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50 KB
- 2021-09-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思想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天道酬勤,日新月异。2018年,我们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我们将迎来
①澳门回归20周年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
③五四运动100周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澳门于1999年回归,2019年为澳门回归20周年,题肢①说法正确;五四运动于1919年爆发,2019年为100周年,题肢③说法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2019年为70周年,题肢④说法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为1955年,2019年为64周年,题肢②说法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2.2018年11月5日至10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首届中国国际进口 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同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①能够消除一切贸易壁垒
②能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
③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④体现了中国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能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也体现了中国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故题肢②③④说法正确。题肢①中,能够消除一切贸易壁垒的说法夸大了本次博览会的作用,不符合事实,故排除。本题选择D选项。
3.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香港、珠海与澳门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主动脉”,港珠澳大桥开通
①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②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
③将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
④将推动粤港澳三地文化走向一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条“主动脉”,港珠澳大桥开通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将促进粤港澳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故题肢①②③说法正确。题肢④中文化走向一致说法错误,违反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4.金秋时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2018年9月23日(农历秋分),全国各地喜迎第一个:
A. 中国农民丰收节
B. 中国医师节
C. 植树节
D. 教师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每年的9月23日,A选项说法正确。中国医师节是每年的8月19日,B选项说法错误;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C选项说法错误;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5.
上图中雨伞最初的标价是二元,这“二元”表明货币在执行
A. 世界货币职能
B. 贮藏手段职能
C. 价值尺度职能
D. 保值手段职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货币的职能的相关知识。价值尺度指的是货币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职能,雨伞最初的标价“二元”指的正是价值尺度的职能,C选项说法正确。世界货币职能指的是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A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贮藏手段职能指的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B选项不符合题意;保值手段的职能不是货币的职能,D选项排除。本题选择C选项。
6.“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强调的是要重视股票、债券等投资方式的
A. 流动性 B. 灵活性 C. 风险性 D. 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不是强调资产的流动性,排除A。
B:材料中的分散投资不是着重强调投资的灵活性,B不合题意。
C:投资能获得收益,同时也存在风险。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指的是要树立多种方式投资的理念,要根据投资的收益及风险,确定投资组合,防范风险,C符合题意。
D:分散投资主要不是为了稳定性,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因为市场能够
①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事先对资源配置作出合理安排
③自发地调节生产,刺激企业创新
④自发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供求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事先对资源配置做出合理安排属于计划,不是市场,②不合题意。
④: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不能自发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8.从由图中可以看出该企业的经营情况为
A. 生产总值低 B. 生产成本高 C. 生产成本低 D. 产品质量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图中高耗能企业的低效益看出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生产总值低,A符合题意。
B:生产成本高只反映了高耗能,没有体现低收益,B不合题意。
C:图中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C错误。
D:高耗能企业的低效益不能说明产品质量好,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9.“善于持家的人都懂得,如果在家里制作的成本高于从外面购买,那么就不要尝试在家里制作。”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
①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
②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③学会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
④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如果在家里制作的成本高于从外面买来的,那么就不要在家制作,而是从外面购买,以节约成本,这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善于利用比较优势,要学会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故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没体现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也没体现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断调整(见下图)。据此可以推断出
①城乡物价保持稳定
②国家财政支出逐渐减少
③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断调高(见下图),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断调整,与国家财政支出和城乡物价无直接关系,排除①②。
故选D。
11.“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北京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造。群众的诉求就是哨声,“吹哨”就是建立快速响应、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机制。“报到”就是相关部门向基层报到,到一线去解决问题。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居委会的自治权
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③减少了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④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相关部门向基层报到,到一线去解决问题,切切实实解决人民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同时也构建了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题肢②和④说法正确。题肢①中,扩大居委会自治权的说法是错误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没有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权利,题肢①排除;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政府,不牵涉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题肢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C选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了我国的
A. 国体 B. 政体 C. 经济制度 D. 政治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A项符合题意。
B: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排除。
CD:题目体现的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不涉及我国的经济制度与政治体制问题,C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3)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区别于以往的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
1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
A.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决策的公众参与度
B. 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
C.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 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本题强调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民主监督的公众参与度,A不合题意。
B: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只是一个方面,确保权力的公正运行说法绝对,排除B。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这两种观点启示我们应该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C符合题意。
D:材料不是强调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说法绝对,排除D。
故本题选C。
14.某班同学通过参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增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了公民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义务。公民应当
①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
②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
③随时在网络上发布国家安全危机的信息
④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符合题意,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都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③表述错误,随时在网络上发布国家安全危机的信息,会导致国家机密泄露,不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故选B。
15.人民政协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人民政协
A. 行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B. 围绕民主与团结主题开展活动
C. 服从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D. 受人大委托,向人大负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围绕民主与团结主题开展活动,故B选项说法正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不是政府部门,不行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A选项排除。人民政协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下设机构,不需要对中央人民政府负责,C选项排除;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并不受人大委托、向人大负责,D选项排除。本题选择B选项。
16.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表述正确是
A.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C.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D. 全国人大制定所有的法律法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故A符合题意。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B错误。
C: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C错误。
D: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如何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④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17.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 战争与革命 B. 稳定与和谐 C. 合作与冲突 D. 和平与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是时代主题,不合题意。故选D。
18.
