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2021-09-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运城市2019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4月模拟试题
1.从2018年7月1日起,我国将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至3%至15%之间,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图中(D、S为变化前,D1、S1为変化后)能正确反映我国汽车汽车市场降税后变化趋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依题意,其他因素不变,意味着进口汽车价格不变。①反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不符合题意;②反映价格不变,价格箭头平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需求增多,不符合题意;③反映价格上涨,供给增多,不符合题意;进口汽车价格不变,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低,国外汽车厂商获利增多,增加供给,④正确。故本题选D。
2.2018年是国企重组的大年,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混改试点将由央企向地方国企扩围,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也是重中之重。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这有利于
①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提高其控制力和影响力
②公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公有资本的竞争力
③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增强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企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①正确;②错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③错误;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④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发展国有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措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值增值;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国有企业重组转型,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交叉持股,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有利于推进公司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效率。
3.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央高度重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徽企业,今年将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下列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推导正确是
①降低小微企业营业税起征点→扩大所得税优惠范→降低成本一→提高民营经济效益
②法无禁止即可为一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民营经济主导作用
③着力保护企业产权一稳定投资预期→激发民营企业家信心和活力一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④定向降准一+增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为其提供信贷支持→缓解其融资难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宏观调控。降低小微企业营业税起征点,会增加小微企业税负,与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目标矛盾,①错误;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②错误;着力保护企业产权,增强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的稳定性,能稳定企业投资积极性,增强企业信心和活力,助推企业发展,③正确;定向降准,金融机构留存资金增多,能增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能力,增加对企业放贷能力,企业融资压力减轻,④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此题①首位判断法,①错误;②尾项判断法,②错误;③④首位推导,③④正确。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下列举措中,能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是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④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求,探索建立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题干指向是“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④正确;①侧重生产领域,进行改革,③侧重实体经济,①③都是针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不是直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5.2018年广东省参事决策咨询会于8月20日在广州召开。会上各参事.文史馆馆员就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省政府将认真梳理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到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中,进一步推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政府广开言路、广纳诤言的良好作风有利于
①直接反映社情民意,提高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
②政府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③调动参事、馆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④发挥参事、馆员们学识深厚的优势,积极决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决策。广东省政府广开言路、广纳诤言,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①正确;政府依法行政,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②错误;参事、馆员们提出意见建议,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调动参事、馆员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符合题意;广东省政府广开言路、广纳诤言,参事、馆员们提出意见建议,参与民主决策,但决策权在决策机关,④错误,不选。故本题选C。
6.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的“精”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这有利于
①改变社会组织自身组织形式,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义务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探索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新途径
③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好政府职能
④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层民主自治。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并未改变社会组织自身组织形式,社会组织也没有参与社区治理的义务,①错误;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枫桥经验的“精”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探索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新途径,②符合题意;社会组织不是政府,③错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推广促进社会和谐的“枫桥经验”构建城乡社区治理新格局,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这显示了中国
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②进入新时代,在外交活动中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
③作为逐渐崛起的世界强国,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作用,主导世界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秉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说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①符合题意;我们对作出的承诺认真履行,对自身合法权益坚决维护,说明中国在外交活动中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②符合题意;中国不是世界强国,③错误;中国不主导世界发展方向,④错误。故本题选A。
8.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组带。“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文化的要求有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9.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将人工智能专业列人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首批建设资格。国家重视科学技术文化生活意义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重视科技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硬实力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
④文化影响人,重视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①符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说明重视发展科技,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国梦,③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思想道德素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0.嫦娥四号着陆器已于2019年3月30日18时14分正常唤醒,后续将协同玉兔二号月球车按计划开展第四月昼工作,继续实施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这表明
①人们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
②“嫦娥四号”从根本上推动人们的探月活动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人们不会超越对月球真理的认识,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错误;“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着陆月球背面,将对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探测活动,获得对月球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1.习近平指出,把握国际形勢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这说明,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应
①把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抓住事物的主流
②根据我国的发展需要,建立具体稳定的联系
③将部分置于整体之中予以准确分析定位
④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题干未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①与题意无关;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错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说明将部分置于整体之中予以准确分析定位,③符合题意;“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说明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④正确。故本题选D。
