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2021-09-01 发布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政治 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年科技部、中宣部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将知道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纳入科学素质基准点,作为公民需要具备的科学素质。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在于,上述哲学思想观念是 ‎①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资源 ‎③衡量传统文化有无当代价值的重要尺度 ‎④前人在长期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思想智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13 - / 13‎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3.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4.爱因斯坦曾经说:“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 ‎ A.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5. 1996年7月,一只咩咩叫的小羊在苏格兰出生,它是世界上第一例克隆动物,克隆技术可以为人类生育及顽症医治的研究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其哲学意义在于 A.这是对传统唯物论的挑战 ‎ B.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又一次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 13 - / 13‎ C.说明生命运动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证明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创造客观事物 ‎6.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时光。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回答7-8题。‎ ‎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自觉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这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应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C.应大胆地突破一切经验和约束    ‎ - 13 - / 13‎ ‎ D.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 ‎9.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10.污染严重是造纸业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某省根据当地造纸业发展状况,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造纸业地方环保标准。在环保高标准的倒逼下,该省制造业摆脱了脏、乱、差的局面,实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兼顾、环保与经济转型升级的双赢。这说明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事物能否发展,取决于意识能否反映客观存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相结合是成功之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回答11-12题。‎ ‎11.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 13 - / 13‎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12.下列对于“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的讲座后,一些听众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 “你讲的那些我们也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说: “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差别” 。这句话表明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普遍有效性 ‎14.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 - / 13‎ ‎15.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17.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 13 - / 13‎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 《新闻联播》播出《黄金十年》栏目时指出,十年来我国从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开发时速350公里、时速38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运营,到京沪高铁开通,中国迅速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 13 - / 13‎ ‎③任何运动变化都会成为发展 ④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在古希腊时期,由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 - 13 - / 13‎ ‎,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人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23-24题 ‎23.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之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 / 13‎ ‎25.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使淮河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淮河这条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经过人们的努力改造,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 材料二:历时两年多编制完成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它对于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有重大意义。《战略》确定的适应气候变化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合理规划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修复和植被保护;三是加强灾害监测预警。‎ - 13 - / 13‎ ‎(1)运用辩证唯物论关于物质和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做到人河和谐共处?(12分)‎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中,是怎样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2分)‎ ‎27.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10分)‎ - 13 - / 13‎ ‎28.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分)‎ ‎(2)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4分)‎ ‎××县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DDDB 6-10 DDADC 11-15 DDBCB 16-20 CCDBC 21-25 BACB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共24分)‎ ‎27.(共10分)‎ - 13 - / 13‎ ‎(1) 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2)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 ‎28 .(共16分)‎ ‎(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12分)‎ ‎(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4分)‎ - 13 - / 1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