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9-02 发布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高考押题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必修四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 ‎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由三位美国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杰出贡献。三位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本届诺尔贝医学奖最接地气的忠告就是:不要熬夜!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和主观能动性 ‎ ②世界是可知的,主观可以正确反映客观 ‎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1.原理内容 ‎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2.方法论 ‎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3.反对错误认识 ‎ 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而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1.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体液或细胞中分离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多种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如实体肿瘤或白血病。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带动基因测序技术从实验室走入临床,成为全球医学界的热门话题。这说明 ‎①实践是具有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活动 ‎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的需要客观上能够推进实践的发展 ‎ ‎④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深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历经数年研究,中澳古人类学家用碳-14测定法,最终确定了一根神秘人腿骨化石主人的生存年代,他是一个1.4万年前生活在云南的蒙自的马鹿洞人,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有人推测这很可能是一个史前全新人种。该推测 ‎ ‎①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人类进化史的原有认识 ‎ ‎②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仍具有不确定性 ‎ ‎③正确与否还需接受科学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 ‎④是运用科学方法严密推理得出的科学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国在实践中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变化表明 ‎①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②认识的变化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③认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亲自动手烹饪,摸索出了“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猪肉烹饪方法,这便是江南传统名菜“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下列对此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猪肉质优价廉,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 ‎②苏轼亲自动手,为“东坡肉”做法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③“东坡肉”的做法,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④“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下列诗句与贺词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2.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该推测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仍具有不确定性,正确与否还需接受科学实验的进一步验证,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夸大了该推测的作用,说法错误;该推测不一定是科学结论,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3.B 【解析】物质决定认识,有什么样的客观对象就会有什么样的认识,①错误;我国在实践中对于“两座山”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表明认识的变化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②正确;认识活动具有主体差异性在材料中没有反映,③不选;我国在实践中对于“两座山”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表明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 ‎4.C【解析】苏东坡亲自动手烹饪,摸索出了“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②③项符合题意;苏轼亲自动手,勤于实践,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①项说法错误;“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社会实践中的探索,而非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