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00 KB
  • 2021-09-03 发布

【政治】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关于产品的设计,“苹果之父”乔布斯曾说:“根据大众的需要去设计产品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给他看。”可以说,苹果不是在满足需求,而是在创造市场需求。乔布斯的这一观点体现了 A. 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 B.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 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如果没有生产的大发展,就不会有人们对某种产品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故只有生产者把产品生产出来,消费者才能判断和知道该产品是否满足自己的想象与需求;所以C选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 ‎2. 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旅游的速度与效率,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这表明 A. 生产是消费最终目的 B. 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 C. 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 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高铁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旅游的速度与效率,改变了“旅长游短”的苦恼,使“快旅慢游”成为现实“信息可以发现本题考查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因此BD不合题意;A说法错误,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故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随着网购市场日趋成熟,大部分网购消费者从最初单纯追求低价,逐渐过渡为对商品质量及服务的高要求。从而也促使了团购网站向专业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这说明 A. 消费模式变化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 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引导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升级 C.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的改变 D. 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消费模式变化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但不会发展根本性的改变,因为生产决定消费;‎ B符合题意,题干说大部分网购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及服务的高要求,导致出现了团购网站专业化、细分化、地域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说明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 C不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题干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D不符合题意,题干体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而不是消费方式的变化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故选B。‎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C. 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 D. 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中国经济制度和西方经济制度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资产规模很大,但西方国家公有资产比重很低。下列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是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故①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不属于公有制经济,如果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的“中国合营者”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则其出资部分属于公有制经济,故③不符合题意;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6.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 ‎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②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国有资产由国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 ‎④国有经济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故选B。‎ 考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7.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基础产业、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有利于 A. 使民间资本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B. 使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C. 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D. 消除民间资本投资的风险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有利于打破垄断,为民间资本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C项符合题意。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A项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B项错误;凡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性,D项错误。‎ ‎8.我国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B. 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D. 非公有制经济经营范围遍及社会生产的各大领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但它们都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故A错误,C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错误,D和实际不符。故选C。‎ ‎9.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国有企业中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可见,③④选项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正确;①②选项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故选C。‎ ‎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所得的是 A. 某民营企业技术工人获得了5000元的红包 B. 个体户张女士一个月获得了6000元的利润 C. 王老师在银行领了400元的存款利息 D. 公务员小李发了1500元的工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而言的。A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B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D选项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这三项均属于劳动所得,但与题意不符。C选项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不属于劳动所得,故入选。‎ ‎11.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为此国家必须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③坚持平均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 ‎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④:由题干可知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①②④正确。‎ ‎③:实现社会公平并不是坚持平均分配,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2.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可能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之策是 A. 大力发展经济 B. 完善分配制度 C. 坚持按劳分配 D. 兼顾效率与公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可能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根本之策是大力发展经济,故A符合题意;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兼顾效率与公平都可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但不是根本之策,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下列属于收入分配中社会公平的表现是 ‎①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②分配结果所有人都一样 ‎ ‎③形成合理收入分配制度  ④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属于效率优先,不是社会公平的表现,①排除。‎ ‎②:分配结果所有人都一样属于平均分配,②错误。‎ ‎③④:为实现社会公平,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缩小收入差距,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4.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措施是 ‎①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②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③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③:实现社会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也就是实现社会公平。为实现社会公平,可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③正确。‎ ‎①: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①不选。‎ ‎④: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实现社会公平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蛋糕”做大)‎ ‎(2)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3)初次分配角度:‎ ‎①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再分配角度:‎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15.