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 KB
  • 2021-09-01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温州十五校联合体”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二年级政治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正确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错误涂黑。)‎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正确 ‎【解析】‎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2.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共享文化的特定功能。‎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题目观点错误。‎ ‎3.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做到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就文化自身传承而言,科学技术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就文化自身传承而言,科学技术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答案】错误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小明是个小学生,但也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观。‎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所以虽然小明是个小学生,但也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观。‎ ‎7.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答案】正确 ‎【解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 ‎8.在社会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社会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推动社会发展。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点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肯定了发展具有普遍性。‎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该观点认为古今之天下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具有相同内涵的同一模式随时间推移的简单重复,这是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否认世界是普遍发展的,没有做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价值观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这体现了价值观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从一个侧面表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西湖边文创小店里的作品取材于西湖,这些文创作品启发人们发现景区背后历史、人文等基因。这些文创作品 A. 由历史人文等基因决定 B. 源于纯粹“自然”的西湖 C.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湖边文创小店里的作品取材于西湖,这些文创作品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融入了人们对西湖的历史、人文的理解和创新,C项符合题意;历史人文等基因影响这些文创作品,但不起决定作用,A项观点错误;文化作品是人社会实践的产物,融入了西湖背后的历史、人文等基因,所以不是源于纯粹“自然”的西湖,B项观点错误;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材料没有体现这些文创作品明显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12.“献花敬酒、清扫墓碑、诵读祭文、静思追念,庄重的祭祀仪程,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还有着丰富的内涵,那就是传统行孝品德的体现以及对祖先和去世亲人的感怀和感恩。”这一观点主要告诉我们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献花敬酒、清扫墓碑、诵读祭文,是人们传统行孝品德的体现以及对祖先和去世亲人的感怀和感恩,这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①项符合题意,祭祀仪程是人们的精神活动,没有精神产品产生,②项不合题意;祭祀仪程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今天仍被用于缅怀先人,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这种祭祀方式和孝文化具有民族特色,所以没体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3.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是因为 A. 科学技术的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B.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力量 C.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 科技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技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所以国家重视科技创新,C项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A项观点错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力量,B项观点错误;科技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14.各地开办乡村振兴讲习所,使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充电,讲习所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能量营。由此可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活动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变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积极影响 ④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缺的精神食粮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乡村振兴讲习活动,使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充电,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文化活动,①项符合题意;干部群众通过学习文化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②项符合题意;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只有顺应生产方式变化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积极作用,③项观点错误;优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缺的精神食粮,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5.义乌举行第13届中国文化产品交易会,汇聚了俄罗斯、南非等45个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在交流借鉴中相互汲取营养、促进民心相通,成为助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利器。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易会促使我们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交易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俄罗斯、南非等45个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在交流借鉴中相互汲取营养,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项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成为助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利器,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项符合题意;在文化交流中我们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项观点错误;文化交易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 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16.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力量,将新媒体与古典诗词融合,突出了古代诗乐歌舞的结合,以创新性传唱带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的复兴。这表明 ‎①挖掘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 ‎③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要先继承后发展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创新性传唱带来了一场诗词文化的复兴,说明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历久弥新,②项符合题意;该节目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力量,将新媒体与古典诗词融合,突出了古代诗乐歌舞的结合,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项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项观点错误;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而不是先继承后发展,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7.《中国文化报》点赞丽水乡村春晚成新年俗,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经过艺术的编排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一直是乡村春晚最为打动人心之处。乡村春晚之所以打动人,是源于 A. 艺术家的锐意创新 B. 媒体的广泛宣传 C. 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D. 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丽水乡村春晚,节目来自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经过艺术的编排,引起观众共鸣,这说明乡村春晚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C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乡村春晚立足乡村实践,没有体现艺术家的创新作用,也没有体现媒体的宣传和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A、B、D三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18.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展现了与癌症做斗争的小人物们坚韧的生命故事,该影片引发了社会对抗癌救命药降价的热切期盼,也倒逼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这告诉我们 A.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社会对抗癌救命药降价的热切期盼,也倒逼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这说明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项观点错误;材料不涉及文化创新对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C项不合题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点睛】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9.