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 M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化生活
必修
3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01
课 前 预 习 案
文化环境
交往行为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
主动接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精神世界
重要途径
精神力量
感染力
全面发展
精神食粮
1
.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
)
2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
3
.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
)
4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
5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
6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和非强制的。
(
)
×
×
×
×
×
√
1
.
“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
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
”
。这些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可喜的变化,这体现了
(
)
①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 ④文化潜移默化地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B
2
.虽同在地球村,但异域文化的差异是巨大的,文化的多样性又造就了各国人的群体差异:中国人置家庭于首位,美国人标榜安全第一,印度人重视教育
……
这说明
(
)
①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有相同的特点 ④文化决定各国人们观念上的差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
C
3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
.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深远持久的特点
C
.自身传承的特点
D
.有形强制的特点
答案
B
4
.书是人类终生的伴侣,因为一本好书,总能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这主要表明
(
)
A
.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B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答案
B
5
.
《
命运交响曲
》
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
这是一首意志战胜宿命、光明战胜黑暗的颂歌。每当人们听到这首乐曲,总会得到极大的振奋和力量。这表明优秀文化作品能够
(
)
A
.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B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促使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答案
B
6
.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目前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段话主要说明
(
)
A
.人们的物质消费量下降,文化消费量上升
B
.人们的文化消费比物质消费重要
C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是文化建设
D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
D
1
.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02
课 堂 探 究 案
考点一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3)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
文化影响人的两大特点
重难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角度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
注意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求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提高自身素养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
提醒
]
“
潜移默化
”
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
深远持久
”
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能够体现
“
潜移默化
”
的词语或句子: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等;能够体现
“
深远持久
”
的词语或句子:难以改变、保持、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等。
1
.
(2018
·
江苏卷
·
19)
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
“
生活便利
”
和
“
人民友好
”
,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
“
归属感
”
。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
《I
’
m going to China》
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
)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A
考向一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解析
A
对: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的原因在于中国的
“
生活便利
”
和
“
人民友好
”
,更在于他们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
“
归属感
”
,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
B
、
D
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影响,没有涉及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审美素养的影响。
C
错: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2
.
(2018
·
天津卷
·
7)
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
《
信中国
》
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
“
信使
”
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
(
)
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A
考向二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解析
A
对:材料表明展读革命先辈书信的文化活动激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
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C
错: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
D
错: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材料中革命书信承载的历史只是中国革命发展史。
《
信
·
中国
》
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读信栏目,由朱军主持,嘉宾有黄渤、李光洁、杨洋、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等。节目从
2 000
多封历史书信中发现
50
多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多元手段与时代、历史、写信人和收信人的灵魂对话。
[
易错练
]
1
.读一本好书,我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读一本坏书,我们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误导,使自己的思想偏离正确的轨道。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
A
.潜移默化的特点
B
.深远持久的特点
B
.融会贯通的特点
D
.相对独立的特点
A
解析
材料中的
“
不知不觉
”
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提醒
]
“
潜移默化
”
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
深远持久
”
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时间。
2
.众多学子对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学生会萌生进一步触摸传统文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有的学生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个别学生兴趣并不太高。这是因为
(
)
A
.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B
.文化影响人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影响人是主动感悟的
D
.文化影响人是形式各异的
C
解析
从总体上看,材料分析了不同的人对文化感受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在于人的自身因素,而不是文化因素。
[
提醒
]
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才会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
模拟练
]
3
.
(2019
·
河北邯郸入学检测
)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文物虽然静默,可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与人交流
——
走马观花者,它给你展示造型之美、工艺之美、色彩之美,令你惊叹;细心欣赏者,它向你讲述自己的光阴故事、人世变迁,让你感怀。材料表明
(
)
①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解析
文物的造型之美、工艺之美、色彩之美,令人惊叹,文物背后的故事、人世变迁,让人感怀,表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④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也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影响,
①②
与题意不符。
4
.
