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6.00 KB
  • 2021-09-02 发布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2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单元综合提升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3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原因 ‎(1)(为什么)文化的作用角度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 ‎③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作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认识、实践和思维,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文化强国角度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②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这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让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3)意义角度: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如何做)‎ ‎(1)文化发展的一般措施角度:结合材料相关信息,调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中的推动文化交流、搞好文化继承、推进文化创新、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措施中的具体知识。‎ - 7 -‎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知识角度 ‎①国家或政府角度 a.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在提供多样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d.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e.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f.引导公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发展充满信心。‎ g.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h.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i.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搞好文化继承和交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②文化生产单位或媒体角度: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公民个人角度: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低俗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微专题12 三条线索整合文化生活知识专项突破 ‎1.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为什么角度 ‎(1)从本质上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7 -‎ ‎(2)从性质上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看,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4)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可以促进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7)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8)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9)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1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典型例题1] (2019·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于‎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上映。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影片从特效到剧情,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 - 7 -‎ 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截至‎2019年2月17日,电影上映仅13天票房就突破了37亿元人民币。与美国科幻电影通常强调 某个英雄拯救世界或者探索未知新家园的故事不同,《流浪地球》体现的是中国式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此外,出现在影片里的济宁N3派出所、朱自清的《春》、生活中常见的烤串和麻将……都在细节上渗透着浓浓的中国元素。很多网友评论,《流浪地球》既借鉴了国际科幻电影的成功经验,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影片在国外市场上也获得了广泛好评。《福布斯》杂志赞扬“《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纽约时报》评价“中国电影终于加入了太空竞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影《流浪地球》为什么能实现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流浪地球》打破了美国科幻片一统天下的局面,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流浪地球》借鉴了外来文化的优点,实现了形式的创新,打造了视觉盛宴;电影在表达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融入了多种元素,凸显了中国特色;影片关注了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增强了海外影响力。‎ 答案:①作为中国首部科幻大片,改变了美国科幻电影一统天下的局面。②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特效和剧情,为观众打造了独特的视觉盛宴。③电影中的价值观念、文化元素和思维方式,彰显了中国特色。④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注、高质量的影片制作等也是影片在海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以文化的发展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怎么办角度之一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政治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我们要自觉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5)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教育等都可以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 ‎(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 7 -‎ 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8)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典型例题2] 千百年来,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奔月”,中华民族不断展现对宇宙的浪漫想象和探索激情。‎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正是基于此,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进程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人间奇迹。‎ 从“鹊桥”中继星、嫦娥四号探测器陆续升空,到在月球背面留下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中国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高度评价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在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上建立的卓越功勋,深切勉励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奋勇拼搏。‎ 一部中国探月奋斗史,就是航天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史,背后凝结了数百家单位、几万名科技工作者、航天人的心血和智慧,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结合材料,运用伟大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嫦娥奔月”成功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解析:本题以“嫦娥奔月”为背景,考查如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结合材料,考生可以从伟大梦想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等角度展开分析,同时要强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答案:①伟大事业始于梦想,要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心怀梦想、不懈追求。②伟大事业基于创新,要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③伟大事业成于实干,要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不畏艰难,拼搏奋斗,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④要弘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⑤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怎么办角度之二 ‎(1)要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提供多样化的同时,弘扬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7 -‎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7)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9)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搞好文化继承和交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典型例题3] 近年来,传播正能量的精品佳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更成为文艺创作者们的追求。‎ ‎2018年12月5日‎,以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旨的话剧《国魂》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上演。话剧《国魂》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于敏、孙家栋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投身“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为主线,演员们以真情的投入、生动的对白,配合逼真的舞台效果,生动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们在艰苦复杂条件下,带领科学家们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的英雄事迹,再现他们以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创造出“两弹一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人间奇迹,用巨大的努力和牺牲、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实现了国防科研事业的战略性突破的艰难过程。‎ 话剧《国魂》整个舞台运用了光电多媒体影像技术,无论是戈壁沙漠,还是研究场景,都展现了历史的逼真与简约。创作期间,主创团队先后多次到两弹城采风,穿越时光,感受“两弹一星”科学巨匠们真实的生活、工作场景,更加深入刻画了人物形象。‎ - 7 -‎ 结合材料,谈谈话剧《国魂》的成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设问指向——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也就是让考生从材料中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材料中话剧《国魂》弘扬主旋律涉及先进文化的知识,舞台运用了光电多媒体影像技术涉及科技创新的知识,话剧本身再现了“两弹一星”的英雄事迹涉及民族精神的知识。‎ 答案:①弘扬主旋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主导地位。②坚持文化创新的发展道路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注重发挥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⑤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