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 MB
  • 2021-09-03 发布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4收入与分配课件(51张)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4 课时 收入与分配 [ 备考导航 ]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a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意义和地位 b 选择题 Ι(2017 , 4 月, T1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b 选择题 Ι(2016 , 4 月, T12) 收入分配与 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b 选择题 Ι(2017 , 4 月, T13)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c 选择题 Ι(2016 , 10 月, T15 、 2017 , 11 月, T14) 兼顾效率与公平 c 判断题 (2015 , 10 月, T2) 选择题 Ι(2017 , 11 月, T14) 国家财政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b 综合题 [2018 , 4 月 T37(2)] 财政收入的渠道及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b 选择题 Ι(2015 , 10 月, T14) 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a   财政收入和支出关系的三种情况 c 选择题 Ι(2016 , 10 月, T14) 征税 和 纳税   税收的基本特征 a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b 判断题 (2018 , 4 月, T2) 选择题 Ι(2016 , 4 月, T13 、 2018 , 11 月, T14)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c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   1.( 考查政治认同 ) 下表是 2018 年小明家的收入情况。根据此表,我们可以推算小明家 2018 年通过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分别是 (    )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 b )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父亲在国企的工资薪金收入 6 万元 母亲在外企的工资收入 4.8 万元 父母购买国利债息收入 0.5 万 家中闲置房屋租金收入 1.2 万元 A.6 万元  6.5 万 B.10.8 万元  1.7 万元 C.10.8 万元  6 万元 D.6 万元  1.7 万元 解析  小明父亲在国企的工资薪金收入 6 万元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小明母亲在外企的工资收入,小明父母购买国债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小明家中闲置房屋的租金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合在一起应为 4.8 + 0.5 + 1.2 = 6.5 万元。 答案   A 辨别区分 按劳分配 ≠ 公有制中的分配 ≠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入,这些非劳动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成为按劳分配,而成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2.( 考查法治意识 ) 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 20 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 20 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对农民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    ) ① 前者属于按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分配  ② 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 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要素分配  ④ 前者属于合法劳动性收入,后者属于财产性收入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张某承包集体土地其承包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转包收入属于按要素中土地要素分配,都属于合法收入, ③④ 正确,故 D 项应选。 答案   D 方法点拨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 依据范围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 依据分配尺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要素分配所得。 (3) 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时政追踪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兼顾效率与公平 (c) 3. (2017·11 月浙江选考, 14 改编 ) 下表为 2013 ~ 2016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    )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 8.1 8.0 7.4 6.3 人均 GDP 实际增速 (%) 7.2 6.8 6.4 6.1 A.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B. 劳动报酬提高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C.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D.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解析  根据图标信息: 2013 ~ 2016 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稳中有降,人均 GDP 实际增速也是稳中有降,可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A 项入选; C 、 D 两项均不体现; B 选项错误,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故答案选 A 。 答案   A 辨别区分 区分关于分配的几个名词 分配方式 主要有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等 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分配政策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 考查法治意识 ) 截止到 2018 年,我国共有 22 个地区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公布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与上年相比都有了提高,平均增幅 10% 以上,其中,上海、深圳、天津、北京的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了 2 000 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 (    ) ①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劳动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② 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 ③ 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 ④ 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旨在保护劳动所得,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获得感, ②④ 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目的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 与题意不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属于再分配机制调节, ③ 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学习小贴士  “ 三看法 ” 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2)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 (3) 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5.( 考查法治意识 ) 医改资金是人民群众的 “ 保命钱 ” ,最近几年医改投入越来越大,资金规模逐年增加、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最近几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着力强化资金监管。这主要表明财政 (    ) A. 主要功能是完善社会福利事业 B.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 促进社会公平与改善人民生活 财政作用、财政收支关系 (b) 解析  国家财政加大医改力度,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和改善民生有关,说明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D 符合题意。 A 说法错误。 