上图四幅邮票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中国古代居官汜直、廉洁内律的历史场景。它们所展示的廉政文化,对当今反腐倡廉有积极意义。这表明
A. 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时代价值
B. 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方式
C. 传统文化对人们现代生活有决定作用
D. 一切传统文化都有益于推动时代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国古代的廉洁自律的廉政文化对当今反腐倡廉还有这积极的意义,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具有时代价值,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廉政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是否符合社会规律及需要,而无法取决于文化传播方式;C选项中的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决定”的说法错误;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益于推动时代的发展,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A选项。
19.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发现千百年来,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都印刻着儒家倡导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明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
①积极向上
②深远持久
③愉悦精神
④潜移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千百年来,中国人都镌刻着儒家八目,说明了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深远持久的,题肢②说法正确;材料中,儒家倡导的八目都印在中国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背后,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题肢④说法正确。积极向上与愉悦精神不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故排除①和③。本题选择C选项。
20.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 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 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式过年方式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至今人们仍然代代相传,有利于增强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而不能起到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排除B项。也不能汇集中华文化的大全,起不到这么大作用,排除C项。D项材料没体现出来,排除。故本题选A。
2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国元素”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
③④:分析题意,多样的中国元素显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中国特色,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2.下列选项中,属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的是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 实事求是,力戒空谈
C. 努力研究,精益求精
D.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选项说法正确。BCD三个选项中的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努力研究,精益求精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均不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故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23.下列说法中与下侧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 吐故纳新,兼收并蓄
D.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漫画中的四个人由于欣赏角度不同,对同一件展品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这表明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蕴含的哲理是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蕴含的哲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物作出了不同的认识,B项符合题意,正确;“吐故纳新,兼收并蓄”蕴含的哲理是辩证否定观,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蕴含的哲理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4.我们的思想能不能从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D. 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我们的思想能不能从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A符合题意。
B:材料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B不合题意。
C:本题强调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排除C。
D:本题强调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不是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排除D。
故本题选A。
25.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在“选课走班”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们有了新的体验。下面是三个同学对“选课走班”的体会
从哲学上看,“选课走班”
①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促进学生自省自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③提高学生交往能力,主动创造了事物的客观联系
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走班选课可以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自省自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题肢①②④说法正确。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被人为的创造,题肢③说法错误。本题选择B选项。
26.下侧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A. 规律是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B.
规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 认识规律才能改造规律 D.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规律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是我们的感官直接感觉不到的,A错误。
B: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B错误。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造规律说法错误,排除C。
D:漫画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7.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成败
D.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B: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对我国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入选。
A: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排除。
C:说法错误,人的精神力量影响人的行为,不能起决定作用,C排除。
D:选项D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材料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2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诗句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
④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指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明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不计个人得失;
②说法错误,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有价值的人生也应该考虑个人正当利益;
④说法错误,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精神贡献也要看物质贡献。
故选:B。
【点睛】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贡献)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对自己的满足。(索取)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二、问答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箐。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29.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着中国发展的速度,穿梭于偏远地区的“慢火车”则传递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我国已进入高铁时代。高铁改变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高速、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截止2016年底,我国已建成总里程达2.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网,主要城市基本上已通高铁2016年高铁运送旅客14.43亿人次。高铁时代的绿皮“慢火车”是我国广袤大地上一道独特风景。“慢火车”到发时间恰到好处,票价低廉,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通道。至今每天仍有81对站站停、速度慢的列车在亏损运行2016年共运送旅客近3000万人次。高铁运送旅客14.43亿人次。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100字。
【答案】答案示例: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高铁改变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人们总是期望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高速、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
③价格变动影响需求,一般来说,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慢火车”到发时间恰到好处,票价低廉,是偏远山区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求学就医、销售土特产品的通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着中国发展的速度,穿梭于偏远地区的“慢火车”则传递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自拟题目,写一篇短评。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100字。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解答时把握材料中高铁和“慢火车”各自的特点及作用,调动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30.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上有三种状态: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 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因为只有一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 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因为有多条道路可通“罗马”;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 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因为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罗马”。
三个“罗马”带来了三种“幸福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①选择前进目标,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坚持辩证的观点,防止思想僵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人生道路选择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主客观统一与辩证法思想的香瓜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三个“罗马”带来了三种“幸福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哲学,切入点大,需要提炼材料信息。“当目标唯一且难以达到时,幸福感往往很低”、“当目标不唯一且有多种选择时,幸福感会随之增加”和“当目标切合实际且实现时,幸福感就会变为最大”,说明目标要切合实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启示我们选择前进目标,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在人们选择前进目标和获得幸福感的关系的三种状态”也启示我们要坚持辩证的观点,防止思想僵化。
【点睛】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
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
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
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31.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某市也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引发民众担忧;
♦雾霾污染天气依然存在,环境问题影响人民的健康;
♦机动车数量的暴增,造成的交通堵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该市政府在网上公开征集市民建议,问计于民。
(1)请你针对上述一个问题,建言献策。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向政府建言献策的意义。
【答案】(1)①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饮食行业的宏观调控。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2)①公民向政府建言献策,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者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市在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为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民主决策和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以及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详解】
(1)本题要求针对上述一个问题,建言献策,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时,要针对问题,结合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比如: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建议政府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饮食行业的宏观调控;针对雾霾污染天气问题,可以建议政府要切实履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另外,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可行性。
(2)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公民向政府建言献策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实质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为基础题,直接分点写出意义即可。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对决策的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对公民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点睛】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多种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订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2.