12.“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更大奇迹!”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信仰、信念、信心,至关重要,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②错误;题干未涉及上层建筑,③与题意无关;“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推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更大奇迹!”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作出的四大战略部署之一。去年,生态环境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入长江经济带11省市,行程約10万公里进行暗访、暗査、暗拍,对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体检”。发现长江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全撮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搞因区引企业办エ厂,圈地皮大訴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高污染、高耗能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愉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沿江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粗放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政变。推効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必须坚持生态倪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长江经济带发展目前存在问题,并说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的原因。
【答案】问题: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区域发展不协调,缺乏合理规划;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原因:①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生态压力需要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战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助于引导长江沿岸加快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调整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降低生态成本,化解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积累的生态问题。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助于引导各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耗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本题以长江的生态环境状况“体检”为试题情境,知识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两个问题,考查考生概括能力、探究描述事物、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长江经济带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说明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的原因。实际上是两步。第一步,指出问题,第二步,说明原因。每一步都要结合材料。长江经济带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全撮存在产业低端、产能过剩的情况,各地市纷纷搞因区引企业办エ厂,圈地皮大訴建造城镇……一些地方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高污染、高耗能的矿产、钢铁、水泥、化工企业密集布局在长江边,部分企业无视长江水环境,污水直排、愉排问题突出,沿线水污染事件多发,水质不断恶化,沿江生态破坏问题严重,粗放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政变。将这些问题进行概括,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区域协调发展不到位,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的原因。因为污染严重,产能偏低,联系绿色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因为产业低端、产能过剩,联系淘汰落后产业和产能,调整产业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因为生态问题,联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改善环境,降低生态成本。因为高耗能,联系绿色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耗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这些知识点转化为理论依据和意义,即可作答。
【点睛】政治材料分析题的答题素材无外乎试题材料和相关知识。本题两小问,每一步都要认真研读材料,对材料解读,提炼、概括,然后将材料与知识点对应。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取代原来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即“外资三法”),并与2020年1月1自起池行。《外商投资法》从草案制定到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历时三年有余。立法部门经就立法草案征求内、外企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古语有云:“立番法予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ー国,则一国治。"在党的十九大“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矛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溢”的战略指引下,《外商投资法》统筹兼顾国内、国际新形势,针对性化解投资开放进程中的新矛盾,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法治探索;还为全球外资治理新范式的建立贡献了卓越的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颁布《外商投资法》的意义。
【答案】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体现了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②全国人大贯彻科学、民主、依法立法的要求。《外商投资法》颁布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审定和公开征求意见,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③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法》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发挥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解析】本题以国家颁布《外商投资法》为背景,以“外资三法”变为《外商投资法》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知识角度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这一热点问题的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原理、观点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材料,有针对性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国家颁布《外商投资法》的意义。知识限定为政治生活知识,比较宽泛,需要考生结合试题情境圈定答题的知识角度。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说明全国人大拥有立法权,国家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外商投资法》从草案制定到全国人大投票通过,历时三年有余。立法部门经就立法草案征求内、外企和行业协会的意见,包括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说明全国人大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外商投资法》统筹兼顾国内、国际新形势,针对性化解投资开放进程中的新矛盾,不仅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法治探索,还为全球外资治理新范式的建立贡献了卓越的中国智慧,说明中国担负大国责任,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然后运用这些试题情境素材和政治生活知识阐释国家颁布《外商投资法》的意义,可以根据每一点的理论知识联想,通过“有利于”句式阐述。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型”主要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对这种设问的回答,首先要明确是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或是经济、政治两方面的。回答的要点要密切结合所学的知识,紧紧抓住材料中所提供的关键语句,不能乱编一通。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 习近平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革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起伏跌宕,尤其是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往往以似是而非、貌似科学的理论迷惑人们,甚至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招摇撞骗。思政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材料二 习近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办好中国的,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使青少年担负起时代复兴大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哲学依据。
(3)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穂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任选两个关词,发两则“争做时代新青年”的倡议,每条不超过20字。
【答案】(1)思政课教师:①应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青少年心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理想。
(2)青少年:①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②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②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情况。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思政课的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各级党委要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思政课建设。
(3)诚信是一种美德。是立人之本,立业之基。友善是一种品质,互相尊重、与人友好。
【解析】本题属于学科综合类试题,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思政课为背景,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段讲话精神为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考生研读材料、情境探究、多维思考、科学阐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属于文化生活模块试题,知识限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设问指向是如何使青少年担负起时代复兴大任,能力层级要求是“说明”,需要考生结合材料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向分析作答。教师:材料分析:“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草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起伏跌宕,尤其是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往往以似是而非、貌似科学的理论迷惑人们,甚至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招摇撞骗。”联系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联系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等角度分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联系爱国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知识角度予以分析。学生:主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分析,思想上,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分辨能力,在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行动上,脚踏实地,力所能及,从小事做起,等等。
第(2)问,属于哲学模块试题,知识限定为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试题指向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哲学依据,能力层级要求是“说明”。考生要认真研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对应哲学知识。“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创新”联想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意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联系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发两则“争做时代新青年”的倡议,考查考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作答。注意学科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