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之所以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 ‎①市场借助竞争机制,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②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及时传递各类经济信息 ‎③市场能够通过利益杠杆,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 ‎④市场具有“涓滴效应”,能够实现全社会同步富裕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中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因此主要从市场调节的优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市场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及时传递各类经济信息,市场能够通过利益杠杆,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故②③符合题意;经济发展更重要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说法不正确,故①错误;共同富裕并不意味同步富裕,故④错误。故选B。‎ ‎1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因为 ‎ ‎①宏观调控有利于推动市场的正常运行  ②市场调节会有失灵的时候 ‎ ‎③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虽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有其弱点和不足,有失灵的时候,为此,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推动市场的正常运行,①②正确。‎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 ‎ ‎④:题干强调的是宏观调控,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与题意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克服)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17.现在全球都把新兴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遵循基本的规律,要注意克服技术瓶颈、市场瓶颈、产业链瓶颈和政策瓶颈,避免一哄而上、过度重复建设,避免政策的短期行为。一哄而上、过度重复建设 ‎①说明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弊端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的是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没体现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故①不符合题意;一哄而上、过度重复建设的行为主要还是市场主体盲目追逐自身利益,这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故②③正确;一哄而上、过度重复建设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缺啥别缺钱,有啥别有病”,这句口头禅道出了当今一些百姓对医院药价高的无奈。药价虚高很大程度是由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高价所致。这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A. 竞争性 B. 盲目性 C. 自发性 D. 滞后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自发性强调的是由于市场调节是在价值规律自发作用下进行的,在利益驱动下会产生一些违反市场原则的行为,可见,材料中,药价虚高很大程度是由生产、销售药品的企业和医疗机构虚报成本、虚定价格所致,这体现了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故C正确;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可见,材料没体现,故排除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强调的是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生产各方面信息及其变化趋势,导致决策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故排除B;市场经济的滞后性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给的决定的,可见,材料没体现滞后性,故排除D。故选C。‎ ‎19.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的。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 A. 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协调拉动实现的 B. 市场价格的涨落、供求的变化和竞争实现的 C. 市场和计划来实现的 D. 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来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因素相互作用来进行的。A和C 不符合题意,只有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而题中问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D排除。‎ ‎20.2019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家采取______实施宏观调控的表现。‎ A. 经济手段 B. 法律手段 C. 行政手段 D. 法制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B: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这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B正确。‎ AC:题干并未涉及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BC不选。‎ D:宏观调控没有法制手段,D不选。‎ 故本题选B。‎ ‎21. 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利率下调政策属于 ‎①货币政策 ②财政政策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略 ‎22.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 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 B. 物价局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 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 D. 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和物价局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属于行政手段,AB不符合题意。‎ C: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属于法律手段,C不选。‎ D: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是运用价格政策在宏观调控,属于经济手段,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经济手段的具体内容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赤字、税收、债券等 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信贷、提高或降低利率或存款准本金率、货币的发行、回笼、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等 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扶贫政策、产品购销政策 发展战略和规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开发及东北振兴战略 ‎23.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但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导致重金属铬超标。“毒胶囊”事件表明 ‎①企业要以营利为目的 ‎ ‎②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 ‎③政府要加强依法执政 ‎ ‎④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企业的营利应建立在合法经营上,“毒胶囊”事件强调的违法经营,应排除①;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 ‎24.2018年9月12日,国务院部署在全国有序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持续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决定再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三分之一以上并简化审批,为市场主体减负,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违规收费等行为。上述举措旨在 ‎①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 ‎②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的能力,消除市场弊端 ‎③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 ‎④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国务院部署“证照分离”改革,要求简化审批程序,为市场主体减负,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定,严厉查处侵权假冒、违规收费等行为,可见,这一举措目的在于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故①③正确;市场的弊端是市场固有的,不能消除,故②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服务企业,规范市场秩序,其目的不是发挥“看得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________,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A. 不平衡 B. 不充分 C. 落后的社会生产 D. 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D正确。‎ AB:选项AB不全面,AB不选。‎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C不选。‎ 故本题选D。‎ ‎26.下列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 ‎ ‎②实现发展模式从依靠劳动生产率提高向依靠要素投人转变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要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③④选项符合题意。①选项“替代传统产业”的表述与题意不符。②选项错误,不能向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因为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选D。‎ ‎27.我国树立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列措施不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 A. 优化能源结构 B.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 C.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 D.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树立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ABC项均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与题意要求不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没有直接关系,D项与题意要求相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28.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下列属于新发展理念的有 ‎①创新发展 ‎②协调发展 ‎③绿色发展 ‎④中高速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属于新发展理念的有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中高速发展不是新五大发展理念,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 A. 引领发展的唯一动力 B. 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C. 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 D. 同步富裕的根本保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体经济不是动力,更不是唯一动力,A错误。‎ B:实体经济是乙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B正确。