雅加达亚运会闭幕上的“杭州时间”惊艳了所有人,一副婉约清丽的中国江南画卷徐徐展开,以名曲《春江花月夜》为音乐主体,又借鉴了法国大师拉威尔最著名的《波莱罗舞曲》节奏的背景音乐,给世界一个清雅脱俗又不失灵动的杭州城。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要面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的文化 ‎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雅加达亚运会闭幕上的“杭州时间”的城市形象展示,借鉴了法国音乐元素,向世界展示了包容、灵动的杭州城,这是文化交流的典范,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杭州时间”的展示立足杭州实际和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在文化交流中要面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化,③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关于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0.《印象山哈》歌舞剧、婚嫁表演、洗井泼水节等一批文化演艺节目,还原、传承畲乡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畲乡文化复兴。这一文化复兴 A. 是一种守旧主义倾向 B. 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C. 留住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D. 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答案】C ‎【解析】‎ ‎【详解】《印象山哈》歌舞剧、婚嫁表演、洗井泼水节等一批文化演艺节目,还原、传承畲乡传统文化,促进了传统畲乡文化复兴。这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畲乡的文化演艺节目留住了文化创新的根基,促进了文化复兴,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观点是我们反对的错误倾向,在材料中没体现,不选;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一论断说明了 A. 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自然科学等具体科学的进步会推动哲学的发展 C. 唯物主义改变自己形式,从而更好地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D. 唯物主义本质上存在局限性,通过总结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自己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观点认为,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也随着发展,这说明自然科学等具体科学的进步会推动哲学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唯物主义对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C项不合题意;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正确的,在具体的基本形式上,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存在局限性,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2.下列哪两种思想是同一形态的哲学观点 ‎①气者,理之依也 ‎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所以①②两项哲学观点属于同一形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对应的两种思想都不是同一形态,不合题意。答案选A。‎ ‎23.18世纪的法国医生拉美特里,他提出“人是机器”的概念,主要认为人的机体组织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的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人是机器”的观点的局限性在于 ‎①具有机械性的特点 ‎ ‎②具有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 ‎③看到了人受规律的支配 ‎ ‎④否定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是机器”的观点认为人的机体组织和机械类似,该观点否定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具有机械性的特点,是不科学的,①④两项符合题意;该观点认为人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②项观点不是局限性,不合题意;人与规律的关系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人应该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4.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往前走。这佐证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D. 静止是暂时的、无条件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生就像骑自行车,想要保持平衡就必须往前走。这说明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C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运动和物质的关系,A项不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静止的观点,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25.针对小微企业“缺钱少地”的卡脖口,温州小微园率先推出工业厂房产权分割政策,允许企业单独办理不动产权证用于融资,解决入园资金难题。这表明 ‎①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温州小微园从小微企业的实际出发,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其资金难题,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人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的产生,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6.思想的禁锢一旦解除,实践的禁区就攻无不破。该观点 A. 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 坚持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 反映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 揭示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观点肯定了思想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即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决定认识,体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特点,C、D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7.为了探索太阳风的速度、了解太阳风暴原理,2018年8月12日,美国航天局成功发射帕克太阳探测器,开始进行为期7年的逐日之旅,突破过去天文学只靠远距离观察天体和宇宙的局限。这意味着 A.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认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 对太阳已有的认识将被推翻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国通过发射太阳探测器,突破过去天文学只靠远距离观察天体和宇宙的局限,推动了人类天文学的发展,这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项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项观点错误;材料观点是人类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推动认识发展,而不是推翻已有的认识,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点睛】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28.攀上一座高山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等着你去攀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A. 认识具有反复性 B. 认识具有上升性 C. 认识具有无限性 D. 真理具有条件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攀上一座高山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高山等着你去攀登,说明人登上一座山,形成对这座山的认识,但后面还有很多各不相同的山,等着我们形成更多新的认识,蕴含的哲理是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反复性和上升性,A、B两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真理的特点,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区分认识的三个特点。‎ 理解 原因 误区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9.通过免费开放西湖景区,杭州主动打破旅游行业边界,把门票经济转变成联动性极强的周边产业经济。这告诉我们 ‎①解放思想、积极寻找新思路是改造世界的目标和归宿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③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失去了基础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杭州市相关部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免费开放西湖景区,打破旅游行业边界,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该做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了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②项符合题意;杭州把门票经济转变成联动性极强的周边产业经济,该做法准确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④项符合题意;改造世界是目标和归宿,解放思想、积极寻找新思路有利于更好的改造世界,①项观点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本就没有人意识的参与,不会因为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了基础,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 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0.近年来,各地经济尝试“互联网+养老”“养老+医疗”“养老+旅游”等多元化养老模式,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优化结构能更好发挥整体功能 ④立足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多元化养老模式,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①项符合题意;之所以尝试“互联网+”的多元化养老模式,是因为优化养老结构能更好发挥整体功能,促进了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③项符合题意;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项观点错误;整体统帅部分,所以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推动事物发展,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31.如今共享经济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共享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看好,但表面繁荣的背后,消费者体验却并不美好,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着不按规定乱停乱放等“乱象”,共享汽车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A. 