B 、 C 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方法点拨 快速辨别财政的作用 凡是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投入都说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凡是国家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说明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增加或减少税收的材料说明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6. (2016·10 月浙江选考, 14) 2015 年中央安排财政赤字 1.5 万亿元, 2016 年提高到 2.18 万亿元。这意味着我国 (    ) ① 社会总需求增长  ② 社会总供给下降  ③ 国债规模扩大  ④ 信贷总量缩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赤字的影响。政府扩大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的支出增多 ( 国债规模将扩大 ) ,这会增加社会总需求,故 ①③ 正确而 ② 错误。 ④ 与题意无关。 答案   D 名师指津 正确认识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此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有害还是无害。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 2018·4 月浙江选考, 2) 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    ) 解析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故正确。 答案   T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b) 8.(2018·11 月浙江选考, 14) 2018 年 5 月 1 日起,我国下调增值税税率,其中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的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这次税率下调主要是为了 (    ) A. 减轻企业负担 B.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C. 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D. 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解析   增值税税率下调,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减少,企业负担减轻, A 项符合题意。减税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B 项不符合题意。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C 项不选。避免对同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是增值税的特点,不是减收增值税的目的, D 项不选。 答案   A 9.( 考查政治认同 )2018 年国家在个税方面进一步改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此外,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有望纳入抵扣。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旨在 (    ) ① 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收入,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 ② 进一步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③ 降低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④ 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统一纳入综合范围征税,将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纳入抵扣,是在利用税收降低中低收入群体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故 ③④ 符合题意;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此说法夸大了个税改革的目的,故排除 ① ;此次个税改革并没有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国家财政收入来源,故排除 ② 。 答案   D 名师指津 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区别 增值税有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易错点 1  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  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 (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 。 矫正训练 1   ( 考查科学精神 )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 30 万元。这 30 万元的收入 (    ) ① 体现了共同富裕原则  ② 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 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  ④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小吴的爸爸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他把自己研发的一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从中获利 30 万元。这 30 万元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②④ 符合题意;这 30 万元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这 30 万元的收入与共同富裕没有关系, ①③ 说法错误。 答案   C 易错点 2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 2   ( 考查法治意识 )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决定从 2017 年 12 月 1 日起,将全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 2 010 元、 1 800 元、 1 660 元、 1 500 元四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 (    ) A. 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 B. 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 C.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D. 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 解析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举措, D 正确。 A 与题意不符;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获得权益的基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 B 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C 与题意不符。 答案   D 易错点 3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矫正训练 3   ( 考查法治意识 ) “ 十三五 ” 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 ①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 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 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 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当前我国对个人收入的分配强调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 ① 错误; ④ 错在了 “ 消除 ” ,故本题选 ②③ 。 答案   A 易错点 4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提醒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引发通货膨胀。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矫正训练 4   ( 考查科学精神 )2018 年以来,财政部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态势。下列措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 (    ) ① 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  ② 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负担  ④ 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负担,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③ 符合题意;提高税率,减少财政赤字属于紧缩型财政政策,排除 ②④ 。 答案   C 易错点 5  不能准确区分偷税和骗税 提醒  区分偷税和骗税,主要看其目的。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为了不缴或少缴纳税款的,属于偷税行为;如果采取欺骗、隐瞒等方式为了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 减免、退税 ) ,属于骗税行为。 A. 骗税 B. 偷税 C. 欠税 D. 抗税 解析  材料反映该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 B 符合题意; A 、 C 、 D 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矫正训练 5   ( 考查法治意识 )2017 年 12 月,浙江舟山警方破获浙江席琳贸易有限公司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涉及 20 多个省市 800 余家企业,涉案金额 120 余亿元,税额 18.31 亿元。