‎ C: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税收,但不是唯一来源,C错误。‎ D: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D错误。‎ 故本题选B。‎ ‎30.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8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年。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 ‎①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 ‎②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消除城乡发展差距 ‎④实现农业反哺工业,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①②适合题意,④是错误的;缩小城乡差距,不是消除发展差距,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二、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或错误,正确的用A表示,错误的用B表示。(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我国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对拉动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故本题判断为正确。‎ ‎3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题中观点错误。‎ ‎33.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答案】错误 ‎【解析】‎ 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故该判断错误。‎ ‎34.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而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因此,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故本题说法错误。‎ ‎35.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答案】正确 ‎【解析】‎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故本题判断正确。‎ ‎36.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故本题说法错误。‎ ‎37.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故原观点正确。‎ ‎3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故本题说法错误。‎ ‎39.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同步富裕的说法错误。故本题判断为错误。‎ ‎40.自发性是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所导致。‎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不是自发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共18分)‎ ‎41.材料一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 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附近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助力农村“脱贫攻坚”顺利开展。‎ 材料二 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社会公平,Y县探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的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相关分配制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双轮驱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织牢社会保障“网”。‎ ‎(1)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____________________分配。‎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将会产生下列积极影响: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③缩小城乡发展差距④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请将其合理的传导途径正确排序。‎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答案】(1)按生产要素(或土地要素)分配。排序:④③①‎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脱贫攻坚持提供制度保证。‎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农民增收与公司效益“共赢”。‎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坚持开发扶贫与救济扶贫相结合,健全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调节机制。(如回答“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发展经济,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由两小问组成,第一问指向我国的分配方式。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第二小问属于推导型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将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本题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谈谈设问指向如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解答时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进行分析。‎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1)请简要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2)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答案】(1)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2)①市场调节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水资源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公、污水排放量过多等问题,不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③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参与水资源管理,弥补了“看不见的手”调节的缺陷。‎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为背景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详解】(1) 本设问要求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本题属于简答题,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三个方面作答即可。‎ ‎(2)本题要求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首先明确“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调节,这样设问等于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还要进行宏观调控。‎ 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即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考生可从市场调节的利弊两个角度分别作答。‎ 既然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即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这说明还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因此,考生还需从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角度作答。‎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下来。(本部分1题,12分)‎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M市某校“小记者站”准备就本市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系列采访,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首先,小记者们准备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话题,对市长进行采访。‎ ‎(1)请你帮他们拟出采访提纲。‎ 小记者们还通过系列采访,收集到M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要采取的相关举措,制成了表格并进行探究。‎ 举  措 体现的发展理念 举措一:把“美丽M市”建设作为推动生态建设有效载体,抓好绿水青山资源培育。‎ 示例:绿色 举措二:以粤港澳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全面拓展东向开放合作,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①‎ 举措三: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主题,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 ‎(2)请你完成上述表中的空格内容。‎ 针对表格中的举措三,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有利于推动M市未来的发展。‎ ‎(3)请你说说为什么举措三有利于推动M市未来的发展。‎ ‎【答案】(1)①M市目前环境、资源状况如何?②M市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③针对M市资源、环境状况,市政府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2)①开放;②创新。‎ ‎(3)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③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基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话题设置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设问要求考生帮小记者们拟出围绕“绿色发展理念”话题的采访提纲。‎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注意要抓住中心议题,是有关“绿色发展理念”的话题。‎ 考生可从M市的当前环境状况、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怎样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针对M市存在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等方面考虑。‎ ‎(2)本设问要求考生完成表中的空格内容。‎ 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准确理解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然后与教材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作答。‎ 针对材料以粤港澳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全面拓展东向开放合作,考生可从开放的角度考虑。‎ 针对材料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落脚点和着力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考生可从创新的角度考虑。‎ ‎(3)本设问要求考生回答为什么举措三有利于推动M市未来的发展。‎ 举措三是创新,因此回答创新为什么有利于推动M市未来的发展。‎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创新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要作用方面考虑,比如,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我国发展的基点等方面作答。‎ ‎【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