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9.50 KB
- 2021-09-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1. 2社会历史的主体 基础小测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就业和社保这两大民生关切做出具体部署。这将推动民生保障与改善实现重点突破,实实在在地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哲学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并决定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民生问题等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决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①只谈“决定”而忽略“影响”这一情形,观点片面,不选;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所以②符合题意,入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民生问题是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而不是次要矛盾,所以③观点错误,不选。[
【答案】B
2.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这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解析】政党和政权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选D。
【答案】D
3.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④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③④
【解析】人是历史的剧作者,体现了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故选③
;人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体现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故选①。
【答案】B
考点二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才是我党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也都不能成功。这段话启示我们( )来源:Z。xx。k.Com]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B.在生产方式中,人民群众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解析】“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不能成功”,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D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领导力量,A错误;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B错误;C不符合题意。
【答案】D
5.“镜子,是光亮的,世界上最亮的镜子,莫过于群众的眼睛。”这告诉我们( )
A.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词“莫过于群众的眼睛”强调的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故选D。
【答案】D
6.漫画《大扫除》的哲学寓意是( )
①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追求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 B. 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①不属于哲学观点,故排除。③题干未体现。漫画《大扫除》反映的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切实解决四风问题,要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说明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②④正确,选C。
【答案】C
B组 能力提升题
7.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此论断说明了(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来源:Zxxk.Com]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全体公民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解析】A、C题干未体现,D观点错误。
【答案】B
8.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其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的行动指南 ③人民的幸福是党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党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排除②。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追求,故排除③。
【答案】B
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央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来源:学科网ZXXK]
①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②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③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 ④把宣传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作为根本目的的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来源:Z|xx|k.Com]
【解析】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和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因此从唯物史观看,重视民心是贯彻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保证,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③适合题意;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①是不科学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10.下图漫画《对领导负责》中的人错在
①没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没有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③不懂得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 ④忽视了事物的联系是可以被创造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材料中的《对领导负责》中的人错在没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同时以领导人的意志为工作出发点,没有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则,①②正确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材料主旨,与题意无关。
【答案】A
11.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州人民的心而跳动。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来源:Z,xx,k.Com]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④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观点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所以文艺工作者要追随人民脚步,②正确;文艺作品源自于实践,③错误;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以应追随人民脚步,④正确。
【答案】C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力量源泉
④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其着眼点是人民群众,故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说明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故②④入选。①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选C。
【答案】C
C组 大题冲关练
13.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山东省委指出,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稳步推进,促进山东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改革,着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体制,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走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请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分析山东省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哲学依据。
【解析】注意题中的知识范围为“寻觅社会的真谛”。阅读材料后可调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等知识作答。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发展,山东省委科学规划城镇化发展。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来源:学科网]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动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山东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构建新型和谐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城镇化发展。
1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试说明其哲学依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解析】本题第一问,可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及其人民群众的观点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问,考查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可从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树立群众观点等角度去考虑即可。
【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②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