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2.00 KB
  • 2021-09-03 发布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5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12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2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2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政治 认同 通过理解我国维护人民利益、打击违法等事实,增强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的认同 科学 精神 结合具体事实,区分人民民主的各个特点、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公民的各项政治义务,理清民主职能与专政职能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各项原则 法治 意识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义务,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公共 参与 关心政治,积极参与政治领域的有关实践活动,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与水平 ‎ 我国的国家性质 ‎1.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a.本质:①人民当家作主。‎ b.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3)人民民主的特点 特征 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用 表现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②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③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④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不能混同于“人民民主的特点”。‎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地位: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2)意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⑤政治保证。‎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证作用通过发扬民主和坚持专政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 15 -‎ 通过发扬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坚持专政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是人民。‎ ‎2.我国建立的完整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表现出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2 P6)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最管用的民主和最真实的民主的表现是不同的。‎ ‎3.《身份证法》增加指纹信息的修改扩大了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身份证法》增加指纹信息的修改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并没有扩大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4.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国家建设的积极性的是充分发扬民主,而不是坚持专政。‎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提醒:(1)民主具有阶级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是人民群众。‎ ‎(3)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包含民主和专政,人民民主是其中的一方面。‎ ‎2.人民民主的特点 表现 内容 最广泛 权利广泛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 15 -‎ 主体广泛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最真实制度 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法律保障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 物质保障 公民选举所需经费均由国库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为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实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最管用 制度体系 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拓展:全面把握“人权”的有关知识 ‎(1)主权高于人权,而不是人权高于主权。国家主权决定公民人权,拥有主权是享有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是一国主权的体现。‎ ‎(2)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命权和发展权。‎ ‎(4)生存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二者不可混淆。‎ ‎(5)人是生而平等的,但世界各国的人权标准是不同的,因为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 ‎(6)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1考 命题揭秘导航 宪法对我 国国家性 质的规定 ‎2018·全国卷Ⅰ·16‎ 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法治意识为主。‎ 从考查方式上看,结合我国维护人民利益的措施或取得的成就等,全面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 15 -‎ 的相关内容,如人民民主的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原因等。‎ ‎ 结合我国法律和政策的内容,变通性考查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理解 ‎1.(2018·全国卷Ⅱ·16)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这一条款的确立旨在(  )‎ ‎①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②实现公民政治权利 ‎ ‎③维护社会秩序 ④促进司法公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①③符合题意。]‎ 目的主旨类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解答这类选择题,要注意区别措施或决策的主观目的、客观效果和具体手段。宗旨或目的指向的就是主观目的,而不一定是客观效果(客观效果中,有的属于宗旨或目的,有的则不是),更不是实现目的或宗旨的各项具体手段(手段是为了实现目的而服务的,本身不是目的)。‎ ‎2.(2019·浙江省绿色教育评价联盟高三3月联考)‎2019年2月23日,浙江省金华市启动深化减证便民的“无证明城市”改革。今后,金华市范围内群众和企业去相关机关单位办事,无需提交需自己跑腿去开具的证明。金华这一改革(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 ②表明我国人民利益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③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④为保障人民权益提供法律和物质保障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B [浙江省金华市启动“无证明城市”改革目的是“减证便民”,为居民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体现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本质,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①③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而不是最充分地实现,②错误,排除;题干未体现法律和物质保障,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 结合维护人民利益的事实,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 ‎3.(2019·汕头模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有(  )‎ - 15 -‎ ‎①人民民主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④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③④‎ C [①错误,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故②③入选。]‎ 关键词法区分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 ‎(1)最广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享有政治权利的主体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大都指“最广泛”。‎ ‎(2)最真实:“制度保障”“物质保障”“法律保障”“提供物质服务”“制定法律”等。材料中出现这些关键词时,大都指“最真实”。‎ ‎(3)最管用:“制度体系”。材料中出现这种关键词时,大都指“最管用”。‎ ‎ 依托我国政治领域的具体措施,考查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解 ‎4.(2019·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质检)从治病救命到药物研发、医疗美容、日常保健……说起医疗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能在大众舆论中“激起千层浪”。2018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爆荧屏,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后,江苏金湖过期疫苗事件再次引发民愤,疫苗安全底线再次失守。党和国家表示将依规依法追究相关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从严给予处理,绝不袒护、包庇、护短,对事件的调査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表明(  )‎ ‎①国家履行专政职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 ②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C [材料未涉及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的相关内容,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都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错误,排除;题干中的一系列措施,表明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国家履行专政职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①④正确。]‎ ‎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 15 -‎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①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③检举权等。‎ 点拨:权利≠权力。前者属于法律概念,后者属于政治概念。两者的区别:第一,权利的主体不是特定的,而权力的主体是特定的;第二,权利的内容比权力的内容广泛;第三,权利可以放弃,权力不能放弃。‎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④民族团结。