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2.00 K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2020届衡阳市高中毕业班联考(二)
文科综合政治
1. 最高限价是指国家用行政手段规定的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某国因市场需求量增加,决定调整A商品进口最高限价。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图中(D、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1P2分别表示调整前后的价格)能正确反映此次价格调整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均衡价格的相关知识。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制定的最高价格。最高限制价格一般低于均衡价格,A项排除;某国因A商品市场需求量增加,A商品价格应呈上涨趋势,同时由于政府决定调整A商品进口最高限价,因此A商品价格上涨有限,应低于均衡价格,C项正确,B、D项错误。故本题选C。
2. 为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杜会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 17 -
对运输防控重点物资和生活服务类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设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缓缴或返还部分社会保险费;对于防疫用品和防疫一线工作者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上述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推导正确的有( )
①免征增值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企业创新发展
②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税负降低→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
③企业缓缴或返还杜保费→减轻企业负担→企业扩大再生产→刺激社会总需求
④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收入增加→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免征增值税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①传导错误。
②:企业税负降低,生产规模不一定扩大,市场竞争力不一定增强,②传导错误。
③:企业缓缴或返还杜保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刺激社会总需求,③传导正确。
④: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税负减轻,收入增加,会激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④传导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传导效应类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影响传导路径;一类是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传导路径。其解题思路是:1、确定一个传导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合。
3. 下表为2019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不考虑其他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 )
- 17 -
①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②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城镇恩格尔系数
③农村居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④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消费也在增加,①④符合题意。
②: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材料未涉及,②与题意无关。
③:表格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而且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而且增长率不等于实际收入,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它主观因素: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4. 中国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1至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1.7万辆和69.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 2%和27.8%。材料表明( )
①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决定它的销量
②我国增加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
- 17 -
③我国汽车制造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④绿色消费理念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汽车销量受到质量、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销量引导产量,产量不决定销量、①排除。
②:通过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可见其规模的扩大,这与国家对其实施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关,②正确。
③:新能源汽车发展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③正确。
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表明绿色消费已成为全社会的消费方式和习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一般指质量、品牌、功能,效用。是自然属性、共有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通过价格表现。是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有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要量的影响。A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B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 格上升,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财政的作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促公平: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促配置: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某些行业、地区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重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多,投资风险大,建设周期长,离不开财政支持,国家运用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强能源、交通、电信、水利、研发等基础设施建设。
- 17 -
促平稳:财政可以保持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经济滞缓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税减支,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原因: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2)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3)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具体要求:“5R”
5. 为了方便小孩上学,某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有的村民反映平淡,有的村民不愿出资。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对此,下列有关方案最可行的是( )
①财政给予适度支持,促进矛盾解决
②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决定
③由村委会决定修建道路以缓和矛盾
④根据各户实际人数、收入等状况协商各方的出资额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中的问题应主要由住户协商解决,由住户根据各户实际人数、收入等状况协商各方的出资额,也可由上级财政给予适度支持,促进矛盾解决,①④符合题意。
②:资金问题,简单地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能损害少数人的合法权益,②排除。
③:村委会决定修建并没有解决出资难题,也未必能缓和矛盾,③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6.
- 17 -
尼日利亚《先锋报》刊文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平台,中国通过行动,身体力行地维护全球秩序,让世界变得更加光明。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从中可以看出( )
①我国始终坚持包容普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②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与世界共享未来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代表性和话语权在增强
④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强调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说明“我国始终坚持包容普惠,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与世界共享未来”,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谋求话语权,况且材料也未涉及中国的话语权问题,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中非合作,并未阐释“坚定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落脚点”,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的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3)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决定国家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是由我国坚持国家至上决定的。(5)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要求和体现。(6)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情节美丽的世界。
7.
