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M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 2016-2017 学年高二文综 10 月月考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计 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下列关于区域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省与陕西省、河北省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
B.美国与加拿大在五大湖之间的国界线是模糊的
C.热带雨林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
2.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3~4 题。
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D.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4.关于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大致上具有“南重北轻,西重东轻”的基本特征
B.从对外开放程度看,我国南方开放程度较高,北方开放程度较低
C.从自然条件看,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广阔,水力资源丰富的特征
D.从经济增长速度看,自 1999 年以来,我国西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东部
5.关于工业化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B.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平衡增长态势
C.区域内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D.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低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
6.当区域经济发展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后,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A.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
D.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三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 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
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 7~8 题。
7.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②③①④
8.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 9~10 题。
9.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10.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D.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目前,从新疆轮南到上海的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经实
现稳定供气。从新疆到深圳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也已完
成,读“两条西气东输主干线示意图”,回答 11~12 题。
11.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不需要天然气
B.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1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对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而言,其影响有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发挥这些城市的资源优势
④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与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环境污染,共同构成了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四大生态环境问题。请回答 13~15 题。
13.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红色荒漠 B.黄土高原——土壤盐渍化
C.云贵高原——石漠化 D.江南丘陵——沙漠化
14.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土地荒漠化会造成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15.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16~18 题。
16.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C.主要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D.可以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1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
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18. 在图中 A、B、C 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地势自流输水的是
A.A 段 B.B 段 C.C 段 D.均可以
读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完成 19~20 题。
19.我国服装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其优势区位条件的是
A.交通便利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价格高 D.工业基础好
20.四川省吸引大量服装产业转入,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A.增大就业压力 B.加剧环境污染
C.减缓劳务输出 D.吸引高精尖人才
21.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网络热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如:屌丝、涨姿势、
中国大妈、土豪,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这表明( )
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22.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
天消失的村落有 80 至 100 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
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
可见(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传统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23.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 164.254 5 亿元,同比增长 34.86%。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
入 95.581 6 亿元,占 58.19%市场份额。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从“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的快餐文化,再到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影文化,
无一不体现着美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人士表示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文化渗透,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必须警惕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应加强中美文化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提高文化产品竞争力、促进文化“走出去”
的体制机制,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积极参与文化市场竞
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上述要求的原因在于( )
A.文化决定着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 B.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
C.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决定力量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6.“节省一分零钱,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温暖世间真情。”这朗朗上口的公益广
告语使人们的言行悄然发生了可喜变化。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27.漫画《中“头彩”》从一个侧面说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8.大地震留给我们的是黑色的记忆和无尽的伤痛。在我们
用生命去拯救生命的同时,也有人用音乐悼念远去的背影,
用歌声温暖灾民,为灾民祈福。这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抗震救灾具有决定作用
29.读一本好书就好像是和智者的谈话。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的好书。
通过读一些优秀书籍,感悟人生道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这主要说明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在有些时候对人是没有影响的
C.人们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是积极主动的
D.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0.许多教书育人的楷模如胡适、蔡元培、李镇西等,他们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德智体美均
衡发展,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①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③人的发展是逐步提高、
永无休止的过程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
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A.该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该国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C.该国自然科学的突出表现 D.该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2.第 19 届国际语言学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各国专家学者就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进
行研讨,并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
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就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语言是民族文化的
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3.“泰国·中国广西文化年——美丽广西”展演交流活动于 7 月 10 日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开
幕,本次活动包括中国传统织绣艺术展、图片展和舞台艺术综合展等,还配以民间传统技艺例
如织壮锦、编绣球等现场表演。开展“中泰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
①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②增强泰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③扩大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我国福建、台湾两地闹元宵的风俗礼节大致相同,都
是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等习俗。这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的具体内涵始终不变
35.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 孝”不仅包括
“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
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6.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
