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9-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政治 word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命题人:李尚平 2018年11月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 ‎50分。)‎ ‎1、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①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 ②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唐初,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将俯拾皆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①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②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4、《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5、许多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了汉语的内涵,也了解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①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在社会转型的背影下,经济发展会放慢,而文化往往会“逆势上扬”,人们会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利润角度来衡量文化的作用。这说明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促进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①④‎ ‎9、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互联网+的时代,春节也开启了“数字时代”。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让我们共享浓情中国年。这表明(  ) ①全面传承传统习俗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10、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到“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1、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 ‎③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①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封建主义的糟粕,弘扬优秀民族传统 ‎②主张全盘西化,这样オ能与当今社会所共同呼吁之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价值相适应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 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十九大报告中蛋调,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①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中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5、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某地举行了中国象形文字展。此次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由此可见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目前,我国重点保护和发展人口较少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代表性项目,如高山族的拉手舞,布朗族的弹唱、蜂桶鼓舞,怒族的达比亚舞、仙女节,毛南族的打猴鼓舞、花竹帽编织技艺、肥套……材料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激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华民族英雄辈出,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在于他们身上有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这一浩然正气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性 ②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9、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在路上心中オ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オ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オ会有感动。只有那些感意深入基层,肯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新闻工 作者,才能锤炼出好的文风,写出好的作品。可见 ‎①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 ②好的新闻作品必须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 ‎③新闻工作者应以人民的需求为创作导向 ④好的文化作品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社会文化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城市中的草根艺人用努力和汗水,为疲劳一整天的人们带来轻松和欢笑。虽谈不上高大上,但却传递了真善美。他们来自 草根,为草根服务。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②草根文化就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③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 ④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把“四个自信”作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和重要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文化自信 ①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健 ②有助于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③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 ①有利于肯定自身文化价值,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是应对外来文化冲击与侵蚀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于社 会主义思想道德 ①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②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④可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孟子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大意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无耻,是最可耻的。”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是 ①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②直接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③提高青少年经济全球化意识 ④促进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强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増强社会的道德力量由此可见,推动全民阅读 ①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提升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④‎ 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促进文化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返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的集纳,吸引众多观众同赏中华诗词,共寻文化基因,让2017年的新春佳节格外“诗意盎然”。‎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参赛的选手们不仅以其对传统古诗词的热爱展现出中华审美文化之风范,更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下,知行合一地践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人们精神的滋养。 ‎ ‎27、材料 2018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北京与来华参加2018“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他们把研究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同解读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更好架起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桥梁,让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创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10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要、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材料 曾经,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出現了贬低、漢視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些人热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民族自信心不足。‎ 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薄”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应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晨进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9分)‎ ‎(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主题班会,请你准备两条发言提纲。(4分)‎ ‎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当代,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20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 ‎5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人们精神的滋养。(12分) ‎ ‎27、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应如何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创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新局面。(10分)‎ ‎28、(13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专家的观点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9分)‎ ‎(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主题班会,请你准备两条发言提纲。(4分)‎ ‎29、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分)‎ ‎2020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答案(2018年11月)‎ ‎1-25:ACDBC CDADB DBBAC DCCCC DADBD ‎ ‎26、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古诗文以优美的语言、韵律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6分)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铸造我们的精神支柱。(3分)③独树一帜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3分)‎ ‎27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導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中外文化传播。⑤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⑥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实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只要答中5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共10分)‎ ‎28、(1)①我们要继承和发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 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3分):②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亦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③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3分)‎ ‎(2)答案:①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29、答案要点: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成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万家争鸣。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⑤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020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答案(2018年11月)‎ ‎1-25:ACDBC CDADB DBBAC DCCCC DADBD ‎ ‎26、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古诗文以优美的语言、韵律和意境给人们带来愉悦的感受。(6分)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铸造我们的精神支柱。(3分)③独树一帜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3分)‎ ‎27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導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中外文化交流。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中外文化传播。⑤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⑥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实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只要答中5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共10分)‎ ‎28、(1)①我们要继承和发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对自身 文化生命力持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3分):②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亦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③我们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3分)‎ ‎(2)答案:①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分);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 ‎29、答案要点:①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成领域的指导地位。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万家争鸣。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⑤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