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3)维护国家安全、⑤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⑥民兵组织。‎ 点拨: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⑦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与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我国法律充分代表着公民的意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教材必修2 P9)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而不是公民的意志。‎ ‎2.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不是任何权利。‎ ‎3.要维护监督权这一公民的基本的政治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矫正] 我国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不是监督权。‎ ‎4.公民要时刻准备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维护国家利益不一定都要牺牲个人利益,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牺牲公民个人利益。‎ ‎1.对比理解公民的政治权利 权利 内容 意义 注意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不是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必须同时具备国籍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龄条件(年满十八周岁)、政治条件(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政治 自由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自由是相对的,没有脱离法律约束的、绝对的自由 监督权 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等 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正常的公务活动 ‎3.细化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表现: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要求:①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关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②二者在法律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④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①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②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 15 -‎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关系: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也会产生一些矛盾 要求:①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②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提醒:(1)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细节 ‎①明确内涵: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公民守法和国家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 ‎②不是平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要把平等理解为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履行同样的义务。‎ ‎③反对特权: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公民。‎ ‎④现实表现:由于种种原因,男女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要消灭这种不平等,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努力。‎ ‎⑤树立观念:公民民主法治理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必须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2)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误区 ‎①等同论:权利即是义务,义务即是权利。‎ ‎②割裂论:权利和义务是可以分离的。‎ ‎③放弃论:权利和义务都可以放弃。‎ ‎④先后论:先享有权利,后履行义务。‎ ‎⑤侧重论:享有权利比履行义务更重要。‎ ‎⑥均等论:享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义务。‎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4考 命题揭秘导航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2016·全国卷Ⅲ·17‎ ‎2015·全国卷Ⅰ·17‎ 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科学精神、公共参与为主,以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为辅。‎ 从考查方式上看,能够运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知识,分析公民政治参与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分析正、反两方面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典型现象或事例。‎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2018·全国卷Ⅲ·16‎ - 15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018·全国卷Ⅰ·16‎ ‎ 依托文字、漫画等典型素材,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 ‎1.(2019·陕西省吴起期末考试)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该举报箱形同虚设,没有尊重公民的(  )‎ A.提案权    B.监督权 C.质询权   D.议政权 B [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应自觉将工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B符合题意;提案权、质询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是所有公民都享有的权利,议政权一般是指政协委员的职权,排除A、C、D三项。]‎ ‎ 依托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或实施要求,考查公民的政治义务 ‎2.(2018·全国卷Ⅲ·16)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  )‎ ‎①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②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 ③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 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颁布实施国歌法,加强对国歌的宣传教育,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爱国歌、唱国歌,意在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①④入选;国歌法的颁布实施旨在规范国歌的奏唱使用,维护国歌尊严,并不是为了提高国歌的政治地位,②排除;国歌法的颁布实施与公民文化活动权的维护无直接关系,③排除。]‎ ‎3.(2015·全国卷Ⅰ·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 - 15 -‎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  )‎ ‎①明确立法权力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体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D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体现民意,提高法律的权威,让公民自觉遵法守法,③④正确;①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②材料未体现,排除。]‎ ‎ 借助国家法律政策内容或具体生活事例,考查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理解 ‎4.(2018·全国卷Ⅰ·16)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效率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A [司法局积极推进乡镇和村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能够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①符合题意;司法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能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司法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故③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司法体制改革,④排除。]‎ ‎ 依托与公民利益或行为密切相关的典例,考查对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的理解 ‎5.(2019·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模拟)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式挂牌成立。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波表示,退役军人事务厅将切实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等工作,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千万不要让军人流血又流泪。这一做法(  )‎ ‎①表明我国公民依法服兵役权利得到保障 ②说明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有机统一 ③体现了我国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特点 ④旨在通过维护公民权利增强政府公信力 A.①②  B.①③ ‎ - 15 -‎ C.②③  D.③④‎ C [切实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退役军官转业安置等工作,不让军人流血又流泪等,表明我国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有机统一,体现了我国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特点,②③正确;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义务,不是公民的权利,①中的“依法服兵役权利”说法错误,排除;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厅旨在保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虽有利于提高政府权威,但不意味着“增强政府公信力”是目的,④中的“旨在……增强政府公信力”说法错误,排除。]‎ 解答考查公民权利与义务的选择题的技巧 首先,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明确题干指向:‎ 一是清楚题干强调的是公民的权利,还是公民的义务;二是清楚题干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区别,还是相互联系;三是清楚题干强调的权利影响义务,还是义务影响权利。