和辽宁的6个剧团的200多名演员献上了7部中国经典剧目,让法国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地方特色戏曲的魅力。举办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
①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说明文化多样性要以文化交流为前提
④意在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领导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200多名演员献上了7部中国经典剧目,让法国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地方特色戏曲的魅力”表明举办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化交流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前提;④说法错误,“国际领导力”的说法夸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9.“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网课”作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教育的革新”。“网课”的出现:
①表明网络教育作为新事物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使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在使用,并没有被取代;②符合题意,“网课”能“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成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等表明“网课”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的重要作,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30.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是“中国天眼”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南仁东不仅给中国留下了一座宏伟的“天眼”,更为我们留下了不畏艰苦、永不止步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些精神
①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②集中表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
③是中国科技制造业发展转变的物质动力
④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符合题意,南仁东为我们留下的不畏艰苦、永不止步的奉献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对中华名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不是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力量;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动力,可以在中国科技制造业的发展实践中转变为物质力量。故选B。
31.“藏医药浴法”是我国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2018年11月28日,“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②④符合题意,“藏医药浴法”是我国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说法错误,“藏医药浴法”申遗成功不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故选C。
32.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德国的歌德,中国的史书典籍、文学名著等,早已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在青少年心上,成为这一民族年轻一代精神的“底子”。阅读名家经典可以
①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
②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③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名家经典成为这一民族年轻一代精神的“底子”,这说明阅读名家经典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素养,故①正确;材料中,早已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中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扎根在青少年心上,这表明阅读名家经典可以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但没体现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选项的说法夸大了阅读名家经典的作用,故③错误。故选D。
【点睛】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纪录片《风味人间》用全球视野观察中国食物,讲述中外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食材的不同处理方法;它用先进的显微拍摄,让人们从微观视角更真切触摸到美食的奥秘。精美的画面、精良的制作,打动人心,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③越具民族性的文化越容易被全世界理解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没体现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故①排除;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但并不意味着越具民族性的文化越容易被全世界理解,故③错误;纪录片《风味人间》用全球视野观察中国食物,讲述中外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同一食材的不同处理方法,精美的画面、精良的制作,打动人心,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这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故②正确;材料中,它用先进的显微拍摄,让人们从微观视角更真切触摸到美食的奥秘,精美的画面、精良的制作,打动人心,这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区别开来。
(2)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而存在,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界限具有相对性,他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4.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材料强调旅游的文化价值,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5.一个援疆老师发出的捐书微博,激发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响应,共收到各方捐书过千本;一个女孩在马路中间哭泣,回家的司机为她打开车灯,直到警察到来;一位交警在小学门口执勤,收到了小朋友送来的一杯热饮,附上的纸条写着“天很冷,注意保暖”;一捆电线掉落在公路上,行人和快递小哥站在中间举起重重的电线,车辆得以有序通过……一个个爱心传递行为令人称赞,这是因为它们都
①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友善”要求
②从点滴做起,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时代内涵
④体现了文化自信,坚定了理想信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正是因为他们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友善”要求,从点滴做起,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才能够将一个个爱心传递,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故①②正确;他们的做法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没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时代内涵,故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在点滴小事中,发扬友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没体现文化自信,也没体现坚定理想信念,④排除。故选A。
36.《创意中国》是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节目。节目模式是以文创项目路演、文化名人和投资专家领投、百人投资团跟投的形式,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创意项目,推动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对接,在带动引领文化创意、创新、创造热潮的同时,推动文创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创意中国》节目取得成功折射出
A. 文化创意产业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C. 文创节目具有娱乐性才能赢得观众和市场
D.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我们倡导的先进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说法夸大了《创意中国》节目取得成功的作用;B符合题意,《创意中国》推动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对接,推动文创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折射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C说法错误,“文创节目具有娱乐性才能赢得观众和市场”的说法过于绝对;D说法错误,我国的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故选B。
37.青铜“虎鎣(yíng)”为西周晚期文物,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青铜“虎鎣”1860年被英国军官从圆明园劫掠,历经波折终于在2018年重回祖国怀抱,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流失海外的文物重回祖国怀抱
①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
③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
④彰显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信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流失海外的文物重回祖国怀抱并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①错误;流失海外的文物重回祖国怀抱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无直接联系,并不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②错误;流失海外的文物重回祖国怀抱,这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彰显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定信念,③④正确。故选D。
38.“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斯坦•李用画笔、金庸用文笔为全球广大爱戴他们的人们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瑰丽宏伟的世界。由此可见
A.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B. 艺术创作应该满足所有人的情感需要
C. 中西方文化可以消除差异和谐共生
D.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的说法过于绝对;B说法错误,“满足所有人的情感需要”的说法太绝对;文化具有多样性,“消除差异”的说法错误,故C排除;D符合题意,“漫威之父”斯坦•李和“武侠泰斗”金庸作为中西方英雄的造梦大师,创造了几代人心中不朽的英雄传奇,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同的文化情结,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选D。
39.随着政策放开,二孩潮导致“同胞竞争障碍”心理问题增多。简单说,就是随着弟弟或妹妹的出生,儿童出现某种程度的情绪紊乱,主要表现为对弟弟或妹妹的竞争或嫉妒。二孩时代是“悌”文化即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尊重礼让的“手足之情”回归和重建的好时机。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是财富,我们要回归传统文化
