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9-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重三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选项属于世界观的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 闻鸡起舞
D. 刘斌早上5点起床
【答案】B
【解析】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A是方法论,不适合题意;B属于世界观,适合题意;C、D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排除。
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D
【解析】
【详解】D的说法正确,正确阐述了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A B的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说哲学是具体知识也错误,因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况和总结;C的说法也错误,因为哲学和世界观之间,世界观和具体知识之间没有决定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本题答案为D。
3.2018年8月13日
,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
②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真正的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对社会的变革作用。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支配时代发展,①错误。
②: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错误。
③④: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来源于时代(即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为什么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征是
A. 阶级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故本题答案选C。
5.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①理在事先——断章取义
②形存神存——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理在事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断章取义”则属于形而上学。①选项排除。“形存神存”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心外无物”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②符合题意入选。“掩耳盗铃”属于唯心主义,“削足适履”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沧海桑田”属于辩证法,“刻舟求剑”属于形而上学,故④入选。选D。
6.请将下列描述按照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排序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气是世界的本原
④理生万物
A. ②③① B. ②③④ C. ③①④ D. ③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①排第三位。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排第二位。
③:气是世界的本原,这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③排第一位。
④:理生万物,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排除。
故本题选D。
7.“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D.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适合题意,A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B.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C.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观点、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基本派别,A错误。
B: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B正确。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从哲学产生就存在,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C错误。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9.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 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B. 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C.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A:材料阐释的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不是反映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A不符合题意。
B:人类的实践活动不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说法错误,B排除。
C: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说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C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
.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本题可排除B;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本题可排除A;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本题可排除D;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10.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凌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布我国天文学家邓李才研究员带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银河系恒星盘的翘曲结构。该项研究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这表明
①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银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银河系规律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错误。
②③:该项研究首先更新了人们对银河系形状的认识,同时也对外盘起源提供了决定性的观测证据,为我们最终理解像银河系这样的巨大盘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银河系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1.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C: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
A:材料反映的不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A不符合题意。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强调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不符合题意。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阐释的是物质的定义,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1)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3)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12.成立于1961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哪吒闹海》《雪孩子》《黑猫警长》等,一部好的作品创造需要经历一个艰辛的过程。如《九色鹿》的创作,当年就由钱家骏老师带领团队在敦煌莫高窟蹲了一个月,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开始画。因为当时没有办法拍摄,只能靠素描和速写,花了一个月之后,回来才做成了《九色鹿》。好的艺术创作过程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认识
④真理是客观与主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①②:“当年就由钱家骏老师带领团队在敦煌莫高窟蹲了一个月,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开始画。因为当时没有办法拍摄,只能靠素描和速写,花了一个月之后,回来才做成了《九色鹿》”,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实践,③错误。
④: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③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3.有的人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是
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C
【解析】
承认运动是绝对的,但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观点是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陷入唯心主义的错误。C项承认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说明该观点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故C符合题意;A错误,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是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14.
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①与运动相互依存 ②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体现了静止与运动相互依存;
②说法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而不是绝对的不运动;
③说法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不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④符合题意,“舟行洲不行、鸽飞阁不飞”体现了静止的一种表现,即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故选:B。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B. 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C.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
D.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含义。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错误。
B: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B错误。
C: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而不规律,C错误。
D: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此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16.