‎ 其次,抓住关键字词,明确选项观点的正误,如权利与义务不分先后、哪种权利是基本的民主权利等。‎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国家性质与依法治国)(2019·北京卷·31)“司法局喊你来当人民陪审员了!”2018年底,不少北京市民收到了一条短信,告知已被随机抽选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第一次尝试从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忠实履行陪审职责,廉洁诚信,秉公判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①从市民中抽选人民陪审员,满足了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 ②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③让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 ④这一举措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随机抽选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可以让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②正确;让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公民不能行使国家权力,公民行使的是政治权利;③说法错误,让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 15 -‎ ‎2.(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018·天津卷·2)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某地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雏鹰建言行动”。几年来,学生围绕“环境保护”“中医药文化”等20多个主题开展探究,形成5万余条建言,不少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入提案带上两会,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雏鹰建言行动”(  )‎ ‎①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资源 ②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是中小学生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表现 ④是中小学生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A.②④  B.①③ ‎ C.②③  D.①④‎ B [“雏鹰建言行动”是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体现,这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①③正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决策,不是民主监督,排除④。]‎ ‎3.(公民的政治权利)(2017·天津卷·1)在2016年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针对较为普遍的人户分离现象,深圳实行了本市户籍选民可以自由选择在户籍地、工作地和居住地登记的办法,并通过网络实施选民资格转移,方便选民就近登记。这一做法(  )‎ A.扩大了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 B.确保了选举结果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 C.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D.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深圳市的做法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C正确;深圳市的做法并没有扩大选民直接选举的范围,A不符合题意;选举结果不一定体现每个公民的意愿,B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4.(人民民主的特点)(2016·天津卷·2)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这表明(  )‎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C [本题的题眼是“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关系,排除A项;政府决策的意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题意不符;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我国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 - 15 -‎ 反映出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C项入选;社会公示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而不是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D项排除。]‎ ‎5.(公民的政治权利)(2016·江苏卷·16)某地人民法院依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探索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的制度渠道,尝试“1+‎4”‎(1名法官和4名人民陪审员)的大陪审模式,主审法官负责法律适用的裁判,人民陪审员行使事实认定主导权。该项改革(  )‎ ‎①有利于扩大地方法院的管辖权 ②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③有利于人民对司法活动行使监督权 ‎④表明了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C [该项改革没有扩大地方法院的管辖权,①说法错误,排除;让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活动,有利于人民对司法活动进行监督,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②③符合题意;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④说法错误,排除。]‎ ‎6.(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2016·海南卷·23)有人认为:既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那么公民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本题是辨析类试题,需要从合理性和存在的片面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阐述言论自由指的是什么,然后分析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要求,最后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不能只强调享有权利而忽视义务的履行。‎ 答案: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内容,公民有权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同时必须履行法定义务。‎ 热点聚焦| 理性表达 有序参与 ‎[热点材料]‎ 材料一 新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多元,而网络政治参与便是其中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新型政治参与渠道。对此,①我国积极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但是,②这并不意味着公民的言论不受任何约束,突破自由界限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理应受到法律的限制。所以,③要引导公民在不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围绕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进行互动,确保公民能够全面而充分地表达自身观点,营造出浓厚的民主氛围。‎ 材料二 近年来,针对网络谣言等问题,‎ - 15 -‎ 我国加快推进全国性的网络监控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各地的信息共享,提升网络执法效率;④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网警队伍对网络犯罪的侦查打击水平;健全预防和报警机制,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促进政治参与有序性的逐步提升。这也需要公民强化自身辨别能力,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⑤谨记自身需要承担的守法等义务,做到真正自律。‎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调动知识 ‎①我国积极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这并不意味着公民的言论不受任何约束,突破自由界限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理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要引导公民在不损害国家、集体以及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围绕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进行互动 公民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④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网警队伍对网络犯罪的侦查打击水平 我国坚持专政职能,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⑤谨记自身需要承担的守法等义务,做到真正自律 公民要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等政治义务 ‎[实战运用]‎ 随着‎4G网络的普及和‎5G网络的开始,移动互联网流量数据的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目前已全面步入“流量社会”,“流量社会”出现新生态。面对“流量社会”新生态,我国政府网站专门开通了“公民直通车”平台,为广大网民建言问政开拓渠道。广大网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网络问政,平台的流量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有人利用网络的便利,传播不良信息,散播谣言,极大阻碍了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相关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互联网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应加强互联网管理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 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即政治生活中的第一单元的相关知识;明确解答指向,即分析公民在建设健康文明的“流量社会”中如何去做,如行使好权利与履行好义务、坚持正确的原则等;要结合材料信息来组织答案,如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 答案:①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享受网络自由权利的同时,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②公民应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不能传播不良信息,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③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④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参与民主监督,为加强网络管理,促进“‎ - 15 -‎ 流量社会”的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