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 KB
- 2021-09-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海口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
③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前提
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私有制的产生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其决定因素是生产力,①正确;私有制的出现,促进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产生了阶级剥削,③正确。
②: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②错误。
④: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分化的重要因素,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项。
2.在奴隶社会,奴隶不仅付出的是自身的全部劳动及劳动成果,而且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用自己的血汗丰衣足食的供养着奴隶主。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
②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进行劳作
③奴隶主支配奴隶的部分产品
④奴隶通过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报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社会生产关系。①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主占有所有的生产资料,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③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的“圈地运动”( )
①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制约
②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消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根源
④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通过圈地运动,破除封建土地私有制,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①正确;通过圈地运动,使劳动者失去土地,资本主义发展获得大量廉价自由的劳动力,②正确。
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破除,并没有改变私有制制度,③错误。
④:圈地运动目的在于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不是激发劳动者积极性,排除④。
故本题选A项。
4.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的弊端是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因此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③符合题意。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但他们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①说法错误。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社会改良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认为资本主义终将会被理想的社会所取代,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5.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 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 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这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故排除A。
B:该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
C:《共产党宣言》因其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C项错误。
D:依据材料中“1892年”、“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可见,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工人运动得到发展,《共产党宣言》以其科学性、革命性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需要,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无关,故A项错误。
B: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B项错误。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
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也无关,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7.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当时的公私合营企业中,生产资料执掌于
A. 民族资本家 B. 集体 C. 国家 D. 地方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改造。C:所谓的公私合营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赎买政策,最终归国家掌控,C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8.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谈话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遭受的严重挫折,原因可能是
①没有照搬苏联模式
②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遭到水土不服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在艰辛中探索。①:建设社会主义可不可以走苏联的道路,照搬苏联模式,①错误。
②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遭受的严重挫折,原因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当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②④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会水土不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遭到水土不服,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实脚步。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够体现这一飞跃的“事实”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④党的八大的召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伟大飞跃。①: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③正确。
④: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10.1979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
B. 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C. 标志着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D.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进程。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A错误。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B符合题意。
C: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C排除。
D: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了十几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纵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说法有误的是
A.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C.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基本形成
D.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A: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A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B: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B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C: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C错误但不符合试题要求,C符合题意。
D: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D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12.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改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③改革的目的是让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状况
④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①正确。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②错误。
③:改革的目的是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③错误。
④: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原因:首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次,我国取得巨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第三,对外开放,引进了先进技术,增强了国际合作。第四,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历史的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13.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证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证,①错误。
②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前进的精神力量,②④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017年10月18
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构成的内在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④其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①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①③正确。
②: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②错误。
④: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④错误。
故本题B。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A. 坚持党的先进性
B. 与时俱进
C.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依法执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其无自身特殊利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项符合题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而依法执政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所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应予以排除。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当代中国前景的信心和战胜挑战的决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B. 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力量
C. 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当代中国从历史中汲取发展壮大的滋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正确。
BCD:三项都是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BC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变化意味着
①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①: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①错误。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②错误。
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③正确。
④:材料中的变化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基本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18.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 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C. 人民的温饱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D.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选出。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9.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B. 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C. 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时代
D. 小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A排除。
B: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B排除。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已经实现共同富裕,错误,C符合题意。
D:小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彻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世界第一强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①③: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①③正确。
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彻底实现,②错误。
④: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建成世界第一强国,④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1.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实现中国梦
A. 要完全依靠党和政府 B. 要紧紧依靠中国人民
C. 要依赖世界各国支持 D. 要自力更生,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B:最深沉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梦想属于每一个人,广大劳动群众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这说明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中国人民,B符合题意。
A:错在“完全依靠”,A排除。
C:错在“依赖”,C排除。
D:错在“闭关锁国”,D排除。
故本题选B。
2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的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既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又明确了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下列属于对本世纪中叶这一战略安排实现后的正确描述是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②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备
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战略安排。①②: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备,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到本世纪中叶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共同富裕基本实现,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①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②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
③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在时代前列
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很多的困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时代背景。①: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①正确。
②: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发展时期,②正确。
③: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在时代前列,③正确。
④: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很多的困境,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4.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八个明确”的阐述,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八个明确”。A: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错误。
B: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B错误。
C: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C错误。
D: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党的十九大用“八个明确”着重从思想层面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和实践的新发展,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巅峰
③是习近平总书记个人思想的体现
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①正确。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没有巅峰,②错误。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6.新时代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我国的党情国情世情
②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深化的过程中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锐意进取,大胆探索
④已经精准认识和完全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②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我国的党情国情世情,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还处在深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锐意进取,大胆探索 ,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但不是经精准认识和完全把握,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的规律
④生产力状况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①③: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之一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而不是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①正确,③错误。
②④: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之二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而不是生产力状况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②正确,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2)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8.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简称“三权分置”。 “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归签订承包合同的农民所有;“经营权”则是农村土地流转后负责经营土地的人所有。“三权分置”土地制度的变革体现
A. 生产力的变革 B. 上层建筑的变革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 D.
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三权分置”土地制度的变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29.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C: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的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们民族的独立,1978年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定,此后中国进入民族振兴的阶段,C正确。
ABD:三项均对应错误,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体现了中国人民真正地民族觉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从1979年至今,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41个春秋,人民生活富足,中华民族已经走上振兴之路。
30.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 的信仰,对 的信念,对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C: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C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AB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70年来,中国人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可以说,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不仅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不仅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说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阐述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什么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指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考生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具有的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教材P24正文和专家点评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①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说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新中国70年的发展不仅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也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说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③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明当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睛】本题看似分析说明,实则为简答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作答时,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
32.材料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长,就业岗位开发不多、创业氛围不浓,社会保障力仍需提高,看病难看病贵尚未根本解决,污染整治、生态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在物业、供暖、交通、教育等民生领域方面与群众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和立足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围绕中心,紧扣大局。坚决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上下真功夫、下足功夫。
根据材料一概括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上下真功夫、下足功夫。
【答案】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①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概括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上下真功夫、下足功夫。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相关知识,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材P43)。然后考生结合试题情境和试题设问确定分析说明的知识角度:历史方位、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材P43—44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考生根据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①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审题,考生要准确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本题属于简答题,试题难度一般。考生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书写作答即可。
33.材料一:“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还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起点,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同时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增强思想及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指出材料一中所追寻的“梦想”的本质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党如何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答案】(1)材料一中所追寻的“梦想”是中国梦,其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就要谨记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②党面对世界经济全球性问题加剧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③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增强思想及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关键是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
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梦的实现要求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指出材料一中所追寻的“梦想”的本质。考生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材料中的“梦想”是中国梦,其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2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党如何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设问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设问指向的是如何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党的历史任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就要谨记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②党面对世界经济全球性问题加剧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③进一步强化党的建设,增强思想及行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关键是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④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说明党要带领人民追寻梦想,实现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点睛】第(1)问,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转化解题的知识角度。第(2)问,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知识点的确定及其内容的细化。考生根据试题设问确定解题的知识角度为党的历史任务、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然后根据材料解读确定细化的答题要点。
34.材料一:新形势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赋予了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答案】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赋予了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特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作用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整合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设问中“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给了考生提示,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知识考查具体而明确,理论依据角度,教材60有明确而具体的阐释,但需要考生进行整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然后结合理论依据分析长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的意义:可以联系科学社会主义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可以联系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的目标分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赋予了新时代社会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特点。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为什么……”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