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荒漠化治理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适当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
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知识,考查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人退”治理荒漠化,说明人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人退方法治理荒漠化,这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①②适合题意;人的活动与自然的矛盾是可以解决的,③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B.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D.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意识的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A: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错误。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B正确。
C: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错误。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物质不依赖于与意识,但意识依赖于物质,D错误。
故本题选B。
18.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特点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物质世界的尊重,故②正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故①正确。③没有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④本身错误。
19.宋代诗人陈与义有句诗是:“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能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规律 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包含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A: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该观点没有涉及相对静止,A不符合题意。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强调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符合题意。
C: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错误。
D:材料强调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未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是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B.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对事物有反作用
C. 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D. 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即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是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作用,A正确。
B: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能反映事物的本质,都对事物有反作用,B错误。
C:客观存在的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C错误。
D: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规律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B. 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D. 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A:我们必须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A错误。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但不是一定成功,B错误。
C: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C错误。
D: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决策者要避免失误,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D正确。
故本题选D。
2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取名为“X射线”。它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中的“改变客观条件”说法错误。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3.3D打印机是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的发明家设计的一种神奇的打印机,它不仅可以“打印”一幢完整的建筑,甚至可以在航天飞船中给宇航员打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状。2014年8月23日,有媒体报道,有10幢应用3D打印技术建成的房屋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正式交付使用。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建筑过程仅花费24小时。这一材料直接佐证了
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③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世界、改变规律
④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规律的客观性、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征。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①错误。
②④:这些建筑的墙体是用建筑垃圾制成的特殊“油墨”,依据电脑设计的图纸和方案,经一台大型的3D打印机层层叠加喷绘而成,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也说明实践是一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性活动,②④符合题意。
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意识活动的特征: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3
.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直接现实性活动。
4.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4.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①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③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④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③④符合题意。
①:物质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以人意志为转移,①说法错误。
②:世界上存在物质和意识两大现象,不存在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不是仅仅停留在意识范围内的精神的观念的活动,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实践所特有的品格,是实践和认识、理论的原则区别。
25.
多发性硬化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的炎症性疾病,目前较难医治。近日,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借助最新的高分辨率分析单细胞方法,发现在病患发炎的大脑中存在以前完全未知类型的免疫细胞,这使他们能够创建一个新的免疫细胞图谱,有望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掌握发病机制和创新医治规律是治愈炎症性疾病的关键
②高分辨率分析单细胞方法是新的免疫细胞被发现的基础
③发现并创建新的免疫细胞图谱产生于治疗疾病的新需要
④更好地治疗炎症性疾病是发现新的免疫细胞的价值所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规律的特征。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①错误。
②:新的免疫细胞是在科学实验中发现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错误。
③④:研究人员为治疗炎症性疾病,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新的免疫细胞,创建新的免疫细胞图谱,这说明发现并创建新的免疫细胞图谱产生于治疗疾病的新需要,也说明更好地治疗炎症性疾病是发现新的免疫细胞的价值所在,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6.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回顾五年大会主题,从“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到今天的“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中国智慧”清晰可见。大会主题体现的“中国智慧”
A. 促进世界互联网的互信共治,具有直接现实性
B. 主导世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具有自觉选择性
C. 来源于世界互联网发展的实践,是客观真理
D. 反映世界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征、真理的含义。A
: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A错误。
B:材料没体现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特点,B不符合题意。
C:“中国智慧”来源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实践,C错误。
D:互信共治的理念贯穿始终,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中国智慧”清晰可见,体现了“中国智慧”反映了世界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具有主动创造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27.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说明
①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③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变化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真理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详解】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还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都是理论观点,所以材料不涉及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①不选;材料也未体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不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一变化体现了真理具有具体性,真理会随着过程的不断推移,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不断超越自身,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从认识发展的观点上说,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