新事物总会得到人们群众的坚持和拥护 B. 新事物发展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有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D.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共享汽车作为新事物,还不完善,存在各种不足,所以其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这说明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有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C项符合题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也有一个过程,所以不一定所有的新事物一开始都会得到人们群众的坚持和拥护,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联系,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关于新旧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 ‎(1)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其间既有新旧事物并存的情形,也会出现旧事物暂时复辟的现象,不能笼统地说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角度来说的,不是说新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当新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旧事物往往更强大。‎ ‎(3)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内容是事物的根本,看待事物的性质必须抓住它的内容。事实上,新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新,旧事物在形式上未必就旧,旧事物常以新形式出现。‎ ‎32.“火炉”武汉缘何不再那么热?在众多因素中,城市植被的增加功不可没。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统计分析,武汉植被覆盖率每提高5%,炎夏季节地表温度可下降约1.3℃。而从1997年到2017年,武汉绿化覆盖率从31%提升到了39.55%。这告诉我们 A. 要重视量的积累 B. 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1997年到2017年20年间,武汉绿化覆盖率从31%提升到了39.55%,而植被覆盖率每提高5%,炎夏季节地表温度可下降约1.3℃,所以多年的城市绿化是“火炉”武汉缘何不再那么热的主因,这说明量的积累的重要性,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质变,B、C两项不合题意;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有发展一定有质变,有质变不一定有发展。质变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33.小微企业不但作为大中企业必不可少的产业配套而存在,更是孕育大企业的土壤。由此可见 A.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答案】D ‎【解析】‎ ‎【详解】‎ 小微企业和大中企业既是竞争关系,同时小微企业又是大中企业的产业配套,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展成为大中企业,这说明小微企业和发中企业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项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项错误;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但二者不会相互转化,B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没有体现二者的斗争性,C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34.今年以来,形形色色的独角兽概念令人眼花缭乱,为严防“伪独角兽”扰乱资本市场,我国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该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A.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为严防“伪独角兽”扰乱资本市场,我国政府发布的指导意见为甄别真假独角兽提供了依据,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属于唯物论,不是辩证法,不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项观点错误;D项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辩证法,不合题意。答案选C。‎ ‎35.面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美国挥舞贸易保护的大棒开打贸易战,而40年来中美合作给两国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总体而言,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统一的方法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性质起着决定作用 ‎③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④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于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要看到合作是主流,互利共赢,而分歧是次要的,可以通过谈判解决,这启示我们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相统一的方法,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如何看待中美两国贸易问题,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哲学道理,②③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36.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乡土性的农业国,农业国文化的根基在于乡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便是回归乡土中国,同时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超越乡土中国。这表明 ‎①要尊重并超越事物的本质规律 ②发展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实现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自我超越,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④两项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和超越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①项观点错误;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37.浙江省开发区在开放型体制机制创新上,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谋划实施一批群众最期盼、发展最急需的改革举措,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浙江经验。这一做法表明 ‎①辩证否定要求勇于破除思想观念 ②创新是对既有实践的突破 ‎③承认矛盾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浙江省开发区采取措施,选准突破口,推动开放性体制机制创新,表明创新是建立在既有实践和认识基础上的,是对既有实践的突破,②项符合题意;浙江省开发区的这些改革举措都是群众最期盼的,体现了浙江省在改革中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项符合题意;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要勇于破除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意识,①项观点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38.我们要构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助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要求主要体现了 A. 意识具有能动性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们要构建的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这种社会心态可以助推国家发展,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观点属于辩证唯物论范畴,不属于唯物史观范畴,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C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体现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正确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从内容看,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作用看,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9.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 A. 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B.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 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漫画及文字可知,木桶的价值在于装东西,如果不装东西,就不能体现其价值,有此类推,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满足主体的需要,所以人要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A项不合题意;漫画主旨没有体现怎样实现人生价值,B、C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40.我国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所有权归集体,资格权归农户,使用权可以放活。农民将使用权转让出去,吸引外来资本来发展乡村旅游,双方的钱袋子都鼓起来。这表明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理顺了宅基地的归属关系,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轮改革有利于推动农民富裕、农村经济发展,说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项观点错误;材料中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变革的是生产关系,没有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点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的角度所阐释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关系指生产活动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释的,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 二者在范畴上还是有区别的。 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不同概念下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论述。‎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41.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内外兼修,既塑形,也铸魂。在农房改造上,巧借山水、依坡就势,每幢农房都融入了大天井、小花园等元素,但又没有千篇一律,打造成了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杭派民居群。同时全面推动移风易俗,在传统礼俗和陈规陋习之间划出一条线,告诉群众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反对的,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使胥江村风清气朗。