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表明( )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 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基础 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38.一位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越走近基层,越能触摸到现实的坚硬,也越能感受到希望的
生长。这说明( )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9.某音乐学院学生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既展现了
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特点,又让外国人欣赏和领悟了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这体现的文化生
活道理是( )
①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②文化发展要求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③文化融合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0.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
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
成功启示我们(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进行文化创
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1.孔子在《论语•季氏》中感叹说,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以下对孔子言论的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对百姓议论,实行文化专制 B.崇尚以德治国,主张推行仁政
C.反对分封制度,剥夺大夫权力 D.维护礼仪秩序,做到尊卑有序
4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
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这一主张强调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节俭尚力,兼爱非攻
C.崇尚自然、无为而治 D.严刑酷法、变法革新
43.有的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某思想流派描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该思想流派主张
A.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以德为主礼法并用
C.崇尚节俭身体力行 D.变法革新反对守旧
44.韩非主张,除国君外,无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此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A.以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 B.推进变法,反对因循守旧
C.削弱旧贵族,维护君主专制 D.严刑酷法,推动社会平等
4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
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全盘继承了孔孟儒学 B.为儒学增添了神化色彩
C.抛弃了儒学的仁政思想 D.发扬了孟子的民本主张
46.“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生,而道始行;孔子孟子生,而道始明;孔孟之道,周、程、
张之继之;周、程、张子之道,文公朱先生又继之。此道统之传,历万世而可考也。”以下选项,
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 儒学源于孔孟二圣 B.理学不属儒学范畴
C. 儒学道统一脉相承 D.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47.宋明理学家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
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下列能体现“齐家而平天下”这一观点的主张是
A.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4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
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明理得道的途径是
A.格物穷理 B.先行后知 C.发明本心 D.顺从自然
49.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
秋节。”该诗体现出的思想属于
A.先秦孔孟儒学 B.明清进步思潮
C.宋代程朱理学 D.明代阳明心学
50.李贽在《焚书》中认为:“种种日用……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
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孔子的权威地位 B.强调男女平等
C.认同市民阶层利益需求 D.反对儒家纲常等级
51.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维护理学正统 B.提倡唯物主义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52.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斗七星的形状、用磁
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造成的影响有
A.推动地理大发现 B.利于思想解放 C.推动武器变革 D.革新农耕技术
53.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
方式,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李约
瑟认为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
A.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B.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C.儒家思想重视人伦 D.科举与社会等级观
54.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
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C.当时书法艺术已经盛行 D.汉字正在走向成熟
55.宋代以来我国绘画艺术全面发展,画坛流派纷呈,
其中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下列属于这一流
派的作品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 10 分)
. (10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气候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春季风大 。
年均降水量 360 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 6~8 月份,科尔沁草原处于农牧
交错带,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 1991~1996 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 3 个放牧强度进行,
即重牧(HG)(6 只羊/公顷)、中牧(MG)(4 只羊/公顷)、轻牧(LG)(2 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
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图 1、图 2 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A B
C D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两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 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
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但从第 3 年开始,
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3 分)
(2)三种放牧强度中, 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 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4 分)
(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 (3 分)
二.材料题(10 分)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
园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不仅吸引了 80 后年轻群体的集体观看,还在网络
和媒体上引起热烈讨论。
豆瓣网友:
《舌尖上的中国》首次采用高清设备微距拍摄,MV 式的镜头和剪辑,BBC 范儿的国际化表
达方式,充满人性关怀的平民视角,传递出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敬意。这部纪录片无论是理念还
是手法,都成功地玩了把创新。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6 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果你是海外留学生,你如何让中华文明走出去。(4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的民本与君主制相联系,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
值主体。孔子对权力行使者的最高期许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给全体居民带来利益。孟子明
确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即所谓的“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使权力“善天下”呢?儒家的根本方法在于“明德”,即寄希望于掌
权者在个人修养的基础上,就是仁政。
材料二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
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子文集》
材料四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适合,故霸
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1)根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前提条件(不得照抄材料)。(8 分)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总结董仲舒与朱熹思想的
共同点。(6 分)
高二文综地理
参考答案
Ⅰ选择题
1-5 AADBC 6-10 CDBCD 11-15 BACBD
16-20 BCACC
Ⅱ非选择题
21.(1)增加(或上升) (1 分)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1 分) 重牧 (1 分)
(2)重牧(1 分) 轻牧(1 分)
(3)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少。(2 分)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
合理利用等。(任答 2 点,共 4 分)
高二文综政治(理)
21—25 BDABD 26—30 BDACD
31—35 DBBCC 36---40 DBACC
21 解析: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如何进行文
化创新”,可依据教材关于文化创新的途径及其要求作答。第(2)问,采用模拟角色的方式进行
设问,可从正确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回答。
答案:(1)①立足于人民的社会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
响力。④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文化创新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
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答满 3 条即给满分)
(2)①学习和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②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不
断发展创新;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④学习掌握文化传播技术,
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答满 3 条即可,缺一条扣一分)
高二文综历史上第一次月考答案
DCCCB CDCDC CADBC
(1)内容:以百姓利益为重(或答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君主需要百姓拥护。(4 分)
前提:国家大权集于帝王,实行君主专制;君主要有良好修养;实行仁政。(4 分)
(2)主张:君权神授(或答大一统、天人感应)(2 分)
共同点:神化儒学(2 分);维护专制纲常(2 分)
(3)评分标准:可赞同或反对,观点、史实一条 2 分。(6 分)
一等(6 分):观点明确,史料充足,论证充分
例:
观点:同意,儒学加强专制君权/反对,儒学有民主色彩
史实: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程朱理学从天理角度维护专制纲常/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董仲舒天人感应说限制暴政;黄宗羲批判专制君权。
二等(2-4 分):观点明确,史实少于两条,论证尚可
观点不明,史论无关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