28.上世纪70年代我国鉴于人口激增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出生率不断下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数量收缩等,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表明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人口国情,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不断的符合实际调整,说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④错误,题目不是在强调真理的客观性;故选B。
29.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的百年后,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打开自然奥秘之门,了解我们在所在宇宙的过去与未来,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引力波的成功探测佐证了()
①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②科学实验揭示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
③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引力波的成功探测佐证了认识具有无限性,也表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哲学揭示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②说法错误;应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30.下列说法全都错误的组合是
①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②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③正确认识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实践决定于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知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正确的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并不是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不是来源,①前后均错误,符合题意。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②前后均错误,符合题意。
③:正确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不是只有在同错误认识的不断斗争中才能获得;实践决定认识,不是实践决定于认识,③前后均错误,符合题意。
④: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④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31.材料一: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统计,所有已知哺乳动物中有21%濒临灭绝,所有已知两栖动物中30%濒临灭绝,所有已知鸟类中12%濒临灭绝,所有已知爬行动物中有28%濒临灭绝,所有已知淡水鱼有37%濒临灭绝,所有已知的无脊椎动物中有35%濒临灭绝。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更是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多样性危机。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曾被IUCN列为濒危动物,为此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保护大熊猫。经过这些年的人工保育等各项措施,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548至,野外大熊猫的数量将近两千只。IUCN将大熊猫濒危等级降为“易危”。
材料二:人工繁殖大熊猫要尽量避免近亲繁殖。谢钟是大熊猫谱系保存人,他的工作有时像红娘,每一年把所有大熊猫的更新信息录入“SPARKS”系统,算出熊猫之间的亲缘关系,给出配对建议。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将11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其中有9只在野外存活。这些动物将有着更广阔的家园。
(1)结合材料一,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在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现性原理,说明我们是如何保护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面对大熊猫濒危的现状,主动制定政策,做到了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在为了保护大熊猫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指导下,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熊猫,使大熊猫的数量有所上升,濒危等级也有了变化。
(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按规律办事。保护大熊猫的过程要尊重遗传的客观规律,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大熊猫谱系算出熊猫之间的亲缘关系,促进种群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或者从放归野外,促进大熊猫发展角度亦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哺乳动物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对大熊猫的保护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在保护大熊猫的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面对大熊猫濒危的现状,主动制定政策,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在为了保护大熊猫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指导下,我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大熊猫,使大熊猫的数量有所上升,濒危等级也有了变化。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客现性原理,说明我们是如何保护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规律的客现性原理,然后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我们要按规律办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保护大熊猫的过程要尊重遗传的客观规律,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大熊猫谱系算出熊猫之间的亲缘关系,促进种群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2.2019年4月10日21点,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同时会布。
1916年德国的史瓦西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黑洞概念,引发人们无数遐想,但却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模样。为了找到黑洞真实存在的直接证据,经过十多年的准备,2015年,由全球200多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通过虚拟望远镜网络——事件视界望远镜,历时两年时间,收集并整合出了超过10PB的黑洞图像数据。经过全球30多个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团结协作,历经重重困难,最终解决了这些庞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难题,又历时2年“冲洗”,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科学家表示,黑洞照片对未来黑洞与星系演化的更深层次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科学家们拍摄黑洞照片的过程所体现的哲理。
【答案】①实践具有能动性。经过十多年的准备,拍摄黑洞照片是为了找到黑洞真实存在直接证据说明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历时两年时间,全球30多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团结协作才成功拍摄到黑洞照片。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的发展提供的认识工具“事件视界望远镜”成功为黑洞拍照,黑洞照片验证了史瓦西的相关理论,并对未来黑洞与星系演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黑洞理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黑洞照片的探索与形成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从材料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科学家们拍摄黑洞照片的过程所体现的哲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的相关知识,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实践的特征,其中可以用到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中可以用到动力、目的、标准。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能动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具有能动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经过十多年的准备,拍摄黑洞照片是为了找到黑洞真实存在直接证据说明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社会历史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历时两年时间,全球30多个研究机构的200多名科学家团结协作才成功拍摄到黑洞照片。
③动力、目的、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实践的发展提供的认识工具“事件视界望远镜”成功为黑洞拍照,黑洞照片验证了史瓦西的相关理论,并对未来黑洞与星系演化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点睛】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关键是做到理论知识的材料解读的一一对应。本题知识限定比较明确,考生细化细化要点,然后对应材料,用理论加以分析即可。
33.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定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年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过程。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高考制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追求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实践、真理、认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中可以用到动力、标准,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
③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四十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四十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知识点的明确,首先要明确“追求真理的历程”的知识有哪些。然后分析材料中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并与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对接;最后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尽可能做到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