‎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角度,讲讲胥江村在铸魂过程中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 ‎ ‎(2)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胥江村农房改造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1)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胥江村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划出一条线,引领村民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胥江村对于陈规陋习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做到移风易俗。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传统礼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使胥江村风清气朗。‎ ‎(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结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个性一定包含了共性。杭派民居的共性存在于每幢农房之中,每幢农房巧借山水、都融入了大天井、小花园等元素,同时每幢民居又没有千篇一律,胥江村的农房改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联结,把胥江村打造成了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杭派民居群。‎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浙江省建德市乾潭镇胥江村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从文化和哲学两个模块检测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难度不大。‎ ‎【详解】设问一要求从《文化生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角度,讲讲胥江村在铸魂过程中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 首先明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所以该题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措施类主观题。然后回归教材,提取相应知识,最后把教材知识与材料的做法对接,形成完整答案。‎ 设问二要求用《生活与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胥江村农房改造措施的合理性。设问明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所以首先回答出二者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材料,分别对应分析是如何体现这种关系的,就可以得出其措施的合理性。据教材可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据材料可知,“巧借山水、依坡就势,每幢农房都融入了大天井、小花园等元素”,属于其共性,“但又没有千篇一律”,体现了其个性,这些建筑的共性通过各自建筑的个性表现出来,说明胥江村的农房改造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联结,把胥江村打造成了错落有致、环境优美的杭派民居群。‎ ‎42.材料一:“安全”成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指标之一,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风险管控,是保和平、促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材料二: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并非不可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曾于1941年提出了300∶29∶1法则,即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事故。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研究海因里希法则,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逐步产生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方法”,为中国城市拉开“安全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统一的相关知识,分析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 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为中国城市拉开安全网。‎ ‎【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城市风险管理是未来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能更好地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并非不可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在城市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产生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方法”,为中国城市拉开“安全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为话题,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运动的规律性等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 ‎【详解】设问一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坚持整体与部分统一的相关知识,分析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考查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掌握,该知识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部分,二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然后分析材料可知,“城市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这里的风险管理就是城市管理的关键部分,体现的是部分对整体的影响,所以只需要用部分对整体的作用原理方法论分析。最后说明城市风险管理对全局的重要意义即可。‎ 设问二要求结合材料二, 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为中国城市拉开安全网。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措施类主观题。本题需要调用的知识是规律,包括尊重规律和认识与利用规律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城市发展及其风险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和认识的;另一方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据材料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城市管理经验和教训,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城市风险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它,产生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方法”,为中国城市拉开“安全网”。‎ ‎43.温州人精神如今已成为一种经济文化现象,经过温州人的大流动,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每一个角落,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有人曾将“温州人精神”概括为四句话: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如今的温州,在外温州人数量达200万,他们中很多人曾经或正在“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秉承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传统,以温州人的智慧,实现销售收入数千亿元,相当于温州之外还存在一个“温州”,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知识,分析温州人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阐述在外创业的温州人是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 ‎【答案】(1)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温州人以其精神和智慧实现销售收入数千亿元,在温州之外又创造一个“温州”。 温州人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文化现象,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2)温州人依靠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秉承不断进取,永不言败的传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温州人以特有的智慧、卓越的个人素质,不等不靠,四海为家, 为实现成功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温州人精神为话题,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和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等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 ‎【详解】设问一要求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知识,分析温州人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首先要分析文化与经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温州人精神形成的经济土壤和对温州、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具体分析为:经济决定文化,温州人精神产生于温州人立足温州,闯荡天下的经济活动;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温州人精神促进了温州的发展,在温州之外又创造一个“温州”,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设问二要求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阐述在外创业的温州人是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考查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因素的具体应用能力,要求非常明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析温州人精神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作用。首先结合教材,确定知识点: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然后分别对接温州人精神:温州人在创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温州人以特有的智慧、卓越的个人素质;温州人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最后整合成完整答案即可。‎ ‎【点睛】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因素。‎ ‎(1)客观因素:①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③社会实践。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主观因素:①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充分,个人条件越成熟,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人生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③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④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