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0 K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一6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
1.“宗教慈善周”期间,某省宗教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讨交流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彰显了宗教界的爱心,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新贡献。这:( )
①增强了宗教界的服务意识,树立了宗教界的良好形象
②促进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③保护了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体现了我国宗教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宗教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讨交流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彰显了宗教界的爱心,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新贡献。这增强了宗教界的服务意识,树立了宗教界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②适合题意;③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宗旨,④是不科学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我国的宗教政策
2.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的宁夏回民姬秀林今年获得了政府补贴近4万元,其中改造危窑补贴2.7万元,建牛棚补贴8000元,发展产业补贴2000元。精准扶贫政策正帮助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居民走出困境。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原则
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民族问题的相关知识。精准扶贫政策正帮助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贫困居民走出困境,这表明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②④正确;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但其本身不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也不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①③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据统计,新疆现有清真寺、教堂、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 2.48 万座,信教群众占新疆人口的 56.3%。自治区政府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保护宗教遗址。这说明在我国
①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信仰宗教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积极贯彻
③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④宗教文化得到了国家的尊重和保护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我国实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不鼓励人们信教,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宗教信仰的本质是唯心主义,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我国的宗教政策
【名师点睛】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原因:我国现阶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还没有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这种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是明智、正确的选择。
(2)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制定宗教政策的依据;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是基础;团结一切力量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我国宗教政策实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4.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互联网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这表明
①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顺应时代主题,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
③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与落脚点
④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话语权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把握材料主旨是解题的关键。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互联网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促进国际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既体现了中国顺应时代主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参与全球治理,也表明随着综合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更多话语权,故②④符合题意;中国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故①错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不是共同利益,故③错误。故选D。
5.2017年2月10 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 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 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由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反映出
①以互利共赢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
②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③联合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④联合国的改革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贡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联合国的作用。由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联合国写入决议,这反映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也表明联合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间关系,①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近年来,自美国抛出“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论调后,在美国怂恿下,南海周边个别国家一再挑事闹事、冲突不断。这一事实再一次佐证了( )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 霸权和强权是和平的主要障碍
C. 冲突与对抗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
D. 单极与多极是国际竞争的实质所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相关知识。自美国抛出“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论调后,在美国怂恿下,南海周边个别国家一再挑事闹事、冲突不断。这再一次佐证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当今时代主题的相关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C项错误,排除;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7. “一带一路”、亚投行、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构建贸易伙伴关系,只有“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才能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本地区人民提供和平安宁的家园。要做到“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需要中国与东盟各国
①携手相助,战略结盟 ②互尊互信,友好协商
③互谅互让,均担责任 ④亲仁善邻,合作共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做到“守望相助、同舟共济”需要中国与东盟各国寻求利益的共同点,亲仁善邻、合作共赢,互尊互信,友好协商,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利益上不能“互谅互让”, ③选项说法错误;我国对外坚持不结盟,①选项说法错误,我国政府承诺不结盟;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这表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和对人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的相关内容,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9.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也使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交融,①④适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是错误的;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10.象形文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图)。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毛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等。这一现象说明( )
A. 文化一种精神力量
B.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包括了语言文字
D. 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特点。“象形文字的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1.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电视剧有26%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广告文化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体现了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的内容。③表述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④符合题意,广告文化中广告属于经济,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内容。故选C。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2、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学技术、教育等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素养,文化渗透,文化霸权主义等)
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为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成就其世界性,①错误;材料表明古琴音乐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②正确;古琴音乐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③错误;材料表明《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高三某班同学积极响应,组织了一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有同学指出,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同学观点的正确性,并为党和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出谋划策。
【答案】(1)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民族团结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2)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某校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同学观点的正确性,并为党和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出谋划策。”设置有两个问题,即“分析该同学观点的正确性”“为党和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出谋划策”,分别属于原因类试题和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民族”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对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对于第一个问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该同学的观点“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分别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公民的基本政治性义务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对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分别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权益事关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利益,面对我国海洋权益维护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采取了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执法,加大对南海管辖巡航的力度,加强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坚定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
【答案】①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立法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等基本权利。②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海洋权益是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解析】
【分析】
此题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海洋权益事关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利益”的信息分别从主权国家的权利;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易》中这样定义文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在汉语中是“人化”的简称。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马克思也曾说过,帝国总是要衰败的,没有永恒的帝国,但有永恒的文化。所以说,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结合材料,谈谈“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为话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文化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的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老子的观点、马克思的观点分别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分析说明题是一种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的一段或几段材料进行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从而说明这段材料的观点、原理是什么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设问,一般要求分析材料中体现问题的实质、原因(依据)、影响、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学生尽量能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道理,然后根据相应类型进行分析。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型题须按以下四步进行: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文化创新的意义、途径、主体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做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条理清楚。特别要指出的是,回答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灵活运用,上述方法有取有舍,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