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1-09-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加餐练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入选;“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者创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二是创业者通过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从而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②③排除:直接经验不能用来检验间接经验,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入选;攻关品种的测产因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未能通过验收,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受认识主体的影响。③错误,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同样具有价值。
3.(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②③入选;之所以要树立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是因为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发展理念变革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①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发展实践的曲折性。④错误,新的发展理念是建立在以往发展理念基础之上的,发展理念变革并非要“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4.(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
错误,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是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达到真理性认识的。③错误,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封闭式循环运动。
5.(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具体个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需要集中众人的智慧,这样可以促进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故②③符合题意;认识活动本身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如果不同客观实际相符合,也不是真理,④说法错误。
6.(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
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首先需要依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追求真理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次,要提取材料中我国科学家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过程。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启动研制项目;科研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从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整个过程表明获得真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将理论与材料有关信息结合组织答案即可。
7.(2018·江西九江一模)诗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朗诵诗歌,不仅可以让我们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而且能从中获得哲学智慧的启迪。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 )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观点。①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②
体现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不同的,体现了意识的差异性;③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④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选C。
8.(2018·合肥三诊)过去近150年间,全世界教科书对地衣的定义是“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或蓝细菌组成的共同体”,即两物种共生。而美国科学家利用最新基因测序技术研究发现,许多地衣物种都是三物种共生体。这表明( )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新的发现并不否定原来定义的科学性 ③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物种 ④实践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才认识到了许多地衣物种是三物种共生体,说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同时也说明实践不仅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且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④正确;真理的条件性,强调的是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材料体现的是真理的具体性而不是条件性,②不选;意识的作用再大,也必须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并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物种,③错误。
9.(2018·安徽合肥一模)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
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
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说法错误,不论是通过实践还是学习得来的正确观点都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②表述错误,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排除。题干中关于降低车内温度的做法表明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故③④入选。本题选D。
10.(2018·商丘二模)“十三五”期间,我国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真理的获得必须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 ②人的认识源自实践并最终要转化为实践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 ④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以谬误的纠正为基础,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而不是转化为实践,②说法错误;我国的宏观调控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也说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③④符合题意。
11.(2018·安徽合肥三检)2017年2月13日,欧盟LANIR科研团队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红外显微技术,结合红外光谱仪技术,成功将分辨率提高到70纳米,提高近1000倍,意味着其实现了人类组织细胞内部高清晰显微成像技术的突破,可有效实时观测细胞内部的生化演变过程,这将助力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细胞病理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观测工具的改进 ( )
①受实践水平和条件的影响 ②由各领域的新发现印证 ③延伸了研究者的认识器官 ④与研究者思维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观测工具的改进得益于实践水平和条件的改善,有效提高了人们的实践能力,延伸了研究者的认识器官,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错误。研究者的思维属于认识,工具改进之后就属于实践的物质手段,二者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2.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河流由“顶礼膜拜”到“以主人自居”,再到“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这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决定认识,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③正确。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13.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表明( )
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具有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体现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也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①③当选。②说法绝对。④与题意不符。
14.20世纪30年代,莫维斯教授以是否发现了手斧为标准,把世界分为“手斧文化区”和“砍砸器文化区”,其分界线即著名的“莫维斯线”,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手斧文化区”之外。2014年,考古学家在东北长白山发现了一件旧石器时代石制手斧,从而彻底否定了“莫维斯线”假说。这一事件表明( )
A.假说作为谬误总是会被推翻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纠正谬误是获得真理的基础
D.超越了历史条件才能获得真正的真理
答案:B
解析:假说不一定就是谬误,A项表述错误;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基础,C项表述错误;D项“超越了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通过考古实践,证明了“莫维斯线”假说的错误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项入选。
15.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这主要说明( )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④真理是有条件的,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果,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作为真理,不是教条,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符合题意;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说明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表明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符合题意。人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②观点错误;④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
16.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实践、真理、系统优化的知识。人类在实践中产生意识,客观对象为意识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A观点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观点错误。通过太空干细胞实验,人们获得了对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太空科技的发展,为干细胞实验提供了新条件,为深化医学研究探索提供了新的实验环境,故C符合题意。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是促成认识发展的必要条件,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表述太绝对。
认为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可以有多个
17.天津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引发了教师、学生、家长的热烈讨论。有人说,“文理不分科了,我支持”;有人说,“英语一年两考,增加负担,没必要,我反对”。人们之所以对改革方案持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
A.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是客观的
B.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C.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主体的立场不同导致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符合题意;认识属于主观的范畴,A是错误的;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C是错误的。
不能正确理解实践决定认识
18.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亲身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位农民气象员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对“蚯蚓叫,大雨到”这一农谚的认识的发展,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不能说亲身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