(2019
·
广西梧州检测
)
文化和旅游部指出,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整个旅游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力戒红色旅游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现象,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③弘扬传统文化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C
解析
“
寓教于游
”
可见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
可选;优秀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都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②
说法不当;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
③
不选;通过红色旅游,领略革命历史精神和历史文化,可见
④
入选。
1
.
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考点二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重难点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主要
内涵
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
侧重点
侧重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
侧重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丰富精神世界
增强精神力量
举例
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阅读美文、欣赏精美歌舞和电视剧,使人开阔视野,知识增加,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
拼搏、进取、团结、创优
”
的奥运精神鼓舞奥运健儿不断创造辉煌,激励着国人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和建设中
相同点
①
丰富的精神世界必然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人们更加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
优秀文化作品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又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
③
两者都是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提醒
]
把握影响和塑造的区别:
(1)
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文化塑造人生,强调的是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积极塑造作用。消极的文化也会影响人的成长。
1
.
(2016
·
江苏卷
·
21)
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
《
十万个为什么
》《
趣味物理学
》《
物理学的进化
》
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
①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考向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
“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
”“
激发了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由人创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故
①
符合题意;这些科普作品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
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
说法错误;
④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组合式选择题是高考普遍采用的题型,排除一些错误表述的选项对解题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对易错易混点的澄清。
2
.
(2013
·
全国卷
Ⅰ
·
20)
M
中学
T
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
“
道德之星
”
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
①
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B
解析
题干强调周围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因而
①③
符合题意;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②
观点错误;不能认为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④
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
易错练
]
1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
)
A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D
解析
题干强调精神家园里心灵的重要性,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的重要性,
D
正确;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说法本身不准确;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B
说法片面;题干涉及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
不符合题意。
[
提醒
]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
)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解析
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③
观点错误;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
观点错误。
[
提醒
]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但不起决定作用。
[
模拟练
]
3
.
(2019
·
山东青岛检测
)
热播电影
《
我不是药神
》
以出色的题材,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等。影片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这表明
(
)
①
艺术创作都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④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B
解析
艺术创作可来自艺术家的亲身经历,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
①
说法错误;立足社会实践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说法错误;
《
我不是药神
》
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
“
蕴藏的温暖与希望,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
,表明源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③④
符合题意。
4
.
(2019
·
湖北黄冈模拟
)
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提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
“
知识点
”
,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
)
A
.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
.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
.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
.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B
解析
材料强调,不应仅仅重视对古诗文的记忆,而应该重视古诗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尤其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故
B
项符合题意;
A
项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项说法错误;
D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1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国家开展某项文化活动的依据
[
点拨
]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
答题要素
]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03
备考锦囊 热点聚焦
…………………………………………………………………………
◎
2
.应如何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
点拨
]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
答题要素
]
(1)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我们应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2)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我们应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坚决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开学第一课
[
背景材料
]
材料一
《
开学第一课
》
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自
2008
年起,教育部就和中央电视台密切合作,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
《
开学第一课
》
,开播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
10
期。
材料二
2018
年
《
开学第一课
》
以
“
创造向未来
”
为主题,为全国中小学生献上一堂生动而有重大意义的教育课。
…………………………………………………………………………
◎
[
命题视角
]
1
.
2018
年的
《
开学第一课
》
主题为
“
创造向未来
”
。确定这一主题旨在
(
)
①
鼓励人们创业创新 ②引导社会树立创新意识 ③发挥传统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
A
2
.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
《
关于组织中小学生上好
2018
年
〈
开学第一课
〉
的通知
》(
简称
《
通知
》)
,要求各地各校将
《
开学第一课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开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
(
团、队
)
会、观后感、微博微信、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后续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青少年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入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作用。
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开展中华优秀统文化教育,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增添新的内容。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中,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主意识、民族情感,推进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相关文档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2测试:3-1 政府:2021-09-029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2021-09-025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2021-09-0212页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2019-2020高2021-09-0212页
- 2019-2020学年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2021-09-0219页
- 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中2019-2020高2021-09-027页
- 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必修二习题:提升2021-09-0210页
- 【政治】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20192021-09-0220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2021-09-0210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教版高中2021-09-0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