③“悌”文化重建有利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④“悌”文化对解决人的心理问题有着决定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悌’文化回归和重建的好时机”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①符合题意。
②:“回归传统文化”该说法是守旧主义,②错误。
③:“悌”文化重建有利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友爱、尊重礼让的“手足之情”回归和重建,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③符合题意。
④:“起决定作用”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0.在我国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到来之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表达着13亿多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弘扬烈士精神
①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②是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③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夸大了弘扬烈士精神对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故②错误;③选项的说法太绝对,错误;烈士精神是一种不怕牺牲,视国家荣誉为最高荣誉,敢于奉献生命,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的精神,因此,弘扬烈士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故①④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记录中国各地富有传奇色彩的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舌尖上流淌着故乡的味道】
美食是骨子里的乡思。看到片中介绍家乡的美食,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饭。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故乡的味道”,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而且是一颗思乡的心。
(1)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品尝着八方的味道】
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拉面、嘉兴的粽子、宁波的年糕,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地利用自然,烹制出各具特色的美食。
(2)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尖上的感受着中国的味道】
五味使中国的味道千变万化。在厨房里,五味的最佳存在方式,并不是让其中一味显得格外突出,而是五味的调和以及平衡。这是中国历代厨师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折射出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3)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本题分三问,本题三小题都属体现类的题型,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等,从材料中找答案,并做到准确书写。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家乡”、“故乡的味道”、“思乡的心”这都深刻的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2)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八方的味道”、“地域文化特色”、“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明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本题需要学生综合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找出关键词。“中国的味道千变万化”、“厨味折射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2.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文化之瑰宝。然而,中国民间剪纸长期以来远不如国画、中国书法等为世界所知晓。某班同学以“让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为议题展开讨论,两位同学分别提出各自的观点。
从以上两种观点中选取一种你支持的观点,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充分,分析具体。
【答案】示例1: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审美习惯。
示例2: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坚定文化自信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以上两种观点中选取一种你支持的观点,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述理由,不管选择哪种观点,都要给出充足的理由,并且理由必须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脱离主题。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对于第一种观点:“中国民间剪纸要走出国门,需要让外国人理解其内容,可用中国民间剪纸来表现外国文化元素”,我们可从文化具有多样性,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审美习惯的角度分析。
对于第二种观点:“‘民间剪纸艺术走出国门’也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要一味迎合外国人的审美习惯,否则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失去了生命力”,可以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角度阐述理由。
43.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正是这句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研究团队研究思路。在高温煮沸提取法失败后,研究团队通过改用低沸点乙醚溶剂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认为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目前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青蒿素抗疟的药物深层机理还要继续研究。屠呦呦研究团队坚信:掌握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彻底征服疟疾!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屠呦呦团队是如何取得青蒿素研究成功的?
(2)屠呦呦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
【答案】(1)①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屠呦呦团队是为了解决人类治疗疟疾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屠呦呦团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
③屠呦呦团队善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取青蒿素,从而获得了成功。
(2)爱国主义精神、团结精神、奋斗精神、创造精神、梦想精神。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分两问,第一问为原因类试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屠呦呦团队是如何取得青蒿素研究成功的。第二问为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回答屠呦呦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相关知识,答案呈现时要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由材料中的“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可知,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由“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正是这句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研究团队研究思路”可知,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由“在高温煮沸提取法失败后,研究团队通过改用低沸点乙醚溶剂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可知,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屠呦呦认为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体现了团结精神和奋斗精神;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研究团队研究思路。在高温煮沸提取法失败后,研究团队通过改用低沸点乙醚溶剂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体现了创造精神;
通过“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彻底征服疟疾”体现了梦想精神。
44.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
材料一:人之长相,分体貌和心灵。五官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接;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靠修养方能呈现。什么是修养呢?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具体落到实处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接人待物的方式方法。个人修养的提升主要依靠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修为。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港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风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先辈给家中后辈树立的价值准则,是一个家族发展的精神之泉。
(1)你家有何家风?这个家风对你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
材料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黄金时段播出5集纪录片《守望家风》。无论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优良家风一直为人称颂,成为塑造人们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准绳。《守望家风》由“家国”“俭廉”“善仁”“孝忠”“传承”五个部分组成,对《颜氏家训》《诫子书》《钱氏家训》《范氏族谱》等大家家风家训所蕴含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文化基因进行解读,向世人展现中华传统家训家规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守望家风》这一节目播出的意义。
【答案】(1)家风:示例:勤俭、孝顺、诚实、善良等等
影响: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家风会影响我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举例说明影响。
(2)这一节目的播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爱国、友善、诚信。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本题分两问,解答这类题要提取有效信息,对接文化理论,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释家风及家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生在作答时需要先阐明自己的家风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自己阐明的家风对应文化对人的作用相关知识回答出该家风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题型比较开放,学生根据实际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守望家风》这一节目播出的意义,知识限定较为宽泛,学生作答时注意运用“有利于”等字眼。“塑造人们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准绳”表明该节目播出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文化基因进行解读”表明该节目的播出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