京西古道位于北京西部,历史上它是北京城的生命线和补给线,是京西古代文 明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见证。某校组织学生参加“悠悠古道风——京西古道考察实践 活动”。下面是部分学生的体会。
小波:山坡上一个个深深的蹄窝,连成蜿蜒的长线,仿佛还可以看到古时商道上那一支支翻山越岭的马队、驼队,让我感受到先民们生存与劳动的艰辛,正是他们曾经有过的痛苦、欢乐和祈盼,维系、延续了北京这个古老的城市。
小泽:古道边的古村依山势而建,石砌墙壁、石板做顶、青石铺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小岚: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的关隘、桥梁、寺庙、碑刻……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我从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
结合材料,说明“京西古道考察实践活动”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古道及其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保持其特有走向和特色,能够继承古道的传统风格,彰显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②古道及其建筑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保持古道原有特色,也是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拓宽古道,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现代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京西古道考察实践活动为背景材料,从文化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传统文化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京西古道考察实践活动”的文化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结合材料,说明“京西古道考察实践活动”的文化意义。根据材料中的“在保持其特有的“龙”形走向及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知,是因为古道及其建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由“保持古道原有特色”,是尊重了文化的多样性;根据“拓宽了古道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体现了该决策有利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对现代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睛】正确认识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从民族文化发展角度看: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从文化传承角度看: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文化创新奠定根基。
(3)从民族发展角度看: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维系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简答题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3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现象。请在下面方框内填入怡当的内容。
【答案】① 价格上涨 ② 缩小生产
【解析】
【详解】商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①
应为价格上涨;商品价格下跌,获利减少,会导致生产减少,②应为生产减少。
34.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 ________ 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国家利益
【解析】
【详解】国际关系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点睛】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①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②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5.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富有晳理的名言警句。按照要求,完成下表。
名言
辩证法观点
示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量变是质变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古代的名言警句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发展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为填空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中古语的意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跬步”和“小流”是量变,“千里”和“江海”是质变,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点睛】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与联系:
量 变
质 变
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自身,而变成了另一事物
联系
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6.
上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式,它们依次属于传统习俗、___________ 、传统思想和传统文艺。
【答案】传统建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片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主要考查了传统文化形式的相关知识。
【详解】本题以直观的形式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认识,难度较小,启示学生要夯实基础,牢记课本基础知识。本题要求回答图中“北京菊儿胡同”属于哪种传统文化的形式,属于基础题,解答时,要结合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和传统思想的继承,而材料中的“北京菊儿胡同”属于传统建筑。
【点睛】有关传统文化的命题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
(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4)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所以应该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5)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把握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功能。
(8)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四、论述题14分。
37.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成为引领北京发展的第一动力。
材料一1997-2017年北京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情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为了推动创新发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北京市政府努力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见下表)。
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效率
加强智慧政务顶层设计,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监管把服务企业和群众的事情办好。
北京服务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意识,引导全市干不真诚友好服务企业的“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北京标准
建立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行业发展标准,技术服务标准、市场监管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创制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北京诚信
着力构建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寸步难行”的失信惩戒格局,让违法违规失信者付出沉重代价。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推动创新发展的。
材料三走进新时代,北京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贴企业实际需求,“一对一”服务科技企业;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通过营造创新生态,迈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
(4)说明材料三中北京市做法的哲学依据。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1997-2017年,北京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增速加快,这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
(2)促进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强其竞争力,带动工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民众获得感;促进科技进步,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3)①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质量。
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创造力。(理论部分若答出“坚持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亦可)③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完善制度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4)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北京市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贴企业实际需求,“一对一”服务科技企业。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设立科技创新基金等。
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营造创新生态,迈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征程。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创新成为引领北京发展的第一动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意识的作用、主要矛盾、创新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表及注释,并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及注释反映出来的全部信息。解答图表题要注意图表的题头、图表内容、走势、注解。材料一反映了1997-2017年,北京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增速加快,这说明我国重视科技创新。
(2)本题设问指向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能力、活力稳步提升的同时,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愈发显现。可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从促进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优化、供给质量提升、产业结构优化、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充足、民众获得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等方面,分析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3)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北京市政府是如何推动创新发展的。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主体指向政府。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4)本题设问指向说明材料三中北京市做法的哲学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紧贴企业实际需求”“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营造创新生态”,调动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矛盾、创新的作用等知识分析回答、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