- 17 -
2019年10月24日全国扫黑办发布扫黑除恶4份最新文件,要认真落实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依法严惩“村霸”“市霸”“街霸”“行霸”等黑恶势力。国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
①要求公民增强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权利意识
②要求执政党行使好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能
③要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④有利于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与黑恶势力作斗争不是公民的权利,①错误。
②:执政党没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职能,②错误。
③④:落实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依法严惩“村霸”“市霸”“街霸”“行霸”等黑恶势力,这要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该举措有利于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8. 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是因为( )
①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②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
③意识形态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意识形态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 17 -
【详解】①②: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需要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①②正确。
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错误。
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1)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2)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3)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9. 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此次评选是从308位正式候选人中由普通百姓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 孝老爱亲”5个类型。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代表( )
①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表率作用,使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根本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③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④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强调的是评选和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代表,这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的表率作用,使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也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①④符合题意。
②:错在“根本途径”,而且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代表与文化产业无关,②排除。
- 17 -
③:表彰全国道德模范代表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0. 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下图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里蕴含的哲理与下列古语相一致的是( )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③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要想获得真知就要深入到实践中,去体验,去感知,去行动。①:“行、为”是实践的意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符合题意。
②:“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是奉劝人们少说多做,不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
③:“权、度然后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符合题意。
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强调了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 17 -
【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1)量变是事物的增减和场所得变迁,是一种渐进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11.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国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反腐败的具体举措,共同开展调研,党内外直接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需要我党( )
①变革政党政治的运行规律,深入推进党内廉政建设
②认识执政规律,使治理国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③把握治党规律,使自身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勃勃生机
④尊重党建规律,让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得以解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变革规律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材料强调的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而不是强调“使治理国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②排除。
③④: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需要我党把握治党规律,使自身始终保持肌体健康和勃勃生机,需要我党尊重党建规律,让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得以解决,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 17 -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2. 有经济学家将过去几百年间著名的经济泡沫时期进行了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预在都会政裂,无一例外。但是预测泡沫何时会达到临界状态并破灭,总是比较困难。它就像掉落到地板上的沙粒,堆成了土堆一样顶都变得日渐获窄。在某个节点,一粒沙就会引发雪崩,谁知道是哪一一粒呢? 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 二者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量的变化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
③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类活动的结果是无法预见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①错误。
②:就像掉落到地板上的沙粒,堆成了土堆一样顶都变得日渐获窄,在某个节点,一粒沙就会引发雪崩,这表明明事物量的变化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变化,②符合题意。
③:“它就像掉落到地板上的沙粒,堆成了土堆一样顶都变得日渐获窄,在某个节点,一粒沙就会引发雪崩,谁知道是哪一粒呢?”这启示我们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③符合题意。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17 -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对立,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百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度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然性是指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和唯一可能的趋势;偶然性是指现实中由非本质的、知互相交错的因素决定的以多种可能状态存在的联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新《土地管理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土地管理法》是一部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法律,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坚持土地公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充分总结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改革土地征收制度、破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障碍和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七方面做出突破。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意义重大,将成为中国经济另一个转折点。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必要性。
【答案】①坚持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为集体经济的发展释放活力,巩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乡村振兴。③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充分保障了农村集体土地权益;调动了土地要素的积极性,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④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有利于我国的粮食安全。⑤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解析】
【分析】
- 17 -
本题以新的《土地管理法》的颁布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的《土地管理法》修改上的突破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必要性。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可以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上阐释修改土地管理法对发展集体经济、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阐释修改土地管理法对建设用地市场,实现乡村振兴的作用,对农村生产力,保障农村集体土地权益的作用;从生产要素上阐释修改土地管理法对激发生产要素活力的作用;从耕地保护阐释粮食安全;从新发展理念上阐释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郊村位于华阴市太华路街道办事处,人均耕地面积0.7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户、48人,近年来,华阴市太华办城郊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城郎村党支部选拔责任心强的党员进入领导班子,多次同两委班子、包联单位、包村领导干部、群众代表交流探讨得出产业精准扶贫是治本之策。广泛征求多方意见,立足全村实际,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发展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包联单位+贫因户”的模式,培育一批实力堆厚,吸纳、带动贫困户能力强的市场主体,村党委在合作社经营期间始终保持科学规划引领,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进一步发挥贫困户、帮扶两委干部、合作社的主体作用,使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更加紧密,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逐步形成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局面。达到使贫困户真正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太华办城郊村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华阴市太华办城郊党组织是如何调动基层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
【答案】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在脱贫攻坚中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帮扶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目标。②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委会带领村民实行自治,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运用民主的办法脱贫攻坚。③在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村委会带领下,村民作为脱贫主体,贯彻党的宗旨,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扶贫攻坚。
【解析】
【分析】
- 17 -
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城郊村脱贫攻坚的举措为材料,从《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华阴市太华办城郊党组织是如何调动基层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设问主体是党组织,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领导、党的宗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最后落脚于村民自治、村民的权利和义务上。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采用主体分析法予以解答,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 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趣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 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带来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国际交往加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力,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1)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从“ 深圳速度”到“ 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2)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某班拟举办“我与改革”演讲会,请围绕“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3个要点。
- 17 -
【答案】(1)①深圳成立之初,立足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了“深圳速度”,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做到了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了具体分析,③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与时俱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④深圳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在分析具体矛盾时,注意了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①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③文化体制的改革激发了文化创新的活力,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④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推动了自身的繁荣发展。
(3)参考答案:①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②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强本领。③开拓进取,实梦想与担当的统一。④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只要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深圳的发展状况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态度政策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研读材料,找出深圳的做法,分三个阶段,深圳成立之初、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阶段,然后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改革开放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这一观点加以说明。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解题思路,试题审问指向的是改革开放对中华文化的作用,考生可以从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提供深厚实践基础、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等方面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围绕“我的梦,中国梦”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3个要点。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结合考生身份,考生可从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上分析作答。
- 17 -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读,在于知识要点的确认。可以挖掘材料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第(2)问,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影响”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或不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17 -
- 17 -
相关文档
- 【政治】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92021-09-0211页
- 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政2021-09-0217页
- 【政治】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1-09-0111页
-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 2021-09-016页
-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8-2019学年高2021-09-0121页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0届高三二2021-09-0117页
- 重庆市七校联考2019届高三二模考试2021-09-0113页
- 政治卷·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2021-09-0112页
-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实2021-09-015页
-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2021-09-0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