该公司的行为属于 (    ) 本课时在六次新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型和判断题型出现的。应对综合题主要的考查点有 ( 以设问的知识限定为依据 )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措施、兼顾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考查第一个考点的综合题题型往往为措施类,需要考生能识记清楚并深刻理解 “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措施 ” ( 可按照 “ 一个制度 ”“ 两个同步 ” 的思路进行梳理记忆 ) 各个子知识点。 考查第二个考点的综合题题型往往为意义类,要求考生能识记清楚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有关子知识点,特别是要能够深刻而准确地理解财政的作用的各个子知识点,能够审读出材料中与财政的作用有关的材料关键词句。 【例 1 】 (2017·4 月浙江选考, 14) 2016 年,国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超过 1 000 亿元;提高低保、优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为 1 700 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或护理补贴。这里体现的国家财政作用有 (    ) ① 决定资源配置  ② 改善人民生活  ③ 促进社会公平  ④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财政加大扶贫资金和社保资金拨放力度,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公平。财政在资源配置中不起决定作用,所以 ① 表述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财政促使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因此 ④ 不选。 答案   B [ 变式训练 ] 1.( 考查政治认同 ) 习近平指出,扶贫要 “ 真扶贫、扶真贫 ” ,把握贫困动态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真正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定点 “ 滴灌 ” 打下基础,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开展精准扶贫 (    ) ① 体现了提高经济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② 鼓励人们致富的同时要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③ 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实施差别化、针对性扶贫  ④ 国家应当制定实行按需分配的分配政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① 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平,而不是经济效率; ④ 说法错误,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实现按需分配。 ②③ 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 2 】 ( 考查政治认同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引人关注。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 “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 ” ,设问指向是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显然本题属于措施类题型。解答本题可从根本原因、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的政策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 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促进社会公平。 [ 变式训练 ] 2.( 考查政治认同 ) 和谐社会、公平优先、效率兼顾。根据《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后,央企负责人薪酬由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任期激励收入三部分构成,其薪酬水平将不超过央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7 到 8 倍,薪酬差由 12 倍降至 7 到 8 倍。这样的薪酬结构,进一步缩小了普通职工与企业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又考虑到了对企业负责人的激励。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范围是 “ 效率与公平的角度 ” ,设问指向是分析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义,显然本题属于意义类题型。解答本题可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兼顾效率与公平。 ② 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 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发挥财政作用 助力经济转型 [ 创新预测 ] 1.( 考查法治意识 ) 近日,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通过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国库库款管理,保持合理库款规模,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① 国家应该加大各方面支出,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 ② 应该通过提高税率、增加新税种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③ 税收部门应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促进财政收入增加 ④ 相关部门必须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税收部门应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能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③④ 正确;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加大各方面支出, ① 错误;增加财政收入不能单纯通过提高税率、增加新税种来实现, ② 错误。 答案   B 2.( 考查政治认同 ) 十九大报告将 “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 列为 “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 的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其中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 5.6 亿元。这 (    ) ① 体现了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② 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 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④ 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社会公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不体现财政具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① 不选;中央财政对新安江流域转移支付规模已达 5.6 亿元,这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 正确;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③ 正确;中央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与促进社会公平无关, ④ 不选。 答案   C 3.( 考查政治认同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 “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 房屋的本质应该是其具备的居住属性,这是房屋价值最核心的体现。但是我国房地产行业多年畸形发展催生了畸高的房价,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对 “ 土地财政 ” 的过度依赖;片面地认为将钱投资在房地产上比较有保障;房地产持有环节几乎没有税负;投资投机性需求使得住房成为少数人牟取暴利的工具。畸高的房价不仅造成正常的住房供需关系被扭曲,更令房地产业偏离了居住的本质属性和改善民生这一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结合材料,指出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2) 从财政的角度分析政府应如何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 解析  第 (1) 问,直接指出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为按要素分配即可;第 (2) 问,知识限定条件为 “ 财政的角度 ” ,设问指向是分析政府应如何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可从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财政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1) 居民投资房地产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其合法收入得到国家分配制度的保障。 (2) ①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使财政收入从土地依赖向多种方式转变。 ② 发挥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设更好的社会环境和居住条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